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筆記5---波動力學-波函數

2021-01-15 Maxwell的學習筆記

2.2 波函數

2.2.1 波函數的統計詮釋

      波函數 ψ(r, t) 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圍繞這個問題,歷史上曾有兩種不同的觀點。薛定鄂認為:「波函數」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經典波。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則有完全不同的解釋,他們認為:「波函數」表徵「概率波」。經過多年的深入探討,概率波觀點逐步被普遍接受。而最充分、最細緻、最客觀地論述波函數統計解釋的是德國科學家玻恩,終於在概率波概率提出 28 年後 1954 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玻恩(Born)的統計詮釋是:波函數在某一時刻在空間中某一點的強度(振幅絕對值的平方)與在這一點中找到粒子的概率成正比。換句話說,波函數的強度 |ψ(r, t)|2 表示任意 t 時刻粒子在空間 ⃗r 處的單位體積中出現的概率。

2.2.2 概率流守恆定律

      與牛頓方程不同,概率流守恆定律自動地包含在薛丁格方程之中。量子力學中,由于波函數ψ 的統計解釋,ρ(r, t) = ψ∗(r, t)ψ(r, t) 代表 t 時刻在 ⃗r 處的概率密度,由薛丁格方程出發,可導出概率流守恆定律。概率密度隨時間的變化率為

由薛丁格方程,


代入(2.18)式,得

於是,有

稱其為概率流密度。於是有

這就是概率流守恆定律。在量子力學中,概率流守恆是波函數統計解釋和薛丁格方程的推論。概率流守恆定律表明:在非相對論量子力學中,一般說來,粒子既不能產生,也不會湮滅。體系的總粒子數守恆。粒子必然會在全空間出現。這是個必然事件,概率為 1。

2.2.3 波函數的歸一化

      波函數的統計解釋告訴我們:|ψ(r, t)|2 是 t 時刻在點 ⃗r 找到粒子的概率密度。所以 |ψ(r, t)|2的全空間積分必須為 1,即

這很好理解,既然粒子存在於空間中,在整個空間找到它的概率當然是 100%,即等於 1,數學表述就是上式了。如果

A 是常數,我們可以令

因為ψ 乘以一個常數仍是薛丁格方程的解,這就是歸一化過程。A 被稱為歸一化常數(normalization constant)。可見這裡的概率分布是相對概率分布,ψ(r) 與 Cψ(r)(C 為常數)所描述的相對概率分布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在空間點 ⃗r1 與點 ⃗r2 的相對概率,波函數為 Cψ(r) 情況下,是

與波函數為 ψ(r) 情況下的相對概率完全相同。即 Cψ(r) 與 ψ(r) 所描述的概率波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波函數由一個常數因子的不定性,在這一點上,概率波與經典波(聲波、水波、彈性波等)有本質的差別。經典波的波幅若增加一倍,則相應的波動的能量將為原來的 4 倍,因此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波動狀態。這一點是概率波與經典波的原則性區別。概率波有歸一化的概念,而經典波則根本談不上什麼「歸一化」。由於是相對概率,波函數的歸一化與否,並不涉及概率分布的變化。

歸一化條件表明波函數 ψ(x, t) 是平方可積函數,即

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波函數滿足

2.2.4 波函數的歸一化不隨時間改變

      假設在 t = 0 時刻我們對波函數歸一化了。那麼之後隨著時間的推進、波函數的演化,波函數將保持是歸一化的。因為在之後的時刻波函數如果不是歸一化的,我們對其再次歸一化又會得到一個歸一化係數,也就是說歸一化係數是時間 t 的函數,這樣就不是薛定鄂方程的解了。波函數的歸一化不時間改變表述為數學形式就是

如何證明呢?

