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2020-12-05 悅讀國學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

01心中無事,無事勝佛

趙州禪師是一位著名得道高僧,也是六組慧能嫡傳的禪宗大師,趙州禪師有一個弟子,叫做文遠和尚,文遠每天都會在院子裡打坐參禪,然後拜佛,他自認為自己虔心拜佛打坐,一定可以悟道。

有一天,趙州禪師從佛堂路過,看見文遠和尚正在虔誠的拜佛,趙州禪師走過去,輕輕的用禪杖打了他一下,問,你在這裡幹什麼呢

文遠和尚回答說,我在拜佛呀!

你拜佛幹什麼?趙州禪師問。

文遠和尚就一愣,是啊,我拜佛幹什麼?拜佛是對佛祖的恭敬,而且可以表明心跡,表明心跡之後呢?他一時也想不清楚拜佛的真正意義到底在哪裡,於是就回答趙州禪師,起碼拜佛是件好事啊!

趙州禪師就對他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勝佛。

其實所有的人,最大的痛苦煩惱來自什麼?——就是來自於執念,來自於我執。

所有的執念,都會給你增加負擔,增加煩惱,增加壓力,都會擾亂你的平靜心,包括佛法也是一樣。

如果你執著於佛法,執著於有一個我在學習佛法,那麼同樣是我執,而且是一種更大的執念,同樣會帶給你煩惱壓力,讓你不能輕鬆,不能真正的解脫。

其實學好佛法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還是很重要的。

第一可以充實自己,避免心靈被那些塵世汙垢所佔據,你心裡有了正念,那麼邪念自然就沒有了,一聲佛號念到底,也是對治邪念的好方法

還有一點呢,就是說我們學習佛法之後,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金剛經所謂「持戒修福」,不持戒,就不能修福,這一點也很重要。

但是呢,我們學習佛法,不能一味的執迷於佛法,畢竟,所謂佛法,不過是一種藉助的工具而已,我們要借假修真,而不是執指為月。

什麼是執指為月呢?

就比如說我們要賞月,別人給你指出月亮的所在,那麼你就體會這個月亮,不要再盯著別人的這個手指

有的人一輩子都研究佛經,研究佛學的這些理論,但是僅僅停留在這個理論上反反覆覆的研究,推敲,甚至與人爭辯不休,這就是執指為月。

佛法的真正意義在於實修,在於體會當下,而不是局限於抽象的理論,也就是說,你必須走進去才能有所領悟,也必須跳出來,才能真正受益。

學佛的終極目的,無非是為了解脫煩惱,讓自己和他人生活的更輕鬆一些,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也沒有人可以超凡入聖,所謂開悟,並不是從此不做普通人,從此高人一等,而是更平靜,更快樂的的做一個普通人,僅此而已

所以趙州禪師會說,拜佛雖然是好事,但是呢,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勝佛

心裏面什麼事也沒有,甚至連佛法的概念都沒有,那麼這種境界,其實比拜佛還有意義。能達到這個境界,其實也就是開悟了。

02常駐清靜,報怨以德

報怨以德,出自老子《道德經》。

報怨以德,並不是說,對待壞人也要寬容大度,那樣就沒有原則了,實際上,老子主張報怨以德,是強調以德服人,正所謂,邪不勝正,怨是一種負能量,如果以怨報怨,只會讓局面更加不堪。

負能量可以讓一個人的運氣變差,所以對待負能量,不能被它同化,而是應該堅守自己的正能量,以德行來化解怨恨,這樣,負能量就不會對自己產生負面影響。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別人怎麼待我,這是我的因果;我怎麼去待人,則是我的修行。實際上,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安住自己內心的平靜喜悅,任憑風雲際會,雨雪冰霜。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品味,而能坦然面對一切結果,換言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人總不了解,總覺得報怨以德不行,應該以牙還牙,其實不然,這就好像,別人到你家偷了你的東西,你就去他家裡也偷點東西。那樣顯然是不行的。他受罰,你也跑不掉。

別人怎麼做是他的事,你怎麼做是你的事,別人怨氣再重,但是你自己始終德行具足,你給人的始終是正能量,那麼你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好。

