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陽教授榮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I)院士

2020-12-06 蓋世汽車資訊

2019年12月3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朝陽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院士。當選是表彰:「他在能源儲存和轉化領域的傑出創新精神,以及他的創新發明對改善人們的生活,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福祉所發揮的重要影響與實質性貢獻。」該頭銜是美國授予學術創新發明科學家的最高榮譽。

王朝陽教授,國際知名的動力電池、儲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科學家,浙江大學校友,現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William E. Diefenderfer 講席教授、電池與儲能技術研究院院長,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會士,電化學學會(ECS)電池分會執行委員,聯合國發展計劃署高級技術顧問,北京科技冬奧新能源汽車專家組專家等。曾獲美國科學基金會生涯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傑出青年,美國賓州工程學會卓越研究獎等。

王朝陽教授在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技術方面有25年的研究經驗,在Nature,Joule, PNAS, 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發表了220多篇學術論文,總計被引量超過3萬多次,H-index指數為98,是湯森路透評選的工程學高被引科學家之一。他擁有80多項專利,並出版了兩本專著。

王朝陽的電池製造實驗室在美國總統歐巴馬2011年2月3日對賓州州立大學的訪問電視直播中受到專門報導,被媒體稱為「美國達到一百萬輛電動汽車宏偉計劃的技術和人才來源地」。王教授創建的電化學發動機研究中心被美國日報(USA today)評為燃料電池研究機構全球第一名(2009年6月1日)。科學觀察(ScienceWatch)評論他為全球能源和燃料領域在1999年至2008十年間最有影響力的20名科學家之一。

他2016年發表在《Nature》上的關於全氣候電池(ACB)的發明被2022年北京冬奧運會採用,成為驅動奧運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同時該技術已經授權給了寶馬等車企。而另一項最新技術「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裡」,利用快速加熱以及非對稱的充放電溫度(Asymmetric Temperature Modulation, ATM)實現了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的極速充電,顛覆性地解決了「10分鐘內充好電動汽車」難題,該成果發表於2019年10月《Joule》上,這是迄今為止在極速充電領域被報導的最好結果。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2019年共授予168名新院士,該頭銜是美國授予學術創新發明家的最高榮譽。美國國家發明家院共有1060名院士,其中有502位美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57位技術創新和科學美國總統勳章獲得者,34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及3名英國女王工程勳章獲得者。院士們目前總共持有3萬2千餘項美國專利,創造了3千6百萬個工作崗位和超過1萬6千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相關焦點

  • 湖南大學校友鍾傳建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公布了2019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I Fellow)名單。我校77級化學班校友、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化學系教授鍾傳建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 美國最新發布!南開大學校友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東部時間12月8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今年共有175位學術發明人當選,其中有20位華人學者當選,南開大學校友程建軍便是其中之一。今年新當選的院士已擁有美國授權專利超過4700項,涵蓋了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工程,材料科學和物理學等領域。
  •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再添一名華人院士,讓我們一起向科學家致敬
    最近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的名單,在入圍的名單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化學系鍾傳建教授,能夠進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主要表彰他在發展先進材料、新能源轉化與環境可持續性等領域的傑出創新精神,以及他的創新發明對改善人們的生活,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福祉所發揮的重要影響與實質性貢獻。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Tsao)和楊麗笙(Lai-Sang Young)。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
  • 謝曉亮教授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7日,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長江講座教授謝曉亮,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
  •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新聞網5月1日電 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增選院士名單,其中包括84位美國本土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入選該院外籍院士,也是21位入選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 莊小威等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來源:未來論壇綜合自Bio生物世界、高分子科學前沿、新智元等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楊斌會見美國科學院院士雪曼·魏斯曼教授與喬納森·魏斯曼教授
    楊斌會見美國科學院院士雪曼·魏斯曼教授與喬納森·魏斯曼教授清華新聞網7月1日電 6月28日上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雪曼·魏斯曼教授(Sherman Weissman)和喬納森·魏斯曼教授(Jonathan Weissman)訪問清華,楊斌在工字廳會見來賓,雙方就進一步開展合作交換了意見。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曹曉風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取得的傑出成就。截至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總人數達到2403人,外籍院士達到501人。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最新公布的這份名單中,現年55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在北京大學作科普講座
    2016年6月6日晚,應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邀請,著名天文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在北京大學理科教學樓202室為近300名師生及各界學者作了題為「星際空間中的旅行者號與高解析度下的宇宙」的科普講座。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毛河光清華演講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毛河光清華演講  清華新聞網1月12日電  1月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毛河光做客清華大學海外名師講堂,發表了題為「中國物質科學崛起之捷徑——高壓下的新世界」的主題演講。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施一公在演講前與毛河光進行了會談。
  • 【百家大講堂】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Omar Yaghi教授講述網狀化學新進展
    講座邀請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Omar M. Yaghi作為主講嘉賓。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教授主持講座。Yaghi教授首先介紹了金屬有機框架(MO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的基本概念、特點以及發展歷程和趨勢,COFs和MOFs的合成手段日趨成熟,應用研究亦呈百花齊放之勢,那麼如何再次通過COFs和MOFs的設計去開創一個新框架材料時代呢?
  • 美國醫學科學院新增百名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作者 | 王聰來源|Bio生物世界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6位華人當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80後」教授上榜
    6位華人當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80後」教授上榜
  • 兩位南通籍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
    當地時間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南通籍科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宋洪軍和哈佛大學教授莊小威入選正式成員。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部級二等獎3項,獲何梁何利創新獎,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5項,發表論文240餘篇,培養博士後9名、博士30名。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團隊入選教育部「長航時無人機關鍵技術」創新團隊、國防科技工業十大創新團隊。
  • 新加坡國大 7位教授評為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
    七位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被評為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他們分別是Antonio Helio Castro Neto教授、貝烈煒(Barry Halliwell)教授、林水德(Lim Chwee Teck)教授、劉斌(Liu Bin)教授、黃學暉(Ng Huck Hui)教授、蘇重豪(Sow Chorng Haur)教授和俞皓(Yu Hao)教授。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評選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由選舉產生。這一傳統從1863年延續至今。不僅美國,幾乎所有國家的評選都差不多是這個樣子的,不同的是,評選材料來自哪裡,由多少個字組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評選,先由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發起提名,個人申請無效。
  • 5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NAM)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梁錦榮、李飛飛、劉汝謙、送紅軍、莊小威當選,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祝賀他們!
  • 美國科學院公布新一批院士名單,中科院曹曉風及五名華裔教授當選
    大數據文摘出品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我國中科院院士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年55歲的曹曉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也是植物表觀遺傳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