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包括你

2020-11-26 中科院物理所

科學無國界

我們是知識的搬運工

福利時間

今天我們將送出由化學工業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一鳥一世界》。

西遊記中的大鵬金翅鳥在現實中的原型是什麼?導致遼國亡國的「海東青」是哪種鳥?迪士尼的唐老鴨原型是什麼鴨?鳩佔鵲巢在鳥類世界是真實的嗎?......本書基於作者野外考察的真實經歷和科學的調研數據,為讀者講述一個個精彩紛呈的鳥類故事,展現出一個與人類國度類似的、多姿多彩的鳥類國度,在這個國度,有殘酷的生存鬥爭、有溫暖的母子親情、有花式的求偶、有不畏路途遙遠的遷徙、有令人驚嘆的生活智慧……

書中每個故事都配有精美的鳥類實拍圖片和部分手繪圖,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其中介紹的每種鳥類,都附有其瀕危程度和保護級別,希望通過科普這些鳥類的生存狀況,激發大家對這些有血有肉的地球上的精靈們的保護意識。

只要你認真閱讀下面的這篇文章,思考文末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獎品!

作者:Sabine Hossenfelder & Tim Palmer翻譯:Nothing審校:Nuor

量子力學不是火箭科學,但它很有可能取代火箭科學,成為一個令人無法理解的數學難題。量子力學出了名的令人難以理解,它違背直覺又看起來毫無意義。科普報導總是將它描述為「奇怪的」、「怪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或以上所有特點。

然而,我們並不這麼認為,量子力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物理學家在半個世紀前放棄了唯一的理解方法。時至今日,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幾乎停滯不前。當年沒能解決的重大問題今天仍然懸而未決。我們仍然不知道暗物質是什麼,我們仍然沒有解決愛因斯坦引力理論和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之間的分歧,我們仍然不了解量子力學中測量意味著什麼。

我們怎樣才能克服這些難題?是時候重新審視一個早已被遺忘的解決方案:超決定論(Superdeterminism),即宇宙中沒有哪兩個部分是真正相互獨立的。這個方案讓我們對量子測量有了物理上的理解,並有望藉此改進量子理論。修正量子理論將成為物理學家們努力解決物理學中其他問題和尋找量子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器。

量子力學無處不在

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有缺點的不是量子力學,而是我們對它的理解。因此,對量子力學的理解可以著重在其數學的重新解釋上面,希望問題最終能夠取得突破。但突破還沒有出現,因為量子力學的每一種解釋都存在問題,他們都不是完全自洽的,只有更好的理論才能解決這些問題。量子力學不可能是自然界運行的最基本的規則,我們要超越它才行。

問題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當人們試圖測量量子效應時,量子效應會消失。

公平地說,抱怨量子力學的缺點並因此要求完全取代它的其他理論,是對一個如此成功和精確的理論的最大侮辱。我們必須強調的是,無論量子力學奇怪與否,它都已經存在了超過100年,它完成了很多了不起的工作並幫助相信它的物理學家贏得了大量獎金。

沒有量子力學,我們就沒有雷射,就沒有半導體和電晶體,就沒有計算機、數位相機和觸控螢幕。我們不會有自旋磁共振,電子隧道顯微鏡和原子鐘。我們也不會擁有基於所有這些技術的無數應用程式中的任何一個。我們沒有Wi-Fi,沒有人工智慧,沒有LED,現代醫學基本上也會不復存在,因為現在大多數成像工具和分析方法都依賴於量子力學。最後但也很重要的是,量子計算機不會出現。

因此,毫無疑問,量子力學與社會息息相關。同理,毫無疑問,更好地理解它可以獲得更多成果和進步。

沒有人理解量子力學

那麼,為什麼連著名的物理學家都一再聲明量子力學是無法理解的呢?

量子力學的核心概念是波函數。在量子力學中,一切都是由波函數描述的。波函數是形容基本粒子的,而基本粒子又組成了一切,所以一切事物都是由波函數來形容。所以有電子的波函數,原子的波函數,貓的波函數等等。嚴格地說,一切事物都有量子行為,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量子行為是觀測不到的。

問題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當人們試圖測量量子效應時,量子效應會消失。自從物理學家們提出量子力學以來,這個「測量問題」就一直困擾著他們。部分謎題都已得到了解決,但對這一部分的理解仍不令人滿意。

隱變量:擲骰子的結果是無法預測的,因為它對細節(例如手的動作)敏感。由於這部分信息未知,因此對於實際目的,擲骰子是隨機的。這是如何理解量子力學的方法。如果缺少信息,則可以進行量子測量的結果。

