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一教授認為相對論、量子力學都錯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2020-12-05 刁博

在微觀世界中,粒子能夠很明顯的表現出波粒二象性。光、電子等粒子經過雙縫後會在後面的屏上產生幹涉條紋。這是波動性的體現。

將雙縫幹涉實驗中的單色光源換成單光子光源或但電子源,讓粒子一個一個的通過,時間長了也能夠在後面的屏上出現幹涉條紋。

雙縫幹涉還有很多詭異之處,比如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中,在雙縫上安裝好探測裝置,像看看電子到底是從哪個縫穿過的。可是一旦對電子進行測量,幹涉條紋就會消失,電子表現出了粒子性。給人的感覺就是,電子好像能夠知道有人在探測它,一旦對它進行測量,電子就會坍縮成粒子,不測量就表現為波。

雖然科學界還摸不清雙縫幹涉為何會如此詭異,但拒絕接受歪理邪說。朱清時就是借雙縫幹涉大談什麼「量子力學離不開意識,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而獲封神棍稱號。吉林大學交通學院還有一位曲教授,這位曲教授就是跳不出經典力學的境界,想從經典的角度去解釋微觀世界。在他的眼裡,光不是電磁波,量子力學、相對論也統統是錯誤的,真理只掌握在他手裡。

其實若不是他借著教授的頭銜在網絡上胡言亂語,不會有多少人關注他,歸根到底他就是一位號稱推翻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的民科大神。動不動就推翻這科學理論,自建了那科學理論的大神並不算少數,其中偶爾出現了幾位腦子有貴恙的教授也不算什麼稀奇。擔任過兩所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尚且能聲稱物理學步入了禪境,傳媒大學的崔正教授尚且不懂得氯化鈉是何物,吉林大學交通學院的曲教授號稱相對論、量子力學都錯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相關焦點

