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幅照片重溫留法勤工儉學歷史,始終不忘中國共產黨人初心

2020-12-02 環球網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客戶端】;

「在20世紀血雨腥風、內憂外患的時候,一群有抱負有理想的青年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捨生取義。」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廖惠霞感慨。

7月2日下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毛澤東同志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舉辦第148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活動之「偉大的足跡,偉大的政黨——從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談開去」座談會,並邀請了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負責人,華南理工大學等專家學者參加。

說起中法之間的淵源,可以從辛亥革命開始說起,在1919至1920年間,先後有二十批兩千人左右赴法勤工儉學,錘鍊出蔡和森、周恩來、鄧小平等傑出人物。

據統計,7月1日到農講所參觀的市民遊客有1147人次,其中黨員1055人次。

展覽:500幅珍貴歷史照片重現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歷史面貌

7月1日,由廣州農講所紀念館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聯合舉辦的「偉大的足跡——我們的法蘭西歲月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圖片展」在農講所大成殿開展,展期為2020年7月1日至8月29日。

「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之一的中共旅歐支部,為中國革命準備了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館長曾素梅介紹,展覽分六部分,設計製作了71塊版面,約500幅照片、文獻史料、文物圖片。

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一張中國留學生在裡昂中法大學門口的照片引起了廣州美術學院高級工藝美術師李雄飛的注意,這讓他想起了在2014年創作的一座雕塑。

「我們做了大量的資料研究,希望通過雕塑真實還原歷史。」談起2014年「裡昂中法大學中國名人銅像」雕塑的創作過程,作為創作者之一的李雄飛仍無法忘記當時的一分一毫。這座雕塑目前被放置在裡昂中法大學舊址,是廣州自1988年結為友好城市以來,雙方交流進一步深入的象徵。

「裡昂中法大學是為解決勤工儉學學生海外求學而興辦的,從20-40年代,共有400多名中國學生學習生活過。其中相當一批人在學成後回到祖國,成為新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一批包括藝術家、科學家和文學家。」 廣州大學中法旅遊學院教師王銳介紹。

初心:懷著救國之心赴法留學,回來後投身祖國復興

發布會上,廖惠霞介紹,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之前,全國有六個共產黨早期組織(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以及旅日、旅法支部。

廖惠霞介紹,五四前後,中國先後有2000名左右青年,來到民主革命的故鄉法國留學。 「大批青年在鬥爭實踐中走上革命道路,包括周恩來、蔡和森、鄧小平、陳毅、聶榮臻」 。

「當年艱難環境之下,有志之士依然能夠排除萬難努力向先進的國家學習,學成後歸來報效祖國,為國家做出貢獻。」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授胡文濤感嘆道。

胡文濤介紹,曾在1921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法語教授、《馱工日記》的主人陸振軒。從1942年至1945年,由陸振軒帶隊踏探開闢的國際運輸線,輾轉五個國家和地區,行程兩萬多公裡;在徒步翻越喜馬拉雅—喀喇崑崙山脈的1059公裡驛道中,人畜傷亡率達10%左右,共運進6600條汽車輪胎及抗戰緊缺物資。

「華南建築學科的創始人林克明早年赴法勤工儉學,曾就讀於裡昂中法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教授彭長歆介紹,1926年,林克明完成建築學的專業訓練回國,1932年在廣東省立工專預備成立勷勤大學工學院時期創辦建築工程學系,成為國內最早的建築系之一。

