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筆記7---波動力學-力學量的平均值

2021-01-15 Maxwell的學習筆記

2.5 力學量的平均值

2.5.1 位置的平均值

      既然 |ψ(x, t)|2 是粒子在空間出現的概率密度,它就是一個通常所謂的「分布函數」,我們可以用它來求力學量 F(x) 在空間的平均值。例如,對於最簡單的情況 F(x) = x,粒子坐標的 x 的平均值為

      這個表達式就普通概率論中的平均值公式。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平均值是多次對相同的系統測量得到位置的平均值,而不是對一個系統重複測量的平均值。因為一旦測量,這個事件就發生了,即概率為 1。數學上就是第一次測量之後波函數就塌縮成 δ 的函數,只要足夠快,之後的測量僅僅是重複同樣的值。

2.5.2 動量的平均值

      波函數 ψ(x, t) 隨時間改變,概率密度 ρ(x, t) = |ψ(x, t)|2 當然隨時間改變,ρ(x, t) 是空間和時間的二元函數。坐標的平均值

      對 x 積分後是時間的函數,故坐標的平均值 ⟨x⟩ 也會隨著時間的改變。坐標的平均值 ⟨x⟩ 隨時間改變到底有多快呢?從數學上說,我們就對這個時間函數求導;從經典物理上看,就是求速度。即

      其中利用了(2.33)式,並用到了分部積分和波函數在無限遠處為零

      速度的平均值等於位置平均值的時間導數

      這樣,如果已經求到了位置的平均值,再求動量平均值就很方便。

2.5.3 力的平均值

      對於一個動量為 p,勢能為 V (x) 的微觀粒子,經典力學的基本方程

依然成立。其中,⟨p⟩ 是動量的期望值,而 ⟨−∂V/∂x ⟩ 是力函數

的平均值。

證明:

      其中

      由薛丁格方程,有

      其中

得證。

      這個結果表明,在量子體系中力學量的期望值的變化遵從經典定律,它是埃倫費斯特定理(Ehrenfest’s theorem)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力學量隨時間的演化我們將推導)。這個定理意味著,由量子行為向經典退化的一個途徑是取力學量的期望值。

2.5.4 力學量在任意態中的平均值

2.5.4.1 分立譜

      在厄米算符的本徵函數的正交性和完備性的討論中,我們知道,若ψ1(x), ψ2(x), · · · , ψn(x), · · ·是厄米算符Fˆ 的歸一化本徵函數,相應的本徵值為λ1, λ2, · · · , λn, · · · 它們滿足本徵方程F ψˆn(x) =λnψn(x),則本徵函數服從正交關係式

      一定要對完備性,要有深刻理解。而任一連續函數 f(x) 可以按本徵函數系 {ψn(x)} 展開為

其中,展開係數

是復常數。現在我們考查展開係數 cn 的物理意義。設 f(x) 已經歸一化,利用 ψn(x) 的正交關係,有

      由這個結果可以看出,|cn|2 具有概率的意義。先考慮一個特殊情況,如果 f(x) 是算符 Fˆ 的某一個本徵態,如 f(x) = ψN (x),則上式右邊的求和中除 |cN |2 = 1 外,其餘都等於零。在這種情況下測量力學量 F,必定得到確定的結果 λN。一般情況下,c2n 表示任意態 f(x) 中發現本徵態 ψn(x) 的概率(體系處於本徵態 ψ1(x),ψ2(x)…,ψn(x),…的概率之和為 1)。換言之,|cn|

2 表示在 f(x) 態中測量力學量 F 得到本徵值 λn 的概率。由此,cn 通常被稱為「概率幅」,這是量子力學中一個非常重要而有趣的概念。測量到的都是本徵態。每次對量子系統測量只能測到本徵態 n 的本徵值 λn,但是測到的概率為 |cn|2,而多次測量的平均值為

      基於上述討論,我們引進有關力學量算符表示的另一個基本假設:量子力學中表示力學量的算符 Fˆ 是厄米算符,它們的本徵函數構成完備集。當體系處於任意波函數 f(x) 所描述的狀態時,力學量 F 沒有確定的數值,而是有一系列可能的值,這些值就是算符 Fˆ 的本徵值λ1, λ2, · · · , λn, · · · 測量力學量 F 得到本徵值 λn 的概率是 |cn|2。這樣一來,力學量 F 在任意態f(x) 中的平均值便是

它具有統計平均的形式,可以一般性的簡化為

證明:事實上,我們有

      現在我們可以看出,力學量 F 在任意態 f(x) 中的統計平均值就是算符 Fˆ 在這個態中的期待值。利用上式可以直接從算符 Fˆ 和體系所處的狀態 f(x) 得出力學量 F 在這個狀態中的平均值。如果體系的狀態 f(x) 就是算符 Fˆ 的一個本徵態 ψn(x),則給出

