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淨土祖師印光大師開示

2020-12-09 定西慈誠

印光大師於淨土法門,可謂讚譽有加:

「如來說法,求其凡聖共修,大小一致;即淺即深,下手易而成功高;至圓至頓,用力少而得效速;等覺菩薩,依之以圓成佛道;逆惡眾生,仗之以出離輪迴者,無如淨土一法之殊勝超絕也」。縱觀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諸會之中,於淨土一門,多次講說,頻頻讚嘆,反覆勸導,諄諄叮嚀。全顯我佛大慈大悲之心願,我等豈敢辜負!再看華嚴海會,善財童子,於證齊諸佛之後,普賢菩薩乃令發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並勸華藏海眾,同生西方。為後世眾生作好榜樣,我等豈敢不亦步亦趨之!嘆我等劣機可悲,於釋迦慈尊說法以來,仍輪轉六道,暫無休息。現又生此末法時期,處此五濁惡世,離此至直捷至圓頓至簡易至穩當法門,絕對無任何希望得度。贊我等因緣可喜,得聞淨土法門,遇我恩師教誨,從此憶佛念佛,作彌陀之真子。臨終聖眾相應,仗佛慈力,得出生死,往生西方。由是六根所對均佛境,託諸上善會勝緣,得以頓斷煩惑,速登覺岸。安住三德秘藏,常享法樂;遍入十方剎海,廣度眾生。

凈土法門如此殊勝,須得信願行具足,方能即生證菩提。此乃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自力法力佛力共同作用之結果也。行者至誠懇切,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做本命元辰。佛念一舉,凡情頓斷,以彼果德,作此因心,福山聳而業海枯,罪霧消而慧日彰。如是放下萬緣,都攝六根,恭敬至誠,專心念佛,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心不離佛,佛不離心,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念極而空,心境虛寂,己心佛號,打成一片,不分自他,日久月深,力極功純,自然能所俱寂,心佛雙忘,頓見心佛不二,心佛一體。不離當念,親證三昧,實相妙理,當體全彰。方知即此持名,原是實相,一生淨土,直契寂光。

「淨土一門,略言之,只一「淨」字,可以總攝無遺」。我們當圍繞淨字修行。念佛、念經、拜佛、經行、起心動念、為人處事,統統都要與淨相應。念佛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期做到妄念不生,心中清淨,淨念相繼,心歸一處。讀經要至誠懇切,清淨三業,恭敬拜讀,直當佛祖為我親宣,不敢稍萌怠忽。拜佛經行要身動心不動,外身如法開展,內心如如不動。起心動念、為人處事、日常作為,均應與淨土相應。須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往昔已經過去,管他榮辱得失、愛惡恩仇、成功失誤、悲歡離合,對友人的憶念,對舊事的回味,通通把它忘卻。現在心不可得,管他稱譏譽毀、苦樂利衰、控制佔有、名聞誘惑,統統把它舍卻。我們只感恩佛菩薩老師為我們指明涅盤大道,感恩國家給我們穩定環境,感恩眾生在時時點化我們,感恩工作單位給了我們物質生活條件。放下世間拉雜事,放下我身,只為眾生,遇福則作,作而無作,不留痕跡,一心就想阿彌陀佛。未來心不可得,對子孫的牽掛,對某人的惦念,對某物的執著,未來的世緣計劃,統統把它放下,我的未來就是極樂世界。如是「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清淨極致,必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佛真法身了無相,應機赴感常適當。心佛眾生無差別,業消慧開蒙濟度。

印祖明白告知我們:「真如妙心,圓明覺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實成佛之正因,乃智慧之根本。」 「迷此心者,名之為凡,妄受無邊生死苦,而功能不減;悟此心者,號之曰聖,常享無盡涅盤樂,而力用不增。迷悟攸分,升沉立判;苦樂雖異,本體無殊」。因此我們要徹底相信自己本來是佛,我們的常住真心涅盤妙性與佛無二無別。這顆真心,無始劫來,終日隨緣,終日不變;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只是此前一直隨汙染之緣,緣的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自私自利娑婆世界輪迴緣,因而輪迴六道,雖在六道,而真心終日不變。從此只隨淨緣,必能徹見不變之體,超越三乘,與三世諸佛曆代祖師,比肩齊立,把手共行。

