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這是佛陀作出保證,普遍勸請大眾受持觀音聖號。「唐」,是「虛」的意思;「捐」,是「棄」的意思。不虛棄,好比說「不白做」。佛陀苦口婆心殷切叮嚀、諄諄勸告,可說是懇切到了極處!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這是說觀世音菩薩菩薩的名號功德,等於恆河沙數那樣多的菩薩的名號功德——一個名號的功德,就圓滿具足一切名號的功德。「恆河沙菩薩」——像恆河的沙粒那樣多的人數,數量的龐大眾多可想而知。在這之上又加「六十二億」,「億」是「萬萬」;以「恆河沙數」作為單位,它的數量是「六十二億恆河沙」,這麼龐大的數目,真的不是凡夫的心量有能力測度的。
如果將以上的菩薩名號,收集成文句,它的數量也大有可觀了。何況還做四事供養?何況還盡形壽做四事供養!這樣大的功德,真的不是凡夫的心力所能夠辦到的。然而以這麼大的功德,與受持一尊菩薩的名號,一時供養的功德,這二人所得到的福,正等無異——完全相等沒有差別,平等平等——一模一樣!兩者互相比較,這是凡夫所能輕易做到的,那則是聖人也很難做到的。
何去何從?如何抉擇的問題,不必等到智者來指點,也能輕易做出決定啦!再來,依據正文,不僅是正等,而且超過,不只超過,而且還明言:他一時受持、禮拜、供養的功德福報,並且還在百千萬億劫中綿延不絕,無窮無盡。這簡直是只要開口一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所得到的功德福報,都無法用數量來計算了。天下的奇妙事情,還有比這更超過的嗎?
所以佛陀又呼喚無盡意菩薩,而告訴他:「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由此可知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不是佛陀便不可能有能力知道,除了佛陀之外也沒有人能認識到而加以描述讚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