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末法時代何處尋找善知識呢,其實每部經都是佛菩薩化身

2020-12-05 紅塵若鏡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大家都知道如今屬於佛法中的「末法時代」,眾生的業障都很深重,共業又是極大,整個社會乃至全世界都充斥著一種愚昧,迷信,貪婪和戾氣,也就是我們習慣所說的負能量。

而且這種負能量還像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幾乎把我們所有人都席捲其中,讓大家身不由己。

比如說大家都去追求金錢,學區房,豪車,名牌包包,化妝品,首飾,手機等等,然後又彼此攀比炫耀,想要在這種外部環境下保持心境的平和絕非易事,如果能做到那才是真功夫了。

因此大家都非常的渴望能夠有「善知識」出世來淨化大家的心靈,驅散這些負能量,就像是西遊取經的唐玄奘,宣揚頓教頓悟成佛的六祖惠能,進行叢林改革的馬祖和百丈禪師等等大師。

這些大善知識都像是一盞盞明燈一樣,「一燈可破千年暗」,將一個時代的陰霾都驅散大半,更重要的是讓眾生心中有個可以依靠和仰望的地方,畢竟佛陀和諸大菩薩羅漢等大弟子們都已經離去,大家都希望有個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僧寶」能夠皈依。

不過遺憾的是,末法時代之所以被稱為末法時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善知識」太少了,而且由於共業太大,緣法不夠,很多就算降生到這個時代也只能選擇隱居,先從身邊小範圍開始慢慢度化。

但是我們想要修行學佛難不成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並非這樣,「善知識」其實有很多,只是我們太多人沒有找到方法而已,如果說現在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維摩詰居士,阿彌陀佛,釋迦佛等諸佛菩薩都出世說法了,大家是不是都欣喜若狂呢?

而實際上他們都在我們身邊,比如《普賢菩薩行願品》不就是普賢菩薩說法麼,《普門品》和《心經》不就是觀音菩薩說法麼,《地藏菩薩本願經》不就是地藏王菩薩說法麼,《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不就是阿彌陀佛說法麼?

就算對在家人來說,《維摩詰經》不就是維摩詰大居士在說法麼?

至於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那就更不用說了,三藏十二部的佛經不都是他老人家言傳身教麼?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大涅槃經》等等,無一例外。

每一部經其實都代表了一位乃至多位的佛菩薩的化身降臨,就算是天人阿修羅見了佛經都要頂禮參拜,散花供養,我們為何還要說沒有善知識呢

當然了,由於咱們境界不夠,對於大部分師兄來說,佛經這位「善知識」比起一個能說會道,可以面對面指引您的高僧大德感覺距離還是遠了點,那有沒有什麼辦法把這個距離拉近呢?

或者咱們說的再直白一點——有沒有辦法讓我們讀經的時候,就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他們道交感應呢

這個辦法當然有,只要您嚴格做到下面這幾條,一定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發生,我自己都得到過驗證,絕對的真實不虛。

接下來咱們就來一條條詳細解釋。

01第一準則:莫將容易得,便做等閒看,佛法難聞

這讀經的第一準則,那就是首先要重視佛經,要明白我們能夠得聞佛法有多麼的不容易。

現在印刷技術太發達了,印刷廠裡機器一開,刷刷刷一天就好幾千部甚至好幾萬部經文出來了,所以一些師兄覺得這只不過是「一本書」甚至「一疊紙」而已,從心裡就沒有把它當回事。

像當年南懷瑾老師初去臺灣的時候,看到那裡沒有佛法流通,就專門印了一批《指月錄》想要傳法,結果根本賣不出去,最後只能賠本全送人了,很多就被賣肉的屠戶們領去用來包豬肉。

這個「佛經包豬肉」的典故他後來屢次自嘲過,不過他說的是自己福德淺薄,沒有法緣,實際上這完全是當地眾生的業障深,不知佛法的寶貴。

而多年之後那裡佛法開始興旺,不過當年的幾部佛經大家想找卻已經找不到了,都被人家用來當廢紙包豬肉墊桌腳了,損失的其實還是那裡無數眾生的慧命。

而現在佛經很多,導致很多師兄不珍惜,隨手亂丟亂塗亂畫;也有些師兄過於珍惜,放到書架書櫃裡面供著卻從不讀,這兩種方式其實都是不對的。

夢參老和尚曾經感嘆過,他在上世紀那個特殊年代,長達三十多年想要找一本《普賢菩薩行願品》來讀,始終都找不到,直到八十年代後才如願,所以各位師兄一定要明白佛經的難得和珍貴,莫將容易得,便做等閒看,這就是辜負佛恩了。

