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大家都知道如今屬於佛法中的「末法時代」,眾生的業障都很深重,共業又是極大,整個社會乃至全世界都充斥著一種愚昧,迷信,貪婪和戾氣,也就是我們習慣所說的負能量。
而且這種負能量還像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幾乎把我們所有人都席捲其中,讓大家身不由己。
比如說大家都去追求金錢,學區房,豪車,名牌包包,化妝品,首飾,手機等等,然後又彼此攀比炫耀,想要在這種外部環境下保持心境的平和絕非易事,如果能做到那才是真功夫了。
因此大家都非常的渴望能夠有「善知識」出世來淨化大家的心靈,驅散這些負能量,就像是西遊取經的唐玄奘,宣揚頓教頓悟成佛的六祖惠能,進行叢林改革的馬祖和百丈禪師等等大師。
這些大善知識都像是一盞盞明燈一樣,「一燈可破千年暗」,將一個時代的陰霾都驅散大半,更重要的是讓眾生心中有個可以依靠和仰望的地方,畢竟佛陀和諸大菩薩羅漢等大弟子們都已經離去,大家都希望有個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僧寶」能夠皈依。
不過遺憾的是,末法時代之所以被稱為末法時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善知識」太少了,而且由於共業太大,緣法不夠,很多就算降生到這個時代也只能選擇隱居,先從身邊小範圍開始慢慢度化。
但是我們想要修行學佛難不成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並非這樣,「善知識」其實有很多,只是我們太多人沒有找到方法而已,如果說現在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維摩詰居士,阿彌陀佛,釋迦佛等諸佛菩薩都出世說法了,大家是不是都欣喜若狂呢?
而實際上他們都在我們身邊,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不就是普賢菩薩說法麼,《普門品》和《心經》不就是觀音菩薩說法麼,《地藏菩薩本願經》不就是地藏王菩薩說法麼,《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不就是阿彌陀佛說法麼?
就算對在家人來說,《維摩詰經》不就是維摩詰大居士在說法麼?
至於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那就更不用說了,三藏十二部的佛經不都是他老人家言傳身教麼?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大涅槃經》等等,無一例外。
每一部經其實都代表了一位乃至多位的佛菩薩的化身降臨,就算是天人阿修羅見了佛經都要頂禮參拜,散花供養,我們為何還要說沒有善知識呢?
當然了,由於咱們境界不夠,對於大部分師兄來說,佛經這位「善知識」比起一個能說會道,可以面對面指引您的高僧大德感覺距離還是遠了點,那有沒有什麼辦法把這個距離拉近呢?
或者咱們說的再直白一點——有沒有辦法讓我們讀經的時候,就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他們道交感應呢?
這個辦法當然有,只要您嚴格做到下面這幾條,一定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發生,我自己都得到過驗證,絕對的真實不虛。
接下來咱們就來一條條詳細解釋。
01第一準則:莫將容易得,便做等閒看,佛法難聞
這讀經的第一準則,那就是首先要重視佛經,要明白我們能夠得聞佛法有多麼的不容易。
現在印刷技術太發達了,印刷廠裡機器一開,刷刷刷一天就好幾千部甚至好幾萬部經文出來了,所以一些師兄覺得這只不過是「一本書」甚至「一疊紙」而已,從心裡就沒有把它當回事。
像當年南懷瑾老師初去臺灣的時候,看到那裡沒有佛法流通,就專門印了一批《指月錄》想要傳法,結果根本賣不出去,最後只能賠本全送人了,很多就被賣肉的屠戶們領去用來包豬肉。
這個「佛經包豬肉」的典故他後來屢次自嘲過,不過他說的是自己福德淺薄,沒有法緣,實際上這完全是當地眾生的業障深,不知佛法的寶貴。
而多年之後那裡佛法開始興旺,不過當年的幾部佛經大家想找卻已經找不到了,都被人家用來當廢紙包豬肉墊桌腳了,損失的其實還是那裡無數眾生的慧命。
而現在佛經很多,導致很多師兄不珍惜,隨手亂丟亂塗亂畫;也有些師兄過於珍惜,放到書架書櫃裡面供著卻從不讀,這兩種方式其實都是不對的。
夢參老和尚曾經感嘆過,他在上世紀那個特殊年代,長達三十多年想要找一本《普賢菩薩行願品》來讀,始終都找不到,直到八十年代後才如願,所以各位師兄一定要明白佛經的難得和珍貴,莫將容易得,便做等閒看,這就是辜負佛恩了。
那麼如何對待佛經才最如法呢?那當然是時時拿來讀啊,拿來念啊,拿來參啊,拿來解啊,拿來討論啊,這才是佛經最好的打開方式,而不是當廢紙隨便丟,或者高高在上的供起來餵書蟲。
02第二準則:對經如對佛,合緣很重要
關於讀經的第二準則,那就是要懂得「緣」的重要性。
有些師兄讀經屬於「囫圇吞棗」類型,不管三藏十二部哪一部,先拿過來讀了再說,反正每一部佛經都很殊勝,讀了肯定沒壞處。
這個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適用的,也是很好的,「開卷有益」,能夠願意讀佛經這本身就是一種大善根的體現,但是對於學佛有了一定時間和積累的師兄來說就不太好了。
為什麼呢?
因為每一部佛經其實都有一個主題,代表了一種或者多種的法門,也往往可以看做一位佛菩薩的化身,您一開始每位佛菩薩都拜,都學,這很好,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所有佛菩薩都拜,所有法門都學,那必然會導致一位都拜不好,一門都學不深。
所以到了一定程度以後,您就要找一位最適合自己,也最投緣的佛菩薩和法門,一門深入,不停的堅持拜下去,修下去,這才如法,門門通,門門松,遠不如就精通一門得到的利益大。
我們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就拿非常適合初學佛的師兄們學習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好了,這部經雖然也是釋迦佛在仞利天宮說法,但是說的主要是三惡道的事情,以及地藏王菩薩的前世今生和功德。
所以這部經就非常適合家裡有親人剛過世,或者冤親債主糾纏不清,以及想要為子女(尤其是打胎)祈福超度的女性師兄們誦讀。
而您在讀這部經的時候,也絕不能就像是讀故事一樣,過口不過心的把地藏菩薩前世的光目女,婆羅門女之類的事情讀上一遍就完了,或者那些摩耶夫人,觀音菩薩,四大天王,閻羅天子等的問題都隨便放過,而是要邊讀邊體會這裡面的精神。
其實您在讀地藏經的時候,不妨就找一幅地藏王菩薩的畫像,或者菩薩像擺在面前,就觀想地藏王菩薩就在您旁邊,然後再來讀經自然心就進去了,而不是單純的佛經是佛經,菩薩是菩薩,您是您。
也只有這樣讀經,才是用心在讀,才能得到地藏王菩薩的加持,和菩薩道交感應,才能找到自己心中的佛性。
當然了,其餘佛經也是一樣,您覺得和觀音菩薩有緣就多讀《普門品》,覺得和普賢菩薩有緣就多讀《行願品》,和大勢至菩薩有緣就讀《圓通章》,諸佛菩薩本就不二,見一佛如見無量佛,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萬不要有分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