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從信仰開始的,或者說是從幻想開始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們堅信,能夠確定地描述這個世界,而絲毫不用牽涉到我們自己。——海森堡
波函數實際上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假設,很多人誤以為它是數學推導的結果。
波函數假設是量子力學中最為基礎的概念,如光速不變原理作為狹義相對論的基礎公設一樣,貫穿於整個量子力學的始終。波函數最簡單的形式是:ψ(x)=Ae^i(p/)x,它是一種復指數函數,表示了粒子在某位置的概率幅,其絕對值的平方意味著某個時間點自由粒子在某個位置的可能性。
波函數的由來
波函數是描述微觀尺度範圍內物質行為的函數,來源於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上一篇內容),該實驗是量子力學最初的密碼,因為它揭示了電子的波動性,為了描述這種非粒子性行為,科學家引入了宏觀物理波(水波等機械波)的餘弦概念cos(x),但是電子具有形體,不能在空間中若隱若現,也不應該偏好任何位置x,所以自由電子的運動不符合這種數學形式。於是,玻恩提出了概率波詮釋,認為波函數表徵了粒子位置的可能性,並不是描述粒子的軌跡,為了很好地符合概率這一理念,最終引入了波函數的復指數形式e^ix,故|e^ix|=|cosx+isinx|=1,意味著自由粒子在空間中運動時概率處處相等,不會出現起伏,遵循了物理的實在性原則。

波函數的含義
波函數的含義主要包括兩點:有限性和離散性。
波函數既然代表了不同位置的概率密度,那麼對其絕對值的平方進行全空間積分,結果一定是1,因為電子是真實存在於空間之中的。於是有:
∫|ψ(x)|dx=1
通過上式,可以確定ψ(x)中的係數A,就是我們熟知的波函數歸一化。這暗示了宇宙的有限性,因為無限的空間是無法計算歸一化的,所以只能假設宇宙大而有限,剛好符合了宇宙大爆炸模型。

宇宙是有限的,波函數ψ(x)也是有限無界的函數,那麼它一定是循環的,因此波函數必須符合周期條件:
ψ(x+L)=ψ(x)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條件,因為把波函數ψ(x)=Ae^i(p/)x代入上式之後,直接可以導出動量p=2πm/L,這說明動量不是連續的,只能取整數倍的,意味著世界的離散性。

波函數終究是一種假設,其準確性及適用性只有通過實驗不斷地加強。這就好比,太陽從東方升起,在之前的99天確實如此,那麼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明天依然成立的可能性≥99%。

隨著各種量子實驗的證實,量子糾纏、量子密鑰以及量子計算機的發展,科學家們對波函數的準確性深信不疑,同時也冒著巨大的風險,因為只要有一次實驗失敗,置信度就降為零。不過無論如何,波函數的理論已經成功,量子力學也已然輝煌。如同牛頓力學定律F=ma,即使被狹義相對論的新定律F=(dv/dt)*m/√(1-v/c)推翻,其地位也仍然是舉足輕重。
上一篇三分鐘讀懂量子力學:揭秘雙縫幹涉現象,下一篇三分鐘讀懂量子力學:什麼是不確定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