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晚,應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邀請,著名天文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在北京大學理科教學樓202室為近300名師生及各界學者作了題為「星際空間中的旅行者號與高解析度下的宇宙」的科普講座。講座由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主持。
吳學兵教授對到場的中外天文學家進行了介紹,感謝各位嘉賓的到來並對主講人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的科研背景和本次講座主題進行了簡要介紹。
Stone教授以其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為聽眾介紹了美國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到訪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時所做的觀測情況,並為大家展示了探測器拍攝的高解析度圖片,這些影像資料極大地豐富了人們早先以地球為中心,對行星和衛星的認知。Stone教授還講述了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飛出太陽系時探測到的在太陽系不同位置上的宇宙輻射強度變化等科學發現。在講到弓形激波時,Stone教授用水槽中的水流現象形象地解釋了日球層的終端激波的形成與運動。
接著Stone教授介紹了正在建設中的國際30米望遠鏡項目——TMT(Thirty Meter Telescope),以及凱克望遠鏡。凱克望遠鏡是10米級拼接鏡面與雷射引導星和自適應光學相結合的技術先驅。面對如此複雜的技術,Stone教授卻用一個製作精美的動畫把其中的原理解釋得一清二楚。他還展示了使用凱克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從效果看,這些採用自適應光學拍攝的圖像質量完全不遜色於哈勃太空望遠鏡。
在問答環節,同學們紛紛提問,Stone教授一一進行了回答。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要求與80高齡Stone教授合影留念,不少同學還請Stone教授籤名。Stone教授精神矍鑠,在他熱愛的領域奮鬥了數十年,不斷刷新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在北京大學青年天文學會會旗上簽名留念
背景資料:
Edward Carroll Stone教授出生於1936年1月,是美國著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空間探索的先鋒。現任加州理工學院副教務長、30米望遠鏡(TMT)國際天文臺董事會執行主席。曾任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主任、旅行者號(Voyager)等9個飛行探測計劃的首席科學家,主持向火星、木星和土星發射探測器等多個項目。因其卓越成就被美國總統授予美國國家科學獎章。此外他還獲得美國宇航局傑出服務獎、卡爾•薩根紀念獎、霍華德•休斯紀念獎等。
編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