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學院原政治部主任殷學潤逝世,曾在朝鮮戰場度過6年

2021-01-15 澎湃新聞
軍事科學院原政治部主任殷學潤逝世,曾在朝鮮戰場度過6年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1-01-14 12:47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2021年1月14日從新四軍研究會方面獲悉:軍事科學院原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研究會會員殷學潤將軍於1月11日逝世,享年94歲。

另外,殷學潤將軍母校江蘇省鹽城中學1月13日也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消息:「原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員、原軍事科學院政治部主任、我校1945屆校友殷學潤同志於2021年1月11日11點43分逝世,享年94歲。今天,和大家一起深情緬懷殷學潤校友。」

據「響水融媒」微信公眾號2020年9月文章《出色的軍隊政工幹部殷學潤》介紹:殷學潤,1927年2月出生,響水張集人。1945年4月參加革命,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6月從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治部主任、院紀委書記(正軍職)、院黨委常委崗位上離休。

殷學潤出生時正逢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後期,在戰亂中度過了他的童年。1946年9月,殷學潤參軍入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他先後在縣總隊、分區獨立團工作,擔任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政治處幹事等職。當時,縣總隊和分區獨立團屬於地方武裝,主要任務是打擊敵特分子和各種破壞活動,保衛和鞏固地方政權,配合大部隊開展對敵鬥爭。1949年3月,他被調入第三野戰軍第24軍政治部,先後擔任教育幹事、政治理論教員、軍教導大隊文訓隊隊長。期間,他經常深入戰鬥一線調查了解官兵的思想狀況,利用戰鬥間隙撰寫教育提綱,報送軍裡審查批准後,指導部隊搞好思想教育,鼓舞部隊的戰鬥士氣。1949年4月,參加渡江戰役時,在搶渡長江過程中英勇負傷。看著身邊犧牲的許多戰友,他內心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忍住傷痛與戰友們追殲潰逃之敵,最多時一天追敵100餘裡。他跟隨部隊順利進駐南京,親歷了敲響國民黨反動政權喪鐘的重要歷史時刻。

1952年10月,他所在的第24軍入朝參戰。入朝初期,由於在異國作戰,情況比較生疏,而且敵人十分強大,戰鬥激烈殘酷。部隊官兵的思想也因此有些複雜,思想教育的任務非常繁重。尤其是進入陣地後,部隊大都以班、組為戰,給開展教育工作帶來許多困難。為解決這個難題,殷學潤主動向領導請纓,深入到軍直屬部隊搞教育試點,摸索行軍中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辦法。部隊進入一線後,他在較短時間內,連續四次深入前沿連隊,體驗生活,了解情況,研究改進陣地教育的措施。還通過組織舉辦黨訓班、幹訓班和邀請朝鮮同志介紹情況的方法培養思想教育骨幹,有效地解決了部隊在分散擔負作戰任務條件下,開展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問題。期間,他總結的經驗被軍《火線報》刊發,多次編成教育材料以文件形式下發部隊。

戰鬥中,殷學潤英勇頑強、不怕犧牲。一次,去前沿陣地,為了避開敵人炮火的封鎖,他和戰友改走山間小路,一大早出發,沿途連續翻越兩座大山,直到天黑才到達團部。第二天一早,他就下到班、組了解情況,整整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吃飯時,剛端起飯碗,屋頂就被敵機給炸通了。他立即站起身,不顧房子隨時可能倒塌的危險,幫助戰友迅速撤離。在陣地上,不僅吃住十分困難,由於敵人飛機和炮火的封鎖,後方補給送不上來,吃用水是個大問題。主要靠戰士冒生命危險,從敵人炮彈炸出的泥坑中弄點雨水來食用,一人每天只能喝上一杯帶有硫磺味的泥水,經常是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無法刷牙、洗臉。1953年在金城反擊戰中,殷學潤深入最前沿的209團6連,幫助連隊開展戰前思想教育和戰中宣傳鼓動工作。戰鬥打響後,他幾次衝出坑道,冒著密集的彈雨救護傷員。

由於在戰場上的突出表現,殷學潤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955年3月,調入志願軍總部工作。1956年,作為志願軍國慶觀禮代表團成員,回國參加了國慶觀禮,並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58年10月,隨志願軍總部從朝鮮戰場勝利凱旋。至此,他已在朝鮮戰場上整整度過了6個年頭。

