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職場女性都有過被性騷擾的經歷。
有人沉默,有人發聲,有人為了更好的前景而默認成了某種交易。
《爆炸新聞》就是根據一樁轟動全美的世紀醜聞案件改編而成的電影。
電影卡司陣容強大,兩任奧斯卡影后,查理茲·塞隆和妮可·基德曼,外加美麗與實力並存的年輕金髮美女瑪格特·羅比,由三大美女給我們撕開了美國新聞行業留存已久的醜惡現象。
但凡爆出大人物侵害女性的新聞,總有人跳出來提出:
大人物怎麼會性騷擾女人,他們有名有利有權有勢,大把女人會往前撲,挑都挑不過來!
於是,在這個自媒體日益發達的社會,很多聲音開始覆蓋掉事實的真相:
這個女人是不是為了錢?
他們之間的交易是不是沒談妥?
會不會是競爭對手設下陷害大佬的仙人跳?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她要是良家婦女怎麼會去那樣的場合?
於是,受害人莫名其妙的變成了貪圖利益而不惜出賣色相的壞女人,
本應受同情和支持的一方在被多分解讀後反而成了被鄙視的對象。
電影裡的有不少類似情節。
福克斯新聞主播格雷琴(妮可基德曼飾)在被解僱後一紙訴狀將福克斯新聞創始人羅傑給告了,罪名是性騷擾。
消息爆出,舉世譁然。
要知道,羅傑在新聞界的地位堪稱教父,是無數人頂禮膜拜的偶像。
他曾是多名共和黨總統的顧問,幫過尼克森、裡根、和布希等人成功當選總統。
後進軍新聞行業,更是把福克斯新聞做到全美第一,盈利佔默多克家族業務的三分之一。
可以說,羅傑打個噴嚏,美國新聞業都要抖三抖。
以他的行業影響力、社會地位、金錢財富、和人脈資源,還缺投懷送抱的女人嗎?
質疑格雷琴的聲音開始喧囂甚上。
知道消息的羅傑氣急敗壞,開始發動資源整格雷琴。
畢竟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出手對付一個女人,確實簡單。首先,羅傑團隊利用媒體和水軍黑格雷琴,到處造謠說她業務能力不行才把她調離黃金檔節目,說她是不滿調崗才公報私仇報復羅傑。
同時,在各大媒體上宣揚羅傑以人為本助人為樂的正面人設。
再者, 福克斯公關部威逼利誘讓福克斯所有女性員工一致聲援羅傑。
這一波神操作看著是不是很眼熟?
福克斯真正的大老闆是默多克,老闆的兩個皇子早已對羅傑不滿,他們剛好趁這一事件進行調查,把格雷琴事件作為搬倒他的砝碼。
幸虧這次涉及的利益之爭太多厲害,才有了調查組的介入調查,而不像之前爆出了男主播潛規則女下屬的事件那樣無聲無息的結束了。
當年福克斯男主播布萊恩被調到華盛頓分社當社長,他找到了女記者表示要給她升職,但前提是:今晚你要讓我去你的酒店房間!
本以為才華和努力被得到認可的女記者像吃了蒼蠅那麼噁心。
她果斷拒絕了布萊恩的要求後,第二天就被掃地出門。
這件事在當時的福克斯連點波紋都沒有,就過去了。
格雷琴如今要起訴的對象可是要比布萊恩強上百倍的行業巨頭。
她知道對方的手腕和實力,所以早有準備。
格雷琴通過媒體相繼放出了曾經被傷害過的女人的訪談錄音:
瑪莎:多年前,他說會讓我上節目,到我要跟他上床。我說你除了你還有別人嗎?他說還有幾個好友。
黛安:我進去房間後,他就開始親吻我,就像我是他的女友。並說這裡的女員工要麼合作,要麼失業。
帕特:如果你想在紐約的電視節出人頭地,那你就乖乖的聽話,讓你跟誰睡你就跟誰睡。
簡:他讓我假裝在做飯,然後讓我穿上他提前準備的吊帶襪說是測試,然後我穿了。
凱莉:如果你要跟大人物打交道,你就要跟他上床,這本來就是赤裸裸的交易。
蘇珊:那年我才十六歲,他親吻我並讓我脫了衣服,當時我只有害怕。
錄音中的女人基本已經上了年齡,並都不在福克斯工作,她們才敢站出來發聲。
可此時,在職福克斯的女員工依舊處於集體沉默的狀態,她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支持格雷琴。
這令格雷琴十分痛心,她知道受害者大有人在,她相信總會有人站出來,像她一樣。
律師建議她找到福克斯當紅女主播梅根(查理茲塞隆飾),她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可以影響到更多人。
但格雷琴不認為她會站出來,梅根是臺裡的風雲人物,如果她站出來,那就代表著她這麼多年也是靠出賣色相上位的,這樣的標籤誰都不願被貼上。
人人都知道,福克斯能夠在臺上亮相的女員工,都是清一色的金髮碧眼大美女.
