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大眾要理解量子力學,先上七堂極簡物理課吧

2020-12-05 澎湃新聞

長期以來,人類都在依靠天生的直覺來認識自然界運行法則,不過隨著一些科學探索的推進,比如奇異而陌生的量子力學,人們驚覺原來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是如此的粗陋和錯誤。

寫下暢銷書《七堂極簡物理課》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Carlo Rovelli),近日再推新書《現實並非如此:量子力學之旅》(Reality Is Not What It Seems: The Journey to Quantum Gravity)。

卡洛·羅韋利

卡洛·羅韋利是法國東南部艾克斯馬賽大學的一名物理學教授,也是「圈量子引力論」的先驅。(圈量子引力論是一種試圖在高維時空中以標準的量子化模型來解釋重力的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空間可以被認為是許多細小的「纖維」或者許多有限的「纖維圈」構成的。)羅韋利將空間設想為一個近無限小的環所編織的網絡,與弦理論中的「振動弦」類似。在《現實並非如此》一書中,他闡述了從古希臘至今,人類對現實的理解是如何變化的,其中包含對羅韋利的同道中人李·斯莫林(Lee Smolin,美國物理學家,《時間重生》作者)理念的詮釋。

在最近接受《自然》雜誌的採訪中,羅韋利對量子力學理論最新進展進行了詳細的探究,並提出時空本不存在,而人類是否真的能夠理解量子力學的奇妙呢?

羅韋利說有一次自己駕車超速被警察攔下,他向義大利警察解釋,自己因為一個長久以來百思不解的問題忽然有了思路和靈感才一時分心開了快車。

他頓悟到了什麼?羅韋利說自己認知到了如何為大眾寫一本有關量子力學的書籍。「現代物理學家不應該將其全部時間花費在單一的『萬物理論』上,還沒有足夠的數據顯示,我們尚未知道『現實』之外究竟有些什麼。」

《現實並非如此:量子力學之旅》

羅韋利很早就萌發對量子力學進行探索的想法。「在學生時期,我偶然讀到一篇英國物理學家克裡斯·伊薩姆(Chris Isham)有關量子力學的評論論文。當時我還不能完全了解其中的奧義,但對量子力學問題的思索,在腦海中投射出絕對地壯美地圖景,從那一刻起我就決定投身於此。」

作為圈量子引力論的開創者之一,羅維利向《自然》雜誌強調,圈量子引力論不是萬物理論,它不是一個終極理論。「首先我們要明白圈量子引力論不是什麼,它並不稱自己能夠發現一切,是物理學的終結,圈量子引力論根本無此潛力。然而,圈量子引力論能夠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時空的量子特性。我們知道時空不是固定的事物,它們在量子力學的規約下完全是動態的。但現在尚未有一個明確的理論解釋時間空間的動態性。」

比較圈量子引力論與弦理論有何不同,羅韋利認為弦理論更雄心勃勃。

「弦理論並不甘願屈居量子力學理論之下。它試圖成為統一宏觀廣義相對論和微觀量子力學的終極理論。弦理論希望通過它本身所提出的引力的量子理論,從而解決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矛盾。但我認為,這是非常遙遠的徵程。現在很少人仍致力於此,而是轉向研究理論的基礎以及對量子空間和量子時間的研究。」

羅韋利介紹,圈量子引力論本身所訴求的與弦理論不同。圈量子引力論目的明確,且與弦理論不同,它是一個有著明確定義的理論,具有基本方程。人們總會出現各種紛爭,但基本方程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清晰的原理卻是不容置疑的。這是一個更為簡潔的理論,無論是在定義亦或在細節中。

那麼,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否有統一的可能性?羅韋利說自己暫時沒有看到任何能夠接近這個假設的跡象,「比如暗物質,我們尚未知道它究竟是什麼。在不知道『現實』之外究竟是什麼的時候,試圖尋找一個終極的理論,這對我來說似乎有些倉促。我們對宇宙的探尋方興未艾,仍有許多的東西我們尚未清楚。當然,在某些問題上,愛因斯坦試圖得到一個終極理論。但他不知道強、弱與電磁交互作用的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愛因斯坦的這些嘗試是完全不合理的,因為電磁是電弱相互作用的一部分。」