1959年3月,殷學潤被分配到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工作。在該院工作的三十多年中,殷學潤始終立足本職崗位,勤奮工作,奮發進取,在軍事科研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擔任團職教育幹事及1970年後任院宣傳部(處)長(正師職)期間,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先後組織學習了《共產黨宣言》等十多本馬列著作和《毛選》一至五卷,尤其著重學習他們的哲學和軍事著作。經過努力,使文化素質較低的科研人員,普遍達到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全院幹部的馬克思理論素養也得到明顯提高。任組織部長期間,在抓好黨委、支部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開展科研活動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1979年4月至10月間,帶領工作組深入全院各學術研究部進行全面調查,先後召開了7個座談會,與100多名領導幹部、政工幹部和學術骨幹逐個談話,翻閱了建院以來大批文書資料,整理出二十多萬字的調查資料。在此基礎上,緊密結合實際,研究起草了《科研中思想政治工作意見》,為加強科研人員的思想政治建設,保證科研工作的正確方向,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1984年起,殷學潤先後擔任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和院紀委副書記、書記。他根據改革開放後部隊思想建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抓好政治理論學習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始終保持軍事科研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的侵蝕影響;積極改革科研中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斷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廣大科研人員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性,經受住了各種政治風浪和利益關係調整的考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幹部逝世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鐵馬冰河入夢來:開國少將陳紹昆逝世,開國將星僅存9位
    2020年10月10日,開國少將、原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業部部長陳紹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1955年開國授銜,群星薈萃,將星璀璨。從1955年到1964年,解放軍共產生1614名開國將帥,他們功勳卓著,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 李毅逝世胡錦濤慰問 曾為兩彈一星做出重要貢獻
    新華網北京3月20日電 原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現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兼常務副所長、代理黨委書記李毅同志(副部級幹部、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於3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許禮平︱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香港人:陸朝華往事
    編者按:2020年6月25日是韓戰爆發七十周年。香港收藏家許禮平先生以萬字長文,記述一位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香港青年,並對他的特殊家世做了深入介紹。謹此發布,以志紀念。香港人陸朝華犧牲在朝鮮戰場,年僅二十三歲,是國殤。
  • 北緯38度線的回憶:朝鮮戰場上的彭德懷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一間辦公室裡,86歲的楊鳳安老人至今仍能清晰地向本刊記者回憶起60年前的那一幕。楊鳳安是河北人,解放戰爭後期到彭德懷身邊任軍事秘書。   楊鳳安回憶,韓戰打響後,彭德懷曾要楊鳳安給他找一幅朝鮮地圖。楊鳳安跑了西安的很多書店,才買到一幅朝鮮概貌圖,掛在彭德懷臥室兼辦公室的牆上,並每天報告朝鮮戰局的情況。但他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怎麼恢復西北的生產發展上。   1950年10月4日,彭德懷召開廳局長以上幹部會議。「這時中辦來了一個人,說有急事找彭總。
  • 省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侯旺發到荊州座談聽取人大代表、政協...
    省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侯旺發到荊州座談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建議 並慰問因公犧牲幹警家屬 2021-01-1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試驗場就是戰場——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某科研團隊投身強軍...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題:試驗場就是戰場——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某科研團隊投身強軍興軍實踐記事趙傑、周超鋒、胡凱仲夏時節,中原腹地某試驗場。「轟、轟、轟……」一陣劇烈的爆炸聲,響徹山間。試驗場不遠的角落裡,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某科研團隊帶頭人、研究員劉瑞朝,正帶領團隊成員進行緊張的試驗任務。作為我軍最早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科研力量,這個團隊積極投身強軍興軍實踐,為加快發展現代軍事科學研究不斷作出自己的貢獻。
  • 韓戰期間,美國曾6次計劃使用核武器,為何最後一直沒敢實施
    今年是韓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朝鮮戰場的風雲變化,時刻關係到中國的安全。為了確保祖國安全,志願軍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戰場。戰爭期間,核戰爭無時不刻不籠罩在我國的上空。根據美國有關資料記載,美國曾6次想要使用核武器,但為什麼後來都沒有使用呢?
  • 山西省軍區政治部主任李競
    1974年12月入伍,1976年7月入黨,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通信學校,本科學歷。    歷任技師、指導員、教員、幹事、處長、政委、北京軍區裝備部直屬工作部副部長,北京軍區裝備部直屬工作部部長。2011年10月任山西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副軍職)。大校軍銜。先後7次榮立三等功。
