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沒有那麼神,理解不了,只是因為你沒做過實驗

2020-12-05 科學塢

普通民眾對於前沿科學的誤解有很多,量子力學就是重災區之一。比如:「量子力學證明唯心主義是正確的」、「我們不看電子的時候,電子就不存在」。其實這是對量子力學的測量和不確定原理的最常見誤解,也可以說是一個謠言。本文以光的波長測量過程為例子,與您探討一下什麼是物理學中的測量以及不確定原理。

一、「意識」對實驗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我們不觀測電子,電子就不存在」,實際上,我們不觀測電子,不能確定的是電子的某些狀態,例如動量、位置、自旋態等。但是這個電子的質量、電荷都是確實存在的,不會因為我們是否觀察而消失。

量子力學中的觀測並不是特指用人的眼睛看,指的是兩個系統之間發生了相互作用。當一個電子打到了螢光屏上,我們就可以說螢光屏觀察了電子,也可以說電子觀察了螢光屏。

這與人是否用意識無關,不論是誰來做這個實驗,不論帶多少人來參與這個實驗,只要實驗條件完全相同,實驗結果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一個事實是,每個大學物理系本科生都會做的光學雙縫幹涉實驗,大家得到的實驗結果都是一樣的。這可能是量子力學中重複做得最多的一個實驗了,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因為換了人,就得到不同實驗結果的事情出現。

二、「觀測」是物理學上的一個術語

量子力學是非常強調「觀測」的,如果您一直關注老郭的帳號,可能您會注意到,我在寫關於量子力學的科普的時候,經常會提到「觀測」這個問題。一個物理量到底是不是可以「觀測」是一個測量方面的技術性問題。

「觀測」是數學和物理的本質區別——比如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在地球上的人認為是月球在動,而在月球上的太空人看來是地球在動。那麼到底是誰在動呢?這是一個相對論裡面最基本的問題,是不能用哲學思辨來找到答案的,只有通過測量地球和月球的四維加速度,才能夠從物理上得到答案。關於相對論的測量問題,我們留在今後的文章裡面另外講述。

所以物理學上的觀測實際上是用儀器對物理量進行測量,比如我們在牛頓動力學裡面要測量質點所在的位置,運動的時間,速度、加速度這些我們特別熟悉的物理量。這些物理量都是可以用尺子和時鐘測量後再做計算。

但在量子力學裡面不行,那些「可觀測物理量(動量、位置、自旋態等)」對應的是量子力學中的厄米算子。每個厄米算子其實就是一個矩陣,學過代數的人可以把這個矩陣用方程組來表示。這個方程組的解不是唯一的,也就是說,我們實際能測量到的結果不是一個,而是一組。

三、如何觀測波長

量子力學中物理量很多,限於文章篇幅不能都寫,就單獨挑選大家容易理解的波長測量來談一下測量對物理量的影響。

波長測量的準備工作

光源發出來的光,或者是物體反射的光進入眼睛之後,視神經上的離子受到刺激產生波動,光的信號被翻譯成離子的振動,以波動的方式沿著神經進入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產生視覺。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眼睛其實也是一個儀器。雖然眼睛不能直接讀出來波長,但它可以把波長翻譯成不同的顏色。

而測量光波長的儀器可以看做是眼睛的擴展,如果我們要製作這樣一臺儀器,那麼就需要了解光學、機械、電子等許多的學科。為了測量光的波長,就需要準備光源、單色器和檢測器。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闡述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來說明物理學是如何進行光波長測量的,同時也來體會測量的意義。

沒有絕對單色光的光源

光源的種類有很多,陽光、月光、星光,火光、物體的反射光,人造的光源就更多啦小夥伴們能舉出更多身邊的例子。但不論哪種光源都不是真正的單色光,也就是說,它們的譜線不是非常銳利的一條細線,都有一定的寬度。換成波長的說法就是,不論什麼光源,其波長事實上都是連續分布的。

光源發出的光都是連續有一定寬度的譜線,這就是一個客觀真實的情況,而物理學所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那種具有固定值的絕對狹窄的譜線只能在數學中存在。對於物理學來說,任何涉及到無限的數量都不是物理學中的物理量。

