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對美軍說英語,能聽懂的算他幸運,聽不懂的就是他的死期

2020-12-06 裘克談史

1950年10月8日,中國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王順才習慣稱之為「開國第一戰」,為了保密,當時部隊的一切行動都是在絕對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在吉林,一列列軍用列車向東飛馳,又轉而向南,十月的東北大地沒有了綠色,軍運專列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悶罐車廂,王順才倚坐在車廂裡,列車憋足了勁呼嘯前進。

「阿里郎,阿里郎,阿啦裡噢,攀越阿里郎所有的山峰,阿里郎只有山峰12座,我現在攀越的是最後一峰。」

再次哼唱朝鮮民歌《阿里郎之歌》時,抗美援朝的老兵王順才已經記不全歌詞了,他努力的循著韻律一頓一頓地堅持唱完,這首歌曾經那樣百轉千回,歌聲傳唱不衰的地方就是朝鮮半島了。

入朝以後,王順才所在的部隊奉命在戰事的西線迎敵,戰前志願軍指戰員和戰士們都在突擊學英語,用以在戰場上向敵喊話,一份簡易的油手冊發到了王順才的手裡,裡面是對敵喊話的英文用語和中文音譯。

「友阿爾殺郎德惱」對應的英文是「You are surrounded now」翻譯成中文是「你們現在被包圍了」、「Surrender quickly」被音譯成了「殺卵德爾魁克裡」、「Don't act」成了「東特安克特」、「Hands up」是「喊支阿撲」。

學習手冊還特意標註了一條「發音以北方話為標準」,這些在今天看來令人忍俊不禁的土辦法,在朝鮮戰場上卻真正派上了用場。

每次和敵人短兵相接,「東特安克特」、「喊支阿撲」就此起彼伏,其實志願軍戰士們也都清楚,自己是依葫蘆畫瓢描出來的英文不算標準,何況志願軍都來自國內四面八方,有雲南的、有四川的,喊出來的話也難免是南腔北調。

就這樣的英語,聽懂的美軍算是幸運,可以乖乖地及時舉手投降保住小命,聽不懂的傻愣愣地持槍負隅頑抗,最後遭殃的可是他們自己。

一次,王順才所在的部隊審訊一個被俘的美國大兵時,順帶著問他們能否聽懂志願軍的英文喊話,對方的回答是聽懂了。

喊話歸喊話,在戰場上見功夫的還得是真刀實槍的對陣,生死不由命,五次大戰役漸次到來。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發起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給「聯合國軍」以突然的打擊,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了抗美援朝紀念日。

在隨後的第二次、第三次戰役當中,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作戰,突破了「三八線」,將「聯合國軍」擊退至北緯37度線附近地區,佔領漢城,並適時停止了戰役的追擊。

用驚險這個詞來形容抗美援朝並不準確,那時候連生死都沒有什麼概念了,哪還講什麼驚險不驚險的,再驚險的事情,能比得過生死存亡嗎?