為了了解這個問題,假設你有一個粒子和兩個探測器,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如果將粒子向左發送,則左檢測器會發出滴答聲。如果將粒子向右發送,則右檢測器會發出咔噠聲。但在量子力學中,你可以做的不止這些:你可以讓一個粒子同時處於兩種狀態。例如,你可以通過分束器(beam-splitter )發射粒子,這樣之後它就可以既向左運動又向右運動。物理學家說粒子是左右「疊加」的。

但是你從來沒有觀測到過一個處於疊加態的粒子。對於這樣的疊加態,波函數並不會告訴你一定會測量到什麼,你只能預測你測量結果的概率。假設它預測到向左的概率是50%,向右的概率也是50%。這樣的預測對於一組粒子或一系列重複測量是有意義的,但對於單個粒子卻沒有意義。探測器要麼發出咔嗒聲,要麼不發出咔嗒聲。

數學上,「發出咔嚓聲或不發出咔嚓聲」要求我們在測量瞬間改變它的波函數,這樣在測量之後,粒子在確實測量到它的探測器中百分之百地存在。

量子力學不可能是自然界運行的最基本的規則,我們要超越它才行。

這種改變(也稱為波函數的「塌縮」)是瞬時的,它在任何地方都同時發生。這似乎與愛因斯坦的光速是信息傳播速度的極限相衝突。然而,觀測者不能利用這一點來發送比光還快的信息,因為觀測者無法控制測量結果是什麼。

事實上,測量更新的同時性並不是主要問題。主要的問題是,如果量子力學像大多數物理學家所相信的那樣是一種基本理論,那麼測量更新應該是多餘的。畢竟,探測器也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所以我們應該能夠計算出在測量中發生了什麼。

不幸的是,我們不僅不知道如何計算探測器被粒子擊中時的行為,除非我們只是假設測量會導致波函數的突變,更糟的是,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我們知道,如果沒有波函數的塌縮,就不可能正確地描述量子測量,因為測量過程比不觀察波函數時的行為更複雜。測量過程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可測量結果的疊加性。相反,一個沒有被測量的波函數才會處於疊加態,這根本不是我們觀察到的結果。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同時發出咔噠聲和不發出咔噠聲的探測器。

這在形式上意味著,雖然量子力學是線性(保持疊加),但測量過程是「非線性的」,它屬於比量子力學更複雜的一類理論。這是改進量子力學的一條重要線索,但幾乎完全沒有人注意到。

相反,有些物理學家認為波函數並沒有描述單個粒子的行為,從而掃除了量子測量的難題。他們認為波函數描述的不是粒子本身,而是觀察者對粒子行為的了解。當我們進行測量時,這些知識應該得到更新。但關於這些知識是什麼,你不應該問。

然而,這種解釋並不能消除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量子力學是基本的,那麼我們應該能夠計算出在測量過程中發生了什麼。「觀察者」所得到的「知識」也應適用於宏觀對象,其行為至少在原則上應該可以從基本粒子的行為中導出。而且,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測量過程不是線性的。一個人不能通過重新解釋數學來解決矛盾,只能通過糾正數學來解決。

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法

解決這個難題只有兩條路。一是反對還原論,承認宏觀物體的行為不能從其組成部分的行為中推演出來,甚至在原則上也不能。

拒絕還原論在哲學家中很流行,但在科學家中卻非常不受歡迎,而且理由充分。還原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並在經驗上得到了很好的證實。更重要的是,從來沒有人提出過一個一致的、非還原論的自然理論。而放棄還原論而不提出更好的解釋不僅毫無用處,而且反科學的。這無助於我們取得進展。

另一個合乎邏輯的解決方案是,量子力學並不是一個基本理論,它只是對更深層現實的一瞥。

如果量子力學不是一個基本理論,那麼我們不能預測量子測量結果的原因僅僅是我們缺乏信息。因此,量子隨機性和擲骰子的隨機性沒有區別。

普遍關聯性,這個概念的特徵,並沒有在基本粒子的層次上顯現出來。

擲骰子的結果在原則上是可以預測的。但它在實踐中是不可預測的,因為它對最微小的擾動都非常敏感,比如你的手的精確運動,模具形狀的缺陷,或者它滾動表面的粗糙度。由於這是我們沒有的信息(或者即使我們有,也無法計算),擲骰子在所有實際應用中都是隨機的。我們最好的預測是,當我們對未知的、確切的細節進行平均時,任何一面出現的概率是1/6。

這是我們理解量子力學的一種方式。測量結果原則上可以預測,只是我們缺少信息。波函數本身並不是對單個粒子的描述,測量結果只是一個平均值。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量子力學只做概率預測。雖然潛在的新理論可以再現量子力學的預測,但如果我們有這個理論,我們也可以分辨出在哪些情況下我們應該看到偏離量子力學的現象。

這個觀點得到了這樣一個事實的支持,即描述波函數行為的經驗性確定性的方程幾乎與物理學家用來描述大量粒子而不是單個粒子行為的方程相同。

歷史上,這種理解量子力學的方法被稱為「隱變量理論(hidden variables theory)」,「隱變量」在這裡是所有未知信息的集合,如果我們有了它,量子測量的結果將可以被準確預測。

物理學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嗎?

