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再添一名華人院士,讓我們一起向科學家致敬

2020-12-04 艾幕賽特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成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科學技術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推動社會的發展,注入無窮的生機與活力。科學技術的基礎是人才,只有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才能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新技術。人才的作用凸顯,各國都求賢若渴,培養人才,重視人才。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最近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的名單,在入圍的名單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化學系鍾傳建教授,能夠進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主要表彰他在發展先進材料、新能源轉化與環境可持續性等領域的傑出創新精神,以及他的創新發明對改善人們的生活,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福祉所發揮的重要影響與實質性貢獻。

鍾傳建教授於1981年在湖南大學取得了學士學位,之後獲得了廈門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分別在德國馬普學會弗裡茨哈伯研究所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還曾擔任美國能源部在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埃姆斯實驗室微分析儀器中心副研究員,現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化學系終身教授。如今鍾傳建教授還是湖南大學的兼職教授,和湖南大學有著很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

鍾傳建教授在新能源、環境可持續性和醫療健康的先進納米材料、傳感器和催化劑領域的科學家,一共發表了300多篇文章,而且還擁有19項美國專利和兩項國際專利,鍾傳建教授還是美國兩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在納米粒子組裝、化學生物傳感器、納米結構催化劑和燃料電池方面的文章,取得了國際公認的重大成果。

看到從中國走出去的人才,能在世界科研舞臺上佔得一席之地,為他高興,為他喝彩!希望我們能更加重視人才,讓他們有施展才華的地方,才能讓中國發展得更加美好。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創立於1863年,致力於為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科學技術方面的諮詢和建議,當選院士被認為是美國學術界最高榮譽之一。近年來,美國科學院每年新增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

相關焦點

  • 美國最新發布!南開大學校友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東部時間12月8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今年共有175位學術發明人當選,其中有20位華人學者當選,南開大學校友程建軍便是其中之一。今年新當選的院士已擁有美國授權專利超過4700項,涵蓋了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工程,材料科學和物理學等領域。
  • 王朝陽教授榮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I)院士
    2019年12月3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朝陽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院士。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其中,中國疾控中心主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高福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洛克菲勒大學教授、HHMI研究員Jue Chen(陳覺,音譯)與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鎖志剛(Zhigang Suo)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Tsao)和楊麗笙(Lai-Sang Young)。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
  •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林小春/新華網 2016-05-04 13:26 來源:澎湃新聞
  • 湖南大學校友鍾傳建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公布了2019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I Fellow)名單。我校77級化學班校友、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化學系教授鍾傳建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6-05-05 新華 林小春 【字體:5月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社華盛頓5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五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莊小威等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來源:未來論壇綜合自Bio生物世界、高分子科學前沿、新智元等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做大師需「靜下來」 走近美國科學院新科華人院士
    當地時間5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宣布了2016年院士增選84人名單,出生於中國大陸的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當選院士,其中戴宏傑與楊培東更是同門師兄弟,曾同拜在納米「大牛」查爾斯·利伯的門下。那麼,他們在美國做科研工作有著什麼樣的酸甜苦辣?怎麼一步步走向科研頂峰?對中國同行又有著怎樣的啟迪?記者為此聯繫採訪了3名新科院士。
  • 2016年美國科學院院士華人科學家名單簡歷資料照片
    ­  新華網華盛頓消息,美國國家科學院5月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楊培東­  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多人涉納米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據新華社5月4日報導,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包括多名華人學者
    本文圖片均來自科學網科學網5月1日消息,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有100名院士和25名外籍院士入選,其中包括多名華人學者。
  • 南方科技大學又添兩名歐洲科學院院士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1日訊(讀特記者 韓文嘉 通訊員 晏梓添 劉希慧)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又添兩名歐洲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劉俊國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外籍),風險分析預測與管控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Didier Sornette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7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 多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等在列
    昨晚,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宣布了新入選的 90 名正式院士和 10 名外籍院士。新增後,NAM 院士總數將超 2200 人,其中外籍院士為 175 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多個華人成美國院士,全是科學大拿!包括一位中國籍科學家
    即使不到美國,如果能夠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對自己在國內的科研、學術都有很高的加成。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增選近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新增選100位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被認為是全球健康和醫學領域最高的頭銜和榮譽。
  • 莊小威: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
    有時在宿舍裡,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鋪的床上看書,還能看見我們書上的字。小威還有個一心兩用的本領,一邊聽三國評書一邊做原子物理作業,這些都讓我們好生佩服。」站在了世界科學最前沿1991年,莊小威在中科大畢業後赴美,這一年,她僅僅19歲。經過6年在異域的潛心學習,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
  • 恭喜,這七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公布,七位華人教授科學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1780年5月4日成立, 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之一,同樣也是美國地位最為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現有院士4000於名,外籍榮譽院士600於名,包括250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60多位普立茲獎得住。每年審議1300左右院士候選人,每年約250人正式當選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