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誕生的奧秘,從經典到量子,物理學究竟遭遇了什麼?

2020-11-26 科學塢

科學發展就像生物的進化,在客觀實在的土壤中,科學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到衍生出眾多的學科、學派,直到今天呈現出欣欣向榮、百花齊放的盛世繁華。那些定理、定律、公式、物理量就像是科學的基因。

如果把物理學比喻成生物,那麼量子力學的「基因」是怎樣從經典物理學中誕生的呢?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物理學究竟是遭遇了怎樣的變化,產生了什麼樣的突變,最終誕生了量子力學這個「新物種」。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基因」突變

1.1、科學生存環境的變化

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造成恐龍的滅絕,哺乳動物的興起。19世紀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手段的進步,一系列經典物理學不能解釋的現象被發現: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原子譜線、固體在低溫下的比熱等。這些現象就像小行星撞擊地球,不斷衝擊著經典物理學的大廈,動搖了經典物理學的根基,為物理學進化出量子「基因」提供了外部條件。

1.2、光的雙縫幹涉實驗

實驗太簡單這裡就不描述了,直接上公式,P點光強I和入射光強I'的關係為:I=4I'[cos(πd/λsinθ)]^2,在sinθ=nλ/d,n=0,1,2,……處,光強度為極大。從這個實驗和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光的波動性有大量的實驗事實和理論支持,但接下來的黑體輻射和光電效應等現象卻揭示了把光看作是波動的局限性。

後來的其它實驗中,也觀察到電子、原子、分子、質子等微觀粒子的衍射現象,實驗數據的分析都肯定衍射波波長和粒子動量間存在著德布羅意關係。如果您有興趣了解可以點開我前面寫的文章《解讀真實的電子雙狹縫實驗,闢謠對量子力學的誤解,科普有責任》了解一下。

1.3、黑體輻射

我把黑體輻射實驗簡單給各位老鐵們介紹一下。這個實驗研究的是輻射與周圍物體處於平衡狀態時的能量按波長(頻率)的分布。小夥伴們都知道,所有物體都發出熱輻射,這種輻射是一定波長範圍內的電磁波。對於外來的輻射,物體有反射或吸收的作用。

如果一個物體能全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輻射沒有反射,這種物體就稱為絕對黑體,簡稱黑體。一個空腔可以看作是黑體。當空腔與內部的輻射處於平衡時, 腔壁單位面積所發射出的輻射能量和它所吸收的輻射能量相等。

實驗得出的平衡時輻射能量密度按波長分布的曲線,其形狀和位置只與黑體的絕對溫度有關,而與空腔的形狀及組成的物質無關。【劃重點】許多人企圖用經典物理學來說明這種能量分布的規律。推導與實驗結果符合的能量分布公式,但都沒有取得成功。

1900年,普朗克引入量子概念,假定黑體以hν為能量單位不連續地發射和吸收頻率為ν的輻射。能量單位稱為能量子,h是普朗克常數。基於這個基本假定,普朗克得到了與實驗結果符合得非常好的黑體輻射公式:

式子中ρνdν是黑體內頻率在ν到ν+dν之間的輻射能量密度,c是光速,k是玻爾茲曼常數,T是黑體的絕對溫度。

【劃重點】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物理學的經典基因發生了突變,產生了量子基因的雛形。普朗克的理論開始突破了經典物理學在微觀領域內的束縛,打開了認識光的微粒性的途徑。

1.4、光電效應

所謂的光電效應就是指當光照射到金屬上時,有電子從金屬中逃出。這種電子稱為光電子。實驗證明,只有光的頻率大於一定值時,才有光電子發射出來;如果光的頻率低於這個值,則不論光的強度有多大,照射時間有多長,都沒有光電子產生;光電子能量只與光的頻率有關,而與光的強度無關,光的頻率越高,光電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的強度只影響光電子的數量,強度大,光電子的數目就多。

【劃重點】光電效應的這些規律是經典理論無法解釋的。按照光的波動理論,光的能量只取決於光的強度,而與光的頻率無關。

第一個完全肯定光除了波動性之外還具有粒子性的是愛因斯坦。他認為光在被發射和吸收時以能量hν的粒子形式出現,而且以這種形式以光速c在空間中運動。這種粒子叫過光量子或光子。光子的能量和動量是

