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學術問題是如何在在實驗上驗證

2021-01-13 知書知禮撒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陌生的。很多人從來沒有聽說過,也沒有見過。這個不奇怪,我本科也沒有接觸過,碩士也不曾接觸過。我們很多同學都是外行。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他們對多數量子力學知識,知之甚少。而近期有一本書《quantumfieldtheory》(《量子力學導論》)是我本科論文導師(楊冬輝博士)推薦的,他也是量子力學第一作者。我讀完這本書後,覺得寫得很好,科普性也很強。

下面是這本書的目錄,我覺得非常適合作為量子力學入門讀物。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所有量子力學迷茫的人們,儘快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對於大部分量子力學迷茫的人,我覺得或許看這一篇讀物會有用。(有一種可能性,如果你想做一個基礎理論領域的研究,而不是數學物理界的科研工作者,因為很多實驗技術,或者量子力學學術問題,都是需要在實驗上驗證。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學習過量子力學的人,我想最好了解一下量子力學的基礎理論。

如果你想做一個工程師,我覺得最好了解一下量子力學在工程上怎麼應用)量子是物理,是非線性,也是不確定性,無法通過經典量子學來解釋。所以要看量子力學的工具應用領域如果你理解的量子力學只是狹義的量子力學的話,那最好從狹義的量子力學開始入手。如果你理解的量子力學還包括廣義的量子力學,那就先看廣義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給我們一個機會,在不斷發展、演化的過程中找到關於微觀世界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從經典力學的結論出發,所得到的即是經典理論,結論都是經典力學定律,只是受到很多實驗結果的限制。然而,這不是量子力學理論的對立面,量子力學是對經典力學的進一步發展。經典力學是工程方面用來表達系統狀態的理論,而量子力學是對微觀世界的定量理論,二者相輔相成。可以認為,量子力學屬於微觀理論,經典力學是工程方面對應微觀狀態的理論。多看原版教材,重理解,別看譯本。多思考。