這時力學量 F 的平均值就是確定的本徵值 λn。

2.5.4.2 連續譜

      如果 Fˆ 的本徵值組成連續譜,則相應的本徵方程為

這時本徵值 λ 取連續變化的實數。本徵函數的正交關係式變為

任意態 f(x) 按本徵函數集 {ψλ(x)} 的展開則表示為對本徵值 λ 的積分

其中,c(λ) 為連續譜情況下的概率幅。為求 c(λ),對(2.126)式兩邊同乘以

然後對 x 積分,並利用正交關係(2.125),得

      它與分立譜情況下的概率幅有相同的形式。有

      這個結果表示,|c(λ)|2 具有概率密度的意義。事實上,|c(λ)|2 是任意態 f(x) 中發現本徵態 ψλ(x)的概率秘密。換言之,它是在 f(x) 態中測量力學量 F 得到 λ 的概率密度。於是力學量 F 在 f(x) 態中的平均值為

在連續譜情況下,依然可以用式

      我們現在考慮一種重要的特殊情況,即 Fˆ 為一維動量算符:

                                       Fˆ = ˆpx = −iℏ∂/∂x,

動量本徵函數為

則概率幅為

是 f(x) 的傅立葉變換。可見在動量本徵函數情況下,概率幅 c(p) 本徵上是波函數 f(x) 的傅立葉變換。由連續譜的一般性結果可知,|c(p)|2 是動量概率密度。由此 c(p) 可以稱為動量空間的波函數,簡稱動量波函數。關於 |c(p)|2 是動量概率密度的結論,我們可以從傅立葉變換關係式Plancherel 定理去論證。Plancherel 定理表示為

      設 f(x) 表示歸一化的量子力學波函數,則

      利用(2.133),並注意到 ω = p/ℏ,得

可見 |c(p)|2 確實是動量概率密度。

2.5.5 埃倫費斯特定理

2.5.5.1 基於薛丁格方程的推導

      埃倫費斯特定理(Ehrenfest’s theorem)描述是力學量的平均值隨時間的演化。

證明:直接利用薛丁格方程證明。

      設一個量子體系在任意 t 時刻的狀態由歸一化波函數 ψ(t) 來描述,則任意一個力學量 A 的平均值為

等式兩邊對時間求導,有

利用薛丁格方程



得證。

      可以看出時間偏導的平均值 ⟨∂A/∂t ⟩與平均值的時間偏導d⟨A⟩/dt 是明顯不同的。而且平均值是如此重要,因為我們在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可以都是平均值。於是平均值隨不隨時間變化於是變得很重要。如果算符 A 與時間 t 無關(不顯含時間),則∂A/∂t = 0,於是力學量的平均值隨時間演化方程(2.137)式簡化為

這個方程稱為海森堡運動方程(Heisenberg motion equation)

2.5.5.2 基於劉維爾—馮諾依曼方程的推導

      可以利用劉維爾方程來計算一個不顯含時間的物理量 A 在混合態中的平均值 ⟨A⟩ 隨時間的變化

其中

這就是開頭講的恩費斯特公式

2.5.5.3 位置、動量和力的平均值關係

      利用埃倫費斯特定理

位置與動量平均值、動量與力的平均值的關係可以輕鬆求得。


證明:

(1)由


同理,y、z 方向也有同樣結果,於是

(2)由


得證。

      可見量子力學中的平均值的運動方程

是符合牛頓力學方程的。

2.5.6 位力定理

      位力定理(Virial theorem)描述的是當體系處於定態下與動能相關的平均值。

證明:

(方法一)利用埃倫費斯特定理證明。

      設粒子處於勢場 V (r) 中,哈密頓量 H 表示為

      考慮 ⃗r · ⃗p 的平均值隨時間的變化,利用埃倫費斯特定理,



對於定態,


式中

為粒子動能。

(方法二)利用變分法和標度變換證明。

      作標度變換,令 ⃗r → ⃗r′ = λr,則 ⃗p = −iℏ∂/∂⃗r = λp′,於是動能為

      注意到歸一化條件與標度變換無關,有

由變分原理,有

其中將 λ 看成變量,∂⃗r/∂λ = −⃗r′/λ2。當 λ = 1 時,r = ⃗r′,得

得證。

對於位力定理,存在很多特例。


2.5.7 赫爾曼—費曼定理

      藉助於赫爾曼—費曼定理(Hellmann-Feynman thorem)可以得出關於各種力學量平均值的許多信息,而不必再利用波函數去進行繁瑣的計算。設體系的哈密頓量 H 中含有某參量 λ,即,H(λ),En 為 H 的本徵值,相應的歸一化本徵函數為 ψn (n 為一組完備量子數),則