「我們知道廣義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我們知道為什麼質子會聚集於原子中,又是什麼讓夸克存留於質子中。這些都是十分明確的定義。量子引力,本應也是這樣的具體的東西。但為什麼沒有人知道黑洞的中心發生了什麼,因為引力變成了量子。也沒有人知道在宇宙之初發生了什麼,因為引力就是其時處於其間的量子。因此,我們需要一個量子引力理論。它並不是由宏偉夢想所驅動,而是由於特定的物理問題需要,以及一系列完美卻不能互恰的理論所驅動進行的。」

《七堂極簡物理課》

時空到底存不存在是無數人關心的話題,羅韋利如何解釋時空呢?

「我們在學校學習過,固定的空間像一張桌子,事情在上面發生,而時間則逐漸流淌。這樣的定量觀來自於牛頓。而愛因斯坦讓我們知道,時空實際上是宇宙中一個活躍的容器。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時空就像一個大水母,而我們沉浸其中。愛因斯坦的理論逐漸為大眾所接受,所以我們知道所有這些動態的東西是量子。我們需要量子來描述『水母』,而以量子來描述時空的動態性意味著我們不能再把時間與空間看作是固定、穩定的東西。」

羅韋利進一步解釋:「我們必須把時空看作電子量子,就像量子力學中的概率雲。時間、空間中的概率雲都是複數的,因此我們不能再將宇宙視為單個空間以及單一事件所包含的宇宙。我們需要更豐富的東西。這並非表示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感覺是錯誤的;感覺只是近似,而真實比感覺更為豐富。這便是為何我說時空並非真實存在。」

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最近在《紐約書評》上寫道:「未見如何使用量子力學的論述,卻多對量子力學意義的闡述。所以也許量子力學只是局於理論罷了。」

對於史蒂文·溫伯格的這種說法,羅韋利說自己並不贊同。「他認為我們不了解量子力學,但我們正在逐步用量子力學來解釋這個世界。當然新的想法和探索往往是違反直覺的。最早提出地球是圓的這個理論時,大多數人也認為是歪理邪說。量子力學的確需要更多的討論,但我認為我們終會很好地理解它。」

量子力學太難以理解,1965年,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就曾說:「我可以放心地說,沒有人會懂得量子力學。」