如何隨淨緣,須知「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無漏真淨」。觸目皆是菩提,動念即成業障。所謂萬境本閒,唯心自鬧,一心不生,萬法俱息。根塵本空,現前所有知見,本自不生,只因迷背自心,向外馳求,六根觸六塵引起六識,從茲發生無量種種知見。識性如幻,致輪轉生死,無有了期。若能發菩提心,受佛禁戒,必於有情根身無情器界,了知五蘊本空六塵如幻,圓脫眼耳鼻舌身意,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從茲一念不生,諸惑盡滅,即得速證菩提涅盤。可惜我們現在尚做不到一念不生,如是可用一心繫念阿彌陀佛代替萬念。雖涉種種塵緣俗務,而常內心不忘於佛。晝夜六時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淨念相繼,不雜餘事。力極功純,心空境寂,無明淨盡,佛性圓彰,自複本有之天真,以成無上之覺道。

如何隨淨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知萬法皆空,識性如幻,則放下世俗貪瞋痴心,居塵世而不染,住無所住。知我本是佛,菩提涅盤我心本具。以無住之妙心,隨願生稱性起修之心行。攝身口意,積功累德,一切諸惡皆莫作,所有眾善悉奉行。過日改,德日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利利他,精進修行。破我法二執,達三輪體空。複本心性,頓證真常。息輪迴之流浪,證常住之法身。到此方知,涅盤生死同一如,煩惱菩提無二相。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戒為無上菩提因,能使凡身作佛身;心性本來無二體,隨緣轉變在當人」。佛度眾生,從始至終,唯戒是賴。戒定慧三學是修學根本,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戒實為六道眾生永絕苦因,出離苦海之慈舟,三賢十聖破盡無明,入佛智海之寶筏。諸佛圓滿報身,皆由嚴持淨戒而得。不持戒,則聖智變為凡情;能持戒,則不離凡情,直下即成聖智。故三皈五戒也是我們入淨土法門之初門。最初入門,戒尤為要,初則防非而制惡,繼則斷惑而證真。從入門到究竟佛果,必當嚴持淨戒,寧可喪身失命,不令少有毀犯。切記持戒念佛方得生淨土。不省三業,不持五戒,尚不能得人身,何況蓮華化生相好光明之淨身。

持戒應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起,此兩句,包羅一切戒法,了無有遺。斷惡務必盡,修善必令圓,方入聖賢之域。不持戒而修善,福盡還須墮落;能持戒以修善,因圓必成覺道。斷惡修善要在舉心動念處檢點,凡起心動念,不許萌一念之不善,則諸戒均可圓持。百善孝為先,世出世間,罔不以孝為本。一念孝心,貫徹古今,包羅太空,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居凡不減,在聖不增。迷之則枉淪六道,悟之則速證圓通。孝之極致,乃嚴持淨戒,斷惑證真,超凡入聖。是名究竟孝順父母師僧三寶也。

持戒須主敬存誠注重因果。因果為律中綱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瞞因昧果,皆為違律。明因果,方能樂天知命,不怨不尤。明因果方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明因果方能處處事事畏因,以致預斷惡因,免受惡果,直至功德圓滿成佛。

欲成無上覺道,必須福慧具足。欲得福慧具足,出塵入聖,戒為第一。六度乃修學佛法必修科目。其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為出世福德,般若為出世智慧。前五度若無般若,有福無慧福不純,只獲人天小果,不成究竟正覺;般若若無五度,有慧無福慧不真,亦不成究竟正覺。而持戒尤為切要。能持戒則福慧具足成正覺,不持戒則福慧俱無久沉淪。

三聚淨戒,四宏誓願,乃佛法大綱,無惡不斷為律儀戒,與「煩惱無盡誓願斷」相應;無善不修為攝善法戒,與「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相應;無生不度為攝眾生戒,與「眾生無邊誓願度」 相應。讓我們以此三聚四宏為入道之軌範,修行之路徑,成佛之根本,度眾生之妙法,就此一生,了生死,出三界,成無上正覺。

