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問題帶你認識量子力學

2020-11-29 博科園

如果你對量子力學的概念感到困惑,不要慌,我相信你並不是唯一的一個。正如物理學家費恩曼所說的:「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理解量子力學。」

然而,量子理論卻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描述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例如,我們每天沐浴在太陽光之中,你可曾思考過為什麼太陽會發光?如果你不懂量子力學,就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

下面,通過十個問題,我儘量用最簡潔的語言帶領讀者理解量子力學背後的基本思想。

1. 什麼是量子力學?

千年以來,科學家一直在追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現在我們知道所有的物質都是由電子和夸克構成的,它們都是基本粒子。所謂的基本粒子是指它們不能由更小的粒子構成。正是這些基本粒子組成了原子,比如氫和氧,以及分子,比如HO。

原子: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而這兩者又分別由夸克組成。

原子和分子是構成這個世界的樂高積木。為了理解這個微觀世界是如何運作的,科學家就需要運用量子理論。

這個理論有許多非常詭異的預言(比如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兩個不同的地方),但它同時是物理學中最經得起考驗的理論之一。

它是支撐我們身邊見到的科技的基礎,包括你現在正在使用的手機中的晶片,也是智慧型手機之所以智能的原因。

它很奇怪,但它是對的,而且非常重要。

2. 等等,說了半天,「量子」究竟是什麼意思?

你拿著一罐花生醬走到廚房中,你可以決定把它放到操作臺面,或著檯面上架子的某一層。但你不能把花生醬放在架子的層與層之間。在物理學上,廚房的架子的層就是所謂的「量子化」。意味著它們是有級別的。

氫原子中,電子可以在不同能級中躍遷。(圖片來源:John Willey)

在量子世界,所有的東西劃分成不同的級別。舉個例子,原子中的一個電子可以處於其中眾多「能級」中的一個,能級就像廚房中的架子上的不同層。在量子世界中,只要用正好的能量將電子踢一下,它就會立馬從一個能級跳到另一個能級。這叫做量子躍遷。

舉一個你或許更熟悉的例子,如果你現在駕駛的是一輛量子車,你可以以5公裡/小時,10公裡/小時,30公裡/小時的速度駕駛,但不會在它們之間。也就是說當你換檔的時候,車子的速度會立馬從5公裡/小時跳到20公裡/小時。這個改變是瞬時的,所以你甚至不會感受到加速。這又是另一個量子躍遷。

3. 經常聽到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它們的區別是?

微觀世界所服從的一套規則跟我們習慣的「經典」世界非常不同。物理學家所謂的「經典」相對於「常識」,也就是某些東西的行為方式跟你日常經驗中所預期的一樣。

紅色區域代表量子諧振子的概率密度,藍色曲線則表示經典概率分布。在這個情況中量子數n=0.(圖片來源:Wolfram)

一個撞球就是一個「經典物體」(它在桌子上會直線的滾動),但是一個單獨的原子則服從量子規則(很容易在綠色的桌面隨時消失)。

量子數n=50。隨著量子數的增加,量子效應逐漸消失,越來越向經典靠近。(圖片來源:Wolfram)

當有足夠多的原子結合在一起,奇怪的量子效應就會逐漸消失,它的行為又變得經典了。這就是玻爾的「對應原理」。

4. 什麼是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在量子物理中,有一些東西基本上是不可知的。例如,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電子在哪裡以及它要去哪裡。也就是說,不可能同時精確地確定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這就是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我們永遠無法同時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圖片來源:Chad Orzel)

理解這個原理的其中一個方式是通過相關的觀測效應——對一個系統進行測量時如何改變其結果。舉個例子,為了找出電子在哪裡,你必須用某些東西(比如組成光的光子)來探測它。但是,為了探測電子的位置,光子又會改變電子的運動方向。雖然電子告訴了你它的位置,但卻不知道它接下來要去哪裡。

粒子動量的不確定性乘以位置的不確定性不小於普朗克常數。(圖片來源:Chad Orzel)

但是,不確定性的來源事實上更加深入以及令人驚訝。不確定性原理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宇宙中的萬物都同時表現的像波和粒子。這就是所謂的波粒二象性。

所有的東西像粒子,又像波。(圖片來源:Chad Orzel)

事實上,不確定性原理揭示了自然的內在模糊性。

5. 什麼是波函數?

