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主要以外貿為主要發展方向的臺灣經濟,嚴重依賴於國際貿易,大陸和香港作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佔據了臺灣將近百分之四十齣口總額,東南亞國家協會佔臺灣出口總額的15% ,再加上日、韓、新、澳四個組成RCEP經濟體,臺灣出口總額70%由RCEP成員國佔據。
本月15日,亞太地區15個國家共同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該協定在各個成員國經過法律程序審核後會被落實。但臺灣並不在籤署名單之中。RCEP在2021年生效後,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將會被免除關稅同時還享有「通關便捷」。
而臺灣卻與該協議的成員國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這就代表著臺灣的有關產品出口RCEP成員國,將會面臨高稅收和複雜檢驗程序,這會嚴重影響到臺灣產品在該市場的競爭力,臺灣將會迎來貿易邊緣化危機。
根據經濟學原理,「投資轉移效果」所帶來的產業空洞化的影響。與臺灣來往密切的成員國實行零關稅與通關便捷同樣是臺灣企業想要擁有的,為此,臺灣企業只有通過到成員國投資才有可能獲得這些政策優勢,而這正是臺灣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嚴重空洞化。
臺灣70%出口產品與韓國相似,但韓國作為RCEP成員國擁有零關稅與通關便捷的特殊待遇,臺灣產品卻沒有,這對相同產品的市場競爭影響是非常大的。
據臺灣有關分析人士指出,臺灣目前還未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現在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協議已經籤署,臺灣面臨著不公平貿易環境,要想改變這一處境和規避貿易邊緣化與產業空洞化,就應該以改善兩岸關係為基礎,選擇與大陸經濟融合發展,這樣達到一定程度後加入RCEP機率才會提高,
臺灣對外貿易經濟體制在2008年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期間得到了快速發展,且兩岸關係也得到了穩定推進 ,而民進黨上臺之後,兩岸關係便開始逐漸下滑 ,從目前蔡英文種種舉動來看,臺灣要想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組織,根本是天方夜譚。
在RCEP正式推行之後,臺灣將會成為「孤兒」 ,而要想改變此態勢,臺灣必須從改善兩岸關係開始,逐步加進兩岸交流,推進兩岸經濟融合快速發展,臺灣要想成為RCEP的一員 就必須以大陸為「跳板」 。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