(1)從物理的觀點來看,波函數的歸一化不隨時間改變應該說是玻恩統計詮釋的內在要求。波函數的統計詮釋告訴我們:|ψ(r, t)|2 是 t 時刻在點 ⃗r 找到粒子的概率密度。所以 |ψ(r, t)|2 的全空間積分必須為 1,即滿足歸一化條件

這裡隱藏的條件是時時刻刻必須滿足歸一化條件。否則波函數統計解釋就無意義了,因為一旦某時刻不能歸一化為 1 了,這表明這時刻有一定的概率全空間找不到這個粒子,這與這個粒子存在於這個空間中的事實不符。也就是說波函數的歸一化

必須與時間無關,即

與時間無關,也就是說如果在 t = 0 時刻波函數 ψ 是歸一化的,則在之後的時間裡都是歸一化的。

(2)從數學的觀點來看,可以直接利用薛定鄂方程從數學上證明。為了簡便,考慮一維情形,有

證明:把對時間的微分寫入到積分中

等號左邊,

是僅關於時間 t 的函數(變量 x 被積掉了),所以用全微分 d/dt。等號

右邊,|ψ(x, t)|2 是關於 x, t 的多元函數,所以用偏微分 ∂/∂x,且有

由薛丁格方程

可以得到

代入(2.31)式,有

對其積分,得

ψ 是 x、t 的函數,這裡將 ψ(x, t) 縮寫了。像通常的定積分一樣,將 x = +∞、x = −∞代入,由於 ψ∗(x = ±∞) = 0、ψ(x = ±∞) = 0,這是因為波函數在無限遠處為 0,所以

      這裡主要是∂ψ/∂x 有些彆扭,但這不影響,也說明下,是指的是函數

∂ψ/∂x 在 x = +∞ 的值,

得證。

(3)薛丁格方程為波函數歸一化條件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更一般性的證明可以通過概率流守恆得到。

證明:利用概率流守恆定律,有

當體積 V → ∞,即拓廣到全空間後,對於任何滿足平方可積條件的波函數,當 r → ∞ 時,ψ → ∞時,ψ → ∞ 至少應比

快,有:

於是,有

是個與 t 無關的常數,從而保證了歸一化條件,得證。

(4)特殊情形,如果 ψ1 與 ψ2 是薛定鄂方程的兩個解,則

與時間無關。

證明:

全空間積分

得證。

2.2.5 波函數的性質

      由於概率密度和概率流密度應當連續,所以波函數 ψ 在其變量變化的全部區 域內必須是有限的和連續的。此外,由於 ρ ≡ |ψ|2 表示粒子出現的概率,它應是坐標和時間的單值函數,這樣才能使粒子的概率在時空點 (x, t) 取單一的確定值。綜上所述,波函數在其變量變化的全部區域內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單值性、有限性和連續性。這三個條件稱為波函數的標準條件。它們在求