量子力學的核心方程是薛丁格方程,它就好比是牛頓第二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的位置。它看起來是這樣的:

薛丁格方程。方程中的H是哈密頓量,為系統的動能和勢能之和。(圖片來源:Ian Stewart)

該方程的解即為波函數 Ψ(x,y,z,t),括號中的x,y,z代表三維的情形 。量子波函數可以有許多可能的解。令人稱奇的是不同的可能解看起來可以相互作用,形成處於中間或不定的狀態,稱為疊加態。好像它們結合在一起才能正確的描述我們宇宙的現實。

6. 可不可以多解釋一下什麼是疊加態?好像跟一隻貓有關?

試想一下,將一隻貓關在一個盒子裡,並裝有一小瓶的氰化物。在瓶子上有一根用弦吊住的錘子。如果有一個隨機的量子事件發生(比如,鈾原子的衰變),就出使錘子落下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

1935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了這個思想實驗來傳達疊加態的概念。

薛丁格貓的思想實驗。(圖片來源:Wikipedia)

原子的衰變服從量子定律,因此它的波函數有兩個解:衰變和不衰變。如果鈾發生衰變,就會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鈾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在我們打開盒子之前,放射性的鈾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處於生或死的疊加態,這就是所謂「薛丁格貓」。

7. 前段時間中國發射的量子衛星也一直提到了「糾纏」這個詞,那究竟什麼是糾纏?

糾纏是指兩個粒子(比如光子)間的聯繫,當你對其中一個進行測量,會立即對另一個產生影響,無論它們相距多遠。

量子糾纏,只要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觀測,你就立即可以知道另一個粒子的狀態,儘管它們可能在宇宙的兩端。

打個比方,現在我的雙手各有一顆不同顏色的彈珠,我把雙手伸到身後隨意交換彈珠。從你的觀點來看,這兩個彈珠是「糾纏」的,如果紅色的彈珠在我的左手,這意味著藍色的就在我的右手。

但是在量子的情況下這更加神秘,因為彈珠是沒有確定的顏色的,它們可以是紅色和藍色的概率是一樣的,完全是隨機的。

奇怪的是,當你看到其中一顆彈珠的時候,就抹殺了這種隨機性。不單單是你看的那顆,而是兩顆。如果你看到一個紅色的彈珠,你就知道另一個是藍色。

因此,一個糾纏的粒子會立即影響另一個,無論相隔多遠。愛因斯坦認為這違反了相對論所限制的宇宙的速度極限(光速),因此將糾纏標籤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8. 那物理學家是怎麼讓光子糾纏的?

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種是將一個高能的光子分裂成兩個低能的「子光子」。就像是兩個完全一樣的雙胞胎,它們之間擁有著神秘的聯繫。

另一種方法是讓兩個光子通過迷宮般的鏡子,所以你就無法知道它們會在哪個方向傳播。這個「不可知性」就創造了糾纏。

9. 量子力學中有沒有什麼著名的實驗?

量子力學中最著名的實驗我想莫過於雙縫實驗。實驗的設置很簡單:把粒子(通常是電子或光子)打向一面有雙縫的屏幕,在雙縫後面還有個探測屏幕。

這個實驗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描述了上面我們提到的許多奇怪現象。

我們首先在水中進行雙縫實驗。很簡單,你只要用手指在水中滑動就可以製造出波。這些波通過雙縫的時候會相互幹涉,形成顯著的幹涉條紋。這是波的行為。

現在,把實驗從水中挪出,用子彈射向雙縫。你在屏幕後看到的是兩條並排堆積而成的子彈,而不是幹涉圖案。這是粒子的行為。

精彩的來了,如果你把電子射向雙縫,會發生什麼?如果你預期電子是粒子,那麼你在探測屏幕看到的情形就跟子彈的一樣。但事實呢?

