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一切眾生相,皆是非相

2021-01-19 作如是觀

《金剛經》雲「一切眾生相,皆是非相」意思是說我們所有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實相。其實是告訴我們生命最終的,真相就是一個「空」。

比方說我們崇拜英雄,其實我們崇拜的並不是英雄,這個人本身這個人和我們非親非故,沒有什麼感情基礎,我們崇拜的其實是,他的精神、思想和行為。比如我們從拜嶽飛,是他那個精忠報國的精神;崇拜諸葛亮是崇拜他足智多謀;反之,如果沒有嶽飛,還有楊家將,如果沒有諸葛亮,還有劉伯溫,我們所欣賞的並不是這些人的肉體,而是承載於之上的那些東西。

《金剛經》所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被任何的概念名稱所束縛的「空」,包括佛說的解脫法門,至高佛法。佛說「法無定法」也就是這個意思。

世人迷信佛祖把他,供奉成金光萬丈的法身,其實並未真正明白佛祖的一片佛心,佛祖在世時從沒有教人崇拜偶像佛教本來就是無神論,偶像崇拜完全是迷信,也與最佛教的教義背道而馳。《金剛經》主張直指人心,明心見性,不要被外在的形式而迷失了本性,就比如有些人每天燒香拜佛,或者是很虔誠的在佛像面前誦讀經書,可是一出了寺廟就,我行我素壞事做盡,滿腹牢騷,這樣不是在學佛這只是一種形式。

誦讀《金剛經》,經常會看見「四相」的說法,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用現代語言,簡單的來說,是分為兩種有形的相與無形的相,有形的相是指物質層面的,例如我們所說的造佛像,這是指外形的東西,崇拜外形的東西,物質上的東西就是指的這種相,後者是指精神層面的,精神層面的可理解為我們的思想、精神、各種想法和念頭就是精神上的。這兩個層面構成了我們的人生,我們就在人生的種種向當中喜、怒、衰、樂。而所有的這些相都是虛妄,必須從層層疊疊的相,所構成的牢籠裡解放出來,回到你真正的自己。

「相」是一切煩惱生起的根本,例如我愛我的身體,我愛這個房子,我愛這個地位等等,所有這些相都是由,我們的心所生起來的種種牽掛,這些外在的相患得患失,內心就會出現不安煩躁,焦慮的心理狀態。

而佛陀所說的「不執於相」,就是告訴我們要從這種物質中解脫出來。 不必過多的執著於外在的這些東西,更重要的也不能執著於自己的思想,比如說我認為這個東西是對的,那麼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被自己這種認為對的思想所困擾,過多的執著這種,認為對的思想只想也要放下。

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看到的是對的,然後執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別人攻擊別人不肯捨棄自己狹隘的觀念,夫妻之間何以會吵架?因為看法不同,上司和下司為什麼會爭執,也是因為看法不同。由於強烈的執著彼此之間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爭執,這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源,所以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我們應該寬容與理解。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然後,理智和冷靜的思考尋找,一個雙方都儘量滿意的結果,那麼,我們的煩惱必然會大為減少,心魔也叫無從產生了。

