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教授領導量子力學研究 翻轉經典物理學

2021-01-09 澎湃新聞
張翔教授領導量子力學研究 翻轉經典物理學

2020-05-18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擔任機械工程教授時帶領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顯示,熱能可以跨越幾百納米的完全真空空間,顛覆了經典物理學的其中一個基本概念。這對計算器晶片和其他在設計上以散熱為關鍵考慮的納米級電子組件,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於高速計算器和大數據存儲的發展亦非常重要。研究人員從此可以開拓發展透過調控量子真空,散走集成電路中的熱量。

以下是翻譯自柏克萊加州大學的新聞稿,原文請

按此

人們使用真空絕緣的保溫瓶盛載茶或咖啡,因為我們知道這些容器是很好的絕緣體,能夠保持飲品的溫度。經典物理學告訴我們,熱導能難以穿越真空,帶熱的原子或分子,如果周圍沒有其他原子或分子,根本無法把熱能的振動傳導開去。

香港大學(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擔任機械工程教授時帶領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展示了量子力學如何顛覆了經典物理學這一個基本概念。由於一種稱為卡西米爾效應的量子力學現象,熱能可以跨越幾百納米的完全真空空間。這項極具開創性的研究結果剛在《自然》雜誌發表。

雖然卡西米爾效應在很短的距離範圍才有顯著性,但這已足以對計算器晶片和其他在設計上以散熱為關鍵考慮的納米級電子組件,產生深遠的影響,更不用說顛覆了大部份人中學時學到的傳熱理論。

「熱能在固體中傳導通常是透過原子或分子,或所謂的聲子的振動,但真空的空間沒有物理介質,因此教科書多年來都告訴我們,聲子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領導研究的張翔教授表示:「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聲子確實可以透過看不見的量子漲落在真空中傳導。」

實驗中,張教授的團隊在一個真空密室,把兩片鍍金氮化矽膜,分開放置於相距數百納米的距離。兩個膜中間沒有任何連接,之間幾乎沒有光穿透,但當加熱其中一個膜時,另一個的溫度也變熱。

張教授團隊的前博士生、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Hao-Kun Li說︰「我們發現的這種新的傳熱機制,為納米級的熱能應用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對於高速計算器和大數據存儲的發展非常重要。現在我們可以透過調控量子真空,散走集成電路中的熱量。」

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King Yan Fong說:「在一個真空環境中,分子振動可以在空間中傳導,這看似不可能的情況竟然發生了,因為根據量子力學,沒有一樣東西叫真正的真空。」

「即使有真空空間 — 沒有光、沒有物質 — 量子力學也說它不可能是完全真空,當中仍然存在一些量子場的波動。這些波動會產生一種力,把兩個物體連接在一起,這就是卡西米爾效應。 因此當一件物體受熱並開始搖擺和振蕩時,由於這些量子漲落,這些搖擺和振蕩實際上可以通過真空傳遞給另一個物體。」

理論學者一直揣測,卡西米爾效應能幫助分子振動在真空中遊走,但要透過實驗去證明卻非常艱難。研究團隊用了5年時間在一個完全無塵的乾淨房間中製造出極薄的氮化矽膜,並設計了一種精確控制和監測其溫度的方法,作出適當調控然後取得實驗成果。

團隊發現,經仔細選擇膜的尺寸和設計,可以在真空中將熱能傳導數百納米。這個距離的長度足以撇除其他可能的傳熱方式,例如熱輻射所攜帶的能量,即目前太陽傳熱到地球的方式。