那麼如何對待佛經才最如法呢?那當然是時時拿來讀啊,拿來念啊,拿來參啊,拿來解啊,拿來討論啊,這才是佛經最好的打開方式,而不是當廢紙隨便丟,或者高高在上的供起來餵書蟲。

02第二準則:對經如對佛,合緣很重要

關於讀經的第二準則,那就是要懂得「緣」的重要性。

有些師兄讀經屬於「囫圇吞棗」類型,不管三藏十二部哪一部,先拿過來讀了再說,反正每一部佛經都很殊勝,讀了肯定沒壞處。

這個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適用的,也是很好的,「開卷有益」,能夠願意讀佛經這本身就是一種大善根的體現,但是對於學佛有了一定時間和積累的師兄來說就不太好了。

為什麼呢?

因為每一部佛經其實都有一個主題,代表了一種或者多種的法門,也往往可以看做一位佛菩薩的化身,您一開始每位佛菩薩都拜,都學,這很好,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所有佛菩薩都拜,所有法門都學,那必然會導致一位都拜不好,一門都學不深。

所以到了一定程度以後,您就要找一位最適合自己,也最投緣的佛菩薩和法門,一門深入,不停的堅持拜下去,修下去,這才如法,門門通,門門松,遠不如就精通一門得到的利益大。

我們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就拿非常適合初學佛的師兄們學習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好了,這部經雖然也是釋迦佛在仞利天宮說法,但是說的主要是三惡道的事情,以及地藏王菩薩的前世今生和功德。

所以這部經就非常適合家裡有親人剛過世,或者冤親債主糾纏不清,以及想要為子女(尤其是打胎)祈福超度的女性師兄們誦讀。

而您在讀這部經的時候,也絕不能就像是讀故事一樣,過口不過心的把地藏菩薩前世的光目女,婆羅門女之類的事情讀上一遍就完了,或者那些摩耶夫人,觀音菩薩,四大天王,閻羅天子等的問題都隨便放過,而是要邊讀邊體會這裡面的精神。

其實您在讀地藏經的時候,不妨就找一幅地藏王菩薩的畫像,或者菩薩像擺在面前,就觀想地藏王菩薩就在您旁邊,然後再來讀經自然心就進去了,而不是單純的佛經是佛經,菩薩是菩薩,您是您。

也只有這樣讀經,才是用心在讀,才能得到地藏王菩薩的加持,和菩薩道交感應,才能找到自己心中的佛性

當然了,其餘佛經也是一樣,您覺得和觀音菩薩有緣就多讀《普門品》,覺得和普賢菩薩有緣就多讀《行願品》,和大勢至菩薩有緣就讀《圓通章》,諸佛菩薩本就不二,見一佛如見無量佛,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萬不要有分別心。