那麼「一切眾生相,皆是非相」世間的一切,你所看到的,你所想到的你認為是對的,所有這些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不要被這種假象所迷惑,要懂得變通,更加要懂得將所學的,佛法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這樣才是不被自己的執念所迷,無論好的壞的都要將它放棄掉。這邊是達到了一種空的狀態,這種空是一種空杯心態,一種空的觀念來看待所有的一切是,一種境界的體現。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感恩關注。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佛教經典《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般若一念如是
    字面地理解,就是真正的智慧,智慧是一種廣泛的含義,但在《金剛經》裡,這種智慧叫做空,破除自我相、眾生相、佛相的迷茫,看世間紅塵皆如鏡花水月。為什麼會有空?因為世間萬般苦。生活不易,世人皆為生活瑣事所苦惱,人生來就在不斷地紛擾中度日,執著於可得和不可得之間,放不下心中的執念。《金剛經》中有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唯有不執著於萬事萬物的表象,不偏執於得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金剛經的思想重心是什麼?
    答|百度派 @小奇思想重心一、著重"無相":如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於一切相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 生命宇宙的真相(實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金剛經》中的四句話。1,佛祖用這句話對《金剛經》做了一個總結。總結了什麼?總結了一切世間萬事萬物都如同「夢幻泡影「一樣虛幻,如「晨露閃電「一樣轉瞬即逝。為什麼佛祖在悟道後要人們這樣去認識世界?或者說,為什麼生命宇宙是這樣的?
  • 金剛經:如何降伏其心?佛講三個關於「無相」的內容
    學佛的人都知道,《金剛經》是眾佛經之首,具有能破除一切相而廣為人知,傳承至今,影響巨大。那麼,若要破除一切相,如何做到呢?關於這個問題,須菩提已經替我們向世尊提出來,即「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說,一切眾生,當然也包括須菩提這樣的阿羅漢,儘管已經開悟,但是其內心,依舊彼此起伏,難以徹底平息,就算他們自己也知道,降伏自己的心,讓其心不再有所執、不再有所住的重要性,但是如何降伏?或者用什麼方法才能夠降伏,確實是一個問題。也正因為如此,以須菩提為首的阿羅漢、眾比丘才在法會上將這一問題提出來,希望能夠得到世尊的開示。
  • 金剛經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84
    明昌佛法,潛挽世風,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金剛經》教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廣行六度萬行,上求下化,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世人不懂得離相無住,只知道此經教人破相。《華嚴經》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無師智、無礙智,即得現前。著相修行,就算有點功夫,仍屬妄想執著,不能令如來智慧徹底顯現。所以《金剛經》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誦讀金剛經有大福報,可幫助人破迷開悟,增進法身慧命,究竟解脫。就如《三皈依》裡所說: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法是人生的指路明燈,助人遠離無明黑暗,得到救渡。本篇文章,小編就該經中的五大名句,為大家簡要闡釋,希望大家能夠受益。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金剛經:釋迦牟尼講法49年,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特別是看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這個字,這個字就是空字。佛教因此被稱為「空門」,出家人有時也被稱為「空門弟子」。在大乘佛教的經典中,金剛經是針對上根人說的一部經。我們熟知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聽聞金剛經而悟道。而金剛經,就是佛經核心內容中,般若部經的核心。金剛經的核心內容,就是一個空字。
  • 參禪入靜,需要做到「掃三心」、「非四相」
    參禪入靜,需要做到「掃三心」、「非四相」 | 文 青衫文齋入靜是參禪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通俗地說,禪修境界的高低幾乎可以用修煉者入靜的深度來衡量。入靜又稱虛靜,是禪修過程中逐漸達到一種萬緣放下、思想寧靜、頭腦有序化的境界。
  • 金剛經六祖口訣精選
    愛著法相。口說佛行。心不依行。名為有想。迷人坐禪。一向除妄。不學慈悲喜舍智慧方便。猶如木石。無有作用。名為無想。不著二法想。故名若非有想。求理心在。故名若非無想。煩惱萬差。皆是垢心。身形無數。總名眾生。如來大悲普化。皆令得入無餘涅槃。(雲多淪墜一作墜阿鼻也。)4、〖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眾生佛性無有異。緣有四相。不入無餘涅槃。
  •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明白了這句話,你就會開悟!
    《金剛經》,也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經典。佛教中有許多宗派,很多宗派,都將《金剛經》視為無上寶典,加以奉持。其原因就是其義理深奧,只要經常誦讀,不但能獲得無上福報,真正修行的人,能明心見性,達到開慧開悟的目的。今天,就讓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下《金剛經》中的經典名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金剛經》:何以故?如來所說法……非法、非非法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為什麼呢?因為如來在四十九年中所說的種種法,都不可執取、不可執說:如來所說法不可執說沒有說佛法,也不可執說一定有說佛法。」「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世尊說話絕對不會自相矛盾,說法更不可能自相矛盾。因為法界實相第一義諦的法很深很妙,卻又不能明說,所以佛才會以各種方便善巧來說法,要令眾生得以悟入。自己悟的才有功德受用,若是聽他人明說而來的,多半不能承擔,不能生起智慧,反而任意毀謗。
  • 金剛經:佛菩薩為什麼有無量功德?因為他們做好了這2點
    在《金剛經》第二十八品的「不受不貪分」之中,有如是經文: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 四無相偈中什麼是我相?
    「觀四無相」是在每次上坐覺照念佛行持的時要誦的。把它作為一首偈語,我們要時常誦讀。這個也是《金剛經》的精華,我們叫它四無相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都知道要破四相,那麼首先應該知道什麼叫四相?四相裡面暗含著一個什麼道理?
  • 南懷瑾老師: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
    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說,須菩提啊,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買買我的交情才對!
  • 《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作為一部專門討論「空的智慧」的寶典,《金剛經》中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一個名詞:「相」,那麼「相」是什麼意思呢?「無相」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第一句:「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這句話是《金剛經》中,釋迦摩尼向須菩提所說的一句話,須菩提是釋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之一,被稱之為智慧第一,整部《金剛經》就是由他發問,釋迦牟尼解答而成就的一部經書。釋迦牟尼告訴須菩提,成就了菩薩果後,只要能夠「不住相布施」,那麼所取得的福德,便是不可思量之多。
  • 無住生心——《金剛經》系列導讀之四十三
    結合《金剛經》後邊的經文,這個心指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通俗地講,就是成佛的心。當然大乘佛法的成佛,不是自我的成佛,而是度一切眾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個心是世俗諦菩提心。什麼是「清淨」?佛教說清淨,對應的那個詞叫「染汙」或「雜染」。那什麼是清淨、不染汙?基於空性而發的菩提心,就是清淨的心。所以生清淨心,就是生起菩提心。大菩薩們應該怎麼樣生起菩提心呢?
  • 你知道「諸相非相」的真實義嗎?
    就是【諸相非相】。我們知道在地球的極點,有一個獨特現象:你的朝向只剩下一個。如果在北極點,不管你如何轉動,你的朝向都是【南方】。這種【諸向非向】的處境,恰如【諸相非相】。這種為了不迷失方向,而去掉方向本身的做法,就是【大乘】的菩薩道。問題是人不能一直站在極點不動,現在極點的【諸向非向】解決了,其他地區呢?怎麼辦?
  • 《金剛經》中的2句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
    《金剛經》中的兩2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金剛經》在我國很是流行,這大概和六祖慧能大師是分不開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從這部經開悟的,所以從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就用《金剛經》來驗證開悟的人境界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