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法第一次合拍電影
1957年,中國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合作拍攝了電影《風箏》。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兒童故事片,也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在當時中法尚未正式建交的背景下,以《風箏》為代表的文化交流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給那個年代的兩國民眾留下深刻印象。2013年4月,習近平主席會見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時,提及少年時期也曾看過這部電影。
二、中法建交
1964年1月27日,中法發表聯合公報,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係。兩國政府為此商定在三個月內任命大使。」法國由此成為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中法建交對於中西方關係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被譽為「外交核爆炸」,對國際格局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中法開闢首條航線
1966年,法國在西方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籤訂航空運輸協定。同年,法航開闢巴黎至上海航線,這是我同西方國家開通的第一條航線,使新中國民航打破了西方的封鎖,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聯繫從此進入「空中時代」。經過40多年的發展,目前每周有58班航班穿梭於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和巴黎之間。
四、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
中法建交後,戴高樂將軍訪華願望因各種原因未能實現,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兩位偉人終生未能見面。為彌補這一遺憾,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應邀訪華。此訪是西方國家第一位元首正式訪華。訪問期間,雙方商定的遼陽化工合作項目合同總金額達12億法郎,是中法建交來雙方最大合作項目。
五、鄧小平同志訪問法國
1975年5月12日至18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對法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正式訪問西方大國。德斯坦總統同鄧副總理舉行兩次會談,並破例出席在中國駐法使館舉行的午宴。席哈克總理親自前往機場迎接。訪問期間,雙方決定成立經濟貿易混委會。
六、中法籤訂第一個科技合作協定
1978年1月21日,中法籤訂科技合作協定,成立科技合作聯委會。這是中國同西方國家籤定的第一個科技合作協定,打開了中國與西方國家開展官方科技合作的大門。目前,中法科技聯委會已舉行13次會議,累計執行項目700多個。雙方還在華建立了30多個聯合實驗室,並正在探討在法國建立聯合實驗室。
七、法國軍艦首次訪華
法國是最早與中國開展軍事交流的西方國家。1978年4月,法國海軍「迪居埃?特魯安」號飛彈驅逐艦訪問上海。這是西方國家現代化軍艦首次訪華。其間,中方首次開放自己的飛彈驅逐艦、飛彈護衛艦和飛彈快艇供法艦官兵參觀。同年11月,中國海軍軍官代表團應邀回訪法國。近年來,雙方軍艦互訪更加頻繁。2004年3月,中法海軍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重點針對非傳統安全領域。
八、中法籤署第一個民用核能合作協議
1982年10月,中國核工業部代表團訪法,與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籤署了中法第一個和平利用核能議定書。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國家。中法合作建設的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多次榮獲國際核電安全獎項。目前,雙方正合作在臺山核電站建設第三代歐洲壓水堆(EPR)核電機組。兩國核電企業聯合進軍國際市場也取得積極進展。2013年12月6日,法國總理埃羅訪華期間,兩國隆重慶祝了中法核能合作30周年。
九、「思想者」在華展出
1993年2月,法國雕塑藝術大師羅丹藝術大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展出作品包括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思想者》。這是《思想者》首次在法國本土以外展覽。建交50年來,中國的故宮文物、西藏珍寶、秦始皇兵馬俑、青銅器、佛教文化、傳統建築文化及當代建築等多次赴法展出,法國的羅浮宮和凡爾賽宮館藏文物、畢卡索名作、印象派繪畫等也頻繁來華展出,受到兩國民眾的熱烈歡迎。
十、中法開展「4+4」高校合作項目
1996年底,法國裡昂、南特、巴黎和裡爾4所中央理工大學與中國清華大學、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4所高校確立「4+4」強強合作關係,旨在為兩國培養科學和工業領域具備多文化、多語言背景的優秀工程師。「4+4」項目將中國紮實的工程理論技術學習和法國通用工程師教育理念相結合,開創了國際教育的新模式。截至2012年,已有445名中國學生和85名法國學生參與該項目,其中許多已成為中法兩國工業、教育等領域的骨幹力量。
十一、中法建立全面夥伴關係
1997年5月15日至18日,法國總統席哈克對中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訪問期間,江澤民主席與席哈克籤署聯合聲明,決定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全面夥伴關係。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係的西方大國。雙方共同作出了當今世界正向多極化過渡的戰略判斷,決定進一步密切合作,推動多極化進程,反對國際事務中任何進行支配的企圖,以實現一個更加繁榮、穩定、安全和均衡的世界。