相關焦點

  • 聖嚴法師:自稱佛菩薩化身 不是騙子就是天魔
    > 自稱佛菩薩化身 至於宗教徒,不論是什麼層次,只要信之虔誠、行之得法,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應和通靈的經驗發生,從佛教的立場而言,從來也不否定,可是並不重視。如果有人有了少許的神秘感應,就以為是得了神通或以為是佛菩薩的顯聖,那是不正確的。 佛與菩薩有應而無相、無相而有力,那就是隨機應化的感應作用。
  • 盧臺長是什麼菩薩的化身?
    「心靈法門」沒有明確的佛教宗門來源。佛教一般以佛法僧三寶為信仰對象,皈依三寶是成為佛教徒的標誌。而根據現有材料,沒有任何記載「心靈法門」創立者盧軍宏曾經皈依三寶,也沒有明確記載他曾跟隨某位佛教界人士學習、研究佛學的師承。
  • 請廣為弘揚末法時代防疫祛災咒
    此文字是到惡世劫出之時有益之法。書寫念誦此文字,並念修大悲觀音菩薩和心咒,其罪障迅速得消。以焚香與鮮花供養此法之文,能另眾生皆安樂。書寫念誦此文字,將生生世世獲得良好之身。」    那大樹之下有一座大湖。湖邊住著大悲觀音菩薩化身,慈悲憐憫一切眾生而流淚不止。複次,世尊告之:「大悲,汝善諦聽,且聽此無須流淚之語。
  • 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
    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渡化了不少眾生,證得阿羅漢的也不在少數。這就是佛在世的好處,讀經書和聽佛說法,肯定不是一個層次。我知道佛陀的佛法有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說。釋迦佛是在第九減劫中人壽百歲時降世的,到現在差不多已近三千年了,所以現在人,活到八九十歲的已為上壽。再過一千多年至兩千年人,人活五十一二歲即為上壽,末法時節將會產生的種種亂象,那時《楞嚴經》和《般舟三昧經》即已先行毀滅離世,其他十二部經,在此後三四千年中,也逐漸毀滅。
  • 佛陀詳解阿難的七個夢,預言佛教衰微的末法時代
    佛陀再忙,他也能見縫插針,善巧方便,保證一心赤誠趕來的弟子們不虛此行,滿意而歸。他也很有同理心,善解人意。遠道而來的弟子,在等候佛陀接見之前,都喜歡和阿難陀先談談,感受他親切的慰藉和教誡。什麼話到了阿難陀的嘴裡,經他說出,信眾們就更樂意歡喜奉行。佛陀詳解阿難七個夢光陰似箭,時光荏苒,轉眼間阿難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 佛菩薩給我託夢了!怎麼回應比較好?
    緣起 夢,這一頗為熟悉的現象,構成了一個又一個超凡的靈性體驗——或乘流直上、飛天攬月,或化身幻蝶 亦或是佛菩薩真的有所囑託? 面對這一系列的困惑,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 大安法師:末法時代魔外盛行 遵佛遺訓明辨邪正
    大安法師答:弘揚淨土的音像與書籍廣泛流通,總的來說是好現象,說明信佛學佛的人員增多,社會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數增多。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能夠以種種方式傳播正信正見的佛教,饒益眾生,功德無量。然毋庸諱言的是,在弘揚佛法的音像與書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門的同修,誤人慧命,罪過不淺。
  • 量子力學與佛教禪修加持(一)
    佛法的修行這與佛法中的論述也奇妙地吻合:佛法的修行,一直強調如何與佛菩薩「相應」。觀世音菩薩的32種應化身(可以化顯為佛身、闢支佛身、聲聞身這三聖,梵王身、帝釋身等六天,小王身、長者身等五人,比丘身、居士身等四眾……),其實歸根結底,32種應化身,代表著法界眾生眾多不同的心願。
  • 佛教的生死觀一一智者學佛
    3、死如卒業:佛教以為人死後審判之權,既非操之於上帝、閻王,亦未操之於佛菩薩,乃係個人業力所感。生時如求學,死則按生前所造之業及念力,領取畢業證書及成績單去受生。1、親近善知識。《涅盤經》說:「諸佛菩薩名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名善知識。」
  • 末法時代之說,非道教之說。若「道」末法,豈不是成為了笑談
    先說末法這詞來源於佛教,有謂佛陀入滅後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或謂正法、像法各一千年之後,方為末法時期,此時期歷經一萬年後,佛法則滅盡;或謂正法一千年,像法、末法各有五千年。簡潔一點末法時代就是佛教比較衰弱的時代,佛教雖自己說了此話,然他們有涅槃之說,兩者一合,也就是涅槃重生,渡劫末法,而後再造佛法教化。
  • 佛教:施藥觀音,以佛法為眾生消除苦痛
    佛教中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應身相」最受民間推崇,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施藥觀音,首先請看這施藥觀音顯靈的歷史故事:寂靜施藥觀世音,尋聲救苦難思議;諦觀圓照三千界,楊枝淨水洗凡塵。他曾去往京城延興寺修善功德,回家時卻遭遇了胡匪,欲要將他們這一行漢人搶劫一空後殺害。徐善才在此危機之時忽然記起了觀世音菩薩神力,趕緊誠心禱誦觀世音真經。當胡匪正用刀殺他時,卻感受不到一點點痛楚,直到夜晚時才發現自己身在深澗樹枝上,離岸有三百餘尺,他用雙手摸自己頸部時只覺得點點疼痛,卻不見刀疤。
