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性騷擾逐出學術界 | 美國國家科學院新規該如何落實?

2020-10-03 木木西裡科技

美國國家科學院告訴《自然》,儘管他們的一些院士是眾所周知的性騷擾者,但尚未有人利用去年新建的投訴系統。

去年,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內部高票通過了一項新的規定,即可以以騷擾或其他不端行為為由開除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自然》獲知,在將近16個月後,還沒有人因為該規定被開除,也沒有人利用新系統舉報那些眾所周知的院士騷擾犯。


主席Marcia McNutt證實,雖然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修改了內部管理規定後受理了兩三起其他類型的行為不端舉報,但是還沒有收到任何關於性騷擾的舉報。

美國國家科學院主席Marcia McNutt表示,從去年設置了一個舉報系統以來,還沒有收到針對科學院院士的舉報。來源:Karen Sayre/Eikon Photography (CC BY-NC-SA 2.0)

這並不是因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裡沒有騷擾者。實際上,因為被發現存在性騷擾行為,其院士中的天文學家Geoffrey Marcy和演化遺傳學家Francisco Ayala已經分別於2015年和2018年辭去了所在大學的職務,而電子工程師Sergio Verdú則在2018年被普林斯頓大學開除,因其違反了該校關於師生間禁止發生雙方同意的親密關係的規定。


McNutt表示:「我們知道有幾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已經確鑿地違反了我們的行為準則。」


在去年內部規定發生更改後,McNutt本來擔心會收到如潮的調查請求,「但事實恰恰相反,一片寂靜。」

進行投訴

最近幾年,另外一些著名的科研機構也執行了相似的規定。2018年,美國科學促進會 (AAAS)的管理委員會一致投票通過了取消性騷擾者會員資格的規定。其他一些科學組織也有在成員行為不點的情況下取消成員資格或獎勵的規定。


McNutt表示,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新規下,不管是科學院院士還是外人都可以進行投訴。當投訴發生時,秘書長(若被投訴對象是美國本土院士,則由美國本土秘書長處理,若是外籍院士,則由外籍秘書長處理)將對投訴人提供的證據進行核實。如果投訴中所列事實確實違反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行為準則,則秘書長將會安排一個委員會來處理此事。委員會將收集投訴人以及被投訴對象雙方的證詞,讓雙方抗辯,並就美國國家科學院該如何處置給出建議。


McNutt 指出,除非投訴事關美國國家科學院事宜,否則它並沒有進行正式調查所需的資源。因此美國國家科學院規定,投訴必須基於其他地方已經結案的調查結果的公開資料,比如大學關於性騷擾的調查,或某教授因為違反倫理規定而被開除的聲明。


美國國家科學院內部的新規定是在2019年6月公布的,公布的時機恰逢#MeToo運動掀起的對職場性騷擾事件的關注。在此之前,美國國家科學院並沒有開除院士的規定。即使是1997年外科醫生Daniel Gajdusek因為猥褻兒童入獄,美國國家科學院也沒有剝奪他的頭銜。一直到2008年過世,他都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可貴的獎勵

雖然這個新規定只需要大部分人同意就能通過,但84%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選擇投票支持。耶魯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家Meg Urry表示:「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投票結果。」她在2016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一直致力於為學術界的性騷擾發聲。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資格是終身的,當選院士常被視為美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之一。但是,這個院士資格並不只是科學家獲獎榮譽裡的一欄這麼簡單:美國國家科學院積極承擔了聯邦政府科學議題顧問的職責,其院士常受聘成為顧問小組成員。美國國家學院出版社每年出版超過200份報告,其內容涵蓋氣候變化以及疫苗的公平分配等問題。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生態學家 Kathleen Treseder認為,讓性騷擾者承擔這樣有分量的國家要務是有失公允的。2017年11月,Treseder是該校4名揭發Ayala性騷擾的女性之一。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資格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此人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Urry指出,但是指導年輕人,培養他們成為學者也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該做的事,那就是為什麼性騷擾者不能保有這個資格,「性騷擾不僅僅是一件壞事,還敗壞了學術界的風氣。」

寂靜無聲

為什麼尚無人使用新的系統還不得而知。一種可能性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還沒有恰當地說明新規,以及向院士和外界報告騷擾者信息的流程。在被問及此事時,Urry告訴《自然》:「就我所知,整個流程還沒有成型。」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發言人Bill Kearney表示,新規在去年已經得到了媒體的廣泛報導,也向科學院院士告知了相關規定。


