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量子力學只是表象?你可能真的誤會了

2021-01-13 科學塢

老郭在自媒體平臺上主要做物理學的科普,自然會涉及到量子力學方面的話題。在這些文章的評論區內,經常會有小夥伴留言說——量子力學只是表象。這就是本文要與大家講述的話題: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量子力學中的表象?

一、物理學與表象

表象是一個人對已經經歷過的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形成許多與物質和物質運動相關的表象。這樣的表象起源於長期、大量地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感知。 表象是認知的組成部分,也是思維活動的基礎。

思維的過程就是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的過程,在思維過程中會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大量的操作,會出現新的表象。對於物理學來說,關於物質運動的表象是我們開始學習和研究物理學的預備材料。尤其是在物理入門階段,一個人的表象越豐富,獲取知識就越全面、越系統、也越有創造力。

很顯然的是,即使您不是物理學的研究者,您同樣可以擁有與物理學相關的表象,這個表象可以是對客觀現實正確的反映,當然也可能是一種錯誤的反映。比如亞裡斯多德關於自由落體運動的描述就是一種錯誤的表象。

符合客觀現實的表象和不符合客觀現實的表象同是來源於人的實踐活動,都是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但不論是錯誤表象還是正確的表象,都會對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起到積極作用。

二、經典物理學中的表象方法

從物理學與表象之間的關係來說,物理學就是人類對於客觀現實物質運動的正確的主觀認識,是一種表象科學,而宗教和巫術則是人類對於客觀現實錯誤的主觀認識,是錯誤的表象。

大家回憶一下高中物理中就接觸過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質點位移方程:s=v0t+(at^2)/2,這個方程就是物理學家對勻加速直線運動質點位移的客觀現實運動規律的主觀認識,其描述方法是用三維坐標加一維時間坐標(x,y,z,t)的函數來表示的,如果寫成微分方程就更直觀了。

三、量子力學中的表象

量子力學同樣是一門表象科學,與廣義的「表象」概念不同,這個詞在量子力學中有專門的定義。大學時候,我用的是復旦大學周世勳教授的《量子力學》教程,其中對「表象」是這樣定義的——量子力學中態和力學量的具體表示方式稱為表象。

如果您不是物理專業的對這個表述可能無法理解,下面我就慢慢來解釋一下。

接觸過量子力學科普的小夥伴都知道有波函數這個東西,它描述的是一個微觀體系,對其取模的絕對值的平方就能得出粒子在空間任意一點出現的概率。通過波函數還可以得到體系的各種性質,所以說波函數描寫體系的量子狀態,簡稱狀態或者態。

這種描寫狀態的方式與經典力學中描寫質點狀態的方式完全不一樣,我們前面所介紹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質點位移方程中用的是速度來描寫質點的狀態。質點的其他力學量,如能量等,是用坐標和動量的函數,當坐標和動量確定後其他力學量也就隨之確定了。

但是在量子力學中,不可能同時用粒子坐標和動量的確定值來描寫粒子的量子狀態,因為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坐標和動量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值。當粒子處於某一量子狀態時,它的坐標、動量等一般有許多可能值,這些可能值各自以一定的機率出現,都可以用波函數得出。

按照量子力學的時間線來說,最先出現的是薛丁格方程,薛丁格方程的解就是波函數。這個時期,體系的狀態都是用坐標(x,y,z)的函數來表示的,換句話說,就是描寫狀態的波函數是坐標的函數,而力學量則用作用於這種坐標函數的算符來表示。

其實,這種表達方式並不是唯一的,就與我們在幾何中學過的坐標系不止有笛卡爾坐標系一樣,這些坐標系之間的關係其實是等價的。量子力學中也同樣如此,波函數也可以選擇其他變量的函數,力學量則相應地表示為作用在這種波函數的算符。

我在前文《那個乘積是個什麼鬼?想學量子力學,弄懂薛丁格方程還不夠》中介紹過矩陣,就是量子力學的另外一種坐標表達方式。

四、量子力學中兩種表象的區別

波動方程(薛丁格方程)與矩陣表示是量子力學的兩種等價表象,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或者說,為什麼有了波動方程,還需要發展出矩陣表象呢,換了一種坐標能帶來什麼優勢呢?

