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思想重心是什麼?

2021-01-13 小派愛宗教

答|百度派 @小奇

思想重心

一、著重"無相":如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於一切相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相"與"原始般若"的"無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稱為"離相門"一樣。般若與"空"本無必然關係,"空"是在般若發展中重要起來的。《金剛經》說"無相"而沒有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習慣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薩行著重"無我"。而古傳般若即以"無我"悟入實相。"原始般若"並舉菩薩與般若,闡明菩薩(我)與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相同。但《金剛經》不只說"無我",也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三、著重"利他"的菩薩行:般若的原義,菩薩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薩,得"報得波羅蜜"、"報得五神通","成就眾生","莊嚴國土",重於利他行。《金剛經》著重菩薩的"受記"、"度眾生"、"莊嚴國土",與《中品般若》(不退菩薩以上)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著重如來的體認:《金剛經》重在大菩薩行,更著重佛的體認。如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是離一切相的。"不可以身相見如來";"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是不能於色聲相中見的。"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是不能從威儀中見的。如來說法,其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無所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度眾生,其實"實無眾生如來度者"。如來能知一切眾生心,其實"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五、佛和法的並重:早期的傳統佛教以舍利塔象徵佛,以供養舍利塔示為對佛的信敬懷念。從下品到上品般若是重法的,所以寧可取《般若經》而不取捨利塔。《金剛經》卻說:"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以經典與佛塔一樣,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一流(與《法華經》相同)。《金剛經》這種特性與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以上內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作為一部專門討論「空的智慧」的寶典,《金剛經》中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一個名詞:「相」,那麼「相」是什麼意思呢?「無相」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金剛經》一切眾生相,皆是非相
    《金剛經》雲「一切眾生相,皆是非相」意思是說我們所有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實相。其實是告訴我們生命最終的,真相就是一個「空」。比方說我們崇拜英雄,其實我們崇拜的並不是英雄,這個人本身這個人和我們非親非故,沒有什麼感情基礎,我們崇拜的其實是,他的精神、思想和行為。
  • 陰陽師金剛經單眼哪裡多
    陰陽師金剛經單眼哪裡多?
  • 金剛經到底講什麼?
    佛微笑:「這花什麼顏色?」答:「沒有顏色。」佛:「再想想?」……答:「什麼是顏色?」佛:「你懂了!」答:「我懂了!」佛:「我講過佛法嗎?」答:「講過啊,弟子常聽。」佛:「你聽懂了嗎?」答:「聽懂了!」佛:「聽懂什麼了?」
  • 學佛者,看一看,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著名經典,相信學佛的人,大多數都知道此經,也都讀過此經,可還有一些人,對於學習金剛經的好處,並不了解。如果你了解了,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或許會對此經,愛不釋手。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有何好處?好處一、增長福德。
  •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三個詞都有什麼殊勝含義?
    今天咱們主要來講一下《金剛經》名字的由來,只有真正的明白了經書的名字,我們才能更好地奉行讀誦。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有版本前面多加了兩個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八個字都有不可思議的妙用,我們下面一一來介紹。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無住生心——《金剛經》系列導讀之四十三
    清淨心的「心」,指什麼心?結合《金剛經》後邊的經文,這個心指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通俗地講,就是成佛的心。當然大乘佛法的成佛,不是自我的成佛,而是度一切眾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個心是世俗諦菩提心。什麼是「清淨」?佛教說清淨,對應的那個詞叫「染汙」或「雜染」。那什麼是清淨、不染汙?基於空性而發的菩提心,就是清淨的心。所以生清淨心,就是生起菩提心。
  • 金剛經名字的含義你知道嗎?
    佛法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其中有一本經典的佛經就是金剛經,相信很多的人都是聽說過這本經書的,而且有很多的人也是通過這本經書開悟的,甚至是修行成佛,但是大家知道金剛經名字的意思是什麼嗎?而金剛經的全名含義連起來就是,像金剛一樣銳利的大智慧,是可以幫助眾生到達涅槃的彼岸。同時也說明了這本金剛經中包含了非常高的智慧。
  • 「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中2句經文洞明其義
    在佛教經典《金剛經》 中有一句「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這句經文的意思是說,如來,便是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所以被稱作如來。那麼按如此理解,如來即無來處也無去處,便是沒有了。難道如來代表的是虛無嗎?而在《金剛經》另一段經文中說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的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金剛經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金剛經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句子,幾乎都是重點,都是精華,都能啟迪人的智慧,有許多人明白了金剛經中一句話就能夠悟道,就像禪宗六祖,因為聽五祖講解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徹大悟,曰: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 如何理解重心平穩原則,什麼是字的重心?
    如何理解重心平穩原則字的結構布勢規律可歸納總結為:橫平豎直、重心平穩、疏密勻稱、比例適當,主筆突出等等。對於初學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重心平穩原則。什麼是字的重心呢?重心對於漢字來說就是一個字中力量集中之處。在視覺上感受的是整個字體的支撐點,也就是對整個字起到穩定作用的地方。一般來說,漢字的重心處在漢字的豎中線上。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佛教有繁多經典,但是有這麼一本經被稱之為「經中之經」,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不是講述四大金剛的經文,《金剛經》的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在佛教的地位是第一無二的,對於剛入佛門的人來說,想要了解佛法,是必須要從《金剛經》著手去通讀,但是對於一個修為高深的佛教高僧來說,一本《金剛經》還是讀不完,讀不盡。哪怕對於一個沒有皈依佛門的世俗人來說,《金剛經》也可以讓人領悟到人生不一樣的真諦和智慧。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金剛經》,乃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道出了大成佛教最高智慧,被譽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中國古代時期,上至王侯將相、官宦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尋常百姓,無不推崇《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傳頌千年,已深深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你我在每一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
  • 金剛經:釋迦牟尼講法49年,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特別是看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這個字,這個字就是空字。佛教因此被稱為「空門」,出家人有時也被稱為「空門弟子」。在大乘佛教的經典中,金剛經是針對上根人說的一部經。我們熟知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聽聞金剛經而悟道。而金剛經,就是佛經核心內容中,般若部經的核心。金剛經的核心內容,就是一個空字。
  • 《金剛經》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德山禪師對《金剛經》下了很深的功夫研究,著作了一部《青龍疏抄》。聽說南方提倡「頓悟成佛」之說,頗不以為然,便帶著《疏抄》南下,準備破斥此一邪說。  到了南方,路上經過一所賣餅的小店,德山腹飢,欲買餅作為點心充飢。店中僅一老婆婆,見德山買點心,當即問「你肩上擔的是什麼啊?」
  • 《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用意就這四個字
    學佛就免不了要閱讀經書,而佛門眾經書中,無有能比《金剛經》,金剛般若是最殊勝的法門。《金剛經》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這句話告訴我們,世間諸佛都是以《金剛經》之法門得道,世間諸法都是從《金剛經》中受到啟發,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金剛經》中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重點,都蘊含著佛門的精髓,有許多人讀懂了其中一句話就能夠覺悟超脫。
  • 《金剛經》中的2句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
    《金剛經》中的兩2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金剛經》在我國很是流行,這大概和六祖慧能大師是分不開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從這部經開悟的,所以從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就用《金剛經》來驗證開悟的人境界的真假。
  • 董子竹為什麼就《金剛經》向南懷瑾提出商榷?
    譬如說,我們最起碼首先要知道董子竹先生是站在什麼立場上去質疑南先生的。是為了個人出名嗎?還是因為在一些根本的立場上有分歧?如果是的話,分歧在哪裡?等等,這才是一個正常的思路。其實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在不斷的懷疑中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