式子中n表示光子運動方向的單位矢量,ω=2πν表示角頻率,λ是波長。光的波粒二象性在這兩個式子中被聯繫起來,等是左邊的動量和能量是描寫粒子的,而等式右邊的頻率和波長則是波的特性。

後來,康普頓效應的發現,進一步在實驗上證實了光具有粒子性。至此,量子「基因」正式突變成功,和物理學融為一體。我們從黑體輻射和愛因斯坦的光子能量和動量方程中可以看出普朗克常數h在微觀現象中的重要地位。能量和動量的量子化通過h這個不為零的常數表示出來。

在宏觀現象中,h和其他物理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計,輻射的能量可以連續變化。因此,凡是h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現象都可以稱作量子現象。光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的雙重性質,這種性質被稱為波粒二象性。

二、玻爾原子模型,量子「基因」初顯威

經典理論在原子結構的問題上同樣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難。氫原子的光譜由許多分離的譜線組成,這是很早就發現了的。巴爾默給出了氫原子光譜中譜線的經驗公式:υ=Rc(1/n'^2-1/n^2),其中n'=1,2,3……、n=2,3,4……、n>n'。R=1.09677576×10^/米,叫做氫的理得伯常數。

【劃重點】經典理論無法衝氫原子的結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的這些規律。首先,經典理論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原子模型。其次,加速電子產生的輻射,其頻率應該是連續的,這與原子光譜的分立譜線不符合。

玻爾在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假設:電子在原子中只能沿著一組特殊的軌道運動。他把沿著這組特殊的軌道運動的電子的狀態叫做穩定狀態,簡稱定態

當電子保持在這種狀態時,它們不吸收也不發出輻射。只有當電子由一個定態躍遷到另一個定態時,才產生輻射的吸收或發射現象。電子躍遷時,吸收或者發射的光子能量等於電子躍遷中兩個能級的能量差。即:hν=△E

【劃重點】玻爾的理論在解釋氫原子的時候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這個理論應用到簡單程度僅次於氫原子的氦原子時,結果與實驗不符合。即使是針對氫原子,玻爾的理論也只能求出譜線的頻率,而不能求出譜線的強度。這主要是因為,玻爾將微觀粒子看作是經典力學中的質點造成的,他把經典力學的規律用在微觀粒子上。

三、德布羅意波、物理學新「物種」(理論)的誕生

玻爾原子模型遇到的困難說明了探索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迫切性。應該說19世紀科學家們在對光的研究上,重視了光的波動性而忽略了光的粒子性。但在對實體的研究上,則發生了相反的情況,即過分重視實體的粒子性而忽略了實體的波動性。其實這是因為科學家們根本不知道粒子也有波動性,因為從來沒有在實驗中發現過。

為了找到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1924年,得布羅意在光有波粒二象性的啟示下,提出微觀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說。(關於得布羅意的這個理論,至今都有人批判,比如吉林大學曲昭偉教授。其實這是科學史上一次偉大的思維方法轉變,這個我在文章結束前另行介紹,免得打斷了咱們的思路。)得布羅意把粒子和波動通過兩個公式聯繫起來:即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這個關係式跟愛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和光波的關係一樣。這個公式稱為得布羅意公式,或得布羅意關係。自由粒子的能量和動量都是常數,所以由得布羅意關係可知:與自由粒子聯繫的波,它的頻率和波長都不變,即它是一個平面波。

【劃重點】得布羅意假說的正確性。1927年,戴維遜和革末把電子束正入射到鎳單晶上,觀察散射電子束的強度和散射角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散射電子束的強度隨散射角而改變,當散射角取某些確定值時,強度有最大值。這個現象與X射線衍射現象相同,充分說明了電子具有波動性。

【劃重點】至此,量子「基因」的突變基本上完成,量子力學已經從經典力學中慢慢分離出來,一個新的物理學領域的雛形展示在我們面前。

思維方法的轉變

細心的小夥伴們可能已經看出了問題吧。在我借用「基因突變」概念,敘述量子力學從經典物理中「進化」誕生過程中,在寫雙縫幹涉、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的敘述和得布羅意波用了完全不同的過程。

前面的雙縫幹涉、黑體輻射等,使用的都是先介紹新發現的實驗現象,然後介紹科學家是如何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出規律,而得布羅意波的介紹,是先給出了假說,後面才提到有科學家提供了實驗證據。從前面提供的時間線索中您也能看到這個過程。