兩軍對壘,志願軍打的是信念,堅信戰爭是正義之戰,堅信中央的英明領導,而對手打的則是裝備,是數千架戰機的空中優勢和堅船利炮。

勝敗早有定局,但戰況之慘烈和志願軍慷慨赴死的精神超乎想像。

相關焦點

  • 聰明人打仗就是不一樣,這位志願軍自學英語,專打美軍的要害
    1951年,劉鳳勇所在的第12軍要入朝參戰,劉鳳勇非常興奮,摩拳擦掌,還積極地尋找機會學習英語和韓語。由於是出國作戰,部隊中配備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劉鳳勇本來沒必要去學習英語和韓語,但他仍然積極向專業人員請教。因為他機靈聰明,再加上刻苦用心,所以不長時間就學會了不少英語、韓語單詞。功夫不負有心人,劉鳳勇的這些努力很快就發揮了作用。
  • 【國際縱深】你說的英語「聽不懂」?就對了!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講英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不少母語為英語的人發現,開會時,自己從小說到大的英語竟然還有人聽不懂!更要命的是,聽不懂的人似乎還佔多數,自己反而成了另類。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呢?  【重新上英語課的美國人】  本·巴倫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芝加哥人,天天和同胞打交道,從沒覺得用英語與人交流存在什麼障礙。直到7年前,他加盟跨國企業蘇黎世保險公司,才發現同樣講英語,那些歐洲同事竟然聽不懂他說的話,時而打斷他:「那麼您的意思是?」  「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些語言交流習慣可能會讓他們誤解,」巴倫回憶道。
  • 外國人的地道英語,為什麼聽不懂?
    英語過四六級後與外國人交流,依然聽不懂英文。哪怕自己的水平並不差,聽起來還是很吃力甚至有時候完全跟不上,這讓我們的英語學習十分被動,信心大減。那麼,小編就來給大家總結一下聽不懂外國人說英語的原因。第二:詞彙量不夠與外國人溝通時會發現,有時候某個單詞或短句能很清晰的明白它的意思,有時卻完全不懂在講什麼。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單詞的詞彙量和熟練度,所以要想與外國人交流順暢,就要提高英語的熟練度,就像「hello,thank you」等的熟知度,英語溝通起來就會順利很多。另外,掌握單詞的量也十分重要。
  • 青聽丨這9首李宗盛的歌:聽不懂是幸運,聽懂了或許就是一生……
    他就像一個老朋友,把那些歲月裡的愛呀笑呀哭呀淚呀,都寫在歌裡一字一句地唱給你聽,娓娓道來。可我們聽的,又豈止是歌啊,那些旋律裡早已寫滿自己的故事。不問原因、不問結果,只是簡單的喜歡,就是喜歡了呀,哪怕它只是一場自顧自的執著啊。
  • 英語比日語難學?只要聽懂了,就是小菜一碟!
    英語難學,究竟難在哪裡?最近跟一個日語老師聊天,他說中國學生學日語比英語要簡單得多,因為日語裡頭有漢字,零基礎的人稍微學一下,就可以很輕鬆讀懂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英語卻不然,如果不懂,就真的看不懂,猜都沒得猜。」
  • 沒聽懂老外說了啥?你可別說「Pardon」啊!不然你永遠不懂!
    本期我們要學的這個場景,可能很多初學者甚至是學了很久英語的小夥伴都會碰到。跟老外聊天的時候,有的人會因為緊張害怕然後跟不上對方語速。當然,也有可能因為晃神了,沒有聽到對方說什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 志願軍一炮擊落美機,誰知機上有個大人物,美軍司令事後點名找他
    在朝鮮戰場上敵我的軍事實力差距是非常懸殊的,而我軍也非常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充分採取了揚長避短的戰術,拒絕和美軍硬碰硬的衝突。特別是當時我軍的空軍力量是非常薄弱的,而美國空軍是當時世界水平的最高代表,所以一旦和他們硬碰,我軍很難有取勝的希望。
  •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軍殲滅的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的部隊
    嚴格說,新興裡算不上是個村落,沒有街道也沒有明顯的區域分界,只是在人煙寥落的長津湖地區,幾處獨立家屋還算相對比較集中,才勉強孫是個村落而已。1950年11月25日,美軍第32團1營到達長津湖東岸,在新興裡以南1221高地布防。11月26日夜,麥克萊恩上校率第31團團部到達新興裡以南約6公裡的後浦,並開設團指揮部,而31團支隊的其他部隊還在向新興裡開進途中。
  • 美軍「尖刀師」自帶嘲諷技能,找美女跟志願軍聊天,還送了大禮
    眾所周知,上甘嶺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由美軍挑起的。但是實際上,從春天開始美軍就開始了各種挑釁。一開始我軍還無視,後來美軍的一泡尿讓他們損失慘重。這絕對是有史以來最慘的一泡尿。1952年春天以來,中美兩國就開始在五聖山、鬥流峰、西方山一線對峙。此時駐守的是志願軍第15軍。
  • 兒童英語學習:怎樣判斷孩子看動畫片聽沒聽懂
    剛有媽媽問:孩子看動畫,我怎麼能知道他到底聽懂了多少?是看畫面懂的還是聽懂的?   這個問題,其實不必糾結。有人說,聽得懂的內容聽著才有價值。但是這個聽得懂從哪裡來呢?有人說單詞啊?所以要看詞彙量。但是我們想想小寶寶小時候的母語發展,他們的單詞從哪裡來啊?我們是一個詞一個詞地教他們學會幾百上千詞之後才開始讓他們聽完整的語言嗎?顯然不是。
