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注釋: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陀就問須菩提:「須菩提請你們說說看,就好像恆河中所有的沙粒那樣多,然後再用每一粒沙子代表一條恆河,這樣就有無數條恆河,那麼這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多不多啊?」須菩提回答說:「很多,數不過來!世尊。」這裡釋迦牟尼佛就是借用恆河中的沙粒,來比喻我們修行解脫中的甚深法義。
「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陀接著繼續說出更深的法義:「單單是恆河中每一粒沙表示一條恆河,就多的數不過來了,更何況這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呢?更是太多太多了!須菩提,我佛陀實話告訴你們,如果有真心求解脫的人,包括比丘、比丘尼、男信眾和女信眾等,能夠用滿滿的像上面所說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那樣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財物。用來布施這個世間,得到的福報多不多啊?」須菩提回答說:「太多了!世尊。」
在這裡佛陀又講出一個關於修福報的甚深法義,我們知道,要修行求究竟解脫,一定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所以,當我們剛入修行解脫之門的時候,不管是哪個宗教、宗派、法門,都會有一個求福報的過程,這也是無可非議的現象。但是,就像上面佛陀所舉出恆河沙的例子來看,你如果一生一直在求福報的層次的話,那麼恐怕你永遠也到不了究竟解脫。因為福報也是無量無邊的!你會一心貪著福報,越貪越多永無止境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釋迦牟尼佛繼續深入的講解更深的法義:「須菩提,如果修行求解脫的比丘、比丘尼、男信眾、女信眾等,能夠真正體悟、體證《金剛經》的法理法義,能夠真正證得四果阿羅漢,不只是受持四句偈那麼簡單!而且能夠把自己走過「三十七道品」究竟解脫的心理路程,詳細如實的向廣大眾生講說清楚。那麼這些人的福報、功德,大大勝過前面所講的,用滿滿的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那樣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財物,用來布施這個世間所得到的福報啊!」
這說明真正最大的福德是為法做見證,真的證得四果阿羅漢。其實所謂的福德,對於證得四果阿羅漢的人來說,也只是一個權說,一個方便法罷了,也是阿羅漢講經說法的一個方便法。如果我們內心還有一絲求福德的念頭,那就說明還不是真正的阿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