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歡樂頌》裡的女強人安迪。開了掛的智商、開了掛的人生,這樣憑天分做到高層的女強人其實給不了職場女性什麼借鑑性。而且編劇還是逃不開「成功女人必定不幸福」的套路,安迪一定要是一個有點精神問題、性冷淡的女強人才好。
有人吐槽說劉濤在演頂級金領還是氣場弱了一點,但我覺得她擺脫了國產劇一向對職業女性情緒化的刻畫,工作上做到冷靜自持,這已經是長足的進步了。
《歡樂頌》裡任性富二代曲筱綃,靠安迪神助攻,一個晚上就能拿出重要項目的企劃書,就憑安迪在藍牙耳機指點江山,本來不學無術英文都不會講幾句的她當場讓老外折服籤合同,我只想說,你是不是當全體職業女性傻?
在公司混了好多年的資深HR樊勝美。感覺她這麼多年的HR工作經歷只教會了她「看透不說透,朋友繼續做「的本事。雖然她給晚輩熬雞湯是一套一套的金句女王:
放到自己身上,就是辦公室的油頭子。情商超高,智商從來不想跟上。感覺蔣欣左腳出了辦公室,右腳就可以踏入紫禁城拍《甄嬛傳》續集。
只想把自己的臉在巔峰狀態再保持幾年,好釣個金龜婿。辦公室隨時補妝look:
全劇裡現在最貼近正常職場女性的就是沒什麼存在感的關雎爾吧。苦逼加班、被領導批、一步步精進職業技能。只是她那不知道是賣萌還是真的睡不醒的表情和遲緩的語調,非但不可愛,反而讓人抓狂——剛入職場的少女就一定要這樣的萌白甜風格才能混下去?我如果是她領導可能忍不住想要揍她:
套路一:女強人必定感情不幸
這大概是編劇們最愛意淫的一種職場女性。位居高位、一呼萬應,但是就是感情殘缺,深夜抱著自己顧影自憐。
比如《離婚律師》裡面姚晨演的羅鸝:
全套的阿瑪尼、celine,一絲不苟的髮型,都是為了襯託這是多麼洋氣的新時代新女性。
但因為自己感情不幸,對要離婚的男人說出這樣的話。這個,把私人感情移情工作,這個真的專業麼.......
套路二:缺乏專業精神,或靠性別優勢取勝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儼然已經從職場劇升華成了情色片。雖然厚黑學說「女人要有能踩著男人徵服世界的狠勁兒",不過馬伊琍把大叔嚇成小白兔也是讓人大開眼界。
《剩者為王》裡面的舒淇,靠著往臉上貼個假傷疤換取客戶的同情,一舉成功。職業操守和道德在哪裡?還是風太大你聽不清節操兩字?
套路三:剛入職場的一定是傻白甜
剛進社會的女性一定是傻白甜,對人性有著一往情深的純真熱情,這是最符合直男癌的意淫,年輕女性被物化,容易掌控的頭腦和多變的情緒。
比如《歡樂頌》最初的邱瑩瑩,滿臉冒著蠢氣的表情,動不動就被人當靶子使,請問你是怎麼活這麼大的?對職場沒有概念,對人性也能有點基本認識吧?
還有《杜拉拉升職記》裡王珞丹,這樣的長相打扮神態,都是中國國產劇統一流水線上出產,讓人厭倦。
所以到底是這屆女性不行,還是編劇不行?