這裡想說的是,前面的科研方法叫做歸納,得布羅意所用的方法叫做演繹。歸納是由個別到一般,演繹是由一般到個別。歸納法限於「已知」,指向「溫故」;演繹法助人探求「未知」,指向「知新」。【劃重點】正是演繹法,讓得布羅意取得了成功

所以,那些指責得布羅意的科研人員,應該好好學習一下邏輯思維。本文不是討論歸納和演繹關係的文章,這裡就不對此多加討論了。今後我還會在介紹量子力學的發展過程中,天才的物理學家們是如何運用演繹法,來找到答案的。

【最想說的話】本文真正想表達的思想其實是【劃重點】的那些,對於理論的描述反而是不重要的。表達能力有限,可能還說得不夠清楚,如果您有興趣,這些位置可以多讀幾遍,慢慢體會。再次感謝閱讀到此處的各位老鐵們,總算控制在了4000字以內。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誕生120年了,它究竟說的什麼,五分鐘帶你搞懂
    一旦這個假設成立,那麼便意味著由伽利略、牛頓所建立的經典力學的根基就要被動搖,因為在經典力學中,時間、空間、能量都是連續不斷的,可以無限被分割的,普朗克的這個假設就意味著經典力學的根本就是錯誤的。而這一天,也將註定被載入史冊,當普朗克在發表這一偉大成果的時候,就標誌著量子力學的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量子力學在今天被定義為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究竟是什麼?一文搞懂,拒絕被坑
    經典物理學一般可以很好的描述為宏觀世界中的物質運動,經典力學認為物質的運動變化是連續的,比如行星的運動,它的運動軌跡是連續的。可經典力學卻無法描述微觀世界(原子及亞原子尺度)中的物質運動。為了描述微觀世界中的物理規律,於是便誕生了量子力學。
  • 深度科普:量子力學中量子究竟是什麼?與分子原子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指的是什麼?量子是研究微觀粒子世界的量子力學中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可能說起量子,大家會常識性的認為:量子與分子、原子、中子、電子一樣,也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但實際上量子與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下面就給大家深度科普一下:微觀世界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是什麼?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important}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理論之一,量子力學如今正慢慢被普通人所熟知,甚至還誕生了一句非常詼諧幽默的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宇宙的本質是什麼?黑洞本質是什麼?人類究竟有沒有可能穿越時空?無數和量子力學有關的問題出現在我們的身邊。雖然這些問題有的已經提出了百年,但是至今科學界並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理論之一,量子力學如今正慢慢被普通人所熟知,甚至還誕生了一句非常詼諧幽默的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黑洞本質是什麼?人類究竟有沒有可能穿越時空?無數和量子力學有關的問題出現在我們的身邊。雖然這些問題有的已經提出了百年,但是至今科學界並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
  • 物理學的革命,量子力學的建立,以及波動力學的誕生
    這就是矩陣力學,也通稱為量子力學。與此同時,另一個23歲的青年,英國的狄拉克從更高的高度和更廣的視野來考查量子力學的數學形式。狄拉克原是學電工的,19歲大學畢業後因經濟蕭條找不到職業,繼續留校學數學,後轉到劍橋大學研究物理,發表過一系列關於量子論的論文,但他接受海森伯的量子力學思想卻有一個曲折的過程。
  • 量子力學簡史
    由伽利略和牛頓等人於17世紀創立的經典物理學,經過18世紀在各個基礎部門的拓展,到19
  • 科普: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指的是什麼?量子比電子、夸克還要小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0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是什麼物質?量子是比中子、電子、夸克還要小的微觀粒子嗎?喜歡科學領域的讀者一定對量子力學這門物理學科並不陌生,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量子領域的學科,更準確的說量子力學是:描述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亞原子指的是比原子更小的微觀粒子,例如原子核、電子、中子、質子,甚至是夸克,可能說到這裡,大家會很奇怪:量子力學,顧名思義,應該是研究量子的學科啊,但是量子力學定義之中提到的原子及亞原子之中並沒有
  • 究竟什麼是量子糾纏?
    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只不過,隨著薛丁格方程將概率引入了量子力學之後,經典物理學建立起來的決定論大廈轟然崩塌。
  • 究竟什麼是量子糾纏?