著名的雙縫實驗。中間的探測屏幕代表粒子是經典時的行為,但事實上粒子是量子的,因此會產生幹涉條紋(紅色框)。(圖片來源:NewScientist)

我們看到電子會在探測屏幕產生幹涉圖案,就好像每個電子都同時通過雙縫一樣,並且相互幹涉。這似乎暗示著電子是波。

由於電子是量子物體,我們無法知道它的位置(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電子有一定的概率會通過其中一條狹縫,有一定的概率會通過另一條。由於通過兩條縫的概率是一樣的,它事實上同時通過兩條狹縫(疊加態)。

電子的行為又像粒子又像波,這種所謂的波粒二象性簡直讓人抓狂,但又讓人著迷。現在你可能會開始思考,難道我們不可以想方設法知道電子是通過哪條狹縫嗎?

雙縫實驗。A:不觀測電子通過哪條狹縫的情況下,會在探測屏上形成幹涉條紋。一旦進行觀測,幹涉條紋就會消失。(圖片來源:Quanta)

當然可以,我們可以在某處放一個光源,監測電子是從哪條狹縫通過。但是,一旦這麼做,我們會發現原先的幹涉圖案就立馬消失了!!!

也就是說,一旦進行觀測,波函數就「坍縮」了。

由於你知道了電子通過哪條縫,它就不再處於疊加態,所以它只通過了其中一條。電子的波的行為就消失了,它表現就如同子彈般。

如果你現在感受腦子不好使了,這很正常,因為物理學家也絞盡腦汁的想要解釋這看起來顯而易見的悖論。

10. 物理學家對此有什麼解釋嗎?

記得我剛接觸量子力學的時候,我對許多現象都無法理解。為了消除我腦海裡的疑問我不停的向教授提問。當然,教授通常的建議是:「先不要問,只要懂得計算就行」。一旦我採納了這個建議,個人的經驗發現量子力學要比經典力學容易的多。但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的確也有許多物理學家只對答案有興趣,而拒絕去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一旦你去思考這背後的原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量子力學的無窮魅力。下面我簡單的列出三個對量子力學的精彩詮釋:

多世界詮釋。如果有一個異性跟你搭訕,你的回答會產生兩個不同的結果,要麼各自繼續做單身狗,要麼愉快的結婚生子。(圖片來源:Max Tegmark)

多世界詮釋認為,當我們對一個系統進行觀測時會分離出無數個平行宇宙,每一個都是波函數的一個可能解,而我們只是在其中一個特定宇宙。

哥本哈根詮釋。(圖片來源:Quanta)

哥本哈根詮釋則認為,在觀測之前,電子是沒有確定的位置的。每個電子都像波一樣分散開來,同時穿過兩條狹縫,它們相互幹涉在探測屏上產生了明暗條紋。但只要觀測者試圖知道電子是從哪條縫通過時,該觀測瞬間將電子的位置「坍縮」至一個點,破壞了幹涉的發生。也就是說,觀測會導致波函數的坍縮。

導航波理論。(圖片來源:Quanta)

德布羅意-玻姆理論,又稱為導航波理論,在玻姆力學中,量子物體被當做是經典粒子,電子始終擁有確定的位置,即使該位置無法被觀測者察覺。該電子的位置會受到「導航波」推動的影響。一個電子只能穿過一條狹縫,但導航波同時穿過兩條狹縫。導航波的幹涉帶來了探測屏幕上的幹涉圖案。在狹縫的測量會導致導航波的「坍縮」,因此就可以知道電子的路徑了。