所以,對於一個研究物理學的人來說,不可能找到純淨的單色光源,這就是我們在測量前必須要面對的客觀實際情況。

用單色器製造單色光

從前面介紹的光源情況我們已經知道,沒有一個絕對純淨的單色光源,所有的光源都有一定的帶寬,也就是說,這些光源都是不同波長的光的複合。為了進一步得到更純淨的光,我們就需要用一個裝置,把光源進行一下帶寬展開來輸出一個單色光,這就是單色器。

所謂的單色器,是一種可以將光源發射的複合光分解成單色光,並可從中選出一任意波長單色光的光學系統。需要注意的是,單色器輸出的光仍然不是絕對的單色,也是有一定的帶寬的,這是由儀器的原理決定的。我們來一同看一下一個比較簡單的單色器案例。

這個單色器由入射狹縫、準直鏡、色散元件、物鏡和出射狹縫構成。其中色散元件是關鍵部件,作用是將複合光分解成單色光。入射狹縫用於限制雜散光進入單色器,準直鏡將入射光束變為平行光束後進入色散元件。物鏡將出自色散元件的平行光聚焦於出口狹縫。出射狹縫用於限制通帶寬度。

在製作光柵的時候,物理學模型一般是按照傅立葉展開進行計算,不論按照什麼方程去計算,都會與實際情況有誤差,這是物理學理論上的限制。另外在加工光柵的時候,只要是操作過車床的朋友都有這個經驗,每個車床都有自己的加工極限。

所以真實情況就是,所有的光柵都因為物理理論和加工能力限制產生誤差,這就決定了,單色器也不可能輸出絕對的單色光。

這就是不確定原理的真實體現,因為無論如何,你都得不到理論計算的絕對值的光柵。我們要想得到某個顏色的光的波長值,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多次測量,然後求平均值的辦法來得到,測量的次數越多,我們得到的值越接近真實值。

我們把這個過程翻譯成量子力學的語言就是,真實值並不存在,因為你永遠都測量不到真實值。

光波檢測儀的工作原理

光波長檢測儀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紫外檢測儀(UV)、螢光檢測儀(FD)、示差折光檢測儀(RID)等等,但不論哪種檢測儀,其基本原理都是通過檢測入射在感光元件表面的光的功率,並且完成光/電信號的轉換工作。

不論哪種檢測儀,都存在著一個感光元件最低的響應度的限制,都只能對一定的入射功率輸出足夠大的光電流。同時,在電信號的處理過程中,都存在器件本身對信號的影響。我們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任何檢測儀都不是絕對線性的。

再有就是在信號處理階段把模擬量(連續量)轉化為數字量(離散量)的過程跟量子力學從經典跨越過來的過程是一樣的。

還有一個需要補充的就是,做過前置放大器的人都很熟悉,那就是系統的噪聲。儘管技術人員利用各種方法降低儀器自身的影響,仍然不能完全消滅這個噪聲,換句話說,模數轉換後得到的並不是真實光電轉換後的信號。

波長檢測儀器上的讀數究竟是什麼?

如果我們要測量一個光源發出的光的波長,這個光源會有一個光譜, 然後用單色儀產生一個更狹窄的待測光譜;這個待測光譜檢測需要用一個光電器件去檢測其強度,而任何一個光強檢測器都是非線性的。我們能夠得到的光譜,其實是入射光譜與光電檢測儀響應曲線相乘以後的乘積曲線。

因此,當我們真的去探測一個光源的光譜的時候,我們在儀器上能看到的光譜圖實際上並不是真實的,而是攜帶了儀器的信息。

結束語

讀到這裡的小夥伴們應該清楚了,真實的光譜並不存在。這個世界是基於觀測的,而觀測則依賴儀器。觀測影響結果以及不確定性原理聽上去很神奇,其實只是我們不可能測出真實值。尤其是對於包含粒子數較少的量子力學系統來說,測量儀器的介入會影響這個系統本身的行為。

基於上述兩點:我們莫不如直接說,「真實值」並不存在,這就是量子力學中不確定性原理的由來。

儘管不確定原理是量子力學的基石,但量子力學仍然被稱為是最精確的科學,量子力學的測量結果是值得信任的。這是因為當我們使用多次測試求平均的辦法來逼近真實值的時候,符合概率論的大數定理。而概率正是構建量子力學的核心思想。

小夥伴們!關於觀測和不確定原理您還有什麼想說的嗎?請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反饋。您的每一個意見都將得到認真的反饋,期待與您的深度交流。

