《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印光大師著/曾琦雲 譯註)
白話譯文:
第三章 淨土修持方法
三、明對治習氣
124、色慾一事,是舉世之人的通病。不僅僅是中,下根之人,被色所迷,即使是上根之人,如果不戰戰兢兢,時刻保持警惕,那麼也難免不被所迷。試觀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本來足以為聖為賢,只因為過不了此關,反而為下愚不肖,更有永墮惡道者,數不勝數。
《楞嚴經》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來是為了出離生死,如果不痛除此病,則生死很難出離。
即使是念佛法門,雖然是帶業往生,可若淫習牢固凝結於心中,就與佛隔離,難以感應道交了。
要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都作親想,怨想,不淨想。所謂「親想」,就是見到年紀大的女人,將她當作自己的母親想,比自己年長的當作自己的姐姐想,比自己年少的當作自己的妹妹想,年幼的當作自己的女兒想。淫慾心即使很旺盛,也絕對不敢在母,秭,妹,女身邊起不正的念頭。看一切女人,都是我的母,秭,妹,女,則理智降伏了欲望,淫慾就沒有地方產生了。
所謂「怨想」,即要這樣想:見到美女,便起色心,就是這種色心,引我墮落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這樣一想,則所謂的美麗嬌媚者,其危害比盜賊虎狼,毒蛇惡蠍,砒霜鴆毒強百千倍。對於這樣的極大怨家,還要戀戀不捨,難道不是迷惑到了頂點的人嗎?
所謂「不淨想」,即要這樣觀想:即使是美貌動人的女人,也只不過是外面一層薄皮罷了。如果揭去此皮,則不忍見了。骨肉膿血,屎尿毛髮,淋漓狼藉,完全沒有一物可讓人愛,雖是人們被薄皮所蒙,就妄生愛戀。花瓶盛了糞,人們就不會玩賞它。今天這美人的薄皮,不異於花瓶,皮內所容,比糞更汙穢,怎麼能愛其外皮,卻忘記了皮裡的種種穢物而亂生妄想呢?
如果不戰戰兢兢,保持警惕,痛除此習,則一見女人姿質美麗,就愛箭入骨,以致不能自拔。平素尚且如此,死後想要不進入女腹,就不可能了。進入人女的腹還算可以,進入畜女的腹,那怎麼辦?
一想到這裡,心神驚怖。然而要想見境不起染心,就必須於未見境時,常作以上三種觀想,則見境自然可以不隨境轉。否則即使不見境,意地裡仍舊纏綿,終被淫慾習氣所束縛。所以,一定要認真滌除惡業習氣,才有自由往生淨土的分。
125、我常常說世間人民,在十分之中,因為色慾直接而死的,佔有四分,間接而死的也有四分。因為色慾會使人身體虧損,而易受別種外感,導致死亡。對於這些死者,人們無不推之於命。哪裡知道貪色者的死,都不是他們命裡註定的事。
能終天命的人,都是居心清貞,不貪慾事的人。那貪色的人,都是自己害了自己的性命,怎麼可以說他的死是他命裡註定的呢?依命而生,命盡而死的人,才不過十分之一,二啊。由此可知,天下多半都是枉死的人。
色禍的危害,世上沒有比它更大的了,難道不可悲,難道不可畏嗎?世上也有不費一分錢,不花一點力就能成就最高德行,享受最大安樂,給子孫遺留無窮福蔭,使來生得貞良眷屬的人,這種人有這麼大的福報,不就是因為他戒邪淫嗎?
夫婦正淫,前面已略說利害,今暫且不論。至於邪淫的事,沒有廉恥,極穢極惡,是以人道之身,做畜生之事。因此,豔女來奔,妖婦獻媚,君子視為莫大的禍殃而拒之,必會招致福星高照,皇天保佑;小人視為莫大的幸福而納之,必會招致災星降臨,鬼神殺戮。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
所以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世人如果在女色關頭,不能徹底看破,就是把最高的德行,最大的安樂,以及子孫無窮的福蔭,來生得貞良眷屬等的這些福報,斷送在一瞬間的歡娛裡了,可悲啊!
126、聰明人,最容易犯的就是色慾。所以要經常保持敬畏之心,切勿稍有邪念的萌芽。如果偶然產生這種念頭,就要想到我們的一舉一動,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無不全知全見。人的前面尚且不敢為非作歹,何況在佛天森嚴之處,敢存邪想卑鄙的念頭,敢做邪想卑鄙的事嗎?
孟子說:「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如果不能守身,即使能夠侍奉親人,也只是皮毛形式而已。實際上,看賤親人生我養我的身體,也已經是大不孝了。所以曾子臨終時,才敢說放心無慮的話:「《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不到死時,都要一心保持警惕,使身體不失貞潔。曾子尚且這樣,何況我們這些凡夫呢?
127、凡有忿怒,淫慾,好勝,賭氣等念頭,偶爾萌動,就要這樣想:我是念佛人,怎麼可以有這種心念呢?念頭就會消失,久而久之,則凡是一切勞神損身的念頭,都沒有辦法產生了。整天都有佛的不思議功德,加持身心,我敢保證你不須十日,即見大效。
128、業障重,貪瞋盛,體弱膽小等毛病。只要能一心念佛,久而久之自然都會治癒。《普門品》說:「若有眾生,淫慾,瞋恚,愚痴等念頭很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這些念頭就能離開。」念佛也是這樣,只要盡心竭力,沒有懷疑,沒有二心,便無求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