前面我們說了,早期波函數是用空間坐標函數來表示的,這就需要在實驗中去觀測微觀粒子的質點坐標。我們都知道,量子力學不是一門直觀的物理學,無法直接對粒子進行觀測,這意味著無法在實驗中直接獲得粒子的空間坐標。

而矩陣力學的優勢是,通過坐標變換,把不能直接觀測的物理量對應成可觀測的粒子的波長和振幅,這樣物理學家就可以擁有一套能夠與實驗相互驗證的理論(表象)方法。

結束語

表象是一個哲學詞彙,但本文並沒有從哲學角度來談,這是因為對於哲學我不專業,同時也因為我要談的是物理。物理學與其他科學一樣都是一種表象,量子力學的兩種表象方式是兩種等價的對微觀粒子客觀運動規律的主觀認識方式。

從某個意義上講,表象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終點,所以我這裡再預留下篇文章的話題:矩陣表示方式給量子力學的思維帶來了哪些與經典力學截然不同的視角?

相關焦點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做量子力學的科普真的不容易,這主要是因為小編的水平有限,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描述去準確表達。今天我挑選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的量子力學話題來討論——自旋與全同粒子。在很多科普文章中,有人對自旋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有些人認為電子自旋跟經典物理中的自旋概念去理解。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
  • 量子力學筆記13---矩陣力學
    什麼是表象?波函數描述量子力學態,而具體的數學形式總是有個變量的,這個變量是坐標 x,則在坐標表象下,這個變量是動量 p 則是在動量表象下。說的物理點,量子力學態由誰的基矢展開,就是處於誰的表象下。有些量子力學態用位置 x 描述方便討論問題,而有些用動量 p 方便,所以可以選擇不同的表象。量子體系的波函數還可以選用坐標 x 和動量 p 以外的其他變量,從而構成更多的表象。
  • 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
    導讀: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見微知著》 為獨立學者,詩人,科普作家靈遁者的量子物理科普書籍。是作者續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之後的又一力作。旨在通過量子世界來看世界,科普量子物理知識,並作出新的推理思想。
  • 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
    導讀: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見微知著》 為獨立學者,詩人,科普作家靈遁者的量子物理科普書籍。是作者續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之後的又一力作。旨在通過量子世界來看世界,科普量子物理知識,並作出新的推理思想。
  • 你不懂 量子力學
    科普報導總是將它描述為「奇怪的」、「怪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或以上所有特點。然而,我們並不這麼認為,量子力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物理學家在半個世紀前放棄了唯一的理解方法。時至今日,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幾乎停滯不前。當年沒能解決的重大問題今天仍然懸而未決。
  • CIS背景提升:真的猛士,敢於擁抱量子力學!
    星際旅行、時空穿越、瞬間移動……無數的文學和影視作品為我們展現的僅僅只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幻想和期待嗎?也許你從未想過,這些看似異想天開的科幻情節裡,都隱藏著量子力學知識。量子力學,是當今物理研究的最前沿。量子力學的發展推動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改變著我們世界的方方面面。但對於普通群眾來說,量子力學看似高深莫測。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科普報導總是將它描述為「奇怪的」、「怪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或以上所有特點。然而,我們並不這麼認為,量子力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物理學家在半個世紀前放棄了唯一的理解方法。時至今日,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幾乎停滯不前。當年沒能解決的重大問題今天仍然懸而未決。
  • 科普:讓普通人了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量子力學都有什麼用?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比如我們身邊的電腦和手機中的晶片,晶片主要由集成電路組成,而集成電路裡面用到的是二極體、三極體就是量子力學的效果,二極體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明的,然後40年代發明了三極體。從巨大的電子管收音機到可放兜裡的半導體收音機,從電視機到手機,再到量子計算等等,這些科學的發明與進步,都是建立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
  • 想要擺脫量子產品的坑,你要知道量子力學的起源
