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社群直播筆記】高大庸:中國電視劇編劇的困惑和思考

2020-11-29 1905電影網

  作者:王夢,編劇,中國編劇社群會員

  註:由於是同聲打字(中間還掉線了),不可避免錯別字和一些遺漏,大家作為參考看下,如果希望看原版視頻,歡迎加入編劇社群。

  Q1:怎麼入的行?

  A1:讀這個專業,戲劇文學系,畢業自然而然的來做這個工作。剛入行的時候,那時候市場和現在不太一樣,更喜歡那時候,比較注重創作,大家一起商量著來。或者編劇自己覺得不錯的題材,寫好了找人買。現在創作的價值觀有點扭曲了,之前是創作中心制,差距也沒那麼大,也就三四倍的差距,包括編劇、導演差距也沒那麼大,主創都差不多。現在有好的一面,市場變大、從業人員變多,現在 18年爆發,網際網路視頻的興起,加上資本市場,加上比較虛的東西被放大,比如15、16年,大IP熱,甚至小說的價值不重要了,流量數據好,再加上流量明星就行了。從18年開始,這個行業開始整頓,兩面說,一個導致行業蕭條,但也讓大家回到創作上來,從長期來看,也許是好事。從長期來看,社會、觀眾需要好的作品,這個行業會復甦,會變得越來越好。

  Q2:現在的環境比之前更艱難還是更好?

  A2:那時候全國才產不到兩千集的電視劇,現在已經到一萬五六千集,這不包含網劇。對從業者來說,肯定是機會變多了。

  Q3:疫情這段時間在家在做什麼?

  A3:多數編劇是常年隔離的,開會一周也就兩三次最多。現在在繼續之前的創作,想打磨好作品,所以花時間很多。

  Q4:在之前的創作經歷中,哪些作品是改編的?以及創作過程。

  A4:紀中老師版《西遊記》《鹿鼎記》,一個是神話作品,一個是武俠作品。個人體會是,金庸先生的改編比較簡單,因為金庸先生30歲以前做過編劇,所以金庸先生畫面的思維是非常清晰的。看金庸先生的小說,可以看出他對行動等的描寫,很影視化。說誇張點,甚至一天改個兩三集都可以,80%原樣可以用的。因為每天連載三千字,所以會有些疏漏。在當小說看的時候,不容易發現,但做改編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對不上的內容,這時候需要做些彌補。金庸先生作品太適合影視化改編,所以改編比較輕鬆的。當時接手做《西遊記》,都希望做出點新意來。老版《西遊記》是中國電視劇裡重播率最高的,當時是09、10年做的改編,離老版已經二十多年了。電視劇是有時代性、時尚感的,哪怕是經典作品,在不同時期,大家的解讀是不一樣的,還有當下性的和觀眾的呼應和共鳴。比如老版《西遊記》創作年代比較早,而且主創者是老前輩,他們是在講究意識形態鬥爭的環境下長大的,他們不可避免的遺留一些鬥爭哲學、敵我矛盾、真假矛盾、美醜矛盾,仔細看會看到。包括造型也一樣,偏戲曲的造型,比如悟空的和戲曲舞臺的一模一樣。電視劇每三五年流行一個審美風格,是有時尚感的,包括造型等視覺上的,也有情節上的。當時我們想做一個職場感,把師徒四人像放在一個辦公室裡,只是不是在一個固定空間裡,參考這個以後,年輕人的代入感會比較強。傳統的沙僧形象是比較木訥、勤勤懇懇,但在我們新的《西遊記》裡,會有腹黑、毒舌的一面,當然也保持勤懇的原人設,這就把他的角色有點時尚感的改編。有人喜歡,有人也不喜歡,比如豬八戒,有人覺得太魔獸化,有人也很喜歡,因為符合《西遊記》的描寫。這些爭議都是正常的,因為對於經典的解讀,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對《西遊記》的改編要考慮當時的環境、觀眾、審美,但有一點,就是不能拋棄原著,那就不叫改編了,相當於借一個題材搞原創了。

  Q5:那從編劇層面怎麼把新進的審美加到古典名著裡?

