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力學如何被量子力學顛覆?人們只能計算未來發生事件的概率

2020-12-05 無名狂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愛因斯坦發表他的引力理論之後不久,20世紀初的理論物理世界就被玻爾(Bohr)、海森堡(Heisenberg)、薛丁格(Schrdinger)等科學家再一次永遠地改變了。從牛頓一直到那個改變之前,我們都認為物理理論屬於決定論。也就是說,如果你知道某一時刻宇宙中所有物體的位置和速度,那麼你就可以準確無誤地預測將來。這樣的物理學現在被稱為經典理論(classical theories)。

愛因斯坦的理論就是經典理論的一個例子。玻爾、海森堡和薛丁格他們領導的革命卻創造了另一種理論——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新的量子理論以概率為基礎,其結論是:人們只能計算未來發生某種事件的概率,但無法準確地知道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 量子力學的成就是驚人的。它極其精確地描述了光的本質,以及所有已知物質的基本構成單元。再後來,劍橋大學的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教授利用這些新想法建立了量子化的電磁學理論。

他的理論又能導出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也就是對所有已知粒子和粒子間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論表述。現如今已經很少有人懷疑是否能用量子力學描述大自然。2012年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被理論預言的一種粒子,能賦予其他粒子質量,是標準模型中的重要內容)被發現了,這標誌著標準模型的預言已經全部得到了驗證。量子力學是現代化學和材料學的基礎,它讓我們造出計算機中的半導體、DVD放映機和電視機中的雷射和發光二極體。

量子力學是毋庸置疑的,它描述了大自然如何運作,尤其是當我們試圖描述微觀世界的時候。 雖然量子力學在各個物理學領域中無所不在,但如何利用它來研究引力還是個謎。電磁力可以相對直接地量子化,宇宙中的物質也都可以用量子力學來描述,可引力的量子理論仍舊難以捉摸。這可能是近50年來物理學上最大的未解之謎。把其他物理領域中百戰百勝的邏輯應用到引力上卻屢戰屢敗,所以當今引力的最優表述依然使用了愛因斯坦的經典理論。

這就有些尷尬了。比如有些問題人們需要同時用量子力學和引力來處理。舉個例子——黑洞的中心。我們已經討論過黑洞是巨型恆星經過毀滅性坍縮形成的——恆星裡的物質被引力壓縮到密度極大。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坍縮會一直持續到所有物質都被壓縮成一個點。現在有了量子理論,在很小的尺度和很高的能量下,量子力學效應會非常顯著。因此上述黑洞同時需要引力和量子力學來描述其中的物理狀態。但普適的引力理論還不存在,所以到現在人們還是無法了解恆星坍縮之後的核心是什麼樣的。人們當然不滿足於此。

如果我們希望能夠描述自然存在的一切,那麼我們就需要一個適用於引力的量子理論。 量子理論和引力不相容的原因有很多,而且比較複雜。第一,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和量子力學,在處理力的方法上有概念性差別。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中,引力是時空彎曲的結果,並不存在什麼外力把物體拉到一起,有質量物體相互靠近僅僅是時空彎曲導致的。例如地球並不是被太陽拉著,它實際上是沿彎曲時空中的最短路徑在自由下落。但其他的力並非如此。

