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修行的人對釋迦牟尼佛都非常的熟悉,也非常的了解,每天都念這聲佛號。佛祖的智慧無量無邊,我們一定要真心去學習,一心去參悟,多一些認知,提高自己,充實自己。
佛祖降生在人世間,就是把宇宙萬法的真相,給眾生講清楚,普度天下的有緣眾生,離苦得樂。佛說:「真心本性,本不生不滅,本不來不去。」佛的智慧雖然無量無邊,但也不能一次度盡所有眾生,因為眾生根性不同,佛不度無緣之人。佛也不可能專門去度每個人,如果那樣去度,何時能度盡天下眾生,佛把事實真相昭告法界,廣設法們普度眾生,讓眾生自性自悟,回歸本性,回歸自己的法身慧命。比如,西天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地獄是什麼樣子?六道九法界是怎麼回事?等等,一切宇宙萬物的事實真相。如果佛陀不把這些事實真相講解給眾生,眾生就不會明白這些真相,就不會知道這些道理。所以,釋迦尼牟佛才是佛教的創立者,也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被後人尊稱為佛祖。
一切的經典都是佛祖自性流露萬物的真相,都是佛祖的智慧,所以都一樣殊勝。無論什麼經典學說,都是圍繞佛祖所講的真相而來,萬變不離其宗,只是見解不同而已,最終還是萬法歸一。
佛教創立者釋迦牟尼佛,歷經49年,一直在生活中為人排憂解難,示現萬物的真相,處處講經說法,上至天宮,下至地府,普度一切無量無邊的能度之人,循循善導,八萬四千法門,廣設方便,為人宣說解脫之法。據佛經記載,佛祖講經說法那麼多年,沒有寫過草稿,都是自性流露,應機說法,深入人心, 沁人心脾。上萬人的法場,當時沒有擴音設備,每個位置,每個角落,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如佛祖在身邊講法一樣,這就是佛祖的法力,無量無邊。佛祖用大智慧傳授宇宙萬物的真相,讓眾生破迷開悟,心得清淨,增長智慧,領會萬物的真諦。
我們尊稱佛祖為本師釋迦牟尼佛,這裡的「本師」指的是根本的老師,只有所講是自性流露的真理才能稱為本師,依照他人或書籍所講不可稱為本師,只能稱為教師,世間可以稱之為本師的很少,但也有人當之,如牛頓等。「釋迦」是能仁、慈悲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是寂然不動,默是口不言、心不思,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佛祖當年在世的時候,無論問什麼樣的問題,沒有難住的,隨問隨答,眾生起什麼心,動什麼念,口裡還沒說出來,佛祖都知道了,這叫自然的感應道交。隨問隨答不落任何的妄想,你問的快他答得快,沒有分別不用意識,無心自然的來應,這叫感應而答覆,這是佛祖的智慧。
「緣起」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生滅變異的定律,佛祖因證悟「緣起」而成佛,但因「緣起」深奧難解,為了方便眾生,佛祖在初轉法論時,以「四聖諦」來說明輪迴和解脫的道理,激發眾生厭苦修道的決心。「四聖諦」是苦、集、滅、道四條聖人所知絕對正確的真理,唯有佛祖能開示它,其他人只能解說,自己覺悟,沒有辦法以「四聖諦」來度化眾生。人世間一切皆苦叫苦諦;欲望是造成人生多苦的原因叫集諦;一切世俗痛苦進入理想的境界叫滅諦;達到最高理想的境界所長期修的道叫道諦。「四聖諦」是佛教教義的基礎,佛教所有的重要哲學思想都與「四聖諦」有關,在佛教的發展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佛祖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成道的第一時間就明確指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只要放下妄想執著,就能成就佛道。
佛祖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來到我們這個世間,度化眾生,與眾生和光同塵,利益眾生。雖然幫助眾生時時接觸眾生,但心裡沒有絲毫的染汙,也是自自然然與眾生感應道交。佛祖來到世間現身說法,雖說是現一個凡夫的身,但是他還是如如不動,清靜無比,依然顯露出自身的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