  A5:所有的古典作品放到現在解讀,都有當下性的,要以當下觀眾熟悉的點和方式去呈現。比如沙僧,他是辦公室裡幹活最多的人,每個公司都有這種人,任勞任怨、髒活累活都幹,但受了這麼多委屈,總會有牢騷,只要呈現出來,觀眾就能感覺得到。悟空就是最能幹,但脾氣最大、不服管,這種員工最容易跳槽,威脅罷工、回花果山好幾趟。

  Q6:出於市場的考慮,是照著原著改,還是改動大?

  A6:比較複雜,每個作品不一樣。碰到過有人拿著特別大部頭的小說,400萬字,《紅樓夢》才105萬字,很水。碰到這種情況比較撓頭,如果完全和原著不一樣,原著粉會不認同會流失,投資方也不會同意,這是經濟方的考量,不是創作方的考量。考量的是小說和劇的審美和呈現方式不一樣,小說的優勢在敘事自由,毫無限制,對內心的描摹可以長篇大論,影視要非常直觀的用畫面呈現,對思想的表達也不太適合影視。做改編的時候,要把人物、故事、思想保留,又要換成影視的呈現方式,更多的是要研究這個問題。至於說流量、原著粉、資方的投入價值,這屬於市場評估,按說不該由創作者承擔。但現在市場扭曲,這些東西也會強加給編劇。具體的小說完成度不一樣,這個要一事一議。比如金庸先生的作品,射鵰之後的作品,基本就是尊重原著+打補丁,就足夠了。

  83版射鵰,大家都很熟悉,如果現在拍射鵰,肯定是不一樣的,故事還是要有點變化的。最大的變化不是故事情節、框架,而是人物的色調、時尚感,不光是劇作,場景、造型、音樂、剪接方式,都要有變化。

  Q7:最近您有關注什麼改編得比較好的電視劇嗎?

  A7:《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的底子本身很好,改編也比較尊重原著,做了合適的影視化呈現,製作團隊也呈現的很用心和到位,你費了心血、下了功夫,觀眾看得到。

  Q8:製作費用越來越高,本質是什麼?

  A8:近些年,製作水平上升的非常快,不管是數碼技術還是服道化製作。不過我不是很認同古裝劇說自己花了多少錢去做服裝這種價值觀,因為對於觀眾來說,首先看的是故事、人物,服裝什麼的多好,並不能意味著這是個好劇,它是個局部的。現在有個問題,價值判斷扭曲,覺得看幾個畫面、場面還不錯,就覺得是個好劇,但看故事就看不下去。這個行業十幾年前出現過這個情況,有個劇播出前非常火,大家看片花覺得帥、用心,當時創作是最高價買的,但當時出了大問題,故事完全連不上,觀眾看不懂在講什麼。像這種戲,是特別典型的營銷案例,就像你賣千裡馬,拿個黃金馬鞍,但你買的是千裡馬。賣劇也是,故事不受重視,這是本末倒置,這個行業、市場還不夠成熟。編劇在劇集中的發言權,是被低估了,美劇、韓劇、日劇,整體水平比我們高,日劇、美劇生產的特點是創作中心制,編劇經常兼任製片人、監製,所以他們的質量是有把握的。國內創作秩序的混亂有點不可理喻,聽過有的腕兒帶著兩三個編劇,覺得不好就改,扔給導演,導演還不敢不聽,這是職業操守問題,如果你對劇本不認同就不要來拍,既然來了就不要在現場亂改。在創作上有整體感的兩個人,編劇和導演,演員的思維容易從自己的角色出發,表達個人感受,鼻子比臉大,這個人不可能好看,有的演員改戲就是把鼻子改得比臉大。這個行業應該大家一起來糾正,不應該鼓勵這種業餘的創作性。

  Q9:這兩年有變好嗎?

  A9:有的網絡平臺會先劇本過評估系統,劇本的權重變大了,這是個好現象。

  Q10:美劇是創作中心制,節奏也很快,按季來,但國內動不動好幾十集,怎麼看這個現象?