比如電場力就是帶電粒子的電場產生的,電場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中,但卻不是時間和空間本身。時間和空間僅僅是電場力「表演」的「舞臺」。量子力學中,處理大部分問題時都把時間和空間僅當成獨立於其他物體的存在——一個被動的角色。這樣處理引力就違反了愛因斯坦所規定的一切。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中的概率與經典概率在本質上有何區別?
    我們知道,量子力學是以統計學(概率)的方式對亞原子世界進行描述的一個物理理論。在量子力學中,我們通過理論計算,並不能準確預測出一個亞原子粒子在下一時刻會出現在什麼位置,但是我們可以給出它出現在任何一個位置的概率。
  • 量子力學的「前世今生」,愛因斯坦為何牴觸量子力學?
    在那些年裡,物理學家發明了一個新的理論「量子力學」,它可以成功解釋微觀領域中粒子的行為,但有個問題,量子力學是個激進的理論,完全粉碎了先前對於宇宙的認識。愛因斯坦的理論認為宇宙是有序並且可預測的,但是玻爾不這樣認為,他和他的同事宣稱在原子世界是個隨機的世界,在原子或量子級別中存在不確定性。根據量子理論,你所能做到最好的就是預測一次又一次結果的概率。
  • 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到底誰更厲害?
    這種現象在我們宏觀世界非常不可思議,宏觀世界我們是用經典力學來解釋。那麼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到底誰更厲害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是微觀世界,而經典力學是宏觀世界,所以要比較誰更厲害其實很難,就好像一個「短跑選手」和一個「長跑選手」比賽誰更厲害,這是不科學的。不過我們其實量子力學更厲害,為什麼呢?
  • 量子力學與上帝的骰子
    他們對量子力學的解釋被稱為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哥本哈根學派的辯據,是基於計算的概率論。在量子世界裡,結果經常不是明確的,而只是一種概率。我們舉例來說明,例如「量子隧穿效應」。但哥本哈根學派說,電子通過絕緣層是存在概率的。經過計算,可以得出概率的數值。這就是「量子隧穿」。如果放到宏觀世界,人能不能穿牆?按照量子隧穿,宏觀物體也能發生隧穿效應。人也可能穿過牆壁,但要求組成這個人的所有微觀粒子都同時穿過牆壁,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從概率上說,人可以穿牆。
  • 量子力學
    如果算符的譜是分立的,則可觀測值只能獲得這些分立的特徵值。在量子力學的形式中,系統在給定時間的狀態由復波函數描述,也稱為復向量空間中的態向量。 這個抽象的數學對象允許計算具體實驗結果的概率。例如,它允許計算在特定時間在原子核周圍的特定區域找到電子的概率。與經典力學相反,人們永遠無法以任意精度同時預測共軛物理量,如位置和動量。
  • 量子力學的未來是怎樣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網友:量子力學的未來是什麼? 量子力學的未來是什麼?正確預測熱力學系統(感謝馮·諾依曼發明的密度矩陣,這導致了量子力學中熵的自然定義)。正確地將材料描述為虛場的激發(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現代凝聚態物理學甚至生物物理學最終使用量子場論)。建立量子力學不能用經典理論來解釋,除非信息的傳播速度超過光速。
  • 即使做出了量子計算機,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是巨大的「黑箱」
    由於這個假說太過於「叛逆」,簡直顛覆了整個經典物理學,所以在該假設提出之後的10餘年裡,普朗克一直試圖尋找各種方法來解釋輻射能量的不連續性現象,但最終歸於失敗。它認為,當我們對波函數進行測量時,除了一個特定狀態的概率外,其他所有狀態的概率都變為零,被測量到的狀態概率變為1。這確保了電子有一個固定的位置,而不存在於其他任何地方。這種一個特定狀態的概率變為1,其他概率都變為0的過程被稱為波函數塌縮。但是我們無法知道波函數在哪裡以及如何塌縮。波函數描述的每一個可能的位置都有機會成為電子所處的特定位置。
  • 溫伯格:量子力學的困境
    物理學家學會了如何利用它來更精確的計算原子能級,以及粒子碰撞時沿某個方向的散射概率。勞倫斯·克勞斯給量子力學對氫原子能譜中某個效應的計算冠以「整個科學中最好的最準確的預測」[4]。原子物理之外,基諾·沙格瑞列出了量子力學的早期應用,包括分子中的原子束縛、原子核的放射性衰變、導電性、磁性以及電磁輻射[5]。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普朗克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稱為「能量子」,也被人們稱為「量子」。這在當時是一個顛覆性的概念,因為在經典物理學裡,人們一直認為能量的傳輸是連續的,不存在最小單位。由於這個假說太過於「叛逆」,簡直顛覆了整個經典物理學,所以在該假設提出之後的10餘年裡,普朗克一直試圖尋找各種方法來解釋輻射能量的不連續性現象,但最終歸於失敗。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普朗克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稱為「能量子」,也被人們稱為「量子」。這在當時是一個顛覆性的概念,因為在經典物理學裡,人們一直認為能量的傳輸是連續的,不存在最小單位。由於這個假說太過於「叛逆」,簡直顛覆了整個經典物理學,所以在該假設提出之後的10餘年裡,普朗克一直試圖尋找各種方法來解釋輻射能量的不連續性現象,但最終歸於失敗。