至此,通過這些基礎的了解,希望你開始對量子力學產生一定的興趣。或許可以嘗試閱讀《量子力學的核心——薛丁格方程》,也可以閱讀曹天元的著作《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學史話》,當然,不要如果你想掌握量子力學這門學科可以從《費恩曼物理學講義》(第三卷)開始。

文/大大/原理(principia1687)

喜歡這類內容?也願意再閱讀其內容…?那麼敬請關注【博科園】今後我們會努力為你呈現更多科學知識。

相關焦點

  • 十個問題帶你認識粒子物理學
    我們之所以不斷地在思考著兩個問題,是因為答案不僅跟我們息息相關(可閱讀今天的第二篇推文《關於你的粒子物理學》),也是理解塑造宇宙背後的定律的關鍵。粒子物理學正是這樣一門學科,它研究的是構成萬物的基本粒子,以及這些粒子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在科學史上,粒子物理學的研究涉及了最大、最複雜、最精密的實驗。
  • 十個問題帶你認識弦理論
    雖然弦理論還未獲得實驗驗證,但突破基金會的創始人Yuri Milner表示:「物理學獎是對智力成果的一個肯定,有時候這可能是提出一個很有創見性的問題,並不是只頒發給給出答案的人。這是和諾貝爾獎的一個重要區別。」究竟什麼是弦理論?我們通過以下一些問題帶你認識21世紀最偉大的理論之一。【1. 什麼是弦理論?】一維的弦構成了宇宙萬物。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那既然宇宙中還有95%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鬼都有可能存在。既然存在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
  • 量子力學理論與唯物認識論
    最近,有網友提出量子力學理論是我們傳統的唯物認識的一個革命,宣告了傳統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已經重新構建了人與存在的相關關係,認為世界不在是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觀測才得以存在,即我們的感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我們作為存在信息的接收者,存在就是表達在我們意識中的感知信息。
  • 量子計算機先導--認識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由普朗克、愛因斯坦、薛丁格、玻爾等多位科學巨匠創建的一門物理學分支,量 子力學是區別於經典力學、相對論(宏觀低速、高速世界),研究微觀量子世界的學科,但是量子力學的發展卻始終伴隨著否認與質疑。
  • 量子力學顛覆你的思維!舉個例子讓你明白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為物理學理論,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量子力學不僅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關於它產生的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我們暫時能做的也只是認識它,接受它!而這些現象背後的原理,我們卻一無所知。
  • 你不懂 量子力學
    這個方案讓我們對量子測量有了物理上的理解,並有望藉此改進量子理論。修正量子理論將成為物理學家們努力解決物理學中其他問題和尋找量子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器。量子力學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有缺點的不是量子力學,而是我們對它的理解。
  • 量子力學簡史
    為解決黑體輻射問題,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衝破經典物理機械論的束縛,提出了量子論,標誌著人類對量子認識的開始。這一天也就成為了量子力學的誕辰。        接著1905年,愛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化的思想啟發,引進光量子(光子)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
  • 量子力學迫使上帝擲骰子?愛因斯坦:上帝才不帶這樣玩
    牛頓力學建立之前,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還處於半迷信半理性化的困境。在牛頓以前,神學依舊佔據著西方的主流價值觀,但同時又流行起來了愈來愈多的理性派,他們試圖用科學理性的思維來認識世界,而不是一昧的篤信上帝。這典型的代表便是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
  • 量子力學學術問題是如何在在實驗上驗證
    而近期有一本書《quantumfieldtheory》(《量子力學導論》)是我本科論文導師(楊冬輝博士)推薦的,他也是量子力學第一作者。我讀完這本書後,覺得寫得很好,科普性也很強。下面是這本書的目錄,我覺得非常適合作為量子力學入門讀物。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所有量子力學迷茫的人們,儘快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對於大部分量子力學迷茫的人,我覺得或許看這一篇讀物會有用。
