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的革命,量子力學的建立,以及波動力學的誕生

2020-12-03 讓時光說話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量子力學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繼德市羅意之後,從另一個方面對微觀物理理論作出根本性突破的是直接受到玻爾影響的23歲的海森伯。海森伯是德國人,曾受業於慕尼黑的索末菲和哥延根的玻恩,1923年取得博士學位後成為玻恩的助教。1924年他去哥本哈根研究量子論,1925年春夏間會哥廷根。5月底因患嚴重熱病去赫耳果蘭島休養十天,在這期間,一個極大膽的新思想在他的頭腦中孕育,回哥延根後,就寫了一篇有歷史意義的論文《對於一些運動學和力學關係的量子論的重新解釋》。這篇論文完成於1925年7月上旬,在寫作過程中,他自己缺乏信心,寫信給同是玻恩的助數、有銳利批判眼光的奧地利青年泡利,問他是否值得寫完它,還是該「付之一炬」?

泡利鼓勵他寫下去。這篇論文是這樣開頭的:「大家都知道,量子論用來計算象氫原子的能量這類可觀察量的成形規則,從那種把電子的位置和運行周期這類原則上顯然是不可觀察的量之間的關係作為基本元素的理論基礎看來,是會受到嚴厲的批判的」,而本文則「試圖為理論量子力學建立一個僅僅以那些在原則上可觀察的量之間的關係為根據的基礎」。海森伯認為他當時是受了愛因斯坦建立狹義相對論時否定牛頓絕對時間概念的啟發的。他拋棄了玻爾的電子軌道概念及其有關的古典運動學的量,而代之以可觀察到的輻射頻率和強度這些光學量,同時把玻爾的對應原理加以擴充,使它不是用來猜測量子論某一特殊問題的解,而是用來猜測新力學理論的數學方案。

這套新的數學方案,當時一般物理學家是非常陌生的,海森伯自己感到沒有把握,就把論文交給老師玻恩,請他決定是否應當發表,並且問它對他是否有點用處,因為自己已「無法再推進一步」了。玻恩發現,海森伯創造的這套數學就是矩陣論,是數學家在七十多年前就已創造出了的,它是普通數的一種推廣。它的最奇特的特徵是:兩個矩陣的相乘是不可對易的,為了進一步搞清楚海森伯論文所提示的數學問題,玻恩找泡利合作,不料泡利卻報以冷淡和嘲笑,隨後玻恩找約爾丹合作。當年9月他們寫了一篇長論文,用數學的矩陣方法,把海森伯的思想發展成為量子力學的系統理論。這就是矩陣力學,也通稱為量子力學。

與此同時,另一個23歲的青年,英國的狄拉克從更高的高度和更廣的視野來考查量子力學的數學形式。狄拉克原是學電工的,19歲大學畢業後因經濟蕭條找不到職業,繼續留校學數學,後轉到劍橋大學研究物理,發表過一系列關於量子論的論文,但他接受海森伯的量子力學思想卻有一個曲折的過程。1925年7月,海森伯應邀到劍橋講學,在卡文迪許實驗室作了一系列報告,最後也介紹了他的量子力學新思想。但這些新思想當時並未引起狄拉克注意。8-9月間,狄拉克從他的導師福勒處讀到海森伯第一篇量子力學論文的校樣。開始時他不感興趣,覺得太煩瑣了,把它擱在一邊。十來天后再去仔細讀一下,"突然認識到,它對我們所關切的困難,提供了全部解決的線索」。

可是狄拉克不滿足於海森伯的表達方式,試圖使它同十九世紀發展起來的古典力學的推廣形式相適應。1925年11月7日他完成了論文《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使用了一種比矩陣更為方便和普適的數學工具,這就是法國數學物理家泊松於1809年為研究行星運動而創造的「泊松括號」。它是古典力學中最有力的分析工具之一,能用極其簡單的形式把古典力學的基本方程表示出來。狄拉克就藉助於這種工具,應用對應原理,輕而易舉地把古典方程改造成為量子力學方程。兩個月後,他寫了第二篇論文,用他的方法來處理氫原子。

在這篇論文中,他把量子力學變數稱為"q數」,而把古典物理學的變數稱為「c數」。c數是可對易的;q數則不可對易,也不能比較大小。但為了得到可以同實驗相比較的結果,必須設法用c數來表示q數。不久,他又發表題為《量子代數學》的論勺和邏輯上一致的理論體系。就在海森伯的量子力學新思想通過玻恩和狄拉克的工作得到重大進展的時候,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也通過薛丁格的工作而取得輝煌的成就。