  • 那位攻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吉林大學教授曲昭偉去哪了?
    吉林大學有一位年過半百的網紅教授曲昭偉,他能夠成為網紅是因為他在網絡上竭力否定量子力學,攻擊謾罵中國量子科技的領軍人物潘建偉,指責中國的量子通信是騙局。除此之外這位曲教授還否定相對論,甚至在他看來光也不是電磁波。曲昭偉提供的一些信息顯示,他的本科階段是在物理系讀的,不過他已轉行很多年,現在是吉林大學交通學院的教授。
  • 打倒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曲昭偉能讓科學步入正軌嗎?
    曲昭偉是吉林大學交通學院的教授,他成為網紅教授主要是因為他持續不斷地在網絡上吆喝潘建偉搞的量子通信是騙局,潘建偉是騙子。攻擊潘建偉是他的手段,其真正目的是想以這種方式引起關注後宣揚他的大論。在他的眼裡,相對論、量子力學統統都錯了,光也不是電磁波,真正的科學真理掌握在他手裡。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同時愛因斯坦,還繼續利用這兩條假設統一了「能量」和「質量」,他認為,質量和能量是一回事,是一個東西的兩個面,能量裡有質量,質量裡有能量。並且基於這個認識,他提出了質量和能量的等價關係,也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
  • 光速、超光速、因果悖論:量子力學的根源,或許就是相對論!
    從一開始,量子力學就一直以其難以理解的奇特之處讓人們驚嘆不已。為什麼一個粒子似乎同時通過兩個狹縫?為什麼我們只能談論概率的演變,而不是具體的預測呢?根據華沙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理論家的所說:量子世界最重要的特徵可能來自狹義相對論,而到目前為止,狹義相對論似乎與量子力學關係不大。
  • 科普:讓普通人了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量子力學都有什麼用?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比如我們身邊的電腦和手機中的晶片,晶片主要由集成電路組成,而集成電路裡面用到的是二極體、三極體就是量子力學的效果,二極體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明的,然後40年代發明了三極體。從巨大的電子管收音機到可放兜裡的半導體收音機,從電視機到手機,再到量子計算等等,這些科學的發明與進步,都是建立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
  • 光速、超光速、因果悖論:量子力學的根源,或許就是相對論!
    根據華沙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理論家的所說:量子世界最重要的特徵可能來自狹義相對論,而到目前為止,狹義相對論似乎與量子力學關係不大。自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問世以來,物理學家們就因為這些概念的不相容,而不舍晝夜的思索。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可能會被推翻麼?
    咱們就說牛頓吧,牛頓力學至今還各大初中、高中、大學的課程中頻繁出現,尤其是還是高考的重點。照理說,如果科學發展是靠一個理論來推翻另外一個理論,那牛頓力學早就該被淘汰掉了,為啥我們還要學?而且有趣的是,不僅學生們在學牛頓力學,航空航天用的也還是牛頓力學。難道我們一直在用「錯的理論」來自嗨,然後置太空人生命而不顧?
  • 前進一大步!在JT引力中成功實現: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
    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想出一個方程式來統一宇宙微觀和宏觀的定律:即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現在我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新研究證明了這種統一在JT引力中能成功實現。在一維域的簡化玩具模型中,揭示了全息原理,即信息是如何存儲在另一個維度的邊界上。宇宙是如何開始的?研究最小事物的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研究的宏觀宇宙有什麼關係?
  • 前進一大步!在JT引力中成功實現: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想出一個方程式來統一宇宙微觀和宏觀的定律:即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現在我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新研究證明了這種統一在JT引力中能成功實現。在一維域的簡化玩具模型中,揭示了全息原理,即信息是如何存儲在另一個維度的邊界上。宇宙是如何開始的?
  • 物理學的兩大真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為何相互矛盾?根源在這個點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7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為何不能相融的事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的是宏觀世界,而量子力學是微觀量子領域的科學,按照常識來說,宏觀世界是由微觀量子世界組成的,而微觀量子世界被包含於宏觀世界,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但令人奇怪的,解釋宏觀世界的相對論卻無法解釋微觀量子世界,而微觀量子世界的很多現象在宏觀世界中根本就找不到類似現象,甚至連邏輯上都解釋不通,兩種理論根本無法融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目前有現有的物理理論中,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不懂你的意思,量子力學無法處理引力場,但不意味著它不能解釋引力場。量子力學依賴量子漲落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引力是量子漲落的結果,它還依賴于波粒二象性。什麼是波粒二象性?一粒子在源處有狀態,在誘導量子漲落後,這粒子又有了波的狀態。廣義相對論就是一堆量子漲落,解釋引力場和時空。量子力學在量子漲落中得到解釋,但不意味著它可以解釋引力場。
  • 曹則賢研究員應邀作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科普報告
    應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邀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曹則賢研究員於12月10日和11日晚在東區水上報告廳做了兩場學術報告,講述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創建歷程。報告會由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執行系主任石雲裡教授主持,校長包信和院士、副校長王曉平、曹則賢研究員的導師汪克林教授、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以及全校感興趣的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 量子力學遇上廣義相對論 「墨子號」求解世紀謎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聯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人員,首次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開展了實驗檢驗。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告訴人們什麼物理?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沒有告訴我們真實的物理,愛因斯坦還是有點可愛的:既是光子第一提出者,又是光子的第一質疑者,承認50年探究沒有認識到光子本質!最終覺悟到錯了,全部手稿付之一炬,誠實可嘉!使崇拜他的人即使沒有學懂他的「天才相對論」仍然尊敬不已!
  • 量子糾纏最小的速度都超光速,是否違背相對論嗎?
    背景相對論發表已經100多年了,自始至終都牢牢佔據了物理學半壁江山,與相對論相關的研究更是斬獲了大量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愛因斯坦那個年代,無論是星系光線的偏轉,水星近日點進動,還是質能方程與原子彈都一次次證明了相對論,這是背景!
  • 深度:曾經輝煌的吉林大學是怎麼把珠海校區這一步好棋下錯的
    曾經輝煌的吉林大學下滑的有多嚴重?吉林大學作為我國在建國後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一直以來在我國的高教版圖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1960年,第三批全國重點大學名單出爐,原吉林大學入選含金量頗高的綜合性國家重點大學(全國僅有13所)。
  • 接近神的量子力學,在中國的發展你絕對想不到
    一 貝爾實驗,將愛因斯坦請下神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雖然他的理論研究,大部分人處於看不懂的狀態,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大名,想必人人都聽說過。其實,量子力學的創立,也有愛因斯坦的功勞,但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一個判斷,即量子力學並不存在真正的隨機,其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局域隱變量」,從提出來開始,就遭到了挑戰。與愛因斯坦針鋒相對的,是量子力學的另一位大佬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玻爾認為,世界上不存在「局域隱變量」,量子力學的隨機是任何手段都無法操縱的真隨機。
  • 大學教授把量子力學講成大白話
    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文 受訪者供圖講著量子力學的大學教授不一定都是「老學究」,還有可能是戴樹璽。12月1日,44歲的戴樹璽,兩眼的靈光穿透鏡片,以敏捷的思維,接著河南商報記者拋出的話題侃侃而談。早在2013年,37歲的戴樹璽就已評上了正教授職稱。2014年,戴樹璽從河南大學特種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調入物理與電子學院,開始給本科生上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戴樹璽經常搜集相關素材,增加一些當前科技進展的內容。久而久之,戴樹璽的科普意識更強了。
  • 這種猜想可能將實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大一統!
    現代科學有兩大支柱,一種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一種是無數量子大師創立的量子力學。在平常生活的領域中,牛頓三定律基本可以完美解決問題。但是當物體被放大到天體層面時,牛頓力學便呈現了局限性,需要相對論來補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