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故事|上海市檔案館:在時光隧道裡,閱讀歷史的真實

2021-01-18 澎湃新聞

讀史使人明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是共產黨人堅守初心的必修課。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目前正在展出的這四個展覽,不啻為學習「四史」的生動教材之一。參觀四展,可以讀懂初心的思想之源、理清初心的歷史表現、把握初心的時代呼喚。

說起《共產黨宣言》,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是馬克思所寫《共產黨宣言》草稿僅存的一頁。仔細觀察這張草稿,您有沒有什麼發現呢?

馬克思《共產黨宣言》草稿(上海市檔案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展品)

看上去,這張草稿的頭兩行和後文的字體差異較大。的確,它們並非一人所寫。後面較為潦草的字跡屬於馬克思,而頭兩行漂亮的字體,則屬於馬克思的夫人燕妮。這樣的珍貴史料哪怕是複製品,隔著玻璃親眼看到,仍令人怦然心動。

1847年11月29日,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倫敦召開。時年29歲的馬克思、27歲的恩格斯受大會委託起草《共產黨宣言》,唯一草稿原件由德國波恩艾伯特基金會圖書館收藏,上海市檔案館的研究人員幾年前遠赴德國徵得這份全球為數寥寥的複製品已屬相當不易,與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發源地有著密切關係。

檔案是歷史的片段,檔案館則是用片段拼接起的一條長長的時光隧道。

今天,就讓我們走入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一起體驗這一段風雲變幻的歷史吧。

真理的味道

《共產黨宣言》由馬克思、恩格斯於1848年2月在倫敦發表,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但是,您知道第一版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是怎樣誕生的嗎?

其實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共產黨宣言》的部分內容就通過《萬國公報》《民報》等刊物傳入中國。「五四」前後,《每周評論》《國民》等進步期刊也都對《共產黨宣言》進行過片段式摘譯。

《共產黨宣言》1848年德文第一版封面

但是對於《共產黨宣言》全文,完整的中文譯本卻一直沒有出現。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也不是沒人嘗試過,只是《共產黨宣言》的翻譯難度實在太高,譯者須兼備深厚的語言功底和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這樣的要求讓許多學者望而卻步。當時,「五四」時期著名的進步刊物《星期評論》,也在積極尋覓合適的譯者。

有一個人走入了他們的視野,他就是陳望道。

陳望道

當時,28歲的陳望道因投身新文化運動而遭受迫害,才剛剛經歷著名的「一師風潮」。他被當局強扣上莫須有的罪名,並因此被革職查辦。

這不能不說是一師的重大損失。因為這位學者曾留學日本,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外文素養。他也深受十月革命影響。在日本留學的日子裡,他對馬列主義有一些認識,也研讀過馬克思主義經典譯著。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從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憤然離職的陳望道,正好接到同鄉好友邵力子的來信。邵力子在信中說,《星期評論》周刊主編戴季陶想要約請他來翻譯《共產黨宣言》。

陳望道對此十分感興趣,爽快地答應了。於是,他攜帶《共產黨宣言》英譯本和日譯本立即回到了家鄉義烏分水塘村,開始仔細研究翻譯《共產黨宣言》。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居住的地方,

位於浙江義烏分水塘村

分水塘村條件簡陋,不可與城市相比。正值寒冬連著早春,鄉下非常冷,查閱資料也極不方便。這自然也給翻譯工作增添了許多困難。也因此,他付出的精力要比平時譯書多花費數倍。

翻譯工作辛苦,陳望道的母親自然也是心疼的。有一次,他的母親為他準備了一碟紅糖蘸粽子吃,還問他紅糖夠不夠。他只是說:「夠甜,夠甜了。」而當他的母親來收拾碗筷時,卻發現兒子的嘴上滿是墨汁。

原來,陳望道因為翻譯時太過聚精會神,把墨汁當成了紅糖——他竟然是蘸著墨汁吃掉粽子的。

要問粽子是什麼味道?這就是真理的味道啊。

油畫《真理的味道》

(作者:俞曉夫)

1920年8月,經多方努力,《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終於出版。這也是國內第一個公開正式出版的《共產黨宣言》全譯本。但由於疏漏,這次譯本出現了一個不小的問題——封面書名被錯印為「共黨產宣言」。

同年9月二版時,這個錯誤得到改正,同時封面也從水紅色改印成藍色。

1920年8月第1版(左)、9月第2版(右)《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展品)

至今,距離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已過去了一百年,但與他相關的一切還保留在我們的記憶裡。

而除了陳望道,還有更多像他一樣的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為了共產主義事業而努力奮鬥。

1920年11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起草的《中國共產黨宣言》,明確宣布中國共產黨的理想和奮鬥目標。(上海市檔案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展品)