需要強調的是,帶有隱藏變量的理論不是對量子力學的解釋。它們是不同的理論,它們更準確地描述了自然,而且確實可以解決測量問題。

不用多說,我們並不是第一個指出量子力學就像一個求平均的理論的人。這可能是每個人在面對隨機測量結果時都會想到的。從量子力學早期開始,物理學家就開始考慮隱變量。但後來他們錯誤地認為這一選擇是不可行的,這一錯誤在今天依然存在。

物理學家幾十年前犯的錯誤是從1964年約翰·貝爾證明的數學定理中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個定理表明,在任何隱含變量允許我們預測測量結果的理論中,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性服從一個界限。從那時起,無數的實驗表明,這個界限是可以被打破的。由此可知,貝爾定理所適用的隱變量理論是被證偽的。物理學家得出的結論是量子理論是正確的,而隱變量理論不正確。

但是貝爾定理提出了一個假設,這個假設本身沒有得到證據支持:隱變量(不管它們是什麼)與檢測器的設置無關。這種被稱為「統計獨立性」的假設是合理的,只要實驗只涉及像藥片、老鼠或癌細胞這樣的大型物體。然而,量子粒子是否成立,沒有人知道。

違反統計獨立性的隱變量理論引出了超決定論。令人震驚的是,他們從未被排除在外。他們甚至從未進行過實驗測試,因為這需要一種不同於物理學家迄今所做的實驗。為了檢驗超決定論,人們必須尋找證據,證明量子物理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隨機。

超決定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中的一切都與其他一切有關因為自然法則禁止某些粒子的構型。如果你有一個空曠的宇宙,把一個粒子放在其中,那麼你就不能任意地把其他粒子放在其中。他們必須先服從某些關係。

這種普遍的關聯性特別意味著,如果你想測量量子粒子的性質,那麼這個粒子永遠不會獨立於測量設備。這並不是因為裝置和粒子之間發生了任何相互作用。兩者之間的依賴性只是一種自然屬性,然而,如果一個人只關注宏觀設備,這種關聯性就不會被注意到。如果是這樣的話,量子測量就有了明確的結果,因此在解決測量問題的同時,會導致違反貝爾定界。

很難解釋為什麼物理學家花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來研究一個不一致的理論,卻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統計獨立性可能會失效。如果在量子實驗中違反了統計獨立性,那麼對其具體後果的分析就很少了。如上所述,任何解決測量問題的理論都必須是非線性的,因此很可能會產生混沌動力學。小的變化產生大的結果的可能性是混亂的標誌之一,但是在關於隱變量的爭論中卻被完全忽略了。

低風險,高回報

鑑於量子力學的技術相關性,超越它將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但由於歷史遺留問題,研究過或目前研究超決定論的研究人員要麼被忽視,要麼被嘲笑。因此,這一想法關注的人仍然很少。

由於缺乏研究,我們至今還沒有普遍適用的超決定論理論。我們確實有一些模型為理解違反貝爾不等式提供了基礎,但是沒有理論能像現有的量子力學理論那樣靈活。雖然超決定論做出的一些預測在很大程度上是與模型無關的,因此測量結果的隨機分布應該比量子力學中的少,但由於這些預測不是基於一個成熟的理論,因此很容易受到批評。

實驗主義者甚至不想測試這個想法。但我們不太可能偶然發現超決定論的證據。普遍關聯性並沒有在基本粒子的層次上顯現出來。因此,我們不認為用越來越大的粒子加速器探測越來越小的距離將有助於解決仍然懸而未決的基本問題。

今天的大多數物理學家被錯誤地教導測量問題已經解決,或者錯誤地認為隱藏的變量已經被排除,這對物理學的進步是無用的。

原文連結:

https://nautil.us/issue/83/intelligence/how-to-make-sense-of-quantum-physics

【互動問題:你遇到過什麼難以理解的問題?