    你好哇,感謝你點擊我的文章,這裡是後浪科普,一個什麼都懂一點的帳號,如果你也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可以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長。量子力學這個概念近些年漸漸走進普通人的身邊了,所以很多人都開始想了解一下這個量子力學到底講的是什麼,這個東西說起來真的很詭異,不像相對論那麼容易理解,量子力學非常顛覆非常的反常識,所以這就讓人理解起來很困難,這個不僅僅是普通人理解起來很困難,連物理學家們研究起量子力學來也是一路跌跌撞撞
  • 如果量子力學理論是對的,是否意味著人生真的是毫無意義?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人生存在無限可能。埃弗雷特針對量子力學怪異的疊加態提出了平行宇宙,先不說這個理論有點東方夜譚,但最起碼錶達了微觀世界是有多種可能的。你有可能發揮失常名落山,也有可能在另外一個宇宙超常發揮金榜題名。而在愛因斯坦與波爾的量子觀中並不贊同平行宇宙,當然大部分人都不贊同。
  • 小白的天文學量子力學入門讀物推薦
    雖然學的是理工科,但學的東西和物理數學相差甚遠,當然也可能是我能力有限無法將不同的學科融會貫通找到共性,我只是想說明一點,就是我對宇宙的認知可能比不上一個對天文感興趣的小朋友。在這樣一個連菜鳥都算不上的小白基礎階段,以下這些書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不會因為困難晦澀而後退,始終保持著飽滿的好奇繼續閱讀。1.
  • 連宇宙大爆炸都一無所知,自然不可能讀懂量子力學
    連宇宙大爆炸都一無所知,自然也不可能讀懂量子力學。即使是在經典力學的層面,薛丁格方程對於非確定性的描述也讓人難以理解,其對偶形式也讓人覺得非常滑稽。可以看出來,科普工作者是很少有真正研究量子力學的,只是為了寫幾個數學公式,調下參數就萬事大吉了。
  • 10本理科生必讀的宇宙和量子力學科普書籍
    導讀:宇宙,量子力學科普書籍推薦。1.世界物理奇遇記。這只不死不活的貓總是像噩夢一樣讓物理學家們不得安寧……全面論述了量子理論的基本概念,並賦予那些無限複雜又傷腦筋的實驗以生機,使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握現代量子力學之謎。《尋找薛丁格的貓》是一本跨越量子力學、物理學及哲學等多學科的科普圖書。
  • 科普: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指的是什麼?量子比電子、夸克還要小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0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是什麼物質?量子是比中子、電子、夸克還要小的微觀粒子嗎?喜歡科學領域的讀者一定對量子力學這門物理學科並不陌生,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量子領域的學科,更準確的說量子力學是:描述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亞原子指的是比原子更小的微觀粒子,例如原子核、電子、中子、質子,甚至是夸克,可能說到這裡,大家會很奇怪:量子力學,顧名思義,應該是研究量子的學科啊,但是量子力學定義之中提到的原子及亞原子之中並沒有
  • 愛因斯坦都懷疑的「量子力學」是真的嗎?
    「量子力學」這個名詞,這幾年可以說非常火熱。很多科幻的電影小說,只要一出現亂七八糟無法解釋的事情,像什麼時空穿越時間倒流,就把鍋往量子力學上甩,也就產生一個梗叫「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所以就導致了很多人包括我,就認為這量子力學是不就是一門玄學?
  • 《量子力學(少年版)》:你讀得懂的量子力學—新聞—科學網
    兩個作者序 《量子力學(少年版)》開篇有兩個作者序和一篇補充說明,連曹則賢自己都笑言「這有點荒唐」。 第一篇作者序寫於2005年,那時曹則賢正計劃為自己快10歲的兒子寫一本有關量子力學的書。此前已經有日本作者作了有益的嘗試,科普作家都築卓司撰寫了《十歲學量子理論》,雖然那本更像量子力學簡史。
  • 在量子力學中,沒有唯心和唯物觀念的區別
    一個從未聽過的理論怎麼能反物理呢.從來就沒有反物理,只有力學或物理的定義,量子力學本身就是平行並且系統化的一個理論物理世界從來都不反人類,人類自己才是反物理的。本人對量子力學不甚了解,只談物理的角度的看法:任何事物都是先有本質,後有表象,表象只是對本質的呈現,本質永遠是先有物理規律,後有表象,表象是自然規律的最高化。就好比你站在馬路邊上把我的頭撞掉,我還是會把你頭再撞一次。對這個問題不是很專業,試著分析一下。物理學本來就是先有現象後有規律,還是先有規律後有現象。
  • 量子力學並沒有否定客觀世界
    不過,作為科普文章而言,我在文中所指的宏觀,所指的是像人體、貓這樣的宏觀經典世界,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它們也具有疊加態。 在科普文章中,清晰簡潔的表達是最好的。著名物理學家、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在談及量子疊加態的科普文章、圖書以及講座中,也都是這樣表述的。
  • 光子不能給量子力學預測世界的能量
    量子力學的預測已被實驗證實是可行的,包括量子力學世界的日常演化(正如光學可證實光子自由存在性一樣,現在粒子物理都可證實量子力學世界的日常演化)。其次,即使是量子力學世界的日常演化預測都有用量子力學範式預測的。
  • 量子力學沒有那麼神,理解不了,只是因為你沒做過實驗
    普通民眾對於前沿科學的誤解有很多,量子力學就是重災區之一。比如:「量子力學證明唯心主義是正確的」、「我們不看電子的時候,電子就不存在」。其實這是對量子力學的測量和不確定原理的最常見誤解,也可以說是一個謠言。本文以光的波長測量過程為例子,與您探討一下什麼是物理學中的測量以及不確定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