張教授說,由於分子振動也是我們聽到聲音的基礎,這一發現也預示了聲音也可能可以通過真空傳播。

「二十五年前,當我在柏克萊進行博士生資格考試時,一位教授問我:『為什麼隔著桌子你仍能聽到我的聲音?』我回答說是因為聲音是通過分子在空氣中振動傳播。他追問:『如果我們將這個房間中所有空氣分子都抽走,你還能聽到我說話嗎?』我說不能,因為沒有振動的介質。今天我們發現了一種由量子真空漲落所形成,不需要介質的新真空傳熱模式,結果令人驚訝。所以我在1994年的考試是答錯了,其實透過真空,你可以大叫而別人能夠聽到。」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誕生的奧秘,從經典到量子,物理學究竟遭遇了什麼?
    如果把物理學比喻成生物,那麼量子力學的「基因」是怎樣從經典物理學中誕生的呢?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物理學究竟是遭遇了怎樣的變化,產生了什麼樣的突變,最終誕生了量子力學這個「新物種」。
  • 經典力學的局限性和物理學的發展
    自從17世紀以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不斷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典力學在科學研究和生產技術中有了廣泛的應用,從而證明了牛頓運動定律的正確性。但是,經典力學也不是萬能的,向其它科學一樣,它也有一定的適用範圍,有自己的局限性。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科學》首次證明:量子物理學中,理論預測與經典對稱性的偏差!
    然而,在量子物理學中,這些對稱性並不總是能得到。在超冷鋰原子的實驗室實驗中,海德堡大學量子動力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證明了理論預測與經典對稱性的偏差,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上。在經典物理學中,理想氣體的能量與施加壓力成正比。這是尺度對稱性的直接結果,同樣的關係在任何尺度不變系統中都成立。
  • 量子物理學機器學習:讓人工智慧學習與運用量子力學
    新開發的人工智慧算法,通過讓人工智慧學習與運用量子力學,可以在幾秒鐘內在筆記本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即可提供準確的預測。人工智慧及其機器學習算法現在通常用於洞察我們的上網習慣、預測我們的購買行為、識別我們的面孔或筆跡等等。在科學研究中,人工智慧正在通過學習、掌握與運用一切科學知識,將自身確立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 現代物理學7大經典問題,4個與量子力學有關
    現代物理學7大經典問題 在量子世界,粒子並非是撞球,而是嗡嗡跳躍的概率雲,它們並不只存在一個位置,也不會從點A通過一條單一路逕到達點B。根據量子理論,粒子的行為常常像波,用於描述粒子行為的「波函數」預測一個粒子可能的特性,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實際的特性。物理學中有些怪異的想法,諸如糾纏和不確定性原理,就源於量子力學。
  • 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物理學發展至今,一直停滯不前了嗎?
    物理學屬於科學的一個大分支,旨在探究物質的本質,古往今來,就有很多科學家投入物理學研究的懷抱,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個經典的理論,從電燈的發明到發電站的運用,物理學家用智慧指導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引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人說:"我們現在學習的物理學,實際上是老古董了。"真的是這樣嗎?
  • 量子力學簡史
    經典力學、經典電動力學、經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形成了物理世界的三大支柱。它們緊緊地結合在一塊兒,構築起了一座華麗而雄偉的殿堂。        人們也許終於可以相信,上帝造物的奧秘被他們所完全掌握了,再沒有遺漏的地方。
  • 物理學史上第二朵烏雲,量子論的大爆發!從根本上了解量子力學
    在19世紀末的時候,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黑體輻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研究物體的溫度和輻射能量之間有怎樣的關係。經過科學家們前赴後繼的努力,終於得到兩套公式,但問題是其中一套公式啊只對電磁波的短波有效,另一套公式呢這對長波有效。
  • 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
    原標題: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等人與合作者最近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研究量子力學基礎問題,首次實驗實現了基於機器學習算法的多重非經典關聯的同時分類。這一成果發表在11月6日出版的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1935年,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發表了著名的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的文章,後來被稱為EPR佯謬。隨著薛丁格和貝爾等眾多科學家對EPR佯謬的深入研究,人們逐漸理解愛因斯坦所指的「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來源於量子世界的非定域關聯,並且它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量子糾纏、量子導引、貝爾非定域性等層次。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許多物理學分支的基礎,包括電磁學、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以及宇宙學的部分內容。量子力學也是化學鍵理論、結構生物學以及電子學等學科的基礎。量子力學主要是用來描述微觀下的行為,所描述的粒子現象無法精確地以經典力學詮釋。
  • 2019年全國量子力學年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聚焦量子力學前沿、科普與教學   8月26-28日,2019年全國量子力學年會在北京召開
  • 吉林大學一教授認為相對論、量子力學都錯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朱清時就是借雙縫幹涉大談什麼「量子力學離不開意識,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而獲封神棍稱號。吉林大學交通學院還有一位曲教授,這位曲教授就是跳不出經典力學的境界,想從經典的角度去解釋微觀世界。在他的眼裡,光不是電磁波,量子力學、相對論也統統是錯誤的,真理只掌握在他手裡。
  • 物理學家用四維「時空晶體」製造永不停止鐘錶
    來自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門主導該研究的科學家張翔(Xiang Zhang)說:「離子陷阱中的電場束縛著帶電粒子,庫侖排斥力使離子自發形成空間環形晶體。在施加一個弱靜磁場的情況下,這個環狀結構中的粒子晶體將會發生永不停止的旋轉。陷阱中永不停止旋轉的離子會產生暫態有序(temporal order),導致在最低量子能態下產生時空晶體。」
  • 經典力學如何被量子力學顛覆?人們只能計算未來發生事件的概率
    這樣的物理學現在被稱為經典理論(classical theories)。愛因斯坦的理論就是經典理論的一個例子。玻爾、海森堡和薛丁格他們領導的革命卻創造了另一種理論——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新的量子理論以概率為基礎,其結論是:人們只能計算未來發生某種事件的概率,但無法準確地知道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 量子力學的成就是驚人的。
  • 「玄學」的解釋最後歸納到「量子力學」,經典物理學:這鍋我不背
    魏晉時期很多人崇尚老子,於是獨立出一個新的派別——玄學來專門研究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古代有煉丹師,這個大家都知道,實際上這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化學」嗎?我們古代的煉丹師還非常的有「情懷」他們想練出「神丹」這樣一來吃了之後就可以立馬「羽化成仙」,擺脫世俗間的「枷鎖」,著實厲害。西方研究化學動不動就「炸」,把火藥搞得很厲害,我們煉丹師雖然也炸「爐」,但為了「長生」就把命一直「懸」著吧。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出版北京理工大學80周年校慶力學...
    該專輯由7篇評述論文和5篇研究論文組成,從新型拓撲相與拓撲量子功能材料、光子結構材料設計與光量子調控、等離子體與軟凝聚態物理以及壓縮感知理論在量子精密測量與微弱信號探測應用等方面介紹了北理工物理學科的部分最新研究進展;從軟機械動力學、振動與波動力學、仿生與生物力學、高溫氣體動力學、多場多尺度計算力學和超高速碰撞動力學等幾個方面展示了北理工力學學科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
  • 生活中處處都是量子力學?量子理論的前世今生
    20世紀物理學的 發展主要分為三大方向,除了愛因斯坦相對論,規範場論,另外一個就是量子力學。隨著世界範圍內量子力學的蓬勃發展,中國在量子力學領域同樣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科研成果,例如,由中科大教授潘建偉領銜的量子通信應用和量子計算機的發展。
  • 為什麼量子力學認為人永遠不會死?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量子力學,它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微觀事物。相比於經典物理學很難解釋微觀系統,量子力學則是遊刃有餘。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物理學家創立了量子力學,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
  • 為什麼量子力學認為人永遠不會死?
    在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會死去,這沒有任何異議,但在量子力學中,這個結論不一定成立。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量子力學,它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微觀事物。相比於經典物理學很難解釋微觀系統,量子力學則是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