  A10:國內的劇,你不用看屏幕,你能了解劇情,但美劇,除了肥皂劇,如果你不看畫面,你什麼都不知道。國內的劇偏口水劇,過於依賴臺詞。還有節奏感的問題,這個跟整體環境有關係。美劇基本沒有免費的劇,是付費觀看,國產劇從傳統上來說,是免費看,這兩年網絡才開始付費。這種情況下,美劇如果水了,觀眾棄劇,你就沒有收入。國產劇呢,每集單價那麼低,你想把錢掙回來,拍六集八集肯定是賠的,以前業內有個測算,如果少於20集是收不回成本的,這個是經濟利益上的問題。網絡平臺比較靈活,想學美劇做短劇的模式,我覺得這個嘗試是比較好的。短劇做精品劇,甚至做成電影的製片都是可以的,兩三千萬一集,單集收費,但就要求好看。

  Q11:50集注水成70集,怎麼看這個情況?

  A11:首先編劇肯定是要配合,單集的劇本量很大,寫成1.5-2集的量。編劇不寫,怎麼能拍出來呢?或者編劇自己兌水拖沓,也有可能。

  Q12:按照您的理想模式,您來創作一個劇,怎麼把節奏寫得好看?

  A12:故事的節奏和情節的密度、人物關係的緊張程度、氣氛的營造等都有關係,很複雜的問題,是藝術的生命,難把握的東西。

  Q13:關於限古令?

  A13:國家沒有明確的發布過限古令,廣電批判過宮鬥、宅鬥的劇,之前有段時間這類劇霸屏,整體上負能量東西偏多,廣電批評過這個類型,打擊面比較大,因為很多公司在做這個類型的戲,所以大家就誤傳成限古令。廣電所鼓勵的,包括古裝歷史正劇,包括能正面弘揚中國歷史文化,從創作的多樣性來說,少了古裝劇是不可能的。中國古代文化的形態非常多,籠統的限制古裝劇,是不可能的。古裝歷史劇的挖掘尺度,弘揚正能量的歷史文化,應該都不太會在審查中受到打擊和限制。

  Q14:《大明王朝1566》這種劇現在很少?

  A14:這種劇很多敏感話題,要通過審核,需要功力。而且當下市場過度商業化,燥急,導致沒有耐心等,這種劇非常費時間,現在不太鼓勵這種需要超長的耐心的劇,以後可能會有,也許有耐得住寂寞的創作者。

  Q15:網大是前六分鐘的精品製作,網劇是前六集的精品製作,怎麼看?

  A15:這個牽扯到有效點擊的問題,超過六分鐘的連續觀看才給結帳,有種說法,300萬的製作經費,250萬花在前六分鐘。這種規則是網站設置的,對於創作者來說是不利的,要鼓勵創作者把整體做好,而不是前六分鐘,還要保持結帳的公平。前六集這個不知道,如果一個人買會員第一次點你的劇,就算你為網站拉新,可以結帳。

  Q16:怎麼樣的改編不算魔改?

  A16:比如《麥克白》,用日本戰國時期的殼,呈現了莎士比亞的神,這種不能算魔改,是最高級的改編。這個小說到底適不適合改編,平臺又一定要,可能會改動很大,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對於一個正常編劇,給我一個很成熟的小說,可以很容易的改成劇本,有誰願意多費很多力氣去改,比如金庸先生的小說,錢掙得容易,大家都很高興,誰願意推翻了重寫。這種較大的改編,多數是實在沒轍了。

  Q17:想改編冷門的古典小說?

  A17:挺好的,不一定是長篇小說,甚至是筆記小說。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很豐富的,現在大家關注的作品,大多圍繞著四大名著什麼的。我自己其實就比較喜歡《三言兩拍》之類的內容。至於找當下性的問題,如果有一篇小說穿越了幾千年打動了你,就一定能打動觀眾,你要為他加上時尚感而已。比如說《西廂記》,前面是《鶯鶯傳》,《鶯鶯傳》比《西廂記》更接近生活、更真實,戲曲和筆記小說不太一樣,《鶯鶯傳》更適合改編,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Q18:主旋律的劇怎麼創作?

  A18:藝術性和觀賞性,主旋律的劇會比較吃虧。中國曾經經歷過偽理想主義的生活,所以大家可能會有排斥和牴觸,就是假。如果是真人真事,大家會感動,但如果寫成了劇,過於政治正確,大家會牴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真。

  Q19:以自己的作品舉例,怎樣做內容選題、人物設計、故事大綱?