  • 閔乃本同志逝世
    閔乃本同志遺像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九三學社的優秀領導人,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原副主席,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閔乃本同志,因病於2018年9月16日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83歲。
  • 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5周年,一起回顧他一生中的這些瞬間
    就在這段時間,周恩來和一批通過留法勤工儉學到歐洲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進步青年一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1年,他在巴黎參與創建旅歐共產黨早期組織。  戎馬倥傯 長徵路上遵義會議定乾坤  1924年11月,剛剛旅歐歸國不久的周恩來出任黃埔軍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時年26歲,在人才濟濟的黃埔軍校歷任政治部主任中是最年輕的。
  • 履新不足半年,蘭州軍區原副政委範長秘被立案偵查
    @軍報記者微博透露:「蘭州軍區副政委範長秘因涉嫌違法犯罪,2014年12月軍事檢察機關對其立案偵查。」       根據中國新聞網提供的簡歷,範長秘,1955年6月生於山東樂陵。範長秘1972年12月入伍,197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合同戰術專業,歷任戰士、排長、幹事、秘書。
  • 馬世忠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圖/簡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姚茜)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網站「最高人民法院領導」欄目更新,馬世忠已於2018年7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簡歷顯示,他此前擔任甘肅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88歲著名哲學家朱德生逝世,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16年
    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大學哲學系方面獲悉,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系原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原理事長朱德生教授於2019年3月8日下午3時於北京家中逝世,享年88歲。公開簡歷顯示,朱德生1931年生於江蘇省武進市,高中畢業後曾在本地農村當了兩年小學教員,1951年夏入南京大學哲學系。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朱德生進入北大就讀,1956年夏畢業於北大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生班,隨後留系任教。
  • 細數朝鮮戰場上的美軍統帥和將領
    朝鮮半島就是麥克阿瑟人生的分水嶺。如果說釜山戰役是起點,仁川登陸到達高潮,接近鴨綠江時的那個「聖誕節回家過節」的承諾是巔峰,到戰爭還沒結束,這位「不死的老兵」的個人演出便提前落幕。所有美軍高級將領都認同仁川登陸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巨大冒險,只有1∶5000的勝利可能,但麥克阿瑟不但成功說服了總統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也果真一舉改變了朝鮮半島戰局。
  • 朝鮮國家概況
    1910年至1945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蘇美軍隊分別進駐半島北南部。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金日成長期擔任朝鮮最高領導人。1994年金日成逝世後,金正日接班擔任朝鮮最高領導人。2011年12月金正日逝世後,金正恩接班任朝鮮最高領導人。
  • 2017年6月 通往天堂的列車
    2017年6月16日任榮,99歲,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任榮(1917年9月-2017年6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四川省蒼溪縣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三十軍師特務隊隊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師政治部宣傳幹事,特務隊隊長,紅軍大學政治部宣傳幹事兼教員。
  • 軍事科學院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演講會
    新中國成立後,正在國外求學的黃翠芬和丈夫克服重重險阻回到祖國,投身軍事醫學研究事業。曾有人不解為什麼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她回答:「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在軍事科學院,有一支群星璀璨的女科研專家方陣,她們戴著不同顏色的軍帽,深入一線部隊調研,在國際論壇上發聲,為設計未來戰爭獻策。
  • 吉大六名校友當選2015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官網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吉大校友、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安立佳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校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吳福元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校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高銳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校友、北京飛機強度研究所研究員閆楚良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 美國和蘇聯在朝鮮都做了什麼,為何美國15年託管朝鮮的願望落空?
    三八線劃定以後,這朝鮮南北雙方又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當這北緯三十八度線被作為南北朝鮮的分界線後,在三八線以北的蘇軍崔可夫將軍就宣布朝鮮這會兒已經成為了自由民主國家。蘇聯將在朝鮮一切反日民主政黨廣泛合作的基礎上,幫助朝鮮人民建立自己的民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