別出題。謝邀,有其他問題可以在評論區問我,我盡力回答。舉個我們學校的慄子:某課程的量子力學會教你變換,而非不變。多看原著是最重要的,某專家的翻譯版本我覺得不一定適合你。量子力學本身對普通學生來說就很深,沒有一些基礎真的很難學懂,推薦通俗易懂的《物理學動力學》《普林斯頓微積分讀本》通常來說量子力學從狹義上可以歸為宏觀力學。廣義上來說更多的是用來建模,比如用矢量微分理論的方法分析幾何,這可以算是量子力學裡最接近應用的方向了。但是對於量子力學的使用目的來說,由於受到各種量子理論的局限,要應用理論建模做工程研究還是難上加難。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大貝爾實驗再度驗證他始終不滿意的量子力學
    在客觀實在性的問題上,相比經典物理,量子力學認為一個獨立於觀察者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所謂的現實在被觀察前都是不可描述的。而在第二個問題,「非局部性」上,量子力學中的「糾纏」能違背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允許處於一個時空的事件能瞬間影響處於另一個時空的事件,而在相對論中,光速才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
  • 中國科大建立並實驗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熱力學領域中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崔金明等人與巴西合作者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
  • 中國科大首次實驗驗證量子導引橢球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力學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澳大利亞合作者首次實驗驗證了量子導引橢球,並檢驗了其體積單配性。該項研究成果2019年2月22日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國際上首次成功: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由中科大實驗驗證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實驗團隊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面講述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這個訊息代表了很多東西,但為了更好理解,在開始講關於這篇文章的更多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這句話。
  • 中科大獲國際裡程碑式實驗成果: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驗證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實驗團隊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面講述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 這個訊息代表了很多東西,但為了更好理解,在開始講關於這篇文章的更多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這句話。下文將先講「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隨後講「首獲」,最後才會講到「實驗驗證」。
  • 量子力學遇上廣義相對論 「墨子號」求解世紀謎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聯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人員,首次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開展了實驗檢驗。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
  • 愛因斯坦為啥特別反對「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觀點?
    所以這就引發了一個爭論:量子力學到底是不是完備的,爭論的其中一方當然就是愛因斯坦、薛丁格、德布羅意等,另一方就是哥本哈根學派的波爾、波恩和海森堡等人。愛因斯坦一直認為量子力學只給我概率值不給確定值,這絕對不是一個物理規律應該有的特徵,當我掌握了物理規律,那麼我可以用這個物理規律去推演將來發生的一切,並且每一個預言都是確定的不應該是概率,所以量子力學不完備,肯定還存在一個「隱變量」,一旦被我們發現,那麼我們一樣可以像研究宏觀物體運動一樣,把微觀粒子的將來預言確定而非概率。
  • 猶豫不決,量子力學,量子技術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問題
    個人認為量子力學本身需要用物理理論解釋並且對應的實驗要足夠多。比如運動學的約束條件並沒有和退相干實驗直接對應起來,量子力學的能量守恆和量子熵守恆也並不直接對應。但是這些理論都有實驗可以用。這些問題在實驗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必須運用數學原理解釋。當然實驗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不如數學方便、快捷方便的解釋就運用物理原理解釋並且實驗推算和理論預測之間的差異要簡單的多。
  • 中國科大等實驗驗證新型量子不確定性等式關係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彭新華與理論合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麻志浩等,首次實驗驗證新型量子不確定性等式關係。2010年,瑞士科學家Renner課題組利用馮·諾依曼條件熵,給出了有糾纏輔助情況下,兩體量子態的熵形式的不確定性關係,此一結果發表在Nature Physics上,引起了相當的關注,第二年有兩個課題組獨立實驗驗證了該結果,發表在同一期的Nature Physics 上。
  • 量子力學是如何改變時間軸的?解決時間悖論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悖論一直是20世紀科幻小說的主題。真正的科學研究開始在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一個叫做莫斯科聯盟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所謂的封閉時間型曲線(CTC)的後果以及圍繞CTC的各種問題(包括它們是否可能),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悖論問題。
  • CIS背景提升:真的猛士,敢於擁抱量子力學!
    其實,這都是量子力學。有些人感覺這玩意兒神秘遙遠反直覺,其實它也不是什麼猙獰大怪獸。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鬼?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量子力學,充滿許多匪夷所思的怪論,但是一切的實驗和計算,都驗證出它是對的。原理雖沒澄清,但不妨礙科學家們將它轉化為技術,真正為人類社會造福。自1900年誕生以來,量子力學催生了許多重大發明——原子彈、雷射、電晶體、核磁共振、全球衛星定位等。帶來這些成果的「第一次量子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成為社會跨越發展的基石和動力。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近年來,量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精確製備和控制量子系統成為可能。那麼,在量子尺度下熱力學定律是否依然適用?
  • 量子力學
    經典力學也被擴展到復域,復域的經典力學表現出與量子力學相似的行為。 量子力學和經典物理學量子力學的預測已經通過得到了非常高精度的實驗驗證。 根據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的對應原理,所有的物體都遵守量子力學的定律,而經典力學只是大系統物體(或大粒子集合的量子統計力學)的近似。
  • 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種什麼樣的工具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個非常遙遠的名詞。但在量子力學研究和教育領域,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幾乎相當於納粹對德國及德國人的影響。對我來說,量子力學研究對我來說意義頗多。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個工具,用來對未知力量進行假設推論,並為解決一些問題提供新思路。量子力學還揭示出物質與物質之間一些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的聯繫,這種量子力學的理論,對我一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 科學匯|潘建偉給中學生上的物理課: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和量子力學
    大家都知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就是潘建偉院士帶領的團隊研發的。本期,就讓我們跟隨潘院士,走進量子力學的神奇世界。潘建偉上帝擲骰子嗎?於是我們可以提出兩個問題:第一,這個世界到底是決定論的,還是本質上是不確定的,以至於我們可以有自主意識和自由的思想?第二,假如本質上不確定,如何從物理學上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用物理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光的雙縫實驗,很多同學在中學物理課裡學到過。
  • 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實驗驗證首次實現
    本報合肥12月1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了基礎。
  • 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通訊員 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年輕時帥得不要不要的普朗克量子力學是在研究雙縫幹涉實驗時發現的詭異現象所提出的一套反常識的微觀力學簡化版是:當用特殊的方式產生一對互相糾纏的量子對,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它們的狀態在被測量前是不確定的,如果把這對糾纏量子對分離開一光年遠,然後測量其中一個,再次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它會馬上隨機坍縮為一個確定的量子態,而由於糾纏量子對符合某種守恆定律,另一個未知的量子態就會同時被確定,也就是說另一個粒子也同時坍縮了。那麼問題來了,那飄到一光年外的另一個粒子是怎麼知道該坍縮到哪個量子態的呢?
  • 最新實驗結果出現,或將打破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它並非不可預測
    量子力學是一種在微觀尺度下描述宇宙物理的理論,它因其不確定性曾一度讓眾多物理學家感到頭痛。這種變化是發生在量子領域,它從一種狀態轉移到另一種狀態的過程是瞬間發生的,這種「量子躍遷」的真實本質在物理學中是一個未解決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