在臺上,她們必須要穿著露大長腿的裙子,沒經過羅傑的同意,她們不允許穿長褲上臺。
她們要化精緻的妝上臺,她們要接受男同胞的品頭論足,她們要穿著高跟鞋和短裙。
但她們都在默默的接受著這一切,私下抱怨但還是照做。
羅傑就像這座大廈至高位上的皇帝像她們發號施令。
福克斯大廈的二樓是羅傑獨立辦公區,這裡更像他的後宮。
這個為他私人訂製的電梯能為他源源不斷的輸送美女供他享用。
新人凱拉(瑪格特·羅比)野心勃勃,她性感嫵媚,又積極進取,曾經是格雷琴下屬,因跟著格雷琴做著收視率那麼差的節目,她看不到希望。
凱拉為了實現主播夢,不顧格雷琴的勸說,執意要換部門。
經人引薦,美豔的凱拉有了被引薦給羅傑的機會,當然,她也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她自信的走向羅傑辦公室的專門電梯,可回過頭來,卻看到整個辦公室的人都在用異樣的眼神看著她。
她沒多想就昂首挺胸的走了進去。
她認真介紹自己的過往經歷,以及想要坐上主播的夢想。
羅傑不耐煩的聽她介紹完後,就讓她站起來轉了一圈,這是羅傑面試女員工最愛用的方式。
肥胖的羅傑誇她說:你形象不錯,但我們是視覺媒體,把裙子往上拉給我看看。
聽到這個指令,凱拉神色驚慌,但也只能強忍著不悅照著。
羅傑還是不滿,讓她繼續拉高裙子。
凱拉震驚之餘又把裙子繼續往上拉,直到露出了內褲,羅傑才說可以了。
凱拉臉色漲得通紅,羞怯與恥辱讓她很難堪。
她近乎祈求的口吻對羅傑說:希望這件事能夠保密。
羅傑讓她放心,並表示只要對他忠誠,就有機會讓凱拉成為風光無限的女主播。
凱拉忐忑不安的離開了辦公室,她以為到此為止了,殊不知這還只是個開始。
她以為行業巨頭的公司是憑實力上位的,卻不知道在這裡的女性除了有野心和實力,還要有獻身精神,並沉默的接受行業潛規則才行。
過兩天凱拉又被叫去羅傑辦公室。
這次不只是拉裙子這麼簡單,她被羅傑潛規則。
她覺得很丟臉,也很髒,不敢跟任何人說。
她不知道是否別人也跟她一樣。
直到當紅主播梅根找到她,問她關於羅傑性騷擾的事情。
她才潸然淚下,並質問梅根,為何你們從來沒人說過。
雷厲風行的梅根才是這部電影真正女主,她深諳福克斯的生存之道,她也有足夠的實力去為自己爭取話語權。
她也面臨過羅傑的性騷擾,羅傑以續約為前提威脅過她,並企圖擁抱親吻梅根,梅根厭惡的推開了羅傑三次後才憤怒離開。
梅根畢竟是有影響力的主播,羅傑在對待她,沒有像別的女人那樣肆意妄為。
多年前她也試圖站出來,但並沒有成功,所以她知難而退。
她權衡利弊後,跟羅傑達成了微妙的平衡。
電影開頭便是川普參加由梅根主持的競選辯論會,梅根在電視裡上與這位候選人針鋒相對,她認為川普侮辱及物化女性。川普認為她是因月經紊亂心情不好才會攻擊他。
羅傑對這次的收視十分滿意,但還是要求梅根休假一周,並在下次跟川普的會面中跟他講和。
有主見的梅根雖百般不願,但也只能照做。
在格雷琴的事情出來後,梅根第一時間跟團隊商量。
她說她受到過羅傑的性騷擾,如果她貿然站出來,她就要堵上她的前途。
團隊有一半的人支持她站出來,有一半的人為了保住工作希望她沉默。
在情況未明朗時,她只有按兵不動。
看到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出現,她不再置身事外。
她暗中搜集證據,才知道受害人數據竟然這麼多。
梅根的站在媒體上公開聲討羅傑,而格雷琴也在適當時候拿出了致命的證據。
最後,她們勝利了。
默多克讓羅傑離開福克斯,所有受害女性得到了福克斯的公開道歉和賠償。
但諷刺的是羅傑得到的遣散費比她們所受到的賠償總額還要高。
電影最後一幕,看透這一切的凱拉把福克斯的工作牌丟到了垃圾桶,轉身離去,頭也不回。
性騷擾這一名詞是由美國法學家凱薩琳·麥金儂在1974年提出來的,她認為性騷擾是「處於權力不平等關係下強加的討厭的性要求」。
也許很多女人在被性騷擾的時候的還不自知,比如被反覆盯著身體的敏感部位,對方用身體故意碰觸和靠近,強行撫摸等這些行為都在範圍之內。
面對羅傑的性騷擾,影片中的三個女人給出了三種處理方式:
凱拉選擇離開這個曾經夢寐以求的地方,相信今後她在面對同樣問題時一定會反擊;
梅根則是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伺機出手;
格雷琴選擇忍辱負重,聽取律師建議,在離開福克斯的前一年收集足夠的證據,在案件的關鍵階段給予犯罪致命一擊。
相信很多女性都在職場裡遇到過性騷擾,或多或少,或重或輕。
有時面對騷擾和傷害,認為沒那麼嚴重而一笑置之。
她們害怕說出來會被人議論和指點。
但這種事情你越怕,對方就越會得寸進尺。
女孩,面對職場性騷擾,記住,千萬別用沉默來對待。
你要勇敢的說不,才是保護自己的唯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