    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只不過,隨著薛丁格方程將概率引入了量子力學之後,經典物理學建立起來的決定論大廈轟然崩塌。二、什麼是波函數?在經典物理學中,質點的狀態可以用運動方程來描述,在任意時刻質點的位置和動量都是確定的。由於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點,因此經典物理的方程不能用於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
  • 【中國科技人才】量子力學裡程碑與二次革命
    量子理論是迄今最成功的物理學理論。基於量子理論所開發出來的電腦、手機、雷射、和平利用核能和量子技術,其造福人類社會已半個多世紀。然而,有關量子世界的種種奇異特性人們依然迷惑不解,爭論不休。量子理論誕生100多年來,人們不斷追問量子理論能為人類「做什麼」,並大獲成功,而量子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卻知之甚微。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中與非常小的物理學分支。它產生了一些關於物質世界的非常奇怪的結論。在原子和電子的尺度上,許多經典力學方程,描述事物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移動的方式,不再有用。在經典力學中,對象存在於特定時間的特定位置。然而,在量子力學中,物體卻存在於概率的陰霾中;它們有一定的機會在A(愛麗絲)點,另一個機會是在B(鮑勃)點等等。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根據量子力學,世界究竟是不是真實的?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與相對論一起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量子力學主要研究的是微觀世界的規律。 量子力學誕生於上世紀初。當時出現了一個難題,在研究黑體輻射時,如果用經典物理學理論計算,會出現在輻射頻率趨向無窮大時,能量也會變得無窮大,這在實驗中肯定是不會出現的。
  • 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物理學發展至今,一直停滯不前了嗎?
    第一次從物理層面證明了引力的存在,為經典力學的發現奠定了基礎。△牛頓和經典力學牛頓根據前人的經驗和自己的探索,總結出經典力學定律,對於地球的物體而言,牛頓的經典力學幾乎全都適用於它們,不同的物體在不同的運動狀態下,能夠受到不同的作用力;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牛頓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描繪的淋漓盡致,後來這些理論都被收錄到牛頓的著作裡。
  • 五分鐘量子力學(三),量子史話:原子結構的波爾理論
    之前寫了兩節課的五分鐘量子力學系列科普短文,其實說這麼多都一直是在鋪墊,為量子力學的誕生提供一個物理學發展的背景。這些背景知識一直都是我們現在的教育中比較缺乏的,雖然也有提及,但都是草草帶過。這導致了我們很多的學生對物理學的發展歷史一知半解,進一步導致我們的很多科研工作者失去了對物理學發展脈絡的把握能力,有甚者對自己掌握的知識產生了質疑,走向了循環論證的歧途。這是嚴重的思想混亂,很多否定量子力學的人都是從這裡出發。這裡面甚至包括一直讓我尊敬的量子力學老師,題外話,不浪費筆墨了。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量子力學誕生前夜,經典物理遭遇的又一個困境:原子結構。
  • 物理學史上第二朵烏雲,量子論的大爆發!從根本上了解量子力學
    也就是說能量不是可以無限分割的,而是有一個最小單位,這個基本單位後來就被命名為量子。就是這個量子的假定,最終推翻了整個經典物理學的大廈,也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為什麼這麼說?在經典物理學看來,一切自然過程都是連續不斷的。如果氣溫從20度上升到30度,那麼中間肯定是經過了25度。如果一個化學反應釋放出了50焦耳的能量,那麼中間肯定有一個時刻,他剛好釋放出了比如30.134焦耳的能量。但是量子的假設就不是這樣。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揚·克裡克(Jan Krikke)是《 21世紀的量子物理學和人工智慧:從中國學到的教訓》一書的作者。他的這一長篇文章具有一些參考價值,下面是文章的擇要。1927年9月1日,《紐約時報》報導了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的一次會議。演講者是年輕的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海森堡,他來解釋量子物理學的奧秘。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許多物理學分支的基礎,包括電磁學、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以及宇宙學的部分內容。量子力學也是化學鍵理論、結構生物學以及電子學等學科的基礎。量子力學主要是用來描述微觀下的行為,所描述的粒子現象無法精確地以經典力學詮釋。
  • 張翔教授領導量子力學研究 翻轉經典物理學
    張翔教授領導量子力學研究 翻轉經典物理學 2020-05-18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