請大家嚴格按照 互動:問題答案的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參與互動,格式不符合要求者無效。

截止到本周四中午12:00,點讚數排名第一,三,五名的朋友將獲得我們送出的圖書一本。

*本活動僅限於微信平臺

編輯:aki

相關焦點

  • 沒有人真正懂得量子力學,物理學家費曼說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任何想要用我們熟悉的經典經驗去理解量子力學,這些嘗試都是徒勞的。美國物理學家費曼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以以往的那一套經典物理經驗是無法理解微觀層面之下的量子力學的現象的,你如果嘗試想用,那只能碰得一鼻子灰。
  • 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你是否也有這些誤解?
    別擔心,你並不需要了解多少的量子物理學知識才能閱讀這篇文章。我不是要解釋什麼是量子物理學,而是主要要解釋它不是什麼……1、「量子物理學全都是關於不確定性」並不是!事實上,量子物理學可能是人類創造的最精確的一門科學。它能夠以極高的精度預測某些性質,甚至可以精確到小數點10位之後,這都在後來的實驗中得到了證實。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因為量子世界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合常理,以及如此的有違直覺,以至於半個多世紀後的1964年,理察·費曼說出了關於那句著名的:「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之後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也都聽過了,當其他研究人員的工作將量子物理學帶入了一個更加「奇幻」的領域時,連愛因斯坦自己也開始對量子理論表示懷疑。玻爾是首個用量子力學來描述原子的人。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自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12月14日創立量子理論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對量子力學中的種種發現感到困惑。因為量子世界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合常理,以及如此的有違直覺,以至於半個多世紀後的1964年,理察·費曼說出了關於那句著名的:「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觸發量子革命的線索並非來自於對物質的研究,而是來自於輻射的一個問題。
  • 你不懂 量子力學
    是時候重新審視一個早已被遺忘的解決方案:超決定論(Superdeterminism),即宇宙中沒有哪兩個部分是真正相互獨立的。這個方案讓我們對量子測量有了物理上的理解,並有望藉此改進量子理論。修正量子理論將成為物理學家們努力解決物理學中其他問題和尋找量子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器。
  • 如何自學量子力學?學習方法是關鍵!
    由於量子力學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往往讓人難以理解。著名物理學家費恩曼甚至說過,沒有人真正懂量子力學。沒有人懂量子力學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恩曼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有段時間報紙上說只有12個人理解相對論,我不相信曾經有這樣一個時候……另一方面而言,我覺得我可以很確信地說沒有人理解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許多物理學分支的基礎,包括電磁學、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以及宇宙學的部分內容。量子力學也是化學鍵理論、結構生物學以及電子學等學科的基礎。量子力學主要是用來描述微觀下的行為,所描述的粒子現象無法精確地以經典力學詮釋。
  • CIS背景提升:真的猛士,敢於擁抱量子力學!
    也許你從未想過,這些看似異想天開的科幻情節裡,都隱藏著量子力學知識。量子力學,是當今物理研究的最前沿。量子力學的發展推動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改變著我們世界的方方面面。但對於普通群眾來說,量子力學看似高深莫測。量子力學什麼鬼?薛丁格的貓?黑洞?測不準原理?恐怖的雙縫實驗?
  • 如果你對量子力學不感到困惑,說明你根本不理解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 首先要說的,量子力學為什麼存在?就像牛頓為什麼發現萬有引力呢?量子力學的起源。源於我們很熟悉的一個物理問題---光是波,還是粒子。 這個問題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幾百年的紛爭。 最早的科學家。
  • 如果你對量子力學不感到困惑,說明你根本不理解量子力學
    首先要說的,量子力學為什麼存在?我只能說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電子當你不去觀測他的時候,他是以概率雲的形式,出現在一個原子核的周圍。而當你觀測他的時候。電子迅速坍縮成為一個粒子。乖乖的讓你看著他。沒錯!觀測,就是量子力學一種解釋的主題,另一種所謂的平行世界的我們稍後再提。