      證明:由能量本徵方程

對參量 λ 取導數,有


左乘 ⟨ψn|,得

利用 ⟨ψn|H = En⟨ψn|,有

得證。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筆記8---波動力學-力學量的算符表示
    2.6 力學量的算符表示      量子力學的基本假定之一就是:量子力學的力學量用算符表示。
  • 量子力學筆記12---波動力學-測不準原理
    這樣在 Aˆ 的本徵態中,力學量 B 不具有確定值;同樣在 Bˆ 的本徵態中,力學量 A 不具有確定值。那麼在同一個量子態 |Ψ⟩ 中,兩個不對易算符所表示的力學量有怎樣的不確定行為?本節的重點就是要對這種不確定性進行公式化描述,建立一個描述力學量不確定行為的關係式,這就是所謂海森堡「測不準關係」。
  • 周世勳版《量子力學》分析及考試說明
    Ⅰ 本課程總體要求量子力學入學考試是為招收與物理相關專業類碩士生而實施的選拔性考試,其指導思想一般為有利於選拔具有紮實的量子力學基礎理論知識的高素質人才
  • 北京師範大學《量子力學》考研重點整理——才聰學習網
    波函數與Schrdinger方程1.1複習筆記本章介紹了量子力學中最基本的波函數概念和表達形式,並且介紹了波函數的統計詮釋和量子態的疊加原理,相應的引入描述量子態動力學過程的薛丁格方程,後面的章節圍繞理論部分會對近似求解詳細闡述,在高等量子力學中,將會介紹相對論情形下的狄拉克方程。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得以解釋許多現象和預言新的、無法直接想像出來的現象,這些現象後來也被非常精確的實驗證明。除通過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至今所有其它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寫(量子場論)。量子力學並沒有支持自由意志,只是於微觀世界物質具有概率波等存在不確定性,不過其依然具有穩定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否認宿命論。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在切入這個知識點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小編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量子力學內容的列表,以下內容都是小編故意PASS的部分,(說明一下,這些內容僅僅是量子力學的入門部分)請各位小夥伴諒解:一、量子力學中的力學量
  • 量子力學筆記13---矩陣力學
    波函數描述量子力學態,而具體的數學形式總是有個變量的,這個變量是坐標 x,則在坐標表象下,這個變量是動量 p 則是在動量表象下。說的物理點,量子力學態由誰的基矢展開,就是處於誰的表象下。有些量子力學態用位置 x 描述方便討論問題,而有些用動量 p 方便,所以可以選擇不同的表象。量子體系的波函數還可以選用坐標 x 和動量 p 以外的其他變量,從而構成更多的表象。
  • 物理學的革命,量子力學的建立,以及波動力學的誕生
    1924年他去哥本哈根研究量子論,1925年春夏間會哥廷根。5月底因患嚴重熱病去赫耳果蘭島休養十天,在這期間,一個極大膽的新思想在他的頭腦中孕育,回哥延根後,就寫了一篇有歷史意義的論文《對於一些運動學和力學關係的量子論的重新解釋》。這篇論文完成於1925年7月上旬,在寫作過程中,他自己缺乏信心,寫信給同是玻恩的助數、有銳利批判眼光的奧地利青年泡利,問他是否值得寫完它,還是該「付之一炬」?
  • 量子淺說(四):新量子論——波動力學
    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量子力學的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共同結束了舊量子論的時代。在前面量子淺說(三):新量子論——矩陣力學一文裡我們簡單介紹了現代量子力學發展的第一個重要標誌——矩陣力學。矩陣力學給出了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是舊量子論的第一個升級版。矩陣力學給出了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波動力學給出了量子力學的波動形式,成為現代量子力學的雙胞胎。下面我們再談談現代量子力學發展的第二個重要標誌——波動力學。1924年,一個名叫德布羅意的法國貴族公子、後來成為物理學家的,靜靜地踏上了量子的舞臺。德布羅意自小喜歡歷史,後來又轉為主修法律。
  • 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通向量子力學的兩條道路(上)
    他應玻爾之邀前來哥本哈根,介紹他剛剛建立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整個哥本哈根學派對其新理論的批判與質疑。連續數天的舌戰終於使薛丁格心力交瘁,病倒在哥本哈根的寒風中。玻爾夫婦悉心地照顧著薛丁格,然而即便是在病床前,玻爾還是忍不住再次把話題引回到物理學上,試圖說服薛丁格接受自己的觀點……  那麼,薛丁格與哥本哈根學派的分歧究竟在哪裡呢?
  • 探索量子力學世界的語言,薛丁格方程的誕生——波動力學
    小編雖沒學過量子力學,聽過了太多的量子科學家們的八卦故事,偶然的機會認真的了解了量子力學的發展史,有些故事還是挺有意思的,但不是八卦故事那樣神秘又傳奇,從今天開始,分享一下自己學到的量子力學發展的故事。狄拉克等著圖書館一開門兒,馬上就竄進去。然後再書堆裡就一頓找,終於找到他需要的東西了。這東西叫做泊松括號。是法國數學家泊松在解哈密頓正則方程的時候發明的一種數學符號。
