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嚴經》裡面我們明白了,菩薩是代表因地修行的法門,佛是代表果地上的圓滿功德,一尊佛、一尊菩薩只代表一種法門。這一切佛菩薩裡面,的確有兩位很特別,像阿彌陀佛,你們在課誦本都念到「法界藏身阿彌陀佛」,你看其他的佛沒加這樣的字樣,加上這樣字樣,就是你念一尊阿彌陀佛,就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就是你念一尊佛號就等於念一切佛的佛號;菩薩裡面觀世音菩薩特別,只要念一聲觀世音菩薩,就等於念了六十二恆河沙數的菩薩,這實在是不可思議。
這就是說觀音菩薩、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所代表的法門是總持法門,所謂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一點我們應當要曉得。何況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分,這緣分從哪裡來的?就是同樣都是耳根最利。觀音菩薩代表的是耳根圓通,娑婆世界的眾生也是耳根最利。觀音菩薩他所得的圓通本根,就是耳根一門,開發從聞性裡面得一心不亂。在禪家講就是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就有能力以一身應無量身,以一心應無量眾生心。
諸佛菩薩的境界,不是我們思惟想像能夠達到的,這個境界也不是幾句話就能夠把它講清楚。實在說根利的一語可以道破,根鈍的人愈說愈迷惑,當然說聽都需要有善巧方便,這一點也非常重要。諸佛應化在世間,就是本經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業不是諸佛菩薩之業,諸佛菩薩已經不造業了,所以才能夠循眾生之業感,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無量無邊的眾生都有業感,佛菩薩就能夠現無量無邊身,各個那裡都得感應。我們現在所以想不通這個道理,是因為我們有個關口沒突破,那就是迷在神識究竟是一還是多?一、多都是迷,沒能夠破這個關,也就是沒能夠破這個迷。
六十二恆河沙數,真的,一生一天念到晚,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念一百年恐怕都念不完。可是你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就與受持六十二恆河沙菩薩的功德相等,這實在是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決定不講假話,這個話雖然是觀世音菩薩說的,觀世音菩薩當著釋迦牟尼佛面說,那怎麼會是假的!如果觀世音菩薩要是誇大,佛馬上就指責他,「你說得太過分」,會指責他的。佛不但不指責他,而且還要讚嘆他,可見得這個話真實不虛,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