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福德無量無邊

2021-01-10 重樓逾陀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這是佛陀作出保證,普遍勸請大眾受持觀音聖號。「唐」,是「虛」的意思;「捐」,是「棄」的意思。不虛棄,好比說「不白做」。佛陀苦口婆心殷切叮嚀、諄諄勸告,可說是懇切到了極處!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這是說觀世音菩薩菩薩的名號功德,等於恆河沙數那樣多的菩薩的名號功德——一個名號的功德,就圓滿具足一切名號的功德。「恆河沙菩薩」——像恆河的沙粒那樣多的人數,數量的龐大眾多可想而知。在這之上又加「六十二億」,「億」是「萬萬」;以「恆河沙數」作為單位,它的數量是「六十二億恆河沙」,這麼龐大的數目,真的不是凡夫的心量有能力測度的。

如果將以上的菩薩名號,收集成文句,它的數量也大有可觀了。何況還做四事供養?何況還盡形壽做四事供養!這樣大的功德,真的不是凡夫的心力所能夠辦到的。然而以這麼大的功德,與受持一尊菩薩的名號,一時供養的功德,這二人所得到的福,正等無異——完全相等沒有差別,平等平等——一模一樣!兩者互相比較,這是凡夫所能輕易做到的,那則是聖人也很難做到的。

何去何從?如何抉擇的問題,不必等到智者來指點,也能輕易做出決定啦!再來,依據正文,不僅是正等,而且超過,不只超過,而且還明言:他一時受持、禮拜、供養的功德福報,並且還在百千萬億劫中綿延不絕,無窮無盡。這簡直是只要開口一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所得到的功德福報,都無法用數量來計算了。天下的奇妙事情,還有比這更超過的嗎?

所以佛陀又呼喚無盡意菩薩,而告訴他:「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由此可知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不是佛陀便不可能有能力知道,除了佛陀之外也沒有人能認識到而加以描述讚嘆了。