一些人質疑,就算沒有人舉報,為何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領導不能主動地把已知的性騷擾者揪出來等候處理。在新規下,McNutt不能這麼做,因為若真的出現投訴事件,她將是裁判,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利益衝突。Kearney確認,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其他管理層可以發起投訴,只要之後他們不參與事件處理就行。


那些已經向其他組織舉報了騷擾者的人可能已經心力交瘁。在被問及為何沒有向美國國家科學院舉報時,Treseder解釋道:「需要我把什麼事都辦了嗎?我犧牲的已經夠多的了。每個人都知道這件事,大家都可以去做。我對美國國家科學院這個組織以及每個容忍性騷擾者存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感到失望透頂。」


McNutt指出,在新規出臺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的已知騷擾者一直保持低調,「他們不會被指定擔任委員或任何類似的職務,他們在科學院裡的存在感已經是零。」


史丹福大學的地質學家Jane Willenbring曾被人性騷擾,而此人在2017年被美國地質學會選為會員。此後,她成功推動美國地質學會出臺了一個類似的規定。她表示,性騷擾者不參與學術活動還不夠。哪怕他們已經不承擔學會職務,但他們的會員頭銜發出了這樣一種信號,即「我們不必積極地告訴騷擾者他們在學術界沒有一席之地」,她說,「我不認為這是實現我們想要的變革的正確方式。」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發表眾多Nature及Science等頂級期刊的美國科學院院士,由於性騷擾...
    他發表了150項研究成果,其中包括Science和Nature等頂級期刊;是Neuron和其他期刊的編輯委員;並且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近期由於性騷擾,而受到大學的紀律處罰,不得已從大學辭職。,同時離開了該研究所。
  •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開除哈維·溫斯坦:性騷擾多名女性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開除哈維·溫斯坦:性騷擾多名女性 哈維·溫斯坦 資料圖新華社洛杉磯10月14日消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影藝學院)14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將性騷擾醜聞不斷發酵的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哈維
  • 答讀者問: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如何評選?
    編輯同志:中國科學家高福和顏寧日前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引發熱議。請問美國國家科學院是如何確定院士、包括外籍院士人選的?北京讀者劉聰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標誌著科學家個人學術成就獲得高度認可。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有2347名院士(Members)和487名外籍院士(Foreign Associates)。
  • 學術界該相信AI還是審稿人?
    學術界該相信AI還是審稿人?2016 年美國數字媒體公司Vox Media旗下新聞網站Vox發表了一篇針對英語世界科研人進行的調查,提出同行評審崩壞的觀點。那麼國內的情形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簡稱NSFC)在2018年就評審了22.5萬份基金申請,幾乎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收到的6倍,而且數字還在成長中。
  • 盤點醫療領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華裔院士,及他們所引領的...
    2018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官網上公布了新一屆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基於在原創性研究方面的傑出貢獻與持續成就,84名美國科學家以及21名外籍科學家當選新一屆美國科學院院士。截至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職院士總數達到2382名,外籍院士為484名,其中,有190人獲得諾貝爾獎。
  • MIT理學院迎來首位女院長,浙大教授被指性騷擾致學生自殺
    奈吉斯·馬瓦瓦拉 (圖源:MIT News)美國時間8月17日,麻省理工學院官網宣布:巴基斯坦裔美國科學家奈吉斯馬瓦瓦拉還是一位公開的女同性戀者,2014年,美國國家男女同性戀者科學技術專家組織將她評為年度LGBTQ +科學家;2015年,她被LIGO團隊授予「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2017年,她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評選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由選舉產生。這一傳統從1863年延續至今。不僅美國,幾乎所有國家的評選都差不多是這個樣子的,不同的是,評選材料來自哪裡,由多少個字組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評選,先由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發起提名,個人申請無效。
  •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再添一名華人院士,讓我們一起向科學家致敬
    最近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的名單,在入圍的名單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化學系鍾傳建教授,能夠進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主要表彰他在發展先進材料、新能源轉化與環境可持續性等領域的傑出創新精神,以及他的創新發明對改善人們的生活,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福祉所發揮的重要影響與實質性貢獻。
  • 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到彌河鎮指導企業...