  • 子力學只是經典力學的變形?是or否
    量子力學一直是經典力學的簡化版,其中的波函數模型並不存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微觀物理量只有統計意義。高溫下表現為波函數坍縮到零,低溫時是漲落。而在微觀尺度上,表現為漲落和湮滅。在規範勢場內對應,宏觀物理尺度下對應波函數的弱相互作用。規範勢場和相互作用之間的耦合係數是薛丁格方程的含義。平動空間的薛丁格方程是群速度。非平動空間的薛丁格方程是常矢量。為什麼要簡化?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普朗克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稱為「能量子」,也被人們稱為「量子」。這在當時是一個顛覆性的概念,因為在經典物理學裡,人們一直認為能量的傳輸是連續的,不存在最小單位。由於這個假說太過於「叛逆」,簡直顛覆了整個經典物理學,所以在該假設提出之後的10餘年裡,普朗克一直試圖尋找各種方法來解釋輻射能量的不連續性現象,但最終歸於失敗。
  • 量子力學破壞了世界的客觀實在性,難道世界的本質是概率?
    首先需要聲明一點,量子力學雖然挑戰了物質的實在性,並不等於量子力學就是唯心主義科學,或者量子力學是不可知論,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現代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不會是唯心的,道理很簡單,唯心就意味著意識佔主導地位,而意識是自由的、是沒有規律的,所以意識是無法使用公式去總結的,也是無法複製、無法進行第三方控制的,但量子力學是無法使用公式總結的嗎?量子力學是毫無規律的嗎?
  • 量子理論顛覆了我們的常識,世間萬物的存在全由「概率」決定!
    量子理論徹底推翻了牛頓用數學計算預言宇宙中所有粒子運動的夢想。 量子理論的瘋狂之處在於,它把一切都歸結為令人迷惑的概率。雖然電子是個點粒子,卻伴隨著一個遵守某種具有明確意義的方程的波。這個方程就是薛丁格波動方程。粗略地講,波越大,在那裡找到電子的概率就越大。
  • 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人生將變得毫無意義
    基於決定論,拉普拉斯提出假設:有一個「惡魔」的存在,它知曉宇宙中每個原子確切的位置和速度,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經典的牛頓定律來展現宇宙所有事件的整個過程,包括過去和未來的發展。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界的兩大科學支柱,修正了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只能使用了宏觀低速物體的缺陷,深入物體的本質,解釋了微觀高速的原子以及原子核的理論,而20世紀以來,一直是哥本哈根學派所推崇的量子力學佔據上風。
  • 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人生將變得毫無意義~
    基於決定論,拉普拉斯提出假設:有一個「惡魔」的存在,它知曉宇宙中每個原子確切的位置和速度,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經典的牛頓定律來展現宇宙所有事件的整個過程,包括過去和未來的發展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界的兩大科學支柱,修正了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只能使用了宏觀低速物體的缺陷,深入物體的本質,解釋了微觀高速的原子以及原子核的理論,而20世紀以來,一直是哥本哈根學派所推崇的量子力學佔據上風。
  • 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人生將變得毫無意義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界的兩大科學支柱,修正了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只能使用了宏觀低速物體的缺陷,深入物體的本質,解釋了微觀高速的原子以及原子核的理論,而20世紀以來,一直是哥本哈根學派所推崇的量子力學佔據上風。
  • 「空心」的光被發現:或顛覆量子力學基礎
    光的一種奇異現象可能正在顛覆量子力學的基礎。光子是構成光的粒子,它們構成了一個基於光的莫比烏斯環,其中表現出的動量特徵是此前科學家認為不可能出現的。這項發現可能會動搖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假設,後者是描述亞原子粒子世界的經典理論。
  • 四個已經被證實的科學理論,每一個都讓人們難以接受
    一,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對於量子力學,相信現在的很多人們都聽說過。而量子力學也是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研究項目,量子力學主要是研究微觀領域的奧秘,通過微觀領域的研究來揭密這個世界的本質。而量子力學中有很多的研究都是讓人們難以接受的,顛覆人們的認知,疊加態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