薛丁格是維也納人,是氣體分子運動論的奠基人之一、堅定的自然科學唯物論者玻耳茲曼的學生,並深受玻耳茲曼的影響。他興趣廣泛,1944年還曾寫過一本對生物學有深遠影響的著作《生命是什麼?》。他早期研究氣體分子運動論、統計力學和連續媒質物理學,熟悉聲學理論。愛因斯坦1925年2月發表的關於量子統計理論的論文引起了薛丁格對德布羅意思想的極大注意。

當年12月他寫了一篇題為《關於愛因斯坦的氣體理論》的論文,講到:"按照德布羅意-愛因斯坦運動粒子的波動理論,粒子不過是波動背景上的一種"波峰'而已。」當時他試圖把德布羅意波推廣到束縛粒子上,得到一個巧妙的解。他馬上把這方法用於氫原子中的電子,並且充分考慮到電子運動的相對論性力學。但結果同實驗不一致,他很失望,斷定他的方法不好,於是束之高閣。事實上,薛丁格最初的相對論性波動方程是正確的,不過它所描述的是沒有自旋的粒子,而當時電子的自旋剛發現,對它的意義還不很了解。

薛丁格受到挫折後不久,放棄了相對論的考慮,重新用他原來的方法來處理氫原子的電子問題,結果同實驗非常接近。受到這一結果的鼓舞,1926年他一連發表了六篇論文,從1月到6月寫的四篇都用一個題目:《作為本徵值問題的量子化》。這些論文大大發展了德布羅意的物質波思想,加深了對微觀客體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為數學上解決原子物理學、核物理學、固體物理學和分子物理學問題提供了一種方便而適用的基礎。波動力學就這樣誕生了。好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如果你也有好的想法,不妨在下方評論區內給我留言吧!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首課:愛因斯坦與物理學革命,量子力學開端一目了然
    今天我們來簡單介紹愛因斯坦在相對論和量子論建立時他的貢獻大家看到上面這張照片,這張照片跟大家通常看到的愛因斯坦照片不太一樣,通常看到的都是那個發亂糟糟滿臉皺紋叼個菸斗的那個愛因斯坦,大家都覺得這個腦袋聰明的不得了,其實這個腦袋已經不行了,行的是年輕時候的腦袋。
  • 探索量子力學世界的語言,薛丁格方程的誕生——波動力學
    小編雖沒學過量子力學,聽過了太多的量子科學家們的八卦故事,偶然的機會認真的了解了量子力學的發展史,有些故事還是挺有意思的,但不是八卦故事那樣神秘又傳奇,從今天開始,分享一下自己學到的量子力學發展的故事。狄拉克等著圖書館一開門兒,馬上就竄進去。然後再書堆裡就一頓找,終於找到他需要的東西了。這東西叫做泊松括號。是法國數學家泊松在解哈密頓正則方程的時候發明的一種數學符號。
  •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關鍵詞量子理論量子力學建立發展  分類號  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處於新舊交替的時期.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提高,導致了物理實驗上一系列重大發現,使當時的經典物理理論大廈出現了危機.在這世紀之交的轉折關頭,物理學天空上的"兩朵烏雲"揭開了物理學革命的序幕:一朵烏雲下降生了量子論,緊接著從另一朵烏雲下降生了相對論.量子論和相對論的誕生驅散了烏雲,使整個物理學面貌為之一新
  •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研究,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誕生,這種精神值得學習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研究,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誕生,這種精神值得學習物理學革命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包括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前者本質是上關於時空的物理理論,後者是前者的推廣並且還包含一種新的引力理論。
  • ​現代物理學革命(慕課講稿)
    我們今天要探索的內容是「現代物理學革命」(The modern revolution in physics)。這個話題分為現代物理學革命的序幕、相對論的建立、量子力學的建立三個小節來講。「現代物理學革命」是一個公認程度很高的概念,與之前哥白尼到牛頓那一段被稱為「近代科學革命」一樣,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
  • 量子力學簡史
    就是這幾朵烏雲帶來了一場震撼整個物理學界的革命風暴,導致了現代物理學的誕生。        為解決黑體輻射問題,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衝破經典物理機械論的束縛,提出了量子論,標誌著人類對量子認識的開始。這一天也就成為了量子力學的誕辰。
  • 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通向量子力學的兩條道路(上)
    他應玻爾之邀前來哥本哈根,介紹他剛剛建立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整個哥本哈根學派對其新理論的批判與質疑。連續數天的舌戰終於使薛丁格心力交瘁,病倒在哥本哈根的寒風中。玻爾夫婦悉心地照顧著薛丁格,然而即便是在病床前,玻爾還是忍不住再次把話題引回到物理學上,試圖說服薛丁格接受自己的觀點……  那麼,薛丁格與哥本哈根學派的分歧究竟在哪裡呢?
  • 量子淺說(四):新量子論——波動力學
    量子淺說(二):量子理論的萌芽文中,我們討論到在量子探索中開初建立起來的舊量子論需要更新升級換代。舊量子理論如何更新升級換代的呢?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量子力學的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共同結束了舊量子論的時代。在前面