作為公司員工,我周圍就很多做事高調、做人低調的普通職業女性,也有很多以能力服人、說話輕聲細語卻不怒自威的女領導。為什麼港劇、日劇、美劇中的女性角色總能給我們共鳴?那些低調卻閃著光的女性角色,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1工作是在這世上獲得尊嚴的方式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女人,能夠經濟獨立、在工作上獨當一面、在精神上足夠強大,才有資本和男人們平起平坐。
比如《老友記》裡的瑞秋。她本身也是一個富二代,本來被設定的道路就是嫁給一個醫生,通過婚姻完成強強聯合。但是她逃婚了。那一段對自己過往人生的總結臺詞堪稱經典:
"It's like, it's like, all of my life, everyone has always told me, 'You're a shoe! You're a shoe, you're a shoe, you're a shoe!'. And today I just stopped and I said, 'What if I don't wanna be a shoe? What if I wanna be a- a purse, y'know? "
這是一個隱喻,告訴人們,我不想做你們想像中的樣子,我要做我自己。
那脫離了父母的瑞秋,如何在這殘酷的世界做自己呢?《Friends》裡其他幾個人幫她下決心剪掉了父母給的信用卡。在原生家庭找不到尊嚴,在婚姻裡尊嚴要靠另一個人給予,那如何在這世界上找到自我尊嚴,只有靠工作。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But you will still like it.
歡迎來到現實。它很糟糕,但是你仍然會愛它。
瑞秋從在咖啡店端盤子做起,後來在時裝行業獲得自己心儀的工作,人生因為獨立展現了遼闊的遠方。靠自己證明自己,靠自己選擇自己的路,比什麼都來得心安。
2做你認同、熱愛的工作
人各有志毋庸置疑,但是工作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除了為了生存、安身立命之外,對於很多女性,工作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終極途徑。國產劇裡很少去探究職業女性在工作時候的發自內心的成就與滿足。而美劇裡的女人因為工作而讓人了解到她豐富和多層次的性格,工作讓她們神採煥發、與眾不同。
在《穿prada的女魔頭》裡面,Andy拼了一切為女魔頭工作,買咖啡、掛衣服、訂機票等等,仍然沒有得到女魔頭的一絲微笑肯定,仍然是被否定。
Andy找到了Nigel尋求安慰。Nigel非但沒有安慰她,卻給了她職場上讓她醍醐灌頂的一課:
「Andy,你根本不是在努力。你只不過是個每天在抱怨吐槽的掃把星罷了。你想我讓說什麼?拍拍你的頭,抱抱你說」你好可憐,被女魔頭欺負」嗎?醒醒吧,肥妞。她只不過在做她該做的事罷了。
你根本不知道你現在工作的地方產生了多少時代性的藝術家,Halston, Lagerfeld, de la Renta……他們的作品超越了藝術,人們每天的生活都基於他們的作品之下。哦不對,不是你的生活(因為你根本不懂時尚),是其他人的生活。
你覺得你只不過是忍氣吞聲在一個雜誌社工作而已。這根本不止是一本雜誌。這對有些人來說……比如有些小男孩,從小和六個兄弟長大,為了偷偷去學縫紉,只好裝作去踢球……在晚上被窩裡偷偷拿著手電筒看這本雜誌,就為了有今天的這一天。對他們來說,這本雜誌就是一個希望的燈塔。
你也不知道有多少傳奇人物經歷過這裡。你根本不在乎。因為這個地方,這個很多人擠破頭想要進來的地方,你覺得還委屈你工作了。你還想要知道你老闆為什麼不親你額頭,給你一顆五角星?……醒醒吧。」
雖然劇終Andy確實意識到自己不屬於時尚產業,而轉向嚴肅的新聞事業,但是她在女魔頭這裡學到一生受用的職場經驗——不是你拎Prada包包就是女王,女王是對自己事業與人生強烈的感覺與把握。所有在職業上能做到金字塔尖的人都是self-driven,自我燃燒的人。如果你每天大部分時間做著自己不認可的事情,你還指望誰來拯救你平庸的人生?!