歷史以檔案的方式將他們一一記錄。如今,上海市檔案館用主題展覽,將近百年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生動而立體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

主辦: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

協辦:上海市檔案局(館)、中共上海市市級機關工作委員會

開展時間:2019年7月1日

展出地點: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4樓展廳

展覽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 展出了260餘件珍貴檔案,其中中央檔案館館藏220餘件,上海市檔案館館藏40餘件。近百件珍檔系首次在滬展出,包括馬克思、列寧的親筆書信,毛澤東同志親筆起草的中共黨史上多篇重要文獻及多封書信、文稿和題詞,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信、文稿。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

主辦:復旦大學、上海市檔案局(館)

承辦:復旦大學檔案館

展出時間:2020年5月27日至7月

展出地點: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3樓展廳

展覽由「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與中國左翼文化事業」「陳望道與復旦大學」三個單元組成,匯集了來自上海市檔案館和復旦大學檔案、圖書典藏部門的近300件檔案、圖片、實物、視頻展品。

鳳凰牌小轎車

說起鳳凰牌,許多人第一反應是鳳凰牌自行車。其實,鳳凰牌小轎車也十分出名,它見證著上海第一代汽車研發生產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中國高級領導人乘坐的公務車主要是由蘇聯提供支援的伏爾加牌和吉斯牌轎車。

為什麼不用國產轎車?原因也很令人唏噓——當時一汽製造出的只有卡車。

毛主席在看到解放牌卡車時說:「什麼時候我們能坐上自己的小轎車來開會就好了。」

這個願望沒過多久就實現了。1958年,在汽車工業基礎極差的條件下,一汽的工人手工敲出了新中國首輛小轎車——東風金龍。東風金龍的出現填補了中國轎車的空白,從此中國也有自己的小轎車了!

這一消息,不僅牽動了國家領導人的心,也大大激勵了上海汽車人——一汽可以,上海也可以!上海也要製造中國自己的小轎車。

歷史照片:1958年上海研製成功的第一代國產轎車——鳳凰牌轎車(上海市檔案館「城市記憶 上海傳奇——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檔案文獻展」展品)

奔馳220S正是上海新國產車的「參照物」。這款車被運到了上海汽車製造廠,隨後被進行分解。終於,在敲工、精工、電工的相互配合和夜以繼日的研發下,上海汽車人終於手工製造出一臺轎車。

1958年9月30日,上海生產的第一輛轎車——鳳凰牌轎車在位於安亭的上海汽車裝配廠試製成功。這輛轎車最高時速達105公裡,算是名副其實的中高級轎車。從此,上海汽車工業轎車製造實現了「零的突破」。

1959年2月15日,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親自檢閱鳳凰牌轎車,並在車前合影留念。1959年國慶前夕,第一批5輛新型鳳凰牌轎車駛向上海街頭,參加了當年國慶慶祝活動,成為一抹亮麗的風景。

值得一提的是,鳳凰牌轎車,其實就是後來著名的上海牌轎車的前身。

當時,國內把鳳凰牌汽車和東風汽車並稱為「北龍南鳳」。因為東風汽車的車頭有一條象徵尊貴的龍,而鳳凰牌的名字本身就是高貴的鳳凰,這其中包含著美好的寓意——中國汽車必然能夠騰龍駕鳳。

如今看來,中國汽車業確實也是不負眾望了。

歷史照片:1985年3月21日,上海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1988年10月28日日產250輛轎車生產能力的總裝車間正式落成(上海市檔案館「城市記憶 上海傳奇——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檔案文獻展」展品)

汽車業是上海傳奇的一角。

從上海解放、陳毅任首任市長到世博會舉辦,從曹楊新村建設到蘇州河綜合利用規劃,上海解放的七十年以來,關於城市的故事還有很多,而這些承載著時代精神的珍貴歷史檔案,上海市檔案館都為您一一展現。

陳毅關於上海市軍管會和人民政府六七兩月工作的報告(上海市檔案館「城市記憶 上海傳奇——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檔案文獻展」展品)

1952年,解放後上海新建的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首批48幢工房建成(上海市檔案館「城市記憶 上海傳奇——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檔案文獻展」展品)

「城市記憶 上海傳奇」

——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檔案文獻展

主辦:上海市檔案局(館)

開展時間:2019年5月20日

展出地點: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8樓展廳

展覽推出之時,適逢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之際,「上海灘 黎明破曉 喜迎解放」「新上海 革故鼎新 屢創第一」「東方潮 勇立潮頭 改革先行」「新時代 敢挑重擔 再創傳奇」四個篇章,再現了上海城市解放、接管、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軌跡,重溫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創造的諸多「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一」。

