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佛菩薩為什麼有無量功德?因為他們做好了這2點

2021-01-10 今古浮沉

在《金剛經》第二十八品的「不受不貪分」之中,有如是經文: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此品的大意,是闡述對於福德的正確態度。如果有一個修行者,知道「一切法無我」的道理,能夠真正修持忍辱,則此人的功德,遠遠超過以滿恆河沙等世界的七寶用於布施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人雖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卻從來不受福德。他為什麼不受福德呢?因為他對於福德從來不去貪著。

這品《金剛經》的主旨,是要告訴修行者,對於福德,切勿陷入以下兩個窠臼中。

1.貪著福德

有人在修持佛法的過程中,貪福德的心很重。譬如有人做善行善事,他的心中首先是有一個「集聚福德」的念頭,也就是有貪著福德的相。他去做善行善事,其最初的發心不是針對善行善事本身,而是為了取得福德,以增加自己的福報。佛陀說,這是與真修行相違背的。

若是心中著了一個貪福德的相,即使做了善行善事,其福德也會大打折扣,變得很小。因此,佛陀在許多經典之中,都曾強調不可著福德之相而行善。若能如此,則是以大悲之心住於善行善事本身,這種善舉的福田,才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

2.納受福德

以無貪著之心行善舉之後,亦不可生納受福德之相,認為福德是「我」的。一旦動了「福德是我的」這個念頭,本來無量無邊的福德,很快會消得十分微少。故而,諸佛菩薩從來不會自己納受福德。

佛陀說「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釋迦佛在過去無量劫之中,以佛法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但是他從不認為自己度過一個眾生,故而釋迦佛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

功德無形無質,一貪著一納受就會消掉。正如當年梁武帝問達摩大師:「我建佛寺、立佛像、齋僧有多大功德?」達摩大師告訴他沒有功德。梁武帝當時還不明白,後來志公禪師解釋說:「你本有功德,由於生了貪功受功之心,善惡抵消就沒有功德了。」