  • 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揭示量子力學的物質基礎和作用原理
    他應玻爾之邀前來哥本哈根,介紹他剛剛建立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整個哥本哈根學派對其新理論的批判與質疑。連續數天的舌戰終於使薛丁格心力交瘁,病倒在哥本哈根的寒風中。玻爾夫婦悉心地照顧著薛丁格,然而即便是在病床前,玻爾還是忍不住再次把話題引回到物理學上,試圖說服薛丁格接受自己的觀點……那麼,薛丁格與哥本哈根學派的分歧究竟在哪裡呢?
  • 量子力學筆記5---波動力學-波函數
    在量子力學中,概率流守恆是波函數統計解釋和薛丁格方程的推論。概率流守恆定律表明:在非相對論量子力學中,一般說來,粒子既不能產生,也不會湮滅。體系的總粒子數守恆。粒子必然會在全空間出現。這是個必然事件,概率為 1。
  • 量子力學導論 第2版 潘必才 彩色版 學科基礎物理教程 中國科大出版社2019年新印次
    》是針對非物理專業和對理論物理要求不高的物理專業的大學生學習量子力學所編寫的教材。全書包含了初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和基本理論架構:微觀粒子的波函數、波動方程、算符、表象、角動量和電子自旋、近似算法(包括對微擾論、變分法和密度泛函理論的簡介),同時介紹了初等量子理論在化學、凝聚態物理、核材料、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等學科中的應用。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現在一般把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發展起來的經典量子論稱為舊量子論,以區分玻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裡面產生一系列與常識相悖的現象,以致量子論的奠基人愛因斯坦等人都拒絕接受。特別是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剝奪了愛因斯坦一貫信奉的決定論。更有趣的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奠基人——波動力學的創立者薛丁格也拒絕接受不確定性原理。薛丁格提出的波動力學能完美描述微觀粒子在被測量前的行為,但是一旦發生測量,波動力學好像就失效了。然後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又完美接棒解釋了測量後的粒子行為。
  • 科普:量子力學只是表象?你可能真的誤會了
    三、量子力學中的表象量子力學同樣是一門表象科學,與廣義的「表象」概念不同,這個詞在量子力學中有專門的定義。大學時候,我用的是復旦大學周世勳教授的《量子力學》教程,其中對「表象」是這樣定義的——量子力學中態和力學量的具體表示方式稱為表象。如果您不是物理專業的對這個表述可能無法理解,下面我就慢慢來解釋一下。
  • 為什麼有人說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在人們認識微觀世界和原子結構的過程中,新的思想和理論不斷產生,量子力學就是在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德布羅意,海森堡,薛丁格,波恩,泡利,狄拉克這些物理學家們共同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建立在早期量子論的基礎上,量子論的三巨頭就是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玻爾的原子內部能級量子化。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德布羅意顯示了通過駐波條件可得到量子條件,給予波動力學希望。就在海森堡等完成矩陣力學的幾個月後,薛丁格則得到貌似連續的波動力學,且稍後不久即證明了波動力學與矩陣力學的等價性。量子力學的第三種等價形式,是費曼的路徑積分表述,則得等到1948年。
  • 量子力學史上的大論戰
    雖然薛丁格方程也能產生玻爾原子的量子化能級,但是薛丁格認為這應該表現為振動著的物質波的諧函數而不是跳躍的電子。此後薛丁格很快證明了他的「波動力學」在數學上同哥本哈根學派的「矩陣力學」是等價的。薛丁格認為:波函數本身代表一個實在的和物理的可觀測量,即使在原子量級上,經典的連續過程和絕對的決定論照樣成立。
  • 【物理學史】量子力學史上的大論戰
    根據論戰內容和時間可將這場大論戰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26年薛丁格應玻爾邀請到哥本哈根做《波動力學的基礎》的演講並由此爆發第一次論戰;第二階段,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新量子理論的意思」的第二次論戰;第三階段,1928年第六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不確定原理的第三次論戰;第四階段,1935年EPR論文發表,引起了關於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描述的完備性的第四次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