上海的變化日新月異,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肩負著更大的責任與使命。助力全國脫貧奔小康,上海向全國傳遞助力脫貧攻堅的上海力量、上海智慧、上海溫度。

上世紀50年代,上海的工業生產建設飛速發展,而上海的工廠也在積極內遷,輸送優秀人才與技術設備,帶動其他地區的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後,「上海支援全國」的精神繼續延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上海一直以來的扶貧工作也以檔案文獻的形式被記錄下來,從自身小康到帶動全國人民奔小康,這一主題展覽向我們展示了上海與兄弟省區市之間對口支援、合作交流的故事。

「溫暖的迴響」

——上海市助力全國脫貧奔小康檔案文獻展

主辦:上海市檔案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

開展時間:2020年6月9日

展出地點: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底樓展廳

展覽分為「上海人的小康之路」「檔案見證上海支援全國」「助力脫貧的溫情記錄」三大板塊,通過220餘件珍貴的檔案文獻、照片、實物及影像資料,真實記錄上海人民奔小康以及上海助力全國脫貧奔小康進程中的生動圖景。

讀史使人明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是共產黨人堅守初心的必修課。當前,全市上下正在積極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談及學習「四史」的方式,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當然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與此同時,作為融會貫通、知史以明鑑的一種學習形式,走進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參觀主題展覽,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那就趕快來上海市檔案館打卡吧!

溫馨提示

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坐落於黃浦區中山東二路9號(近延安東路外灘),參觀時間為周一至周六9:00~16:30(周日及國定假日閉館)。疫情期間,個人及團體參觀均須預約。

預約電話:63336633轉9

撰稿:王映月、張姚俊

支持:呂 翔、張 勁、方 華、胡 劼

編輯:周曉瑛

排版:王映月、王冰倩

本刊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檔案春秋」微信號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使用不當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聚焦城市記憶、留存城市發展、傳承城市歷史。我們架起檔案為民服務的橋梁,講述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養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這裡是上海市檔案局(館)政務微信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檔案春秋」