羅韋利對這一點抱有積極的態度。「我認為人類懂得量子力學是非常可能的。我認為費曼提出這一觀點是因為當時人們對於量子力學非常漫不經心。費曼的觀點是,『現在』沒有人會懂得它。如果有人把它理解為我們永遠不會懂得量子力學,我想費曼也會非常生氣吧。費曼是『我們終將會懂得量子力學』的捍衛者,而我也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量子理論物理學家新作《七堂極簡物理課》風靡歐洲
    原標題:量子理論物理學家新作《七堂極簡物理課》風靡歐洲——— 科普讀物擊敗《五十度灰》 《七堂極簡物理課》 的作者卡洛·羅維利。(資料照片) 一本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物理科普書,似乎少了些暢銷書的明星相,但《觀察家報》卻不吝讚美:自霍金的《時間簡史》之後,市場上還沒有過如此成功的科學讀物。 首次亮相義大利圖書市場,它就悄無聲息地擠下長期壟斷榜首的《五十度灰》———義大利量子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新創作的科普「小書」《七堂極簡物理課》憑藉讀者間口口相傳,幾個月間史無前例地「瘋狂」追加印刷18次。
  • 科普讀物《七堂極簡物理課》擊敗《五十度灰》(1)
    《七堂極簡物理課》的作者卡洛·羅維利。首次亮相義大利圖書市場,它就悄無聲息地擠下長期壟斷榜首的《五十度灰》———義大利量子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新創作的科普「小書」《七堂極簡物理課》憑藉讀者間口口相傳,幾個月間史無前例地「瘋狂」追加印刷18次。企鵝英國去年11月發行了英文版,《標準晚報》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英文版銷量已突破30萬冊,被英國多家主流報刊評選為「2015年年度圖書」。
  • 薦書:《七堂極簡物理課》
  • 黃磊朗讀《七堂極簡物理課》 明星跨界科普靠譜嗎
    而在網絡上,他則用聲音觸及科普的領域———「以無法抗拒的優美,引領你了解我們所棲居的世界的真相。」日前,網絡平臺喜馬拉雅FM和企鵝蘭登聯合推出黃磊朗讀的 《七堂極簡物理課》,目前收穫了超過35萬次的播放量,其中付費收聽量達到7.1萬次。
  • 世界美如斯——讀《七堂極簡物理課》
    在我的少年時代,就對宇宙的奧妙、世界的構成等終極問題充滿興趣與想像,讀罷《七堂極簡物理課》,它勾起了我更多追問渺遠的衝動,也讓自我在哲學意味濃厚的文筆中歷經了一次探索宇宙物理的歷險。   《七堂極簡物理課》(後簡稱《物理課》)的作者卡洛•羅韋利是義大利物理學家,也是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加之帶有詩性的文筆,羅韋利的這本科普小書可讀性頗高。
  • 七堂極簡物理課
    相對論,量子力學,宇宙的結構,空間的顆粒,時間的本質……在這七堂簡單明了的物理課裡,作者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奇妙的物理學的世界,也帶我們輕盈地飛過重重障礙,窺見科學的深刻與美麗。沒有繁瑣的方程,只有詩意的講述,即使沒有科學背景的人也能輕鬆讀懂。
  • 極簡物理課:為物理不及格的你講一下霍金和「黑洞蒸發」
    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卡洛·羅韋利曾在他的暢銷科普著作《七堂極簡物理課》裡寫道:「霍金利用量子力學成功地證明了黑洞總是『熱的』,像火爐一樣放熱。從來沒有人觀測到這種熱,因為在我們觀測到的真實的黑洞中,這種熱非常微弱。但是霍金的計算令人信服,在各種場合被人們引用,黑洞的熱也被普遍認為是真實存在的。」
  • 《七堂極簡物理課》的作者 又給你帶來一本新書
    百科 本期薦書:潘卓盈 《現實不似你所見:量子引力之旅》 [意]卡洛·羅韋利 著,楊光 譯,博集天卷2017年10月 最近引力波這一「宇宙的琴弦」又火上了天 如果你想了解引力波,了解神奇的物理世界,不妨讀一讀這本書。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之前的《七堂極簡物理課》是現象級科普暢銷書,在這本書裡,他從德謨克利特講到愛因斯坦,從法拉第講到引力波,從經典物理講到量子引力……卡洛·羅韋利這個物理學家很像詩人,看待世界或物理現實,如同一首抒情敘事詩,跟著他的筆,在奇妙的物理世界裡來一次深度旅行。
  • 七堂物理課讓宇宙浪漫如詩
    記者張叢博如果你拿起《七堂極簡物理課》這本書,或許會一改過往對物理課的刻板印象。名曰科普讀物,更像是富有哲思的文學作品,會忍不住用筆勾畫出某一段話,甚至一句話讀上幾遍來玩味,不是因為艱澀,而是因為優美。物理當然不只是定理和方程這麼簡單,卻也不是那些高深複雜術語所表現出的那麼莫測。
  • 七堂極簡物理課-摘要
    量子量子誕生於1900年。電子只有在特定的能量之下,才能從一個原子軌道跳躍到另外一個原子軌道上,並同時釋放或吸收一個光子。 這就是著名的「量子躍遷」。每一種元素都是量子力學最主要的方程解,整個化學學科都基於這個方程。電子的出現是一個概率。所謂的真實不過是相互作用造成的。
  • 上海書評︱孫珷:誰說給孩子講量子力學,一定要懂了