解具體的量子力學問題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筆記13---矩陣力學
    波函數描述量子力學態,而具體的數學形式總是有個變量的,這個變量是坐標 x,則在坐標表象下,這個變量是動量 p 則是在動量表象下。說的物理點,量子力學態由誰的基矢展開,就是處於誰的表象下。有些量子力學態用位置 x 描述方便討論問題,而有些用動量 p 方便,所以可以選擇不同的表象。量子體系的波函數還可以選用坐標 x 和動量 p 以外的其他變量,從而構成更多的表象。
  • 量子力學筆記7---波動力學-力學量的平均值
    數學上就是第一次測量之後波函數就塌縮成 δ 的函數,只要足夠快,之後的測量僅僅是重複同樣的值。2.5.2 動量的平均值      波函數 ψ(x, t) 隨時間改變,概率密度 ρ(x, t) = |ψ(x, t)|2 當然隨時間改變,ρ(x, t) 是空間和時間的二元函數。坐標的平均值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有一幫人老喜歡將量子力學神秘化,這不又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量子物理中,沒有這樣的說法。原來是想借量子力學招魂納幡死灰復燃的神鬼玄說,是某些宣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一幫子人咋呼的。他們利用的是量子力學中一些奇異特性,如不確定性原理(測不準原理)、波函數坍塌、量子糾纏等與宏觀事物邏輯相悖的特點,把量子力學神秘化,往神學上引。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
  • 量子淺說(四):新量子論——波動力學
    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量子力學的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共同結束了舊量子論的時代。在前面矩陣力學給出了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是舊量子論的第一個升級版。矩陣力學給出了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波動力學給出了量子力學的波動形式,成為現代量子力學的雙胞胎。下面我們再談談現代量子力學發展的第二個重要標誌——波動力學。1924年,一個名叫德布羅意的法國貴族公子、後來成為物理學家的,靜靜地踏上了量子的舞臺。德布羅意自小喜歡歷史,後來又轉為主修法律。
  • 量子力學筆記8---波動力學-力學量的算符表示
    詳細來說就是:如果量子力學體系的某個力學量(如能量、動量、角動量)用算符 Fˆ 表示,那麼當這個體系處於 Fˆ 的本徵態 ψ 時,這個力學量具有確定值,它就是本徵方程 F ψˆ = λψ 中的本徵值 λ。
  • 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通向量子力學的兩條道路(上)
    他應玻爾之邀前來哥本哈根,介紹他剛剛建立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整個哥本哈根學派對其新理論的批判與質疑。連續數天的舌戰終於使薛丁格心力交瘁,病倒在哥本哈根的寒風中。玻爾夫婦悉心地照顧著薛丁格,然而即便是在病床前,玻爾還是忍不住再次把話題引回到物理學上,試圖說服薛丁格接受自己的觀點……  那麼,薛丁格與哥本哈根學派的分歧究竟在哪裡呢?
  • 協建矩陣力學奠基量子論,提出「概率詮釋」解釋波函數
    玻恩在矩陣力學的建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再則,薛丁格方程與矩陣力學是等價的,無論是方程解出的波函數,還是矩陣算符,都需要解釋其物理意義。最能被人接受的解釋是玻恩提出的概率解釋。三大巨頭有他們各自的擅長之處。玻爾研究所中年輕人多,朝氣勃勃,無條條框框,最能接受新的哲學思想,可被稱為革命派。毫無疑問,創立新量子力學理論需要革命派。
  • 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揭示量子力學的物質基礎和作用原理
    他應玻爾之邀前來哥本哈根,介紹他剛剛建立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整個哥本哈根學派對其新理論的批判與質疑。連續數天的舌戰終於使薛丁格心力交瘁,病倒在哥本哈根的寒風中。玻爾夫婦悉心地照顧著薛丁格,然而即便是在病床前,玻爾還是忍不住再次把話題引回到物理學上,試圖說服薛丁格接受自己的觀點……那麼,薛丁格與哥本哈根學派的分歧究竟在哪裡呢?
  • 量子力學筆記12---波動力學-測不準原理