相關焦點

  • 釋淨空:念一聲觀世音菩薩,等於念了六十二恆河沙數的菩薩
    這一切佛菩薩裡面,的確有兩位很特別,像阿彌陀佛,你們在課誦本都念到「法界藏身阿彌陀佛」,你看其他的佛沒加這樣的字樣,加上這樣字樣,就是你念一尊阿彌陀佛,就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就是你念一尊佛號就等於念一切佛的佛號;菩薩裡面觀世音菩薩特別,只要念一聲觀世音菩薩,就等於念了六十二恆河沙數的菩薩,這實在是不可思議。
  • 善付囑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課誦版)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jí)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竟是父子,怎樣的相識因緣?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佛陀告訴阿難: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專心稱念觀音名號,可以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觀世音菩薩既已成佛,為何稱念觀音名號,不是往生正法明如來的佛土,而是往生阿彌陀佛土呢?
  • 《金剛經》:於此經中、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注釋:「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陀就問須菩提:「須菩提請你們說說看,就好像恆河中所有的沙粒那樣多,然後再用每一粒沙子代表一條恆河,這樣就有無數條恆河,那麼這無數條恆河中的沙粒多不多啊?」須菩提回答說:「很多,數不過來!世尊。」
  • 觀世音菩薩顯靈了!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觀音信仰深入人心觀音信仰歷史已經很久了,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深入人心,同時在民間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而史書上記載了一個真實的「觀世音菩薩顯靈」,救苦救難的故事,應該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在懷疑佛菩薩顯靈真實性的時候,應該先質疑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至誠、至真心,是不是有能夠感應佛菩薩的感召力。下面看看歷史記錄的這個故事,能不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 佛教:奉祀興盛的三位菩薩,觀世音當之無愧,第二位未來身居要職
    在歷史上,因為統治階層的原因,下層勞動人民賦稅壓身,所以不再渴求更多智慧,而是將目光放在了菩薩上,希望能夠依靠菩薩願力,達到去往西方極樂世界的目的。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民間奉祀興盛的三位菩薩。一: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謂是人盡皆知,無論信佛與否,都能說上幾句關於觀世音菩薩的語句,當然,也不排除影視劇的原因。但是,觀世音菩薩對於民間的影響可不止在影視劇中所體現。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世界 (宣化上人)
    善根福德因緣 C2. 持名念佛功德 C3. 結勸今C1【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舍利弗啊!講是這樣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他沒有法子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這都要有大善根,有大福德的人,都是生生世世修行諸波羅蜜門,才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不然,他就沒有機會遇著這種的妙法,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C2.
  • 淺談觀世音菩薩(附:三十三觀音聖像)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在民間影響極高,極為深遠。在很多作品中,觀音的影響是超越玉皇大帝的,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西遊記》中,觀世音大慈大悲法力無邊,但是玉皇大帝卻是坐在凌霄寶殿上被孫悟空趕到桌子底下的那一位,二者對比顯而易見。我們皆知觀音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卻又幾人真正了解這尊菩薩呢?
  • 恭迎日光菩薩聖誕,祈願日光遍照世間,供養在朋友圈福報不可思議
    日光菩薩的名號,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百福圓滿身光照曜。梵士成佛後號藥師如來,二子便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  日光菩薩名號  日光菩薩名號,是取「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之意。菩薩持其慈悲本願,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塵,摧破生死闇冥,猶如日光遍照世間,故取此名。
  • 八大菩薩分別是誰?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文殊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  唐寧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羅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太子的願力是聞聲救苦,寶藏如來賜予太子名為觀世音菩薩,並授記未來於極樂世界,接替阿彌陀佛而成佛。而第二位王子,也就是後來的大勢至菩薩。  多位王子發願並得到如來授記之後,大臣梵志發了震動三界的大願。他說,我現在覺得很憂愁,因為菩薩們雖然慈悲,卻很少人要來五濁惡世,所以我要在賢劫中行菩薩道。
  • 宣化上人:聽聞他的名號生到天道後,再也不會墮三惡道!
    宣化上人:聽聞他的名號生到天道後,再也不會墮三惡道!但如果能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而往生到天上的這一種眾生呢,他生到天道以後,他原來的善根還是不會盡的,不會沒有的。所以他「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再也不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裡去了。「天上壽盡,還生人間」:當他天上的福報享盡以後,他還能夠生到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或者是做這個輪王,就是轉輪聖王。
  • 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是父子關係你知道嗎
    西方三聖大家都非常熟悉,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什麼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伴彌陀左右,而不是其他的佛菩薩呢?這裡面隱藏著很深的淵源,或許有其他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悲華經》記載:往昔的時候有,一位無諍念王(即阿彌陀佛),無諍念王有一千位兒子,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就是如今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 佛教:觀世音菩薩和普陀山
    在佛家文化中,觀世音也有譯成「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的,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積多伊溼伐羅」。觀音是「觀世音」的略稱。唐朝太宗李世民時,減去「世」字,故稱觀音。據《妙法蓮華經》中的「普門品」說,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33種化身,救12種大難。遇難眾生只要念誦他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觀世音主張「隨類化度」,他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所以他的美名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稱「大悲」。
  • 聽菩薩說|福德相續生,量多等虛空
    入菩薩行論寂天菩薩造即自彼時起縱眠或放逸福德相續生量多等虛空「即自彼時起」:在有發心,有行菩提心的同時。「縱眠或放逸,福德相續生」:即使在睡眠或陶醉等放逸的狀態當中,福德和善根也會連續不斷地產生、增長。「量多等虛空」:積累的善根、福德的量盡虛空、遍法界,這是行菩提心的功德。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這些都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世的父母、男女弟弟妹妹、夫妻親戚,在三惡道裡,沒有出離,沒有地方沒有希望得到福德力量的救拔,所以就會在夢中告訴前生的骨肉,為自己做點功德,願早日脫離惡道。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
  • 學佛者,看一看,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
    如果你了解了,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或許會對此經,愛不釋手。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有何好處?好處一、增長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於福德多少的,而受持金剛經,所得福德,要遠遠勝過其他一切外在布施。在佛經中,佛提到過,若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恆河沙等七寶布施,恆河沙等身命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