    李淼《〈三體〉中的物理學》我買這本書,是因為李淼自己的推薦,他在澎湃問吧上說:「不要老是妄自菲薄,覺得連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我相信《給孩子講量子力學》就不比《七堂極簡物理課》差。」《七堂極簡物理課》由於工作關係,我曾約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系的一位研究員寫量子計算的科普,他寫了不少量子密鑰分發技術(俗稱量子通信)的科普文章,影響很大,但他直言,雖然自己對量子信息理論和應用有濃厚的興趣,但寫量子計算心裡沒底,關鍵是自己沒有真懂。他讀了中英文的各種資料,都不滿意,也沒有信心超過這些文章。
  • 轉述《七堂極簡物理課》5、我們將見證自己文明的滅亡
    今天是轉述《七堂極簡物理課》的最後一期節目,書中標題叫做尾聲。我們僅僅是世界中的一小部分說到這裡,我們已經從空間的深層結構旅行到了已知的宇宙邊際。在課程結束之前,我想回過頭來談談我們自己。我們要延續的是另外的傳統:先人們注視黎明第一縷曙光的眼力,他們可以藉此發現熱帶大草原塵埃之上一隻羚羊留下的足跡,通過觀察真實世界中的蛛絲馬跡來發現那些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卻有跡可循的東西。認識到我們可能會不斷犯錯,因此,一旦有新的跡象出現,我們要能隨時改變方向,同時我們也清楚,如果我們足夠聰明,就會做出正確的判斷,找到我們追尋的東西。
  • 轉述《七堂極簡物理課》4、時間或許並不存在
    在某種程度上,將概率引入熱力學是由於我們的「無知」。我不確定某件事是否會發生,但我可以分配給它或高或低的概率。例如,我不知道要舉辦馬賽的場地明天是會下雨、天晴,還是會下雪,但我可以知道8月下雪的概率是很低的。
  • 五分鐘量子力學(七),量子史話:偉大的薛丁格方程
    也許您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也沒學過量子力學,更沒聽說過神馬薛丁格方程,但是您一定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嗯,就是那隻又死又活的貓。在這裡小編插播一下,對這隻貓進行一下說明。其實這隻又死又活的貓是因為薛丁格沒有理解波函數的真正物理含義——統計的概率解釋。也就是說,這隻貓或死或活的概率都是50%,這是一個大量樣品的統計結果。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所以如果想學理論物理就要先定個路線,思考一下以後要做什麼。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
  • 《七堂極簡物理課》讀書筆記
    從一個軌道到另一個軌道的「量子躍遷」是它們現身的唯一方式:一個電子就是相互作用的一連串跳躍。如果沒有受到打擾,電子就沒有固定的棲身之所,它甚至不會存在於一個所謂的「地方」。4.存在的每樣東西都是不穩定的,永遠都在從一種相互作用躍遷到另一種相互作用。5.徹底的虛空是不存在的,就像最平靜的海面,我們湊近看還是會發現細微的波動和振蕩。
  • 如果你對天體物理感興趣,一定要讀一讀這本:《七堂極簡物理課》
    讀書之前,先被裡面的一句話打動了:「只有熱量存在的時候,過去和未來才有區別。」一個荒涼無趣的靈魂,甚至比恆星寂寞,它所擁抱的不過是綿延無盡的黑夜。在看到這樣的表述時,有的人也許會笑容更強烈地說句「靠」:「為什麼熱量會從熱的物體跑到冷的物體上,而不是相反呢?玻爾茲曼發現其中的原因驚人地簡單:這完全是隨機的。」
  • 文科生也能看懂的量子力學概論(上)
    關於他的科普層出不窮,各種反直覺的科幻概念構成了他在大眾心目中的樣子。他被各種民科、騙子利用,作為噱頭加在各種產品裡後就能拿去騙大媽們。他誕生一百多年來,直接推動了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並至今被應用於各種領域的研究。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
  • 如何正確理解量子糾纏對經典物理的衝擊?
    量子糾纏是經典物理量子力學的延伸,是物理學和哲學的交叉問題,有著極為豐富的哲學意義和複雜性,其實質是相互作用中有種叫做絕對時空的概念,能理解了量子力學,才能更好地理解經典物理[SEP]量子糾纏中兩個量子先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其中一個先坍塌至孤立粒子態,這個狀態被另一個發生測量的時候應該是以不確定態坍塌
  • 關於「量子力學」的一點個人看法,量子力學本質上是數學
    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會怎麼影響現代社會呢?從最簡單的地方講起吧,我最近很無聊的,沒事就百度了一下,找了一些,我比較信服的。比如,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的關係。如果我們懂得它,那我們就可以講量子力學的數學表達式,為了體現更加通俗的意思,量子力學可以是數學中的符號,那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所以稱為薛丁格方程組。量子力學是作為數學定律,與數學定律的結合體,那些數學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數學,所以他是應該應該以數學的意思去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