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釋迦牟尼佛開壇講法49年時間,核心內容只有這一個字

2020-12-09 蜻蜓FM大咖開腔

前言

釋迦牟尼佛自從在菩提樹下開悟,得成無上的佛果,便開始創立了佛教,開始普度眾生。自鹿野苑講法開始,一路荊棘,一生度人無數,直到自己涅槃,在釋迦牟尼佛講法的49年間,其核心內容卻只有一個字——「空」。

圖片來自網絡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人們一般看到的事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地消逝無蹤。認識到這種現象後,我們就會發現,世上的一切,都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

《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就是一切事物,都存在這種空相原理,如果產生了執著,妄念就會越來越重。

圖片來自網絡

一切法皆不可說

釋迦牟尼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法皆不可說。"為什麼不可說呢?

因為佛法到了深奧處,全是空,一旦說出,就是有,不說才是空。因此,佛教中也有了釋迦牟尼佛將衣缽傳與大迦葉的"拈花一笑"的佛門典故。

圖片來自網絡

總結

"空",就是沒有,也就是有,更多《金剛經》修心法,聽聽費勇老師和我們說一說!

相關焦點

  • 金剛經:釋迦牟尼講法49年,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釋迦牟尼29歲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之後,就開始了他傳法度人的一生。他創立了佛教,也講了很多的法,他講法的內容,被後世弟子們,結集成經書,廣泛流傳。釋迦牟尼總共講法49年,度人無數,他雖然講法有49年之久,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在佛教的地位是第一無二的,對於剛入佛門的人來說,想要了解佛法,是必須要從《金剛經》著手去通讀,但是對於一個修為高深的佛教高僧來說,一本《金剛經》還是讀不完,讀不盡。哪怕對於一個沒有皈依佛門的世俗人來說,《金剛經》也可以讓人領悟到人生不一樣的真諦和智慧。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
    一尊佛的剎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但並不是佛剎有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大千世界。叫「三千大千」是因為一個大千世界等於1000中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等於1000小千世界,一個小千世界等於1000個小世界組成。有三個1000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我們知道我們所在的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通過佛陀釋迦牟尼佛49年的講經說法。
  •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明白了這句話,你就會開悟!
    佛陀一生講法,就是開啟人的智慧,希望眾生明心見性,開慧開悟,能了脫生死,究竟涅槃。然而人在娑婆世界,受五蘊所迷,始終無法知道佛陀講法的真意。甚至有些人吃齋念佛,一輩子也無法領悟佛陀真意。雖然略有所得,也無法做到究竟涅槃。
  • 董子竹為什麼就《金剛經》向南懷瑾提出商榷?
    等等,這才是一個正常的思路。其實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在不斷的懷疑中展開的。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以為只有爸爸媽媽說的才是對的,後來只有老師才是對的,後來只有自己仰慕的大師才是對的,後來發現,是非對錯,不能絕對化。即使是錯的東西,裡面也可能有積極的東西。
  • 《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用意就這四個字
    學佛就免不了要閱讀經書,而佛門眾經書中,無有能比《金剛經》,金剛般若是最殊勝的法門。《金剛經》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這句話告訴我們,世間諸佛都是以《金剛經》之法門得道,世間諸法都是從《金剛經》中受到啟發,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金剛經》中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重點,都蘊含著佛門的精髓,有許多人讀懂了其中一句話就能夠覺悟超脫。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釋迦牟尼佛成了佛,他得了什麼法?不過是得了這一聲阿彌陀佛而已。這種解釋確實高妙,高超。而且這一聲阿彌陀佛,他成了佛,果地的覺悟就是這句名號。然後他把這句名號全體授予五濁惡世的眾生,不是說打個折扣,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相當多,世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世界,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據說本師釋迦牟佛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已經有8000多次。釋迦牟尼佛在過去菩薩位上,曾經為「常不輕菩薩」,見到別人都會作揖,並說我不會輕視你們。有不理解的眾生誤解了,認為他這種做法是愚蠢的,甚至還罵他。
  • 「羔羊」還是「佛了」,耶穌和釋迦牟尼的終極PK
    因為佛教思想裡要普渡眾生的原因就在於人世有輪迴,而進入輪迴的靈魂必然是要經歷生老病死這等苦楚的,無法逃離,三界皆苦,而修佛是唯一的出路,因為佛會把一個靈魂帶入西方極樂世界,不再進入輪迴。輪迴的存在形式是多樣化的,這個你前世作惡還是行善,或是欠債或是有恩於人有莫大的關係,只是靈魂是始終如一的,在六道輪迴裡為自己前世的行為接受既定的命運,這就是因果循環。
  • 《金剛經》十句名言,感悟佛法智慧
    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基礎學起,直接去研究《金剛經》,就好比小學中學都沒讀過,卻直接上大學,不但很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還會增長浮華和傲慢,陷於空談。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經中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不是具體數字,只是形容法門之多。法門為什麼沒有高下?
  • 天然國寶: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指寶石上面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圖騰的奇石天珠。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十大國寶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又叫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祖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等。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花開見佛悟無生,是什麼意思?
    我們念佛的人很相信佛,但是有時 候也會有這種問題,是不是? 為了翻譯的時候,多加一個「佛」字,結果我們被關在那裡, 被執著在那裡,如果當初只是翻譯 Amitabha,就不會讓人以為有 一個阿彌陀「佛」。
  • 佛教常識:如來佛是不是釋迦牟尼佛?
    他會說孫悟空都翻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肯定是如來佛最大了。一聽這些話,你就知道他是外行了。這個如來佛到底是誰?和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是同一個人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簡單分享一下。「如來」是的佛的十大通號之一,意義很深,我們簡單分享其中的三個意思:一,「如」就是如實以及本來面目的意思,「來」就是今佛如同古佛再來,只要成佛了,佛佛道同,今佛就和古佛再來一樣,沒有區別,因此稱作如來。二,另外一個意思,佛經上講:「乘真如之道而來」,因為佛是乘真如之道而來,來成就正等正覺,來三界教化眾生,廣度有緣,所以稱「如來」。
  • 釋迦牟尼佛偈
    演這齣戲的目的正是為了度化眾生,並且把佛法流傳下來。佛陀以一個真正覺悟者的體證和老師的身份來為所有人,包括人、天人、阿修羅、畜生乃至地獄在內的三界六道眾生指出了一條走向真正幸福的解脫之路。而這一點,對於所有眾生來說,是最實際的,它超越了包括科學在內的所有世間法。
  •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這三個不同的稱呼,指的應該就是同一尊佛,而且是佛門中絕對的大佬,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 藏傳佛像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
    所以一個屬於娑婆世界的教主,一個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娑婆世界:是佛教的說法,世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這個世界的教主即釋迦牟尼佛。二、成佛時間不同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尼泊爾,以王子身份出家學道,示現成佛,壽命80歲,成佛在2500多年前;阿彌陀佛成佛在10劫之前。所以阿彌陀佛成佛在先,釋迦牟尼成佛在後。(劫是古印度人計算時間的單位,我們現在講大世紀大時代。
  • 佛說的「善法」是什麼?其實就這9個字,弄懂它,就讀懂此經了
    研究《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關於覺悟的經書。但裡面所講的其實都是「離相」的法門。佛為了讓須菩提不再著相,舉了各種各樣的名相,如眾生相、壽者相、如來相、莊嚴相等,同時也不斷的將這些「名相」一一破除。佛像到了《金剛經》的後半部分,佛又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