  A19:牽扯的東西太龐雜了,講一個小時講不完。我做原創,和製片人聊,覺得不錯就做,也有製片人拿來不錯的題材找我。如果是你原創的題材想做,首先是個有感而發,你覺得東西打動你。其二,你有的說,如果這個感動一句話兩句話說完了,也做不成一個戲,你的這個感動一定能轉化成故事,轉化成人物。至於說怎麼做大綱,簡單點三四千字、一兩萬字、三四萬字,再細就分集提綱了。要講主要的人物關係,主要的大情節脈絡,呈現出打動人、概括主題的東西,這樣才能完成一個交流。大綱的要素就是初中的記敘文,想起一個小練習,剛入行的新人可以試試,就是縮寫。比如拿《哈姆雷特》縮寫成五千字的故事,再縮寫成一千字的故事,再縮寫成一百字的簡介,甚至再縮寫成一句話。在做濃縮的時候,你就牽扯到一個取捨,自己就能感受得到。

  創作中,概括能力很重要。比如《茶館》,也是高度概括的東西,用十幾個人物,就把整個社會的生態就呈現出來了。

  Q20:先做人物還是先做大綱?

  A20:每個作品不一樣。比如有個作品,河南地方上一個植樹造林的人,那你肯定是從人物出發,了解他的事跡,開始編織故事。每個故事不一樣,出發點也不太一樣。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一種情緒,一種感動想做一個劇,你可能會整理你經歷的、看到的不同的情感故事。

  Q21:人物創作有什麼練習方式嗎?特別是人物的對白,怎麼可以保持人物的真實性和戲劇性的平衡?

  A21:多看多揣摩,比如《紅樓夢》,我看了四五遍不止,因為他對人物的完成已經太好了,又概括又有細節。多揣摩好的作品,天才們是怎麼做的,我們能學到三到四份就能及格了。凡是能打動你的,多看多揣摩。唯一的建議,就是多看經典作品。

  Q22:電影大綱有三段式,電視劇大綱有結構嗎?

  A22:也碰到過同樣的問題,有些電視劇確實比較龐雜,比如跨時空。其實對電視劇很難,觀眾又不是集中觀看,可能一周就播幾集,玩結構很容易亂。電視劇上對結構的探索空間比較小。看過最特別的電視劇大綱,像菜單一樣,也很吸引人。

  Q23:業界有些好口碑,但收視率不行的尷尬情況。

  A23:評價標準不同。前些年抗日神劇,經常有大爆款,業內都覺得這是個啥,但是就是收視率第一。像雷特裡斯哥特,當年拍《異形》賺了很多錢,他就很任性的拍了《靈異殺手》,巨虧慘澹,影評界也對他嗤之以鼻。但二十年後,被評為科幻史上最偉大的作品。觀眾有觀眾的角度,業內有業內的角度,業內還有時代性。自己問心就好,不要多想,想得太多負擔太多。

  Q24:金庸先生的小說裡,人物說了一大段話,怎麼變成影視語言?

  A24:有的長達一頁多,看這段內容,如果是敘述往事,可能會插閃回,可能會打斷,導演那還有蒙太奇剪輯的,最核心的還是戲和人物,只要對,就不害怕。

  Q25:結合《霧裡看花》講講人物設定。

  A25:算是行業片,行業背景比較清晰,主角都在行業活動。當時潘老師(劉羅鍋的製片人)找我做,他認識好多古玩行的人,採訪了三十多個老專家,各個門類最頂尖的專家。了解了以後,才會設置故事和人物。其實古玩行,他的故事非常多,有有文化的,有沒文化的,有伯牙子期的儒雅的,也有打破頭爭名奪利的。古玩行最刺激的是撿漏和打眼,這種故事很多,會導致生生死死、改變命運,但不能重複。當時古玩行有句話打動我,人眼睛是黑的,心是紅的,看到東西後,眼就紅了,心就黑了。人在這個環境下,要面臨各種考驗。這個算是題材先行,那時候全民收藏熱,全國了解古玩的有1-2億人,是收視率的保障,可又不是鑑寶欄目,先搜集素材,採訪這個行業,再慢慢形成故事。人物決定了故事的形態、走向、主題、情感價值。

  Q26:怎麼寫行業劇?要不要找個行業內的人寫,編劇再改?

