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7月8日晚間,電視劇《那江煙花那江雨》正版視頻平臺上線,六集首播。著名編劇、製片人於正更是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為自家女主角吳佳怡「打電話」,盛讚吳佳怡的演技。然而,這部電視劇作品卻有非常與眾不同之處,它沒有編劇署名。這簡直是開了自有影視劇以來的先河。
《那江煙花那江雨》說它沒有編劇署名,是基於它在豆瓣等多處影視劇資料平臺當中,並未有編劇署名。同時,在這部電視劇的片頭和片尾當中,老編認真核實了已經上線的六集內容,均未發現編劇署名。搜索平臺檢索,亦未能發現這部電視劇到底是哪位編劇老師創作的。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如果哪位讀者親人知道這部電視劇的編劇老師是誰,還望告知,並且細緻告知信息源,以便老編認真核實。《那江煙花那江雨》雖然暫時找不到編劇署名,但在「藝術風格」上,卻和於正老師的《延禧攻略》頗為相似,不僅僅是故事大主線的相似,更是具體小橋段的編排上,都和於正老師相仿。
所以,有些並不認真查證的媒體人,將這部電視劇歸結為於正老師的作品。顯然,電視劇並未出現編劇署名,於正老師雖然幫著自己藝人吳佳怡宣傳,但並不背編劇的這個鍋。之所以說不背鍋,實在是因為《那江煙花那江雨》編劇老師呈現出來的劇本水平,太差了,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上。
這部電視劇的劇本,其實可以拿出來做錯誤範本的教學案例。為什麼呢?因為它在大的技術手法上,都是正確的,顯然是科班出身的編劇創作的。但是,它在具體的橋段設計上,又都是錯誤的,顯然是經常逃課的科班編劇創作的。不妨先說說《那江煙花那江雨》在大的技術手法上的正確性。
我們很多電視劇沒有辦法開篇明義,絮絮叨叨好多集了之後,都無法給觀眾一個行之有效的主線。很多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就是這個路數,糜爛不堪。而《那江煙花那江雨》卻能夠開篇明義,和《延禧攻略》一樣,上來就告訴觀眾,我們這是「查案復仇」的,雖然後續劇情依舊是男歡女愛的模式,但查案復仇梗會持續存在,並且推動劇情。科班編劇的意識,是對的。
但是,《那江煙花那江雨》在具體的橋段設計上,卻處處都有問題。一部及格的作品,至少要求人物行為動機明確,故事線索清晰,橋段和橋段之間的有效聯繫密切等等。說白了,人物性格和人物故事,要能夠自圓其說才行。我們拿這些基本標準去看這部《那江煙花那江雨》,就會發現它的問題連連。
不妨說說這部電視劇的女主角人設。該劇故意把女主打造成為吳謹言在《延禧攻略》當中的樣子,從而實現稍後的各種開掛逆襲。然而,一個從小目睹過滿門被殺的女孩子,長大了,怎麼會是嘻嘻哈哈的角色呢?再比如說,養育自己的乾爹剛剛被叛軍殺害,女主角進城之後的劇情,立馬又嘻嘻哈哈起來。是她的心真大,還是編劇的心真大呢?
這種類似的人物設計上的不合理性,在該劇當中俯仰皆是。此外,橋段和橋段之間的創作,也缺少最基本的設計技巧。比如,女主的姐妹逃入城中,遭遇一個正在找閨女的老爺,而這位女性角色正在遭遇歹徒的違法犯罪,這位老爺見義勇為,稍後,女主的姐妹知恩圖報,要代替老爺的閨女入宮選秀等等。一個巧合接著一個的巧合,用連續不斷的巧合推動劇情,已經是弄巧成拙了。
這種過度的巧合,容易讓觀眾覺得編劇是胡編亂造。該劇沒有編劇署名,我的理解是,編劇不好意思署名了。這水平,真的容易被觀眾笑話。雖然該劇模仿於正老師的痕跡太重,但應該不是老於的作品——老於水平再次,也不能差成這樣吧。
此外,聊一聊於正老師力捧的女主角吳佳怡。只從顏值來論,吳佳怡真的承擔不起女主的任務來。不過,現在是女性追劇的時代,女主顏值低一點,反倒是好事情。只有男性觀眾才要求女主顏值高。女性觀眾更關注男演員的顏值層次。因為現在的電視劇,尤其是網絡劇,主動權在女性觀眾,所以像吳佳怡這樣的女演員,得到了先機。
吳佳怡的演技如何呢?和吳謹言相比,還是不錯的。吳謹言還是板著面孔演戲,水平一般。吳佳怡會笑著演了,這就是進步。不過,一個五年前死了全家,五年後目睹乾爹被殺的角色,還整天嘻嘻哈哈,演員越笑著演,這劇越尷尬。《那江煙花那江雨》可以作為清宮劇的質量較差的典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