相關焦點

  • 拜觀音菩薩,牢記這2點,功德不可思議!
    娑婆世界,名叫「堪忍」,期中諸苦交集,所謂三苦、八苦,乃至無量諸苦。觀音菩薩的慈悲救苦,使她成為最受恭敬、尊崇的菩薩之一。《法華經》雲,若有眾生遭遇苦厄,只要至心稱念觀音名號,菩薩便能「觀其音聲」,以種種方便法善巧解救,故而成為「觀音」。同時,觀音菩薩還是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她與大勢至菩薩一道,同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念佛一聲,增福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時,注意這2點,功德無量!
    提起「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許多信眾也經常嘴裡念這句佛號。常去寺院的人,會發現寺院處處都可見「阿彌陀佛」的身影。雖然許多人常念「阿彌陀佛」,但對「阿彌陀佛」的了解知之甚少,念誦其名號,也往往追逐表面形式主義,使念佛的功德漏了、散了,這就不好了。
  • 佛緣深厚的兩個特徵,看看有沒有你?
    佛教裡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度無緣之人」,與佛無緣的人,你再怎麼和他講佛法,他也聽不進去,因為因緣不具足,善根福德尚不具備,所以佛也難度他。那麼,什麼樣的人算是佛緣深厚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為什麼念經會有功德呢?(宣化上人)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所說的,是為著有病的人,來念這部經他就會好。至於念經,死的人得到功德,其實死的那個人得到的功德,只是一少部分,生的人得到的功德多、大。死的人他怎麼會得到功德呢?因為念經有多大的力量,人是沒有法子用科學來研究出這一些個力量。
  • 金剛經到底講什麼?
    十五 不是迷信佛:「如果有人,在萬劫的輪迴中,以死布施,功德大嗎?」答:「大!」佛:「如果有人,只是讀金剛經,功德大嗎?」答:「大!」佛:「哪個更大?」答:「讀經更大!」佛:「我不斷強調讀金剛經的功德,為什麼?」答:「您的意思是?」
  • 輪迴中不變的定律,智慧,福報,顏值都是因為它們而來的!
    因為有很多不變的定律可以應用到今生,即所謂的現世現報。人生在世,要說比較重要的有這麼幾點:智慧,財富,顏值,家庭。顏值這個指數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很多女師兄買了很多化妝品,做整容等等。好不麻煩!這裡小編告訴大家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致心禮敬觀世音菩薩只要做到這點,顏值絕對第一等。
  • 佛菩薩給我託夢了!怎麼回應比較好?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遇到佛菩薩託夢怎麼辦? 因為夢的成因有多種,如果我們夢到佛菩薩給我們託夢,難免會遇到下面這些疑問—— 這究竟是我們修行所得的感應瑞相? 還是對修行境界的執念妄想?
  • 念「阿彌陀佛」聖號時,牢記這2句話,功德無量!
    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誦經念佛的習慣,尤其我們會注意到,自己接觸佛教以後聽得最多的便是那句「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難道「阿彌陀佛」是佛教裡最大的佛嗎?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最大嗎?不是的。
  • 釋淨空:大地震為什麼寺廟也保不住呢?
    曾經有一些同修來問了淨空法師這樣一個問題:南投埔裡一帶,佛法鼎盛,廟宇林立,是臺灣佛教最殊勝的一個地區,為什麼那裡會發生大地震?出現這個問題大家對於佛法產生疑惑,佛法不靈。這個還是讀經太少,聞法不夠,你不了解其中的因緣果報。
  • 《金剛經》:何以故?如來所說法……非法、非非法
    「為什麼呢?因為如來在四十九年中所說的種種法,都不可執取、不可執說:如來所說法不可執說沒有說佛法,也不可執說一定有說佛法。」「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世尊說話絕對不會自相矛盾,說法更不可能自相矛盾。
  • 無住生心——《金剛經》系列導讀之四十三
    為什麼?因為在勝義諦上,六塵是空性。因此「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菩提心是無住而生,也就是基於空性而生,如果有一丁丁點兒的不空,那就是有所住。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基於空性而生起度一切眾生的世俗諦菩提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在中國很出名,因為禪宗六祖惠能就是在這句話上見性大悟的。惠能禪師和《金剛經》這句話很有緣。
  • 學佛者,看一看,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
    人生的幸福,是基於福德多少的,而受持金剛經,所得福德,要遠遠勝過其他一切外在布施。在佛經中,佛提到過,若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恆河沙等七寶布施,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以每日三時,八百是千萬億年的時間,不間斷的布施,這樣的功德,卻不及一個人,哪怕是只受持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所得功德更大。
  • 持「準提咒」的廣大威德力不可思議,「修持儀軌」上這4點要牢記
    準提咒廣為全世界的廣大佛教信徒所持誦,其咒語功德威力不可思議,在很多經典中。詳明記載其廣大功德。準提神咒是求準提菩薩助你心想事成,就像摩尼如意寶珠。每天宜念21遍。準提咒也是因為雲谷禪師傳授準提咒給了凡居士,使煩苦轉菩提,心念菩提轉,成功改變命運,因此成了歷史有名的改變命運之咒。
  •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牢記這2個字,功德更圓滿!
    提起「阿彌陀佛」四個大字,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阿彌陀佛似乎是佛教的象徵,我們在寺院的各個角落都能尋找到這句佛號的蹤影,僧眾也常常嘴裡不停地念它,然而「阿彌陀佛」究竟是誰?念「阿彌陀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如何念誦才能功不唐捐?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這是一應化佛所教化的範圍。凡夫就覺得它的量很大了,難以推想到。不過,依據現在天文學也能推知:一個小世界就是比一個太陽系的範圍稍微大點,一千個小世界就是一小千世界,就是天文學所謂的星雲、星團。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就是天文學家所謂的星河、星海。三千大千世界,就有百萬億太陽和幾百萬億行星。
  • 佛教:末法時代何處尋找善知識呢,其實每部經都是佛菩薩化身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大涅槃經》等等,無一例外。每一部經其實都代表了一位乃至多位的佛菩薩的化身降臨,就算是天人阿修羅見了佛經都要頂禮參拜,散花供養,我們為何還要說沒有善知識呢?
  • 佛教:持誦準提神咒的功德與利益
    就是說你即使不會念其它咒語,你只要念準提咒,那麼你想哪個咒,準提咒就變成你想的那個咒的功德。比如說,你不會念藥師咒、百字明咒,但你又希望得到這個咒的功德,怎麼辦?只要你會念準提咒,準提咒就變成藥師咒、百字明咒。因此,我們稱準提咒為「真言之母」,所有的咒語都從準提咒而現出。佛言:此咒能滅十惡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
  • 念誦阿彌陀佛時,牢記這3句話,福報無量!
    佛教中有一個《贊佛偈》非常著名:「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甘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這首詩讚頌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為度眾生,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令無量眾生,前往佛國淨土,享無量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