十二、中央電視臺進入巴黎有線電視網
1999年2月9日,中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CCTV4)的節目成功地進入擁有200萬訂戶的巴黎大區有線電視網(Noos)。這是中央電視臺首次在海外電視臺入網,開創了中國電視全頻道進入西方主流媒體的先河。不久,CCTV4的節目被蓬皮杜國家現代藝術中心收錄使用,並進入覆蓋全法國的TPS衛星電視公司。
十三、中法建立高級別戰略對話機制
2000年,中法兩國元首決定建立中法戰略對話機制,開創了中國同外國開展機制性戰略對話的先河。2001年7月,中法舉行首次戰略對話。經過10餘年的運作和發展,該機制已成為兩國高層溝通的有效渠道和統籌協調雙方各領域合作的重要平臺。中方現任牽頭人為楊潔篪國務委員,法方現任牽頭人為總統外事顧問燕保羅。
十四、中法互設文化中心
2002年11月29日,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中國在西方國家建立的第一個文化中心。2004年10月10日,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在北京開幕,這是在中國落戶的第一個外國文化中心。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設有圖書館、閱覽室及信息資料館,開設漢語學習班和培訓班,並定期舉辦關於中國的報告會、演出、展覽,播映電影和音像資料等。北京法國文化中心設有多媒體圖書館、圖書俱樂部、電影禮堂以及北京法語聯盟和法國高等教育署-北京中心等。
十五、中法互辦文化年
2003年10月6日,以「古老的中國」、「多彩的中國」、「現代的中國」為主題的中國文化年在法國拉開帷幕。一年內,中國在法舉行了香榭麗舍大街彩裝遊行、三星堆文物展、20世紀中國繪畫展、中國飲食文化節等重點活動,艾菲爾鐵塔首次披上中國紅。2004年10月10日,法國文化年在華啟動,北京正陽門被象徵法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照亮。法蘭西巡邏兵特技飛行表演隊首次來華表演,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法國時尚100年展覽、巴黎交響樂團巡演等一系列經典活動在華舉行。中法互辦文化年共舉辦各類活動超過700場,觀眾達600多萬人次,被譽為「中歐文化交流史上的創舉」。
十六、中法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04年1月26日至29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法建交40周年之際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胡錦濤主席同席哈克總統籤署了旨在加強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法國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西方大國。2004年10月8日至12日,法國總統席哈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法兩國元首首次年內互訪。
十七、空客A320總裝廠落戶天津
2005年12月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法國期間,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空中巴士公司在土魯斯籤署了加強工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對在中國建立一條空中巴士單通道飛機總裝線的可行性開展研究。2006年10月26日,雙方正式籤署協議,決定在天津濱海新區建設A320系列飛機總裝生產線。2007年5月15日,天津總裝廠正式開工,成為空客在歐洲以外的第一條總裝線。2009年6月23日,天津總裝廠交付首架飛機,目前已交付150餘架飛機。
十八、中法開展新發傳染病防治合作
2003年4月25日至26日,法國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在「非典型肺炎」期間如期訪問中國,表達了法國對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鬥爭的真誠支持,成為兩國關係中的一段佳話。訪問期間,雙方就新發傳染病防治合作達成共識。2004年春節,中國從法國引進的首個車載式流動P3實驗室運抵上海,填補了中國醫學界的一個空白。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後,該流動P3實驗室在預防災後傳染病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1年6月,中法合作建設的中國第一個P4級別高等生物安全實驗室正式奠基。
十九、中法肉牛研究與發展中心在京成立
1974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贈送給中國50頭優良利木贊種牛。在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下,這些種牛被分配到遼寧、黑龍江、山東、內蒙古四個省區進行擴群繁育。經過40年發展,利木贊牛在中國的種群規模已經超過100萬頭。2008年10月,中法肉牛研究與發展中心在北京市大興區成立。中法農業合作又邁出重要一步。
二十、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
2013年4月25日至26日,法國總統奧朗德首次來華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新政府成立後接待的首位西方大國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和奧朗德總統交流時間總計長達8個小時,就雙邊關係、中歐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雙方一致同意致力於推動多邊主義和建設多極化世界,推動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平等均衡的方向發展,推動通過平等協商集體制定國際規則,推動通過對話解決國際爭端。為深化中法民用航空和航空工業領域合作,雙方決定加強在這一領域的聯合研發、聯合投資和聯合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