  • 佛法開示:佛非拜、法非善、僧非乞、戒非縛,修行四法
    而講佛法空性的前提,也必須是在了悟佛法法印的基石上,並且有八聖道的基石,正信、正知、正見這是最基礎的。在這個末法時期,眾生的貪嗔痴欲心都很熾盛,若不講功德利益是沒有人聽的。很少人會踏踏實實的修解脫道。並且輕視這些佛法的基石,我們知道沙灘上的雕塑不會長久,一切高樓皆以基石承載。很多人覺得八聖道是屬於小乘法,世間法,有為法。其實這是錯誤的理解。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音菩薩
    在佛教中,人們一提到菩薩,都會感覺到她們非常的慈悲。一般大乘佛教,供養的菩薩很多。就她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來說,就只有這四位大菩薩。她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四大菩薩中的觀音菩薩。
  • 佛教 萬千法門成就無二,宗門教下本是一家
    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從上一講開始,我們共同來學習六祖慧能大師的這一篇《無相頌》: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惟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這一篇偈頌比較長,我們每天隨機講幾句,慢慢來,總有講完的一天!上一講我們講了「說通」的含義。什麼是說通呢?一句話,佛祖釋迦牟尼宣講的三藏十二部佛法就是說通!
  • 《楞嚴經》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精讀此經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在佛教的語境裡,「色」指代世間一切存在的實體,「空」指真空的本體,也指幻象,「相」的含義更宏大,指人心中的執念。所以,《金剛經》看世界,《楞嚴經》看自己。那這幾部經書又都是誰寫的,怎麼流傳進中國的呢?《楞嚴經》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其盛名先至。
  • 地藏經:六道輪迴,每一道的牽引力都是什麼?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03篇佛法最重要的教義之一就是「六道輪迴」,而且這也是和我們大家關係最大的,雖然大家信佛學佛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成佛,但那個絕非易事,尤其在這個末法時代有師兄曾經問過什麼是末法時代,這其實不是我們自己定義的,而是佛法中早有說明,佛涅槃之後,第一個一千年是「正法時代」,因為諸大弟子還在,還可以代替佛陀教化,佛法和佛陀在世的時候雖然也有所偏離,但還不算大。
  • 萬法不離因果,佛道本是一家
    緊接著下一個疑問就是什麼呢?「《大藏經》裡怎麼沒有?」言外之意就是《大藏經》裡邊沒寫的,你們這樣寫就是胡說八道。這個邏輯顯然就是錯誤的。佛的三藏十二部是不是正確的?完全正確。是不是不在三藏十二部裡的就不是正確的呢!?這個一定要明了啊,比如說《弟子規》,你在三藏十二部裡見過嗎!?
  • 佛教裡如何理解懺悔?_佛教_鳳凰網
    一、什麼是懺悔 佛教自西漢末傳入中國,到東漢末和三國時期開始擴大其影響,經魏晉南北朝期間與中國傳統文化衝突中的磨合,至唐宋,在精神領域,終於成為與儒、道既對立又互補的鼎足而三的思想文化體系。隨著佛教影響的擴大,作為其宗教理論和宗教活動的一個部分,「懺悔」觀念和行為的影響也日益擴大。
  • 成德法師:要有能力來辨別善知識
    《華嚴》的表法,文殊和善財童子他們所示現的師道,我們這一個單元主要跟大家交流師道。而我們眼前面對的環境是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的情況,這是佛在三千年前就已經談到了,所以我們自己都要有能力來辨別善知識,因為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而善知識又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助緣。當然,我們有機會也要把這些對善知識的判斷供養給他人,他才有那個辨別能力。
  • 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多聞天王的化身在藏傳佛教中,他還是一位財神,依藏密經典所述,財寶天王名「南通謝」,是五方佛中寶生佛的化身,並有八路財神相伴左右,而漢傳佛教則認為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增長天王增長天王,譯為毗留多天、毗流離天等,是藏傳佛教中的十二天之 ,也是十六善神之 。增長天王住於須彌山南面半腹的琉璃堙,率領著鳩茶禁、薜荔多等鬼神部眾,依佛教中的說法,供奉此天能降伏邪惡、增長善根。在曼荼羅中,增長天王位於外金剛部院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