以德報怨,實際上,真正的意思是,讓自己始終具足德,以德來面對一切「相」而心無分別,既能夠以德報德,也能夠以德報怨。

當一個人,能夠真正做到以德報怨,他的人生必定別開生面,從此後福無窮。

相關焦點

  • 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隨著佛學在全世界的推廣,如今學佛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學佛的人越多,產生的問題也就越多。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學的年代,學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薩真的存在嗎?存在的話又身處何方呢?佛語有云:「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佛以各種方式顯現在眾生面前,所謂的見到,並非是表象上的見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開悟的過程。開悟見性,明白了佛所說的經義真實不虛,自然就能見到佛了。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佛教:出現這三個徵兆,福報越來越多
    看一看這三個徵兆,你身上有沒有,如果你身上也有這三個徵兆,則說明你的福報就要來了。哪怕只有一個也值得恭喜。第一個徵兆:開始理解父母,開始孝順父母!小時候我們經常不理解父母,總是跟父母吵架和頂嘴,可當我們慢慢長大後,就要早點去理解父母了,只有真正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開始懂得去孝順父母,不再惹父母生氣,不再讓父母每天擔心自己,福報也就離你更近了。佛教認為,父母可以帶給我們巨大的福報,也可以帶給我們災禍。如果我們懂得孝順父母,就會獲得福報與好運。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但他每說的一句話,都極有分量,會讓你思考半天都明白不過來,他所預測的事情分毫不差,太神奇了!有衡量開悟與否的標準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一些人,十分的明理,他們看問題有與眾不同的見解,會做一些利益大眾的事情,情商高於一般人許多,他們開悟了嗎?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常人悟道有沒有方法?
  • 佛教:萬事不順皆因福報?你的承受力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
    佛教:萬事不順皆因福報?你的承受力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學佛之人都知道,我們生活順遂與福報多少有關。福報就好比種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得多自然也得得多。有了福報還要修習我們的福德,否則,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古人常說「厚德載物」就是這個道理。當一個人現有的福報,超過了所能夠承受的負荷時,往往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抑鬱、悲傷、怨恨、指責、憂愁等情緒。這樣的人就算身家千萬,也無法獲得快樂。徹底消除一切問題的方法,就是增長福報。福報在哪個層次,心量就在哪個層次,追求也在哪個層次。福報增長了,生活自然會越來越好。而自己的想法、心態以及追求,也會慢慢的改變。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狀態!
    釋迦牟尼徹悟成佛的典故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不過,佛世時尚有大機緣的眾生從佛修行,得聖賢果位,而佛入滅後,開悟明心者可謂寥寥無幾。俗諺說:「雞寒上樹,鴨寒下河。」用它來說明世人開悟的方式,雖然言辭粗糙,但道理去不粗糙。畢竟每個人的機緣不同,開悟的方式也必然是千差萬別。
  • 佛教認為這種人的相貌,會越來越漂亮,是真的嗎?
    我們都知道人的外部特徵是由自己的基因決定的。也正因為如此,這個世界上才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我們也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去改變自己的面目走向,除非是整容。然而佛教中卻認為有一種人的相貌一定是越長越漂亮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佛教:開悟的人,處於什麼狀態?
    ,獨居於森林裡,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無論如何,這些已經開悟了人,往往不會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厭世,恰恰相反,他們會以更加積極的狀態來過完這一生。換句話說,開悟之人並不是世人想像的那樣,悟了之後,就成仙悟道,過著與我們這個世間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相反,對於開悟的阿羅漢來說,儘管他自己不再有任何執念妄想,但並不代表他們時時刻刻都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態,因為能夠達到時時刻刻一念不生狀態的,是死人而不是阿羅漢。
  • 真正的聰明人,都有這四個特徵
    作為一個真正聰明人,我覺得,他們和人接觸的時候,應該給人一種安心,愉悅,不給人家帶來壓力的感覺。否則,智商再高,卻成為他人厭惡的對象,這樣的人,算不上啥聰明,頂多算個聰明過頭的人,是一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人,這樣的人,不是真正的聰明,只是一個笑料而已。那麼,一個真正的聰明人,究竟有哪些特徵呢?