  A26:首先要去了解。採訪、採風、搜集資料,當你覺得你說話不外行的時候,基本上可以著手寫故事了。最好還是請個專家級是人做顧問,但不要讓他寫。不要把生活中的故事,當成戲劇裡的故事。之前有個朋友,說給我提供個故事,說他的鄰居二三十年前離婚,母親帶著兒子,父親帶著女兒在不同城市生活,多年以後,這倆人談戀愛準備結婚,父母見面都傻了。我說,生活中這屬於極端事件,但我寫這樣的故事,我就是二貨。

  Q27:片方對於影視改編的常見意見?奇葩意見?

  A27:滿足平臺審劇本的要求,這是正常片方的要求,一般說來不會要求編劇幹額外的事。會有比如請明星,希望戲份重一些,在不破壞整體創作的前提下,是可以的,如果使劇本創作水準下降,要據理力爭。

  Q28:片方看中的適合改編的作品?

  A28:流量、數據、關注度,其次才是題材、故事這些因素,這是一大類。之外還有有特種兵題材,海外軍事行動之類題材上比較亮眼、有新鮮感的。他們關注的東西的邏輯是預期題材會喜歡。

  Q29:第一流的文學作品,很難改編成影視作品,一般二三流的作品會比較好改編?

  A29: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卡布卡,你想改編成影視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不見得會取得成功。像《大仲馬》在文學史上地位不是很高,但在影視改編史上地位很高。這跟文學、影視在人們的消費中佔的位置的緣故。影視是比較大眾的,要有人買單,不然活不下去。小說可以零讀者寫作。故事性強的更適合改成影視。但凡是有例外,《紅樓夢》也是一流的影視作品,也能改。

  Q30:有的題材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了。

  A30:不一定跟題材有關,可能跟你人物關係搭建的彈性、豐富性有關係,可能就一組、兩組人物關係,寫完了,沒有變化了。一個長篇,需要一個敘事綿長的東西,不要拉斷,要夠長。

  Q31:覺得自己寫的比較low,怎麼體現時尚感?

  A31:人物小傳和故事呈現都能體現,比如開頭、人物出場亮相,加一些標誌性的東西,和時尚感相關的。

  Q32:編劇新人如何拜師?

