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崇高信仰 獲取奮鬥力量
——讀《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與黨員幹部談理想信念》
好書推薦
★★★★★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黨無精神不興。人要自立自強、奮發有為,靠的就是精神脊梁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全黨「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脊梁。
近日,《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與黨員幹部談理想信念》一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作者聯繫當前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工作實際,採取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運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對「要有怎樣的理想信念」「為什麼要堅定理想信念」和「如何堅定理想信念」等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努力奔跑的追夢人。
挺起精神脊梁才能安身立命
98年來,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歷經苦難而不斷奮起,歷盡坎坷而淬火成鋼,為的就是一個理想,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堅定理想信念的極端重要性,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與黨員幹部談理想信念》一書中提到,堅定理想信念,黨員幹部要自覺補鈣壯骨,不做「軟骨病」的「俘虜」。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有的黨員經不起「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叛黨投敵,成了歷史的罪人。在和平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也有一些黨員幹部經不起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考驗,喪失革命精神,蛻化變質,滑向腐敗墮落的深淵。究其原因,就是他們忘記了初心和使命,動搖了理想信念。
堅定理想信念,挺直精神脊梁,要真知真行,知行合一。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回顧我們黨的光輝歷程,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他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才能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才能善作善成、一往無前。正因此,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變。該書還結合黨員幹部的現實關切和具體實際,通俗闡明了作為黨的幹部如何堅定理想信念,如用「老百姓的事都是分內事」「我們必須吃苦在前」「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四個章節,來回答用實際行動踐行理想信念「四個能否」的具體標準,即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鬥、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文中還列舉了把群眾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的廖俊波、被老百姓稱作「不下班的好民警」呂建江、艱苦樸素甘於吃苦的焦裕祿、不怕犧牲恪盡職守的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的英雄群體等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使讀者可觀、可感、深受教育。
車船無導航系統,方向不明,就會「迷路」;人無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迷茫」。黨員幹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有了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就能自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奮鬥。可以說,堅定的理想信念,讓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鑄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從「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祿,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從「振興中華,乃吾輩之責」的黃大年,到甘願做一粒種子的鐘揚……他們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挺直的精神脊梁。黨的幹部要永遠不忘共產黨人為什麼而出發,永遠不要丟掉共產黨人的靈魂,永遠不要失去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砥礪前行,不懈奮鬥。
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
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堅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們黨挺直的精神脊梁,就是共產黨人的永恆初心和力量源泉。堅定遠大理想和崇高信仰,我們黨在前進的道路上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坎,沒有攻克不了的困難和險阻。
《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與黨員幹部談理想信念》一書中提到,要以實幹彰顯共產黨人精神風範和信仰力量,讓堅定信仰與使命擔當根植於心,融於血液,指引前行,使理想信念成為黨員幹部站穩腳跟的「定盤星」和經受風浪的「壓艙石」。我們黨員幹部不論在哪個崗位,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要懷揣對黨的忠誠之心、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對人民的真誠之心,立足崗位幹好本職工作,在時代洪流中書寫精彩人生。
書中提出,堅定理想信念,必須解決好黨員幹部思想上「失魂」、精神上「缺鈣」、行動上「乏力」等問題,引導黨員幹部以最高的工作標準、最佳的工作狀態、最優的工作作風乾事創業、擔當作為。
該書在「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黨員幹部一定要擰緊『總開關』」一章中,舉出許衡「吾心有主」的故事:有一年夏天,許衡帶兵路過河陽,當時天氣十分炎熱,大家都是饑渴難忍,恰好路旁有許多梨樹,上面結滿了梨子,當時眾人都搶著摘梨吃,只有許衡不去摘梨。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摘梨吃呢?」許衡說:「梨不是我的,是不可以摘來吃的。」那個人說:「世亂,此無主。」許衡說道:「梨雖無主,而吾心有主。」許衡當時之所以不吃梨,不是因為他不渴、不熱,而是他內心的「主」不允許他像身邊的那些人一樣,放任自己的行為。對如今的黨員幹部來說,這個「主」就是理想信念,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必須敬畏,不可輕易放棄自己的信仰信念和精神操守。
書中還用較大篇幅提到,挺起精神脊梁,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要靠實踐實幹來檢驗。在該書的「堅定理想信念要擔當有為」「堅守理想信念關鍵看行動」等章節中指出,理想信念只有見諸行動才有說服力,理想信念不是假大空,不能只當口號喊,必須融入實幹中。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也不能此一時彼一時。黨員幹部要把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外化為具體行動,堅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激勵中國人民接續奮鬥、開闢未來的精神旗幟。廣大黨員幹部只有不斷堅定崇高信仰,解決好「總開關」問題,才能擁有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築牢信仰信念的銅牆鐵壁,才能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闊徵程,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斷把夢想變為現實。
爭做理想信念堅定的新時代奮鬥者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理想因其遠大而成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成為信念。朝氣蓬勃的新時代正在我們面前展開,等待我們高揚奮鬥之帆,緊握奮鬥之槳,迎著新時代的光輝,駛向幸福的彼岸。
《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與黨員幹部談理想信念》一書中提到,黨員幹部要爭做理想信念堅定的新時代奮鬥者,經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怎樣奮鬥來適應這個偉大的新時代。要恪盡職守、奮發有為,勇當時代的弄潮兒,在完善自我、矢志奮鬥、創造幸福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會變成支配外在行為的強大內在精神力量,淨化靈魂,催人奮進。該書列舉了諸多「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榜樣典型的先進事跡,如「兩彈」元勳程開甲衝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了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到天山腳下的紅山口,憑著「我這輩子的最大心願就是國家強起來,國防強起來!」他一蹲就是20年,為發展我國核武器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還有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黨史事業的鄭德榮,幾十年來,他牢固樹立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的遠大理想,把個人融入時代、將信仰融入生命,在知識的海洋裡劈波斬浪,人生的徵帆始終沿著正確的航向,留下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以及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車輪子縣長」的蘭輝,不忘初心和使命的他常說:「群眾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都是小事。」30年紮根在基層、戰鬥在一線,始終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偉大力量,鑄就了共產黨人的鋼鐵脊梁。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新時代註定是屬於奮鬥者的時代。按照「兩個一百年」的宏偉藍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在即,而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為標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依然任重道遠,需要廣大黨員幹部以堅定者、奮鬥者、搏擊者的姿態書寫新時代奮鬥答卷。
「人生如屋,信仰是柱,柱折屋塌,柱堅屋固。」我們所處的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在不斷變化,對於共產黨人來說,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心中的理想信念。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堅定的理想信念,既為我們引領導航、指路明向,又為我們提振精神、凝聚力量。當前,肩挑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的重擔,黨員幹部要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轉化為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艱難險阻的勇於擔當,用行動去澆灌理想之花,用行動來激發信念之志,埋頭苦幹,揚鞭奮蹄,努力在新徵程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績!
(董振華)
更多精彩請點擊
註:授權發布,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原標題:《「好書推薦」堅守崇高信仰 獲取奮鬥力量 ——讀《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與黨員幹部談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