淵源:紀念館與留學青年的不解之緣

「赴法勤工儉學生中,蔡和森、周恩來、李立三等人都與廣州農講所有著不解之緣。」廣州農講所紀念館館長顏暉介紹,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後,為喚起農民覺悟、推動革命事業的蓬勃發展,國共兩黨共同在廣州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共舉辦過六屆,歷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均由國民黨出資,共產黨人主持。1926年,毛澤東擔任第六屆農講所所長,周恩來、李立三等人還曾擔任教員,周恩來為學員講授《軍事運動與農民運動》課程,李立三講授《中國職工運動》課程。據農講所學員回憶,蔡和森曾在擔任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的翻譯時期,陪同其到過農講所。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學生出國留學活動,它在中共黨史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非遺與博物館處副處長李敬談起自己的感受,他認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為中國共產黨培養了大批優秀幹部和人才,有助於中國共產黨員世界眼光的養成,並有力促進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黎慧瑩、李斌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燕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王燕、黎慧瑩、李斌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一百周年,他們是中國第一批留法藝術家
    2019年,恰逢「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一百周年。 在上海龍美術館展出了 50多位留法藝術家的近200件作品, 我們對策展人紅梅進行專訪。他們將中國藝術史,從此轉向了現代之路,把現代性植入到我們的血液裡。 ▍第一個官派留法學藝術的人 清末民初,西風東漸。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是1872年到1875年,平均年齡只有12歲的120名留美幼童,詹天佑、歐陽庚那一批。 後來是留日。
  • 紅色教育守初心 廉潔教育擔使命――記秀洲區印通小學11月主題黨日...
    錘子和鐮刀,凝聚著千千萬萬共產黨人臥薪嘗膽、團結抗戰的卓越精神。近日,秀洲區印通小學黨支部以「紅色教育守初心 廉潔教育擔使命」為主題,組織黨員赴湖州月河教育集團湖東校區和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接受清廉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
  • ...獲取奮鬥力量 ——讀《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與黨員幹部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全黨「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脊梁。 近日,《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與黨員幹部談理想信念》一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
  • 20幅記錄歷史的黑白照片,沒有一絲色彩,卻足夠震撼人心
    黑白攝影在攝影藝術中佔據不可動搖的地位,不僅僅是因為黑白攝影給人帶來視覺震撼,更多的是,這種黑白攝影承載了歷史,每一幅黑白照片都彌足珍貴。12年後,法國的照相機之父達蓋爾製作而成,不過,一直到100多年後,彩色的照相機才漸漸取代黑白攝像機,在此之前,記錄重大歷史的大多都是黑白照片。
  • 人民日報:深入理解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擔當
    ,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我們黨始終以艱苦卓絕的奮鬥和卓有成效的行動踐行自己的初心使命。把推動中國歷史進步與推動人類歷史進步緊密結合起來,是我們黨奮鬥歷程的鮮明特色。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就提出自己領導的新的中國革命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國革命力量是「世界革命的偉大的同盟軍」,就把建立反帝反霸鬥爭的國際統一戰線、團結世界進步力量作為推動革命事業的重要途徑,並以東方大國革命的勝利深刻影響了國際力量對比和世界歷史進程。
  • 《共產黨人劉少奇》編劇海波、主演趙波來我市贈送影像資料
    4月12日,《共產黨人劉少奇》的編劇海波、主演趙波等一行再次專程來到我市花明樓鎮,向寧鄉市、劉少奇同志紀念館以及炭子衝小學贈送了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和《劉少奇的故事》影像資料。他的人品和政品也正是今天許許多多共產黨員應該學習的,這也就是這部電視劇,為什麼取了一個不像電視劇的劇名,叫《共產黨人劉少奇》,就突出了前面共產黨人4個字。其實大家看這個電視劇可能最深的感慨是,共產黨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就從這部電視劇中應該就能找到答案。因為有一個光輝榜樣,共產黨人的樣子就應該是劉少奇同志的的樣子。
  • 「四史」故事|上海市檔案館:在時光隧道裡,閱讀歷史的真實
    讀史使人明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是共產黨人堅守初心的必修課。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目前正在展出的這四個展覽,不啻為學習「四史」的生動教材之一。參觀四展,可以讀懂初心的思想之源、理清初心的歷史表現、把握初心的時代呼喚。
  • 架構中國共產黨「初心」的五大要素
    「初心」的豐富內涵,凝聚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以及為什麼必須全面從嚴治黨、怎樣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課題的全方位、深層次的思考。透徹理解這顆「初心」,是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現實需要。 那麼,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到底是什麼?它有哪些豐富內涵?
  • 「一大會址」日記|雨後遊客眾多,八旬老人感慨歷史滄桑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常德棚改PPP項目黨支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重溫入黨誓詞。  紅網時刻11月28日訊(通訊員 趙得歡 記者 潘錦)11月27日,常德棚改PPP項目黨支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全體黨員前往常德老西門抗戰文化展示館緬懷革命先烈,重溫紅色記憶及抗戰遺存。  活動中,黨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老西門抗戰文化展示館,觀看了抗戰碉堡及館內抗戰遺存物品、文獻和照片。
  • 白山市強制隔離戒毒所重溫入警誓詞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1月8日上午,白山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召開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座談會,進一步激發廣大民警幹事創業的勇氣和決心。會議在重溫入警誓詞中拉開序幕。我宣誓:「我志願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面對嶄新的人民警察警旗,全體民警緊握右拳,重溫入警誓詞,感悟從警初心。
  • 崇高信仰,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之所以能把握髮展方向,確立發展目標,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在於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信仰能激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主體性、創造性、自覺性,凝聚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信仰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和最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也是支配人的行為的精神力量。
  • 沂蒙精神激勵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沂蒙精神激勵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018-05-17 10:42:04 來源:
  • 重溫二戰條約籤署 釣魚島在國際法上已回歸中國
    圖為蘇、美、英三國首腦史達林(左)、杜魯門(中)和邱吉爾在波茨坦會議上的資料照片。柴野攝  原題:重溫釣魚島主權歷史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嚴正交涉,宣布「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南小島和北小島,實施所謂「國有化」,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也是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理的嚴重踐踏。早在1945年籤定的《波茨坦公告》中就對戰敗的日本國主權有過明確的規定。
  • 500年前一幅畫,放大10倍,竟然發現了一個戴眼鏡的男人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幅名畫《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描繪的是北宋時期的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繁榮景象,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後來在明代的時候,著名畫家仇英畫了一幅《南都繁會圖》,描繪的是明朝舊都南京的市井繁榮景象,被譽為是南京的《清明上河圖》。
  • 大河網絡傳媒集團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二次學習...
    他認為「中國特色」的「特」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體現,而國企改革攻堅戰要解決的四大難題是特色中的特色,是中國共產黨人創新精神的血脈傳承,作為文化國企,大河網絡傳媒集團所肩負的使命更為特殊,「兩個效益」的有機統一考驗我們的初心和能力。具體到我們這些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意識形態工作者,就更有獨特的責任。
  • 管城回族區:檔案呈現記憶 歷史銘記英雄
    為了永久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紀錄,管城區檔案館率先在全市各縣區中舉辦疫情防控紀實展。  展出的各類文字、照片、音視頻和實物,全部是面向全區黨政機關、企業、廣大愛心群眾和民間組織徵集的紀實素材,幅幅動人,件件暖心。
  • 攝影史上各種「第一」的20幅照片
    攝影由19世紀發明至今已經拍攝過無數經典、不可思議的照片,來自多個網站、過往不同記錄集合的這一系列歷史照片,見證著人類文明與攝影歷史的變化,你認識多少「史上第一」的照片?除了是第一幅月亮照片外,也被視為第一幅天文攝影作品。但照片看起來似乎很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