  • 量子力學都不懂?還在說你知道量子科技?
    不信你翻翻物理所公眾號的文章,可謂是,「每月一小聊,每年一大聊」。量子力學這個話題,小編都看爛了。小編一聞,就開心了,基本原理也就是量子力學嘛,俺學過!不過別一聽到量子科技就開心,在你準備關注量子科技概念股之前。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量子嗎?
  • 其實數學基礎很好的人理解量子力學這些東西沒有問題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令人非常神秘的。甚至認為"唯物"時代的到來將一觸即發。但在經過了大量科學調查、實驗及結論顯示後,人們了解到:若經過近代量子力學的研究加以解釋,量子糾纏的現象絕不是自然事件,而是一個科學命題。這就與我們在經典物理學中,了解到的某種非凡現象有顯著區別了。
  • 量子力學
    因此,量子力學的概率性質源於測量行為。這是量子系統最難理解的方面之一。這是著名的玻爾-愛因斯坦之爭的中心話題,兩位科學家試圖通過思想實驗來闡明這些基本原則。在量子力學形成後的幾十年裡,什麼是「測量」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量子力學的新解釋已經被公式化,不再使用「波函數坍縮」的概念。
  • 微電子學家已經對量子力學和量子計算有了深刻的認識
    科幻作家雷·庫茲韋爾認為,量子計算機是一種具有大量量子比特的算法,量子計算機被視為未來幾十年內最可能產生類似於人腦的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是目前已經實現的科技成果中最成功的一種。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對人類社會有著怎樣的影響?本文將就此展開探討。
  • 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所以,題主你理解有誤。目前有現有的物理理論中,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不懂你的意思,量子力學無法處理引力場,但不意味著它不能解釋引力場。量子力學依賴量子漲落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引力是量子漲落的結果,它還依賴于波粒二象性。什麼是波粒二象性?一粒子在源處有狀態,在誘導量子漲落後,這粒子又有了波的狀態。廣義相對論就是一堆量子漲落,解釋引力場和時空。
  • 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
    是一本通俗易懂的量子力學科普讀物,適合有高中,大學基礎的朋友閱讀。片段摘錄1:最好的真理,誰也無法用筆寫出。人的熱量在浩瀚的宇宙,似乎什麼也沒有,宇宙看似是殘酷的。但我們站在星球上,就昭示了很多哲理。物理的終極情懷,與其說在很遠的黑洞中,不如說在你們的淚眼中。一生太短,我甚至來不認識你。當我思考完這一個問題的時候,我都來不及哭,就歸為塵土了。
  • 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講了什麼?
    該書從回顧量子力學的發展開始,對當下量子力學的熱點問題,進行了一一探討。是一本通俗易懂的量子力學科普讀物,適合有高中,大學基礎的朋友閱讀。片段摘錄1:最好的真理,誰也無法用筆寫出。人的熱量在浩瀚的宇宙,似乎什麼也沒有,宇宙看似是殘酷的。但我們站在星球上,就昭示了很多哲理。
  • 猶豫不決,量子力學,量子技術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問題
    比如運動學的約束條件並沒有和退相干實驗直接對應起來,量子力學的能量守恆和量子熵守恆也並不直接對應。但是這些理論都有實驗可以用。這些問題在實驗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必須運用數學原理解釋。當然實驗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不如數學方便、快捷方便的解釋就運用物理原理解釋並且實驗推算和理論預測之間的差異要簡單的多。就像答主說的,物理的高度不能僅僅限制於一個模型裡面。
  • 一分鐘看懂量子力學 |當心理學遇到量子力學,就解釋一切心理問題
    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6-29來自專輯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
  • 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種什麼樣的工具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個非常遙遠的名詞。但在量子力學研究和教育領域,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幾乎相當於納粹對德國及德國人的影響。對我來說,量子力學研究對我來說意義頗多。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個工具,用來對未知力量進行假設推論,並為解決一些問題提供新思路。量子力學還揭示出物質與物質之間一些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的聯繫,這種量子力學的理論,對我一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