  A32:很多編劇組織,比如喜多瑞,可以跟他們聯繫,有沒有什麼合作,或者直接發簡歷。喜多瑞經常搞沙龍,歡迎參加。

  【胡聰:編劇社群剛好是和喜多瑞活動,會組織線下沙龍。】

相關焦點

  • 親愛的自己電視劇編劇是誰 蘇曉苑代表作品有哪些
    蘇曉苑也是《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編劇,與丁導合作多次,有默契有水平,她在創作中秉承「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曾榮獲「十佳編劇獎」、「銀河獎」等,是不折不扣的「才女編劇」。  很多關注這部劇的人,一定也會關注這部劇的班底,幾個名字一出來,就能看出這部劇堪稱頂配,導演丁黑執導過《玉觀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很大大熱的電視劇,這些劇的口碑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還有就是,這部劇的主演是劉詩詩和朱一龍,這是劉詩詩產後復出的第一部作品,所以關注度很高。
  • Netflix 聯合製作《三體》電視劇,《權遊》編劇 2DB 擔任編劇
    中國著名作家劉慈欣的史詩科幻作品《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和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奈飛(Netflix)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並且由《權利的遊戲》的兩位編劇擔任該劇的監製和編劇,該消息隨後在微博上也得到了劉慈欣本人的轉發證實。
  • 鄭爽直播失控,《一起來看流星雨》編劇:她沒瘋是世界瘋了
    鄭爽直播的時候態度強烈,多次表示反感直播帶貨,屢次對主持人愛答不理。鄭爽確實真性情,說話和做事完全不分場合。 鄭爽直播失控,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編劇汪海林也來評價此事。汪海林是《一起來看流星雨》的編劇。
  • 《越獄》編劇聯手派樂 打造屬於中國的「美劇」
    :《虎膽龍威》編劇 John Jarrell 等五名編劇正式籤約派樂傳媒,開啟了中美編劇聯合創作的模式;新一季美劇《越獄》的編劇兼執行製片人(Vaun Wilmott),也將與派樂傳媒聯手打造屬於中國的「美劇」。
  • 陳十三編劇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電視劇,卻成為很難超越的精品
    陳十三編劇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電視劇,卻成為很難超越的精品如果說林正英的殭屍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麼亞視推出的鬼才陳十三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也是為之不多很難超越的精品之一。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刷新了人們對殭屍片新的認識,融合東西方殭屍片的獨到之處,並且被中國傳統的鬼神融合一起,題材非常新穎,而且更具有觀賞性。而整部劇的女一號馬小玲也成為了大家崇拜的偶像,女神,尤其是她身材與面屏的大長腿,讓多少男少女為之感嘆!而如今的殭屍片與鬼神題材的電視劇,很難在拍出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的高度,不管是況天佑與馬小玲的愛情,還是山本一夫與珍珍的愛情,都讓人為之動容,流連忘返。
  • 盤點那些讓人笑噴的電視劇臺詞,導演和編劇你們是故意的吧?
    雖然如今的電視作品越來越多,製作規模、特效、演員陣容也是越來越強大,但很遺憾的是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堪稱奇葩的電視劇,譬如一些充滿著導演腦洞和各種穿幫的某些「神劇」。當然不光是畫面情節等穿幫,連臺詞有時候也實在讓人吐槽導演編劇是不是故意的,實在是雷倒眾生。
  • 第二屆克拉瑪依編劇節再聚編劇「核力」—「為中國編劇原創加油!」
    第二屆克拉瑪依編劇節再聚編劇「核力」—「為中國編劇原創加油!」當下,影視作品已經成為中國觀眾需求量最為旺盛的娛樂內容,觀眾對於原創優秀劇本的呼求日盛,而資本也開始把目光投向產業上遊的資源和人才。人們愈加清楚地認識到,好的故事和創意才是影視產業取之不竭的核動。
  • 《三體》要拍英文版電視劇,編劇讓網友沸騰
    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製作顧問,打造了《權力的遊戲》的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以及創作了《真愛如血》系列的亞歷山大·伍將擔任編劇與監製。同時,布拉德·皮特掌舵的B計劃影業,以及《消失的愛人》的女主角裴淳華參與的原條影業等都是監製方。
  • 《那江煙花那江雨》首播,開電視劇先河,無編劇署名,於正不背鍋