原標題:《「四史」故事@上海市檔案館:在時光隧道裡,閱讀歷史的真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穿越「時光」隧道 閱讀百年東山
    「東山印象」時光隧道設計團隊負責人、哲逕建築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方斐說:「東山印象」時光隧道是目前廣州公共隧道空間中文化展示面積最大的項目,巧妙對近千米的隧道牆面進行「微改造」,創新性地將城市公共空間與建築藝術視覺設計相結合。
  • 梵蒂岡檔案館,封存著人類最真實的歷史,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
    也許也正因為天主教興盛,使得它比任何人都更有機會了解到世界各地未解之謎的真相,這座封存著人類最真實歷史的宗座檔案館,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情報機構。然而這座宗座檔案館關於1939年之後發生的所有事件記載,卻被教皇下令永久封存,比如關於空間跳躍的費城實驗、關於時光穿越的飛馬計劃,以及40年代以後各種UFO目擊事件等,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才會下令永久封存這些記載呢,這些檔案館裡存放的卷宗及書籍多到僅僅書架排開就有85公裡長的檔案館裡還隱藏著什麼驚人的秘密呢?
  • 四史故事百講 | 錢壯飛:千鈞一髮的48小時
    四史故事百講第二專題音頻節目《來來講上海》「建黨100年 「四史」故事100講」專輯自2020年7月1日上線,每周定期更新至2021年7月1日。10個主題100個故事,涵蓋建黨、大革命及土地革命、全民族抗戰、上海解放、抗美援朝、社會主義改造與全國工業中心、改革開放、浦東開發、新世紀與世博會、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等各時期,兼顧史實性、代表性、系統性,獻禮建黨百年,加強「四史」學習教育。《建黨100年 「四史」故事100講》錄製滬語版和普通話版兩種。滬語版由上海電臺交通臺、經濟臺資深編輯秦來來主播。
  • 「東山印象」時光隧道正式開放
    「東山印象」時光隧道是目前廣州公共隧道空間中文化展示面積最大的項目,巧妙對近千米的隧道牆面進行「微改造」,創新性地將城市公共空間與建築藝術視覺設計相結合,設計上,復原25棟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東山洋房,用55個燈箱「點亮」建築的內部,復原了不變的歷史建築,內部是現代時尚藝術場景,展現街區現在紅磚洋房裡蓬勃生長的藝術空間,新與老的東山文化碰撞,將百年東山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
  •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 | 行走的「四史」故事 | 上財商學院「訪讀...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鼓勵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學子從歷史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意識和行動自覺,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於2020年10月面向全院在校生開展了「『訪讀聽聞識四史』——行走的四史故事
  • 「尋根半淞,讓歷史活起來」——半淞園路街道啟動「四史」再現系列...
    為將「四史」學習教育同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結合起來,了解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推動半淞各項事業發展的責任感,真正做到以史為鑑、砥礪前行,11月24日下午,半淞園路街道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舉行「尋根半淞,讓歷史活起來——半淞園『四史』再現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浦江的黎明晨光——半淞園路街道『四史』學習實物史料展開幕式
  • 「四史」學習教育 | 「一個支部一個故事」——造原子彈的也能造福...
    「四史」學習教育 | 「一個支部一個故事」——造原子彈的也能造福小區 2020-10-25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醫」起學四史|紅色故事誦讀(三):銀杏樹下 紅色傳承
    「醫」起學四史|紅色故事誦讀(三):銀杏樹下 紅色傳承 2020-06-19 0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這條街,穿越大連「時光隧道」
    >△海北路28號別院,電影《夏洛特煩惱》中馬冬梅40平方米小屋的拍攝現場,這裡傳遞著時光的記憶,講述著昨天的故事。 從黃山炮臺山遺址出發,直至黨員思想教育基地,一路走一路看,仿佛走進一條濃縮大連近現代歷史的時光隧道。這裡有著太多獨特的歷史文化元素,適合中小學生了解大連歷史,感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也適合成為紅色教育、黨建活動的大連樣本。
  • 【學「四史」競答】今日關鍵詞:三大戰役、整風運動
    為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上海市司法局微信公眾號即日起開展「學四史,守初心」有獎競答活動
  • 先進材料實驗室教工黨支部開展學「四史」紅色尋訪主題黨日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推進「四史」學習教育,先進材料實驗室教工黨支部於6月29日開展學「四史」紅色尋訪主題黨日活動,組織教工黨員赴上海檔案館外灘新館參觀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並舉行重溫入黨誓詞儀式。
  • 《雷鋒日記》:穿越「時光隧道」的青春印記
    《雷鋒日記》:穿越「時光隧道」的青春印記 2019-09-29 08:39:19 [來源:華聲在線]  [編輯:歐小雷]字體:【大 中 小】 9月23日,「偉大曆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前往參觀。
  • 走進「時光隧道」與名醫大家「跨時空對話」市六醫院院史館開館
    ——走進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院史館,跟隨講解員走進六院歷史發展的長河,一張照片、一件展品,都是六院故事……1月5日下午,位於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科研綜合樓三樓的市六醫院院史館隆重開館。開館儀式上,院黨委書記陳方表示,院史陳列館的建成開館,是醫院發展中的一件大事。
  • 「醫」起學四史|紅色故事誦讀(五):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黃大年
    「醫」起學四史|紅色故事誦讀(五):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黃大年 2020-06-27 0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巍巍四史•展卷龍華」——龍華街道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系列...
    8月14日,龍華街道開展了「四史」學習教育系列藝術黨課之一《紅色曙光》。_此次黨課,依託「黨課開講啦」活動,靈活運用藝術黨課這一載體,利用歷史情景劇和專家點評的形式,加強對街道黨支部和廣大黨員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做到有聲有色、入腦入心,讓廣大黨員沉浸在歷史情境中,感悟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 【同濟•新聞】加強「四史」學習,踐行初心使命——同濟大學附屬...
    【同濟•新聞】加強「四史」學習,踐行初心使命——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黨委書記講「四史」專題黨課 2020-11-19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上海話講述上海的紅色故事,秦來來的音頻節目讓年輕人都轉發點讚
    據統計,從7月推出至9月中旬,秦來來在網上主講的《建黨100年 「四史」100講》,聽眾點擊率已超過181萬次,其中的「毛澤東與陳獨秀探討中國革命」一講,點擊率就達19萬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精彩的「四史」故事吸引。
  • 時光隧道真的存在嗎,曾經發生過的一些事或許能證明存在時光隧道
    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有沒有時光隧道存在呢?對於這樣的話題這一直都是存在爭議的。然而有些時光倒流的事件似乎說明我們人類似乎是可以進到時光隧道的,那麼時光隧道到底真存在嗎?也許大家看了以下的內容能讓你相信是存在時光隧道的。
  • 時光隧道真的存在嗎,曾經發生過的一些事或許能證明存在時光隧道
    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有沒有時光隧道存在呢?對於這樣的話題這一直都是存在爭議的。然而有些時光倒流的事件似乎說明我們人類似乎是可以進到時光隧道的,那麼時光隧道到底真存在嗎?也許大家看了以下的內容能讓你相信是存在時光隧道的。能夠自由地穿越時空一直以來都人類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