  • 高二學生聽不懂物理、化學和英語,怎麼辦?高考還有希望嗎?
    今天有學生家長諮詢:高二學生聽不懂物理、化學和英語,怎麼辦?高考還有希望嗎?高二學生聽不懂物理、化學和英語,說明學習問題嚴重,急需要改變現狀。作為從教多年的高中教師,我致力於學習方法和應試技巧研究,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建議——1、抓預習,培養自學能力對於高中生,上課聽懂僅僅是學習的開始,以為聽懂後還有大量的學習任務要做。如果連上課都聽不懂,那課後練習無法做,教輔資料書上的題目根本無從下手,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這類學生的考試成績,物理化學兩科會在40分左右,英語則難以及格。
  • 這場阻擊戰,志願軍一個營拼到只剩2人,消滅了近700美軍
    但精明的對手是不會給他的敵人休整的時機的。美軍新任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強令士氣不振的聯合國軍立即發起進攻,一場代號為「撕裂者行動」的大規模反擊讓攻克漢城之後形勢大好的志願軍頓時感到了巨大壓力。 後撤是政治上不允許的,困難再大也要硬著頭皮去頂。
  • 如何英語啟蒙9個月輸出350詞彙及聽懂100個英語指令(上)
    在豆包大概1歲的時候,我就想過啟蒙英語的事,那時候什麼點讀筆,繪本都不是太懂,跟風買過繪本,有一搭沒一搭得說幾句英語單詞。豆包也能聽懂2.3個,可是沒有堅持,獨立奮戰就會猶豫,我很想啟蒙,可是剛想啟蒙,沒2.3天又堅持不住。
  • 中國首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他是如何聽懂的?網友:就是語言天才
    導語:中國首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他是如何聽懂的?如今無論是我們讀書還是做生意,都是要學習英語,一般來說跟國外進行貿易的時候,都需要英語翻譯的,這樣才能讓雙方更好的交流。那麼大家知道?中國首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呢?那他又是如何聽懂的呢?而很多人網友了解之後感嘆:這就是語言天才呀!
  • 李湘殲滅美軍一萬多人,後死於美軍的生化武器,聶榮臻為他哀悼
    更不幸的是,在李湘軍長感染病菌僅僅7天後,他就因為病菌引起的敗血症和腦膜炎醫治無效而去世,沒能親自領導戰士們再次打退美軍的進攻。而隨著李湘軍長的去世,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上犧牲的最高級將領提升到了軍一級幹部,同時這也成為了美軍對我國欠下的又一條血債。本期文章,筆者將帶領大家了解志願軍67軍軍長李湘,這位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最高級別將領。
  • 志願軍和美軍第一戰,此連創全殲美軍整連紀錄,被授「戰鬥模範連」
    雲山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和美軍第一次正面交鋒。戰鬥雖然只打了三天,可就是這三天,志願軍仿佛給了美軍當頭一棒,好好地滅了滅美騎兵第一師,戰前那不可一世的傲氣。這一戰也是令志願軍鞠萬昌,印象十分深刻的一戰。老年再憶時,他依舊記得此戰中,他所在的連隊,是首個將美軍一整個連全部殲滅的連隊。鞠萬昌生於1927年,江蘇鹽城。
  • 志願軍老戰士塗伯毅:曾因長相嚇哭小孩,被美軍汽油彈奪去容顏
    為了增加凝固汽油彈的威力,美軍還加入了助燃劑——白磷。就算衣服上的火滅了,在白磷的作用下,汽油也能在皮膚上繼續燃燒。凡是被凝固汽油彈觸及到的人,非死即傷。面對出手得盧的凝固汽油彈,美軍對其投放態勢愈演愈烈。在後來的戰役中,美軍為了掃清志願軍的潛伏點,對我軍前線和後方投下了大量這樣的彈藥。
  • 李奇微為何說:志願軍是最兇狠,同時也是最文明的敵人
    抗美援朝期間,我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大顯神威,打的美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這一點沒有誇張,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雖然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但是我軍有著世界上最勇猛的戰士。
  • 宋丹丹這句英語到底是啥意思?巴圖一秒翻譯,網友:只聽懂一個詞
    ~何炅說要和王珞丹share一碗飯,宋丹丹立馬抗議,可不可以不要說英語,就不能好好的說「分一碗飯嗎?」何炅聽了宋丹丹的抱怨,秒變乖,乖乖的認錯「我不說了,I'm sorry」,何老師還是皮這一下很開心哈哈,還以為他真的是誠心誠意的呢何老師皮這一下,氣得宋丹丹一臉懵,然後直接飈出一句英語,讓大家瞬間懵圈,字幕組的翻譯是這樣滴「啊優啊牛匹剖得啊蠻尼羊窩顆斯因則翻目累」,這句英語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這到底啥意思啊?
  • 大思英語鄭浩宇:聽懂,是英語啟蒙的第一步
    鄭浩宇:很高興能代表大思英語來領這個獎,非常感謝網易教育對我們的肯定。大思英語是專注於3-8歲孩子,以聽啟蒙的英語學習APP,給孩子創造一個母語式啟蒙的語言環境。通過專注科學地練聽,幫助孩子度過語言沉默期,掌握英語的日常聽說能力。我們主張:聽懂,是英語啟蒙第一步。謝謝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