相關焦點

  • 如果你對量子力學不感到困惑,說明你根本不理解量子力學
    我只能說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電子當你不去觀測他的時候,他是以概率雲的形式,出現在一個原子核的周圍。而當你觀測他的時候。電子迅速坍縮成為一個粒子。乖乖的讓你看著他。沒錯!觀測,就是量子力學一種解釋的主題,另一種所謂的平行世界的我們稍後再提。
  • 如果你對量子力學不感到困惑,說明你根本不理解量子力學
    他們具體做了什麼?我也無法一一記清。我只能說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電子當你不去觀測他的時候,他是以概率雲的形式,出現在一個原子核的周圍。而當你觀測他的時候。電子迅速坍縮成為一個粒子。乖乖的讓你看著他。沒錯!觀測,就是量子力學一種解釋的主題,另一種所謂的平行世界的我們稍後再提。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量子力學出了名的令人難以理解,它違背直覺又看起來毫無意義。科普報導總是將它描述為「奇怪的」、「怪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或以上所有特點。然而,我們並不這麼認為,量子力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物理學家在半個世紀前放棄了唯一的理解方法。時至今日,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幾乎停滯不前。當年沒能解決的重大問題今天仍然懸而未決。
  • 你不懂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出了名的令人難以理解,它違背直覺又看起來毫無意義。科普報導總是將它描述為「奇怪的」、「怪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或以上所有特點。然而,我們並不這麼認為,量子力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物理學家在半個世紀前放棄了唯一的理解方法。時至今日,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幾乎停滯不前。當年沒能解決的重大問題今天仍然懸而未決。
  • 量子力學,它只是看待事物的一種態度
    原子是一個電子和一個原子核組成的最簡單的物質如果題主能夠找到一個薛丁格的貓詮釋,就能知道量子力學所解釋的其實是薛丁格的貓的實驗現象。而薛丁格的貓也是一個不確定系的實驗,只要是決定系都能找到這個貓的原因,什麼量子力學只是一個自洽的數學模型這種話其實不用說,因為物理的基礎本來就是自洽的數學模型。
  • 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仍是一個摸不著看不著的東西,有時我們甚至看不懂電路圖,更別說等你對它做積分的時候數學家們仿佛像機器人一樣做積分運算。更別說量子力學在電子力學這一基礎研究領域是個新東西。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在三體入門這個階段都得熟悉量子力學。
  • 想要擺脫量子產品的坑,你要知道量子力學的起源
    量子力學這個概念近些年漸漸走進普通人的身邊了,所以很多人都開始想了解一下這個量子力學到底講的是什麼,這個東西說起來真的很詭異,不像相對論那麼容易理解,量子力學非常顛覆非常的反常識,所以這就讓人理解起來很困難,這個不僅僅是普通人理解起來很困難,連物理學家們研究起量子力學來也是一路跌跌撞撞
  • 量子力學學術問題是如何在在實驗上驗證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陌生的。很多人從來沒有聽說過,也沒有見過。這個不奇怪,我本科也沒有接觸過,碩士也不曾接觸過。我們很多同學都是外行。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他們對多數量子力學知識,知之甚少。(有一種可能性,如果你想做一個基礎理論領域的研究,而不是數學物理界的科研工作者,因為很多實驗技術,或者量子力學學術問題,都是需要在實驗上驗證。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學習過量子力學的人,我想最好了解一下量子力學的基礎理論。如果你想做一個工程師,我覺得最好了解一下量子力學在工程上怎麼應用)量子是物理,是非線性,也是不確定性,無法通過經典量子學來解釋。
  • 張文卓:量子力學隨機性被推翻了?事情才沒那麼簡單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截圖 什麼是量子力學隨機性? 咱們先搞懂量子力學的隨機性說的是什麼,再看看這篇論文做了什麼。 根據數理雙修的大師馮諾依曼的總結,量子力學有兩個基本的過程,一個是按照薛丁格方程確定性地演化,另一個是因為測量導致的量子疊加態隨機塌縮。
  • 量子力學違反了因果律?還是因為量子力學不適用因果律?