  • 陰德深厚之人,都有哪些福報?
    那麼,積陰德究竟有哪些福報體現呢?,會多為朋友著想,而人與人之間,最看重的是以真心對真心。,在面相上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體現。 陰德深厚的人,眼神裡會有光,且神色鎮定自然不散亂,有這樣眼睛的人,心存善念,胸中也定會充滿著正能量。 更有甚者,不僅面色紅潤光澤,臉上還會長出一些屬於陰德的紋路,比如眼下陰騭紋,法令紋直長等,這些都是在面相中,福澤深厚的體現。
  • 一個人開悟的證據是什麼?悟道者直接點破:識別開悟的植物是標誌
    一個人一旦悟道,他就能識別出 開悟 的植物——即明顯表現出進化特徵的植物。如果有人類有永生的機會,那就不用悲嘆 滿頭青絲成白髮,青絲還是青絲,那該多好!人類有長生久視的機會嗎?有很多人在網上發問,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怎樣證明一個人是真的開悟了」,「一個人開悟的證據是什麼」,「如何知道自己已經開悟」?
  • 福報將要耗光的人,有這三種特徵,有一種也要警惕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福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不注意,自己的福報就會一點點消耗掉。時間長了,福報耗光,厄運也就來了。下面這這三種行為最耗福報,千萬要警惕。隋朝有個人叫賀若弼,朝臣裡屬他話最多。皇帝任命楊素為宰相,他心中不服,私下放言:楊素這人水平這麼差都能當宰相,也不知道皇上什麼眼光。群臣知道這件事後,要求皇帝以大不敬的罪名處死賀若弼。
  • 佛說: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每個人都想通過學佛來獲得大智慧,而這種大智慧就體現在我們的行為裡,言語裡,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裡。無論我們想什麼,做什麼,都有因果,而這些因果又決定了人一生的福報與命運。想要有大智慧,遠離煩惱、災難、厄運就要從當下做起,努力去培植自己的福報,自開發自己的智慧,佛說這三種人,是最有智慧的,看看你有嗎?一、不妄語,不起妒忌之心。佛經中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 稻盛和夫:人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這輩子也只經歷過一次
    稻盛和夫是日本乃至世界公認的「經營之聖」,沒有好的家庭,沒有好的學習成績,就連工作也沒有一個是符合自己心意的,就這樣卻成功逆襲成為擁有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在哲學領域也有著不淺的造詣。一個經歷過貧窮也經歷過富裕,體驗過人生的巔峰時刻,也跌入過人生低谷的人,在被問及:「人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頂輪與眉心輪|智慧眼與開悟的奧秘
    我們在佛學系統中聽到開悟這個詞,仿佛這是非常高等的成就,如果有一個普通人說自己開悟了,他一定會被群起而嘲,開悟,多麼大言不慚,你頭上有佛菩薩的光輝嗎?你有大慈大悲的心嗎?你有救苦救難的神力嗎?因為在一般人眼裡,開悟這個詞的分量,跟成佛差不多。
  • 真正「獨立」的人,會有這三個特徵
    從這個言論裡,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叔本華的意思就是說人的思想本應該是獨立自主的。然而隨著現實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都不願意去獨立。雖然說活在別人支撐起來的環境裡是非常舒適的,可以說那是神仙般的日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用自己思考那麼多。殊不知,真正值得享受的生活是完全自主,獨立不羈。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真正「乾淨」的人,會有4個明顯特徵
    我覺得做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乾淨,我們的確是這世間很渺小的一員,活的普通平凡,但我們有自己的尊嚴與底線,在我垂朽之年,我敢說,我這輩子活得乾淨磊落,無愧於任何人,能有多少人有這種驕傲?真正「乾淨」的人,會有4個很明顯的特徵圈子乾淨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磁場,以你為中心畫一個半徑為五米的圈,被你容納進這個範圍裡的人,就是你的圈子。
  • 開悟一瓶酒
    酒到底有什麼魔法,讓這麼多人醉生夢死。甚至連和尚加活佛的濟公都酒葫蘆不離手。貧僧出家前後皆不喜酒的,但年輕時有過一次醉酒的經歷。當時真叫是捨命陪君子,與同事乾杯,一口猛幹,立馬倒在桌上不省人事。「什麼皆空無」如果酒裡有目的,那更非「什麼皆空無」喝的並非酒,而是瓊漿真正的靈光
  • 什麼人容易開悟,悟道者一語道破:生理是基礎,後天可培養
    什麼樣的人容易大徹大悟?中樞神經系統是智慧的生理基礎,後天增加腦容量是困難的,千年一見的悟道者的身體必然有特別的地方。普通人如果能夠放棄舊觀念,也不是沒有機會成為開悟者開悟的都是些什麼人?在讀這篇文章的朋友都可以輕鬆地回答:狗的大腦還沒有人類發達,可以說和人類差得很多,連我們人類都難以開悟,這 小旺 又何德何能,可以開悟呢其實 海雲青飛 說的不是笑話,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人多得很,你知道我說的是哪些人嗎一個人要開悟確實很難歷史上有人開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