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朝陽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院士。當選是表彰:「他在能源儲存和轉化領域的傑出創新精神,以及他的創新發明對改善人們的生活,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福祉所發揮的重要影響與實質性貢獻。」該頭銜是美國授予學術創新發明科學家的最高榮譽。
王朝陽教授,國際知名的動力電池、儲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科學家,浙江大學校友,現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William E. Diefenderfer 講席教授、電池與儲能技術研究院院長,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會士,電化學學會(ECS)電池分會執行委員,聯合國發展計劃署高級技術顧問,北京科技冬奧新能源汽車專家組專家等。曾獲美國科學基金會生涯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傑出青年,美國賓州工程學會卓越研究獎等。
王朝陽教授在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技術方面有25年的研究經驗,在Nature,Joule, PNAS, 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發表了220多篇學術論文,總計被引量超過3萬多次,H-index指數為98,是湯森路透評選的工程學高被引科學家之一。他擁有80多項專利,並出版了兩本專著。
王朝陽的電池製造實驗室在美國總統歐巴馬2011年2月3日對賓州州立大學的訪問電視直播中受到專門報導,被媒體稱為「美國達到一百萬輛電動汽車宏偉計劃的技術和人才來源地」。王教授創建的電化學發動機研究中心被美國日報(USA today)評為燃料電池研究機構全球第一名(2009年6月1日)。科學觀察(ScienceWatch)評論他為全球能源和燃料領域在1999年至2008十年間最有影響力的20名科學家之一。
他2016年發表在《Nature》上的關於全氣候電池(ACB)的發明被2022年北京冬奧運會採用,成為驅動奧運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同時該技術已經授權給了寶馬等車企。而另一項最新技術「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裡」,利用快速加熱以及非對稱的充放電溫度(Asymmetric Temperature Modulation, ATM)實現了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的極速充電,顛覆性地解決了「10分鐘內充好電動汽車」難題,該成果發表於2019年10月《Joule》上,這是迄今為止在極速充電領域被報導的最好結果。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2019年共授予168名新院士,該頭銜是美國授予學術創新發明家的最高榮譽。美國國家發明家院共有1060名院士,其中有502位美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57位技術創新和科學美國總統勳章獲得者,34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及3名英國女王工程勳章獲得者。院士們目前總共持有3萬2千餘項美國專利,創造了3千6百萬個工作崗位和超過1萬6千億美元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