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於此經中、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2021-01-10 青衫菩提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注釋: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陀就問須菩提:「須菩提請你們說說看,就好像恆河中所有的沙粒那樣多,然後再用每一粒沙子代表一條恆河,這樣就有無數條恆河,那麼這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多不多啊?」須菩提回答說:「很多,數不過來!世尊。」這裡釋迦牟尼佛就是借用恆河中的沙粒,來比喻我們修行解脫中的甚深法義。

「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陀接著繼續說出更深的法義:「單單是恆河中每一粒沙表示一條恆河,就多的數不過來了,更何況這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呢?更是太多太多了!須菩提,我佛陀實話告訴你們,如果有真心求解脫的人,包括比丘、比丘尼、男信眾和女信眾等,能夠用滿滿的像上面所說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那樣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財物。用來布施這個世間,得到的福報多不多啊?」須菩提回答說:「太多了!世尊。」

在這裡佛陀又講出一個關於修福報的甚深法義,我們知道,要修行求究竟解脫,一定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所以,當我們剛入修行解脫之門的時候,不管是哪個宗教、宗派、法門,都會有一個求福報的過程,這也是無可非議的現象。但是,就像上面佛陀所舉出恆河沙的例子來看,你如果一生一直在求福報的層次的話,那麼恐怕你永遠也到不了究竟解脫。因為福報也是無量無邊的!你會一心貪著福報,越貪越多永無止境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釋迦牟尼佛繼續深入的講解更深的法義:「須菩提,如果修行求解脫的比丘、比丘尼、男信眾、女信眾等,能夠真正體悟、體證《金剛經》的法理法義,能夠真正證得四果阿羅漢,不只是受持四句偈那麼簡單!而且能夠把自己走過「三十七道品」究竟解脫的心理路程,詳細如實的向廣大眾生講說清楚。那麼這些人的福報、功德,大大勝過前面所講的,用滿滿的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那樣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財物,用來布施這個世間所得到的福報啊!」

這說明真正最大的福德是為法做見證,真的證得四果阿羅漢。其實所謂的福德,對於證得四果阿羅漢的人來說,也只是一個權說,一個方便法罷了,也是阿羅漢講經說法的一個方便法。如果我們內心還有一絲求福德的念頭,那就說明還不是真正的阿羅漢。

相關焦點

  • 無住生心——《金剛經》系列導讀之四十三
    恆河沙數下面看第十一段,老師說:「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這句話什麼意思?恆河是印度非常著名的一條河,佛陀他老人家就是在恆河邊說法。恆河有個特點,就是沙子非常細小。
  • 《金剛經》中的2句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
    《金剛經》中的兩2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金剛經》在我國很是流行,這大概和六祖慧能大師是分不開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從這部經開悟的,所以從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就用《金剛經》來驗證開悟的人境界的真假。
  • 學佛者,看一看,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著名經典,相信學佛的人,大多數都知道此經,也都讀過此經,可還有一些人,對於學習金剛經的好處,並不了解。如果你了解了,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或許會對此經,愛不釋手。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有何好處?好處一、增長福德。
  • 聽菩薩說|福德相續生,量多等虛空
    入菩薩行論寂天菩薩造即自彼時起縱眠或放逸福德相續生量多等虛空「即自彼時起」:在有發心,有行菩提心的同時。「縱眠或放逸,福德相續生」:即使在睡眠或陶醉等放逸的狀態當中,福德和善根也會連續不斷地產生、增長。「量多等虛空」:積累的善根、福德的量盡虛空、遍法界,這是行菩提心的功德。
  • 天天念佛經有用麼?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何?若是有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報功德,肯定是很多的吧?須菩提說:非常多,世尊!因為什麼緣故呢?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佛教有繁多經典,但是有這麼一本經被稱之為「經中之經」,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不是講述四大金剛的經文,《金剛經》的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洋洋灑灑八千多字,裡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值得單獨為之研讀的,我們今天就只是從裡面挑選出兩句經典,來做一個研讀。佛法廣大,但又具在細微,昔時六祖慧能,從一句《金剛經》中就證得了佛性,所以只要能明淨慧根,兩句佛語,也可以讓人大增益處的,我們就來先看看《金剛經》中的這兩句話。
  • 金剛經:佛菩薩為什麼有無量功德?因為他們做好了這2點
    在《金剛經》第二十八品的「不受不貪分」之中,有如是經文: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相當多,世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世界,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世界 (宣化上人)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肆.釋文善根福德因緣 C2. 持名念佛功德 C3. 結勸今C1【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舍利弗啊!講是這樣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他沒有法子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這都要有大善根,有大福德的人,都是生生世世修行諸波羅蜜門,才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不然,他就沒有機會遇著這種的妙法,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C2.
  • 什麼是福德?
    顯發善巧方便智慧的人體現在:為了得道者,甚至是還沒入道僅僅是在求道路上智慧的作用處,為了「道果」而做到一種「順忍」,(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入群指導)顧全大局而不拘於小節的善巧方便,是為了實現本自具足的性體智慧;其根本原因在於福德不具足,也就是為了菩提大道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金剛經素解》:(11至20品)後五百歲,得聞信受,第一希有
    3.為他人說【原文】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解釋】佛陀告訴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在這部經中,如果能夠受持四句偈,不光是自己學會,如果能夠為他人解說,後者所得福德比前面七寶布施還要多得多。」經文中的偈頌往往包含有佛法的要義,是總結前面所講的佛法,所以言簡意賅。
  • 金剛經到底講什麼?
    佛:「何為無為法?」答:「無為法,就是無法而為之。說是無為,即非無為,是名無為。」佛:「說人話!」答:「說無為,是和『有為』相對的,只是個名號,並非真的無為。」八 不是佛法佛:「世界大不大?」答:「無量大。」佛:「若有人用無量大的珍寶來布施,福德大不大?」
  • 《金剛經》十句名言,感悟佛法智慧
    《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佛教經典,很受大眾歡迎。但並不太適合初學者去讀,因為此經闡釋的是佛教最高深的智慧,即佛教的空性,相當於佛教的大學課程。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基礎學起,直接去研究《金剛經》,就好比小學中學都沒讀過,卻直接上大學,不但很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還會增長浮華和傲慢,陷於空談。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經中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不是具體數字,只是形容法門之多。法門為什麼沒有高下?
  • 《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耶
    佛弟子於此萬萬不可輕易放過,應當用心思惟才好。世間人做一切事,學習一切知識、技藝,都不離身、口、意;而身、口、意是含攝在五蘊中,所以一切的身、口、意行為都不離五蘊。學習世間法是如此,而佛法的修學也不例外。
  • 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福德無量無邊
    不虛棄,好比說「不白做」。佛陀苦口婆心殷切叮嚀、諄諄勸告,可說是懇切到了極處!△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 《楞嚴經素解》卷十:識陰第二種邪見:認為我可以生出萬事萬物
    佛又說道:「阿難你應當知曉,此修禪定的善男子已經窮盡行陰而歸於空,行陰透盡而識陰顯現還元。已經滅掉了第七識的遷流生滅之性,可是對於識陰還沒有透盡,寂滅之性,還未圓滿。」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佛又說道:「如果此修行人把所依歸的境界,即前四陰破盡,而識陰未破這個境界當成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