    在上述討論中得知,如果算符 Aˆ 和 Bˆ 是不對易的,則它們不具有共同的本徵函數。這樣在 Aˆ 的本徵態中,力學量 B 不具有確定值;同樣在 Bˆ 的本徵態中,力學量 A 不具有確定值。那麼在同一個量子態 |Ψ⟩ 中,兩個不對易算符所表示的力學量有怎樣的不確定行為?本節的重點就是要對這種不確定性進行公式化描述,建立一個描述力學量不確定行為的關係式,這就是所謂海森堡「測不準關係」。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現在一般把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發展起來的經典量子論稱為舊量子論,以區分玻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裡面產生一系列與常識相悖的現象,以致量子論的奠基人愛因斯坦等人都拒絕接受。特別是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剝奪了愛因斯坦一貫信奉的決定論。更有趣的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奠基人——波動力學的創立者薛丁格也拒絕接受不確定性原理。薛丁格提出的波動力學能完美描述微觀粒子在被測量前的行為,但是一旦發生測量,波動力學好像就失效了。然後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又完美接棒解釋了測量後的粒子行為。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是波函數。波函數無疑並非經驗事實的直接摹寫。氫原子光譜等實驗觀測及其規律總結,如裡茲頻率組合原則,角色與熱力學相近,如何構造適當的狀態並給出狀態演化及由之計算實驗觀測結果的規則,相當於統計力學,是量子力學的任務。對照統計力學思考量子力學,有所助益。02 一丁點歷史歷史事實往往與歷史的故事陳說不一樣。
  • 量子力學史上的大論戰
    雖然薛丁格方程也能產生玻爾原子的量子化能級,但是薛丁格認為這應該表現為振動著的物質波的諧函數而不是跳躍的電子。此後薛丁格很快證明了他的「波動力學」在數學上同哥本哈根學派的「矩陣力學」是等價的。薛丁格認為:波函數本身代表一個實在的和物理的可觀測量,即使在原子量級上,經典的連續過程和絕對的決定論照樣成立。
  • 詭異波函數坍塌和薛丁格方程
    答案就是我們這次要說的——薛丁格波動函數(波函數)和薛丁格方程說到薛丁格的波函數和方程就必須先說一個人,正是這個人——德布羅意的出現才出現了薛丁格波函數和薛丁格方程。德布羅意來自在法國那是赫赫有名布羅意家族,僅次於皇室的貴族,這個家族歷代都是是公爵,家族中第1代公爵是法國路易14時代當時的元帥。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根據量子理論,粒子的行為常常像波,用於描述粒子行為的「波函數」預測一個粒子可能的特性,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確定的特性 [1] 。
  • 【物理學史】量子力學史上的大論戰
    雖然薛丁格方程也能產生玻爾原子的量子化能級,但是薛丁格認為這應該表現為振動著的物質波的諧函數而不是跳躍的電子。此後薛丁格很快證明了他的「波動力學」在數學上同哥本哈根學派的「矩陣力學」是等價的。薛丁格認為:波函數本身代表一個實在的和物理的可觀測量,即使在原子量級上,經典的連續過程和絕對的決定論照樣成立。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 鄭偉謀
    這裡的統計力學狀態顯然是由經驗延伸出的觀念,並非直接來自經驗[2]。在薛丁格理論裡的量子力學的體系狀態是什麼?是波函數。波函數無疑並非經驗事實的直接摹寫。氫原子光譜等實驗觀測及其規律總結,如裡茲頻率組合原則,角色與熱力學相近,如何構造適當的狀態並給出狀態演化及由之計算實驗觀測結果的規則,相當於統計力學,是量子力學的任務。對照統計力學思考量子力學,有所助益。
  • 其實量子力學本身是對實驗現象的波函數演算
    原本量子力學的表述所針對的就是測量。它也是可以被推倒的。首先,物理學一開始是沒有測量這一步的,後來是量子力學才出現了所謂的測量問題,並且引入了波函數來描述薛丁格方程的波函數解。但是因為量子力學本身是對實驗現象的波函數演算,所以把實驗發現的實際現象簡化到可以用分布來形容,這種簡化會認為這種分布和測量是關聯的,會導致實驗現象不確定性的產生。而在測量時,其實並不是只要給定了基矢就可以確定是什麼,它也要看不確定性項如何影響測量的決定性特徵。實際上這種無知覺狀態下的決定性本質上是計算誤差。
  • 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物理學的革命,量子力學的建立,以及波動力學的誕生
    1924年他去哥本哈根研究量子論,1925年春夏間會哥廷根。5月底因患嚴重熱病去赫耳果蘭島休養十天,在這期間,一個極大膽的新思想在他的頭腦中孕育,回哥延根後,就寫了一篇有歷史意義的論文《對於一些運動學和力學關係的量子論的重新解釋》。這篇論文完成於1925年7月上旬,在寫作過程中,他自己缺乏信心,寫信給同是玻恩的助數、有銳利批判眼光的奧地利青年泡利,問他是否值得寫完它,還是該「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