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者,看一看,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

2021-01-10 聖度文化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著名經典,相信學佛的人,大多數都知道此經,也都讀過此經,可還有一些人,對於學習金剛經的好處,並不了解。

如果你了解了,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或許會對此經,愛不釋手。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有何好處?

好處一、增長福德。

人生的幸福,是基於福德多少的,而受持金剛經,所得福德,要遠遠勝過其他一切外在布施。在佛經中,佛提到過,若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恆河沙等七寶布施,恆河沙等身命布施。

以每日三時,八百是千萬億年的時間,不間斷的布施,這樣的功德,卻不及一個人,哪怕是只受持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所得功德更大。

所以,受持金剛經的功德,遠遠大於其他的布施,有了功德,福德自然增長,有了福德,功德卻不一定增長,所以,受持金剛經,也是增福德最快最好的方式。

好處二、消除業障。

我們這個世界是業的世界,由於過去所造的業不同,所以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才有好有壞,由於我們無始以來的貪嗔痴,造下了許多不善的業,要想消除業障,也可以多誦金剛經。

佛經上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隨惡道。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見此經有消除業障之力。

好處三、增長智慧、

經說:若復有人,得聞此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這是在告訴我們,若有人,聞此經典,能信心清淨不染,則生實相般若,這裡的實相般若,可以理解為大智慧的意思。

我們最熟悉的禪宗六祖慧能,也是聞此經開悟,可見金剛經有增長智慧的能力。

好處四、消除煩惱。

金剛經,告訴我們,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才能徵得佛果。如果我們可以離一切相,煩惱自然會消失,因為金剛經可以增長智慧,所以隨著智慧的增多煩惱必然會減少。

好處五、成無上道。

在心經中提到過,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金剛經中提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經出。

很多成就佛果的,多數都是聽了金剛經才最終證得菩提,所以此經更有成無上佛道的能力。

看了金剛經種種好處,你還在等什麼?學佛者在選擇經典時,可以考慮一下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真是一部,讓人受益無窮的無上經典。值得所有學佛者,反覆誦讀。

感恩閱讀與分享,閱讀更多佛學內容,歡迎關注作者聖度文化。

相關焦點

  • 《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用意就這四個字
    學佛就免不了要閱讀經書,而佛門眾經書中,無有能比《金剛經》,金剛般若是最殊勝的法門。《金剛經》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這句話告訴我們,世間諸佛都是以《金剛經》之法門得道,世間諸法都是從《金剛經》中受到啟發,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金剛經》中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重點,都蘊含著佛門的精髓,有許多人讀懂了其中一句話就能夠覺悟超脫。
  • 金剛經的思想重心是什麼?
    《金剛經》說"無相"而沒有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 《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作為一部專門討論「空的智慧」的寶典,《金剛經》中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一個名詞:「相」,那麼「相」是什麼意思呢?「無相」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學佛修行必備經句,如果破執,如何得清淨心便得開悟?
    學佛修行必備的經典,看《圓覺經》如何破執,輪迴文化,得清淨心便得開悟,那如何得清淨心呢有敘述者論:「《金剛經》與《圓覺經》最大區別是理與事,金剛經是說理,圓覺經是說事,金剛經的理可以通過圓覺經的方法來實踐,圓覺經的事行可以由金剛經的思想來加以指導
  • 《金剛經》中的2句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
    《金剛經》中的兩2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金剛經》在我國很是流行,這大概和六祖慧能大師是分不開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從這部經開悟的,所以從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就用《金剛經》來驗證開悟的人境界的真假。
  • 金剛經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84
    >  《金剛經》教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廣行六度萬行,上求下化,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金剛經》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是佛在勸導發菩提心者,發心度脫一切眾生,令入無餘涅槃,卻不執取有眾生得滅度。因為眾生心性當體即是無餘涅槃,但因迷惑顛倒,幻化成生死輪迴之相。眾生心本具無餘涅槃,只因迷失真如而起無明,成為煩惱業苦。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耶
    意識在佛法的修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學佛修行完全不可能沒有意識覺知心;若是沒有意識心,則學佛修行也不可能進行。如來藏不會修行,如來藏是無為法性,不會生起一念想修行,也不會修行;因為如來藏離見聞覺知,不能了別六塵萬法。
  • 無住生心——《金剛經》系列導讀之四十三
    惠能禪師和《金剛經》這句話很有緣。他老人往昔相似相續的多生累劫的修行,在這一生即將見道了,《金剛經》這句話觸發他老人家見性,這是惠能老人家與《金剛經》這句話的緣分,因此這句話出名了。但是,我們看這句話法義的時候,不要因此對這句話作過度詮釋,把這句話解釋出很多原本沒有的法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基於空性而生起度化眾生的菩提心。
  • 《金剛經》一切眾生相,皆是非相
    《金剛經》雲「一切眾生相,皆是非相」意思是說我們所有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實相。其實是告訴我們生命最終的,真相就是一個「空」。比方說我們崇拜英雄,其實我們崇拜的並不是英雄,這個人本身這個人和我們非親非故,沒有什麼感情基礎,我們崇拜的其實是,他的精神、思想和行為。
  •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三個詞都有什麼殊勝含義?
    今天咱們主要來講一下《金剛經》名字的由來,只有真正的明白了經書的名字,我們才能更好地奉行讀誦。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有版本前面多加了兩個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八個字都有不可思議的妙用,我們下面一一來介紹。
  • 《金剛經》十句名言,感悟佛法智慧
    《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佛教經典,很受大眾歡迎。但並不太適合初學者去讀,因為此經闡釋的是佛教最高深的智慧,即佛教的空性,相當於佛教的大學課程。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基礎學起,直接去研究《金剛經》,就好比小學中學都沒讀過,卻直接上大學,不但很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還會增長浮華和傲慢,陷於空談。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經中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不是具體數字,只是形容法門之多。法門為什麼沒有高下?
  • 《金剛經》:於此經中、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注釋:「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陀就問須菩提:「須菩提請你們說說看,就好像恆河中所有的沙粒那樣多,然後再用每一粒沙子代表一條恆河,這樣就有無數條恆河,那麼這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多不多啊?」須菩提回答說:「很多,數不過來!世尊。」
  • 亓效亮: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敬步原韻
    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敬步原韻亓效亮《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為南懷瑾先生昔年(1943-1945年)於四川峨眉山大坪寺掩關專修時,研讀《金剛經》一夕之作,於每品經文後題七言偈頌一首,提綱醒目,叮嚀後學,確甚有功。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的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金剛經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金剛經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句子,幾乎都是重點,都是精華,都能啟迪人的智慧,有許多人明白了金剛經中一句話就能夠悟道,就像禪宗六祖,因為聽五祖講解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徹大悟,曰: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 學佛者應注意,這三件惡事,不可做!
    常言道「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在傳統文化中,善惡有報被演繹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對於學佛人來說,去惡存善,除去世間道德層面的要求,還多了一層出世間的道理。因為學佛時布施也好,禮佛也好,都是外在的形式,重要的是通過外在,啟發內心的正念、智慧,積累福德資糧。只有自己身口意清淨了,才能在學佛的過程中得到利益。不清淨則有煩惱障礙,福德資糧也會隨之漏失,所以學佛人要想迅速成就,這三件惡事,不可做!其一、惡口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