大勢至菩薩像

相關焦點

  •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印光大師開示】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淨土,則具信願行三,便可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永出生死。悟證者頓登補處,未悟者亦證阿鞞。所以華藏海眾,悉願往生。宗、教知識,同生淨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懇心。故得感應道交,由是速成正覺。為今之計,宜屏除禪錄,專修淨業。於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或聲或默,無雜無間。必使念起於心,聲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亂。久之久之,自成片段。親證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風。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印光大師開示】人之處世,一一須按當人本分,不可於分外妄生計慮。所謂「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汝雖於淨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務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居。
  •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說「一句佛號成佛有餘」,「一句佛號念得熟,成佛有餘」:什麼叫成佛有餘呢?不僅保你成佛,還能保與你有緣的人都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念佛能到西方淨土成佛,你成了佛可以度眾生,能度很多的眾生,不是一個兩個。一句佛號不僅保你成佛,還保你回來度眾生。
  • 無始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
    無始劫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市井習氣,出家若不真修,更甚於俗。若欲遠離,先須了知世間一切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是不淨。則貪瞋痴三毒,無由而起矣。倘猶不能止,則以忠恕忍辱治之,則自止矣。若又不止,則設想於死,自然無邊熱惱,化為清涼矣。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02一九三六年十月,印光大師在上海覺園舉行丙子護國息災法會演講。 一天晚上,年僅十八歲的上海女中學生楊信芳,夢見觀音菩薩向招手,對她說:「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並勸我們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印光大師開示:持名念佛最為穩妥,適合絕大多數各種根基的人修,不容易出偏差。前面的這些觀想乃至觀像,就像善導大師講「境細心粗」,所觀境非常微細,而我們眾生心很粗,神識非常粗亂,很難相應。印光大師開示:持名念佛這個法門,普利上中下三根。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只有對心地法門明白的人,才可以修。否則,或者導致生起諸多著魔之事。持名念佛,加上攝耳諦聽,最為穩當。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一定要看,這把往生的條件說透了!
    印光法師: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
  • 香港中文大學舉行「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研討會
    研討會於10日下午五時於葵湧觀音講堂隆重閉幕(圖片來源:香港西方寺) 2016年1月9日至10日,「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隆重舉行。大家都知道, 1月8日是太虛大師的誕辰,而11日是印光大師的誕辰紀念,凸顯會議因緣殊勝! 太虛大師是近代「人間佛教」的倡導者,印光大師是蓮宗的十三祖,可以說彌陀淨土及念佛法門的推行者。事實上,任何的一種思想、學說,都是因社會時代的需求應運而生的,既然是應運而生,就必然與社會時代的脈搏相呼應,必然對世道人心有所裨益。所以說,我們懷著欣喜的心情,拭目以待各位的成果發表。
  • 開悟未必了生死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9
    2021-01-05 14:11:46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聽印光大師開示
    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夫人宿世果種善根,且無論為學求道,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貪瞋痴等煩惱惑業,疾病顛連種種惡報,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顧其人之能自反與否耳。不能自反,且無論碌碌庸人,為世教之所拘。即晦庵、陽明、靖節、放翁等,雖學問、操持、見地,悉皆奇特卓犖。然亦究竟不能徹悟自心,了脫生死。
  • 請聽印光大師開示
    請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諦思自知,不須詳說,說則太費筆墨。
  • 印光大師開示:欲求美好姻緣,極力念觀世音菩薩,當能滿汝所願
    」選自印光大師文鈔《與周福淵女士書》。這是印光大師關於求姻緣的一段開示,正如他說求菩薩加持可獲得圓滿姻緣。這個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法門可以說人人皆知,而且獲得感應者也頗,當然沒有獲得感應的也不在少數。無論你信佛或者不信佛,只要用至誠之心、懺悔之意、如法的方法都可獲得菩薩加持。至誠之心、懺悔之意只有持念名號者自己知道,那麼方法是人人可以掌握地。
  • 這6位大師影響深遠
    星雲大師:現92歲星雲大師生於1927年,至今仍健在,是當代知名度和影響力極為卓著的高僧。星雲是禪宗重要門派臨濟宗的第48代傳人,早在半個世紀前,大師在臺灣創建佛光山,並出任第1-2任住持。星雲大師主張人間佛教,佛教不應遠離大眾,而應該利眾生,讓人的心靈安寧,讓世界和平。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印光大師: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因果通三世,善惡終有報
    【印光大師開示】須知逆來順受,始名樂天。修身植德,方曰盡性。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惡,惟觀眼前吉兇。見作善而得禍,便謂善不當為。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足戒。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 金剛經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84
    2021-01-10 15:02:44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