3職場上靠專業贏得尊重
職場如戰場,智商與情商缺一不可,但是贏得同事和同行尊重與認同的,永遠是高度的專業。而所謂的氣場,從來都是以能力做底的,如果走路帶風、說話聲音高就可以震懾眾人,那驢也可以。
80後出生的一代一定對港劇中的白領形象不陌生。特別是陳慧珊演的一系列散發著智慧、知性的角色。比如《鑑證實錄》裡的聶醫生,因為她,我們才發現法醫這個和屍體打交道的職業也可以如此有魅力。
她塑造的一系列白領形象裡,隨時都把自己的儀容儀態修飾的很好,她不算漂亮,勝在氣質,服裝基本就是黑白灰職業裝。做事專注、果斷、有能力、懂得控制情緒,是令人信服的職場精英形象。
4如果你不為你自己爭取,誰來?
職場中,女性一直面臨「同工不同酬」等等不公平的待遇,有些公司總結,僱傭女性員工更省心,她們願意忍受更多的工作而不反抗。除此之外,因為如今世界秩序與職場秩序的形成多由男性決定,女性在職場上經常自覺將自己處於沉默而被動的境地。
Facebook營運長謝麗爾·桑德伯格在《Lean In》(《向前一步》)中給了職場女性幾條重要建議:
坐在桌前:不要害怕去爭取自己應有的東西。積極地參與到各種討論和工作中。
讓你的另一半成為真正的伴侶:無論是養育孩子還是家庭的維護,都是夫妻雙方的責任。彼此應該互相支持對方,根據研究發現,夫妻雙方都擁有各自事業的話,孩子、夫妻、婚姻都會很大的發展。
在離開之前不要放棄:不要過早地為了未來的生育而有所顧慮。要堅持全身心投入直至你真的需要離開的一刻。
「我想成為Peggy Olson那樣的女人!」美劇《廣告狂人》裡,沒人想到一開始的那個小秘書最後會成為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Peggy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了時代所賦予女性的束縛,成功地爭取到了自己在職場的位置。
其他女性不同的是較早具有權利意識,珍視並爭取自己應得的價值和利益,她無數次的要求參與某項工作,或是爭取參加一次會議,爭取加入一次提案,爭取將自己的名字寫進去,爭取有一個辦公桌,爭取加薪和提升,爭取平等、尊重和權利,總之,她無數次的為自己站出來。
5職業女性在愛情上有更大話語權
國產劇的職場女性總是苦逼哈哈,感覺「周末的晚上,關上了手機,舒服窩在沙發裡,一杯紅酒配電影」就是統一的歸宿。可美劇告訴你,女人因為事業而美麗,因為有底氣才配得上更好的愛情。一個女人,事業一定是第一位的,精神的獨立與經濟的獨立,一定是她獲取一份平等的愛情的前提。有魅力的女主角們,通常氣場都比較強大,不需要任何媚態去取悅男人。
比如《傲骨賢妻》裡的Alicia,一開頭當州長的丈夫偷腥被公開,她梳著老氣的大媽頭穿著「良家婦女」的衣服,被媒體團團包圍。
偷腥的當事人,一個年輕辣妹,直接就在電視上諷刺Alicia年老色衰,毫無魅力,像個死魚似的。人生觸底要反彈,Alicia拿出自己名校法律系畢業證,重回職場。最近這劇結束了,大家都看到了她七年的蛻變,變得自信,變得美麗,收穫了人們對她的尊重和真愛。
什麼是偉大而能夠持久的愛情?《致橡樹》裡面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真愛是兩個靈魂的惺惺相惜,能夠走下去的完美婚姻也在於對彼此價值的心領神會。多少婚姻敗給了一方在成長,另一方卻止步不前,而職場,是一個人一輩子精進自己的動力。
「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雖然國內的職場和歐美等還差一截,但職場上已經湧現了許多振奮人心的女性形象,工作對她們絕對不是「女孩子嘛,隨便做個穩定的工作就好了」,而是:
她們自主選擇熱愛的職業,並且有擔當地堅持。在受到質疑和不公待遇時候,敢於據理力爭,為自己爭取,絕對巾幗不讓鬚眉。
給這屆編劇一個建議:跳出套子,深入生活,不要做8點檔狗血劇人人喊打的人,寫點兒新時代新女性吧!再不行,你去上兩天班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