    文/馬慶雲7月8日晚間,電視劇《那江煙花那江雨》正版視頻平臺上線,六集首播。著名編劇、製片人於正更是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為自家女主角吳佳怡「打電話」,盛讚吳佳怡的演技。然而,這部電視劇作品卻有非常與眾不同之處,它沒有編劇署名。
  • 《流星雨》編劇汪海林評流量明星:演技都很差
    汪海林說自己前後攻擊過王一博、肖戰、鹿晗、迪麗熱巴等一眾明星,但王一博有部分粉絲態度比較友好,會和他認真探討,又向他介紹了王一博會騎摩託這件事,所以汪海林對王一博就沒有那麼反感了。但肖戰粉絲發現汪海林不再攻擊王一博,就開始造謠汪海林和王一博「有一腿」,給他們開CP超話,P結婚照。汪海林點評肖戰粉絲是現在粉圈流量中最具代表性的,活躍度最高,攻擊性最強。
  • 編劇程琳解密《勝算》拍攝秘聞
    一部被延播5年的諜戰劇編劇程琳編劇程琳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省文學院駐地作家、牡丹江市作協主席,曾在《收穫》《當代》《十月》《中國作家》等文學期刊上發表過《拘留》《警察與流氓》《香水》《犯罪嫌疑人》《人民警察》《國家行動》等11部長篇小說,多次獲公安部金盾文學獎。
  • 人工智慧有法子拯救一下中國頹廢的編劇行業? - 金評媒
    不管是導演中心制還是演員中心制都讓中國編劇的地位顯得無足輕重,而反觀韓國,一部韓劇如果想要造勢,在他們的宣傳工作中必定會用到的一個關鍵詞叫做「金牌編劇」——金恩淑、樸智恩、金恩熙等人的名頭通常才是韓劇能夠熱播的殺手鐧。目前,韓國電視劇的製作環境已經越來越以編劇為中心,而觀眾對作品的選擇也往往會把編劇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編劇,是韓劇製作當中的絕對王者。
  • 這7部電視劇的男主角全叫一個名字?看到編劇名字徹底明白了!
    看電視劇看多了,難免會對劇中的人物耳熟能詳,在諸多電視劇中男主角名字難免會重複,但有個男主的名字重複率已經讓人記憶深刻,甚至能穿越了,這個男主角叫徐天,撞了角色真尷尬的要死。在電視劇《在紐約》中,由李易峰擔任男主角徐天,講述了在平庸日子裡與盛夏兩人不同的生活作風,兩人事業幾起幾落,情感也從淺入深。李易峰的徐天這個角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電視劇《最好的安排》中,付辛博擔任男主角上演了與趙子惠的愛戲,劇中付辛博擔任的男主角也叫徐天,是一部都市青春勵志劇。電視劇《紅色》中張魯一飾演的男主角徐天,上演了一部與日本人的生死決戰。
  • 電視劇《神話》中的大破綻,網友:如果編劇考慮到,素素就不會死
    今天給大家說的是電視劇《神話》中的大破綻,不知道各位看過之後是否認同?在電視劇《神話》中有這樣一段:穿越到秦朝的小川因為要躲避結拜兄弟劉邦指派的婚事,在夜裡偷偷逃走。誰知到了天亮時,眾人尋找到了他,這時的他中了瘟疫昏倒在地。
  • 被巨頭看中,權遊編劇2DB任編劇,三體英文劇集要出,你怎麼看?
    而這次的聯合開發,也可謂是陣容強大,英文版《三體》劇集的改編將由編劇了大熱美劇《權力的遊戲》的David Benioff和D.B. Weiss和編劇和《極地惡靈》、《真愛之血》 的編劇壓力山大·伍共同擔任,原作者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則擔任顧問製作人。
  • 不想當編劇的廣電總局不是好導演
    要說中國最大的導演到底是誰,歸根結底,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姜文等小輩兒一律靠邊站。真正能夠拍出一部一審便過的好片子的,還唯獨只有「高大上」的廣電總局。俗話說的好,「不想當演員的模特不是好廚子」,而「不想當編劇的廣電總局也不會是好導演」。
  • 《月供》將播 編劇是咱甘肅人
    記者了解到,這部電視劇由甘肅籍編劇馬德林和他的搭檔祝和平擔任編劇,也是馬德林繼湖南衛視熱播劇《愛的婦產科》之後又一都市愛情題材的作品,同時《月供》也是馬德林編劇的都市愛情系列「愛情首付,婚姻月供」的第二部作品。  實力演員陳赫憑藉《愛情公寓》中萌賤萌賤的曾小賢一角走紅,自此就在喜劇的道路上迅猛發展。
  • 《莫語者》被指拖欠編劇稿酬 劇方稱劇本字數不足
    2018年02月07日 14:39 來源:北京日報 參與互動    電視劇
  • 權遊編劇2DB宣布退出《新星球大戰》首部星戰真人電視劇即將上線
    告訴各位星球大戰粉絲一個喜大普奔的新聞,根據外媒最新消息,此前宣布加盟迪斯尼和盧卡斯影業新《星球大戰》三部曲的製片人兼編劇大衛·貝尼奧夫和D·B·魏斯(二人被中國網友戲稱2DB)正式退出了《星球大戰》新三部曲的項目。看來《星球大戰》最新系列電影終於不會被禍害了!
  • 是《狼毒花》、《雪豹》的編劇寫了《雷霆戰將》
    《亮劍3之雷霆戰將》雖然已經從電視臺和視頻網站全面下架,但是這部雷劇已經引起了觀眾的興趣,更多好笑的情節被扒了出來。排在最前面的黃淼作品比較少,除了《雷霆戰將》外,只有一部《激戰》、一部《北方漢子》,兩部都是抗戰題材,其中《北方漢子》獲得了第26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