  • 量子力學,為什麼擁有可以改變世界的能力
    這很可能改變你的命運。在19世紀末,物理學的大廈似乎即將完工。牛頓科學掌握了人類,電磁學和熱力學已知的所有現象。在華麗的物理宮殿中,人們開始歡呼和慶祝,人們認為我們已經探索了世界的秘密。真正的隨機彩票,天氣,甚至是女友的心情,所有似乎隨機的事物,僅僅是因為知識儲備不足以計算這些結果。但是量子力學認為,萬物可以同時處於不同的狀態,多種可能性共存,事物的結果將在您觀察時出現。至於看到的結果是?它是完全隨機的,其概率主要由疊加狀態中狀態的成分決定。
  • 量子力學新思考(5)—困境與希望
    在1964年物理學家理察·費曼還在康奈爾大學的講座上說:「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一個不好的信號是即使那些只適應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家們也無法就它的意義達成共識。這種分歧主要產生於量子力學中測量的本質……如果我們忽略其他關於電子的一切而只考慮自旋,那它的波函數跟波動性其實沒什麼關係。3、把概率引入物理學原理曾困擾物理學家,但是量子力學的真正困難不在於概率。
  • 普羅大眾要理解量子力學,先上七堂極簡物理課吧
    在《現實並非如此》一書中,他闡述了從古希臘至今,人類對現實的理解是如何變化的,其中包含對羅韋利的同道中人李·斯莫林(Lee Smolin,美國物理學家,《時間重生》作者)理念的詮釋。在最近接受《自然》雜誌的採訪中,羅韋利對量子力學理論最新進展進行了詳細的探究,並提出時空本不存在,而人類是否真的能夠理解量子力學的奇妙呢?
  • 為什麼物理學家費曼說,世界上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
    正因為如此,隨後發展出來的量子力學也就是建立在誰都沒有搞明白的量子概念之上的。純粹建立在實驗現象之上的量子力學,之所以沒人明白,因為一直缺少一個清晰的物理圖景。被視為正統的「哥本哈根解釋」,對於愛因斯坦來說,不是一條清晰簡潔的物理說明,而像是在為一個不完備的理論打補丁。
  • 沒有人能真正理解量子力學?量子波函數或許沒有想像中那麼神秘
    圖源:unsplash物質的微小成分包括夸克、光子、電子等。量子力學充其量是粒子理論。量子還描述許多我們日常所見的現象,例如光偏振和永磁體。超冷超流體和超導體等一些奇異現象也要靠量子描述。即使沒注意到微小的粒子,你也一定會碰到現實世界中的量子力學。所有對現實的量子描述都包含一個共同元素——波函數。波函數是對事物可能性的描述,而不是必然性。它描述粒子可能出現的位置以及出現的概率。實際上,波函數是狀態向量,必須將該波函數與其另一個副本相組合才能獲得概率。因此,在數學上,波函數的平方才代表概率。
  • 費曼何以確信「無人能懂量子力學」?
    可是對量子力學,費曼有一句名言:我確信沒有人能夠懂量子力學。費曼對量子力學的評價可以說是物理學家的共識,很多物理學家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量子力學哥本哈根派的領軍人物玻爾就曾說過:如果誰在學習量子力學時不覺得困惑,說明他根本不理解量子力學。 我們生活在低速的世界,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和宏觀物理打交道,這時候描述物體的運動用牛頓建立起來的經典力學就足夠了。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中與非常小的物理學分支。它產生了一些關於物質世界的非常奇怪的結論。在原子和電子的尺度上,許多經典力學方程,描述事物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移動的方式,不再有用。在經典力學中,對象存在於特定時間的特定位置。然而,在量子力學中,物體卻存在於概率的陰霾中;它們有一定的機會在A(愛麗絲)點,另一個機會是在B(鮑勃)點等等。
  • 量子力學編寫動漫!《青春豬頭少年系列》和量子力學有哪些關聯?
    劇中發生的神秘事件「青春期症候群」正是量子力學現象引起的,這也是男主要看量子力學書的原因了!男主看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力學?根本沒人真懂量子力學!著名物理學家費恩曼說過「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理解量子力學」所以說連物理學家都不理解,我們平常人就更難懂了,但是番劇中的各種事件,櫻島麻衣消失事件、古賀朋繪學妹時間循環事件、雙葉理央的人體分裂事件、豐浜和花人格調換事件等,都和量子力學有著關聯,這也是為何番劇中多次出現量子力學這本書!
  • 量子通信這麼火,但你是否真正理解什麼是量子?
    ,但據媒體報導,中國電信的量子通話,其核心只是利用了量子的特性來給通話加密,跟我們看的《流浪地球》中的質子通話或量子糾纏沒啥關係。那到底什麼是量子呢?本文就跟大家分享下有關量子的一些概念吧。量子是什麼?查找一下量子出現的歷史,量子最早是被一個叫普朗克的德國物理學家在1900年提出來的,後來經過愛因斯坦等許多科學家的努力,最終形成了量子科學體系。
  • 十個問題帶你認識量子力學
    如果你對量子力學的概念感到困惑,不要慌,我相信你並不是唯一的一個。正如物理學家費恩曼所說的:「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理解量子力學。」然而,量子理論卻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描述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例如,我們每天沐浴在太陽光之中,你可曾思考過為什麼太陽會發光?如果你不懂量子力學,就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