  • 【中國科技人才】量子力學裡程碑與二次革命
    最近幾十年,量子信息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探索量子世界奧秘的新原理,新方法,人們有望在量子理論誕生第二個百年內解開量子世界神秘面紗。「量子力學二次革命」的戰鼓已經敲響。這場新的革命中,除了繼續問「做什麼」,更重要是去追問「為什麼」。 作者簡介   郭光燦,物理學家,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開創者、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量子力學之華山論劍
    我打算結合學習過程,陸續寫一些關於量子力學的文章,可能不如其它科普文章有趣,但儘量做到更加深入,描述清晰。量子力學的誕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像物理學歷史上大多數的理論那樣,由某位大神取得重大突破而宣告理論的誕生,它由許多天才科學家逐步提出和完善,其中的靈魂人物就是玻爾。
  • 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揭示量子力學的物質基礎和作用原理
    他應玻爾之邀前來哥本哈根,介紹他剛剛建立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整個哥本哈根學派對其新理論的批判與質疑。連續數天的舌戰終於使薛丁格心力交瘁,病倒在哥本哈根的寒風中。玻爾夫婦悉心地照顧著薛丁格,然而即便是在病床前,玻爾還是忍不住再次把話題引回到物理學上,試圖說服薛丁格接受自己的觀點……那麼,薛丁格與哥本哈根學派的分歧究竟在哪裡呢?
  • 楊振寧對量子力學有什麼貢獻嗎?
    楊振寧的理論比較高深,在大學物理學的本科階段很少有涉及,並且他的理論也很難像相對論、宇宙學那樣用科普的方式形象地展示給公眾。故很多人對他的工作並不了解。近些年來「量子」這一概念逐步被人所知,量子力學給人一種新奇高深的感覺,有時候也能在楊振寧的工作中找到「量子」這樣的字眼,故有人以為楊振寧在量子力學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
  • 楊振寧對量子力學有什麼貢獻嗎?
    近些年來「量子」這一概念逐步被人所知,量子力學給人一種新奇高深的感覺,有時候也能在楊振寧的工作中找到「量子」這樣的字眼,故有人以為楊振寧在量子力學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量子概念誕生在1900年,是普朗克為解釋黑體輻射給出的。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是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 [1] 。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
  • 量子力學誕生的奧秘,從經典到量子,物理學究竟遭遇了什麼?
    如果把物理學比喻成生物,那麼量子力學的「基因」是怎樣從經典物理學中誕生的呢?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物理學究竟是遭遇了怎樣的變化,產生了什麼樣的突變,最終誕生了量子力學這個「新物種」。
  •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場革命,例如光的行為像是擴散和連續的波!
    在18~19世紀的啟蒙運動期間,科學知識的大爆炸催生了牛頓力學、電磁學與熱力學,並向世人展示,從炮彈到鐘錶,從風暴到蒸汽火車,從擺錘到行星,只要物理學的這三個領域合力,就能成功地描繪這個世界上所有日常宏觀物體與現象的運動與行為。
  • 愛因斯坦、玻爾和量子力學
    5年以後的1905年,愛因斯坦指出,電磁波本身就是由一份一份的量子組成的,叫做光量子。20年後被簡稱為光子。這是愛因斯坦本人唯一自稱具有革命性的工作。這與普朗克的量子假說並不一樣,就好比,普朗克說,從水缸裡舀水時,一勺一勺地舀;而愛因斯坦說,水本來就是由一勺一勺組成的,不存在半勺水的概念。
  • 李志民:關於第二次科學革命
    第二次科學革命的主要標誌是相對論和量子論的誕生,主體部分涉及物理學,使人類認識自然界的宏觀廣度和微觀深度都有極大的提高。包括相對論、量子論和量子力學、X-射線、放射線和電子的發現。  第二次科學革命發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化學、物理學、生物學的重大理論突破為內容。
  • 理察·費曼是如何革命量子理論的,量子力學的時空方法
    費曼對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路徑積分、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發展(包括他著名的費曼圖)、冷液氦超流態、量子計算和納米技術等方面。1965年,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之一。圖1: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美籍加拿大理論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在他關於費曼的傳記中引用了他的話:用新的觀點認識舊事物是一種樂趣。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出版北京理工大學80周年校慶力學...
    該專輯由7篇評述論文和5篇研究論文組成,從新型拓撲相與拓撲量子功能材料、光子結構材料設計與光量子調控、等離子體與軟凝聚態物理以及壓縮感知理論在量子精密測量與微弱信號探測應用等方面介紹了北理工物理學科的部分最新研究進展;從軟機械動力學、振動與波動力學、仿生與生物力學、高溫氣體動力學、多場多尺度計算力學和超高速碰撞動力學等幾個方面展示了北理工力學學科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