    12月15日上午,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一行3人到彌河鎮奧潤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指導企業項目建設工作,副市長任光學,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社局局長徐繼中,市科技局局長孟凡華,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劉宏,彌河鎮黨委書記陳偉,奧潤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鵬等陪同活動。
  • 本月起,電動車、電動三輪車迎來多項新規,多地已落實,早知曉!
    因此近幾年電動車的使用規範也在不斷完善,各項新規不斷出臺,為的是肅清交通亂象。本月起,電動車、電動三輪車迎來多項新規,多地已落實,早知曉!1.駕駛電動車,電三輪要佩戴頭盔過去一直都是將電動車和電力三輪車當作非機動車處理,但如今各大廠家為了吸引消費者要求,不惜將其功率越做越大,駕駛速度也隨之提升,如果不按照要求佩戴頭盔,安全隱患也會大大增加。為此,如今不少地方都要求屬於機動車範疇的電動車上路佩戴頭盔,農民出行務必要注意。
  • 為什麼顏寧會在美國科學院當選外籍院士?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不久前公布的新增院士名單中,我國科學家顏寧當選為外籍院士,這是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之一。那麼,為什麼中國籍的顏寧會在美國選上院士呢?
  • 反「性騷擾」不能只是紙上開花
    作者:鄧海建   新修改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這是我國首次將性騷擾列入現行法律的框架內,令人鼓舞。但將性騷擾列入現行法律的框架內,從自然到應然還需要更明晰的尺度和更詳細的詮釋,畢竟,缺乏可操作性的良法很可能只是「紙上開花」。    目前當務之急是確定「性騷擾」的含義。
  • 美國著名天文學家涉性騷擾辭職 曾強行親吻女學生
    2015年10月16日訊,因涉嫌多次性騷擾女學生違反校規,知名天文學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傑夫·馬西14日黯然辭職。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報導,自1999年以來,馬西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職教授。先前,在接到馬西涉嫌性騷擾女學生的舉報後,校方展開了為期6個月的調查。調查於今年6月結束,結果顯示,馬西在2001年至2010年間多次違反校規,對女學生動手動腳,做出強行親吻、撫摸等性騷擾行為。
  • 美國科學院公布院士名單,七位華人學者當選,卻只有一人為中國籍
    ,院士是一位科學家能夠得到的最高榮譽,比如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等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機構,令世界各地無數科學家心向神往。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公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取得的傑出成就。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其中,中國疾控中心主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高福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洛克菲勒大學教授、HHMI研究員Jue Chen(陳覺,音譯)與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鎖志剛(Zhigang Suo)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 《爆炸新聞》——女性在面對職場性騷擾時,該如何是好?
    電影卡司陣容強大,兩任奧斯卡影后,查理茲·塞隆和妮可·基德曼,外加美麗與實力並存的年輕金髮美女瑪格特·羅比,由三大美女給我們撕開了美國新聞行業留存已久的醜惡現象。福克斯新聞主播格雷琴(妮可基德曼飾)在被解僱後一紙訴狀將福克斯新聞創始人羅傑給告了,罪名是性騷擾。消息爆出,舉世譁然。要知道,羅傑在新聞界的地位堪稱教父,是無數人頂禮膜拜的偶像。
  • 北京大學喬傑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0年4月24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公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276名藝術家、學者、科學家及領導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醫學科學部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自1781年選舉首批院士,以表彰在學術界、藝術界、商界、政府部門以及公共事務中取得傑出成就的個人,其中包括班傑明·富蘭克林、喬治·華盛頓,以及250多名諾貝爾獎和普立茲獎獲得者。
  • 專家談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新規:對轉基因食品發展利大於弊
    此次的新規名為《國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標準》,它將轉基因食品稱為生物工程食品。新標準規定,轉基因食品的標註閾值是5%,轉基因成分含量不高於5%,就不必標註。轉基因成分含量高於5%的食品,就必須向消費者披露轉基因信息。
  • 「回顧」李大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演講
    ,他山石智庫CEO李大巍出席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與醫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Engineering、Medicine,下稱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舉行的院長俱樂部年會(The Presidents』 Circle of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Engineering、Medicine)與多位科學院院長等中美最頂級學者專家探討中美多領域創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