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許多信眾也經常嘴裡念這句佛號。常去寺院的人,會發現寺院處處都可見「阿彌陀佛」的身影。雖然許多人常念「阿彌陀佛」,但對「阿彌陀佛」的了解知之甚少,念誦其名號,也往往追逐表面形式主義,使念佛的功德漏了、散了,這就不好了。本篇文章,小編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關於「阿彌陀佛」的佛學常識,以及念誦「阿彌陀佛」時應該注意的兩點事項。
首先,介紹一下「阿彌陀佛」。很多未學佛的人,會下意識地認為阿彌陀佛是佛教裡最大的佛,將其與佛祖釋迦牟尼佛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釋迦牟尼佛是佛陀,佛教的創始人,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就是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末法時代。而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在西方淨土為眾生說法。與眾苦充滿的娑婆世界不同,西方極樂世界只有極樂,沒有人間無常,是大眾往生之夙願。
阿彌陀佛,是梵文音譯,「阿」指「無」,「彌陀」是「量」的意思,「佛」指世間大覺悟者。所以,阿彌陀佛亦稱「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代表無量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以及無量的智慧。阿彌陀佛與他的左右兩脅侍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與其他諸大菩薩共同接引眾生往生。
所以,阿彌陀佛亦被稱為「接引佛」,他的手勢一般是左手持蓮花,右手向下垂呈接引狀,寓意解救眾生出離苦海。佛教中與「阿彌陀佛」密切相關的佛經當屬《佛說阿彌陀經》,其中詳細記載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盛狀,以及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無量慈悲,經文不長,可以多多誦讀,增長智慧。念誦「阿彌陀佛」聖號時,還要注意以下2點,圓滿你的功德!
一、心要「慈悲」
我們要帶著慈悲心去念佛,感受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更要學習其精神,發願向阿彌陀佛靠近,讓自己的心性和阿彌陀佛一樣充滿光明和善意。據大乘經記載,阿彌陀佛曾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的時候,就發下大願,要廣度無邊受苦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廣為頌揚。
如《贊佛偈》裡唱的: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虔誠皈依世間大慈悲父——阿彌陀佛。
二、心要「清淨」
我們念佛號一定要攝心、用心、走心,佛說「一切唯心造」,唯有用心真誠,方可受益。就像《六祖壇經》裡說的「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真想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不是你念得佛號越多,或者聲音越大就越管用,而是你是否內心清淨、不生邪念、妄念。心中雜念太多時,會非常障礙自身的功德的。千萬不要機械地走形式,莫令功利心作怪。
有句話叫「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若如如不動、不生妄想,默念一句佛號也功德不可限量。就怕你「口念彌陀心散亂」,心若散亂,你就是「喊破喉嚨也枉然」。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很美,眾生嚮往,可是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有十萬億國土之遠,該如何到達呢?練「心」。心若清淨,自然身處極樂;心若煩惱,極樂也是「煉獄」。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萬法唯心,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的一念善裡,一念慈悲中,一念清淨裡。法在心內、莫向外求,心若安好,則無處不是佛光普照、淨土顯現。心無掛礙、如如不動,即為修行真功夫。敬請大眾常念「阿彌陀佛」,修福增慧、法喜充滿。
功德回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