    一、什麼是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在牛頓經典力學中,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只要或者一切初始條件,那麼事物的發展規律就可以用一套公式表達出來,即使再複雜,不過是輸入參數不一樣而已,有多少選擇參數,就有多少種輸出可能!
  • 量子力學最關鍵的一個實驗,甚至有人用「毛骨悚然」形容也不為過
    如果您對量子力學了解不多,希望這篇文章能將你帶上臺階,作者儘可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量子力學的相關內容。但是水平有限,不妥之處還請各位指教。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很多人在初中時候就接觸了,一束光經過兩個狹長細小的縫孔時候,不是產生兩條光斑,而是產生多條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 什麼是量子力學
    就說在量子的世界裡時間是絕對,但是速度不是絕對還可以是無限大。然後叫馮諾依曼的一個物理學家他就說,誰要是說他理解了量子力學,那叫他就沒懂量子力學。所以說就關於量子力學,人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叫做意識決定客觀存。在聽起來有點像唯心主義,這就是為什麼100多年來量子力學都不太被物理學家所接受的原因。但是不懂沒關係重點是要怎麼用,就像手機,我們不管他是怎麼做的我們只要懂會不會用就好了。
  • 為什麼學過量子力學的人還會有很多錯誤理解?|袁嵐峰
    最近,我收到了一位網友的私信: 「袁老師好,其實我不太理解科大在量子通訊、量子糾纏方面為何如此冒進,真理應該越辯越明,我不是民科,將來給您分享實驗數據交流下量子躍遷及量子態操控的理解,其實我們需要回答,超距量子糾纏,兩個糾纏態粒子之間的作用粒子是什麼?這應該是做物理基本要回答的問題,四大作用力都定義了相互作用粒子。」
  • 科普:量子力學只是表象?你可能真的誤會了
    老郭在自媒體平臺上主要做物理學的科普,自然會涉及到量子力學方面的話題。在這些文章的評論區內,經常會有小夥伴留言說——量子力學只是表象。這就是本文要與大家講述的話題: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量子力學中的表象?一、物理學與表象表象是一個人對已經經歷過的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形成許多與物質和物質運動相關的表象。
  • 量子力學中所謂的不確定性是由於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造成的
    甚至可以打這麼一個比方,如果打開盒子發現貓死了,它其實並不是被裝置殺死的,而是被打開盒子的人看死的,因為它是由生死疊加的狀態變成了死的狀態,這樣一來似乎動物保護協會的愛貓人是要譴責那個把盒子打開的人了。如果你以前啊從來沒有了解過「量子力學」,會覺得「量子力學」似乎跟開玩笑似的,它只是一隻普通的貓咪嘛,它只能死或者活,從來沒有人見過什麼是一種叫做非生非死的生死疊加狀態。
  • 其實數學基礎很好的人理解量子力學這些東西沒有問題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令人非常神秘的。甚至認為"唯物"時代的到來將一觸即發。但在經過了大量科學調查、實驗及結論顯示後,人們了解到:若經過近代量子力學的研究加以解釋,量子糾纏的現象絕不是自然事件,而是一個科學命題。這就與我們在經典物理學中,了解到的某種非凡現象有顯著區別了。
  • 量子力學編寫動漫!《青春豬頭少年系列》和量子力學有哪些關聯?
    為什麼說沒人懂?著名物理學家費恩曼說過「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理解量子力學」所以說連物理學家都不理解,我們平常人就更難懂了,但是番劇中的各種事件,櫻島麻衣消失事件、古賀朋繪學妹時間循環事件、雙葉理央的人體分裂事件、豐浜和花人格調換事件等,都和量子力學有著關聯,這也是為何番劇中多次出現量子力學這本書!
  •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和量子塌縮
    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告訴我們:你在地上過了一天,我在天上可能只過了半天,你去月球是38萬公裡,我去月球卻可能只有10萬公裡。這就是著名的尺縮鍾慢效應。雖然愛因斯坦認為時空是相對的,但他和牛頓一樣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有序的,一切都有機可循。然而量子力學卻告訴他:量子你不看它時,它可能在這裡,也可能在那裡,還有可能既在這裡又在那裡。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之所以說這是一種神奇現象,因為在這個理論提出來之後,馬上就有人敏銳的意識到,假如一切粒子就具有「波粒二象性」,那麼豈不是說由這些粒子構成的宏觀物質,包括我們人類本身,同樣也是「既是波,也是粒子」?你能想像自己的身體,在某一刻變成了「波」,可以穿牆而過嗎?
  • 「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