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視域·材料:歷史比較法與百年方音演變研究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歷史比較法是研究語言和方言歷史演變的重要方法。如果從18世紀下半葉算起,歷史比較法在語言學上的應用已有200多年。20世紀初,中國學者引入此法,使其在漢語通語和方言歷史研究方面發揮作用。從研究視域來看,該方法既可運用於宏觀尺度的上古漢語構擬,又可運用於中觀尺度的中古《切韻》《廣韻》音系的探討,還可運用於微觀尺度的近現代方音歷史演化對比,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百年方音演變研究將成為大勢所趨

明清以降,隨著來華傳教士的增多,出現了很多雙語字詞典和方言詞典,例如19世紀的《上海方言詞彙集》《寧波方言字語彙解》《西蜀方言》《英粵詞典》《客英詞典》等。1910年,瑞典漢學家高本漢開啟了現代漢語方言調查的大幕。為完成《中國音韻學研究》,他調查或審核了24種漢語方言。1927年,趙元任和助教楊時逢調查了吳語33個方言點,由此寫成了《現代吳語的研究》,被譽為「現代漢語方言學真正興起的標誌」。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學者們陸續調查了關中、湖南、湖北、雲南、四川等地方言,以這些材料為基礎相繼出版了《關中方音調查報告》《湖北方言調查報告》《湖南方言調查報告》《雲南方言調查報告》和《四川方言調查報告》等。這些成果為今日語言學界積累了百年左右的大量方言語料,目前已漸成關注和研究熱點。可以想像,未來一二十年,運用歷史比較法進行百年左右的方音演變研究將會成為一大趨勢。在這股研究潮流下,我們將會明確感受到微觀視域中歷史比較法的科學意義和精確價值。

百年方音演變研究首在語料性質考辨

宏觀和中觀尺度的漢語演變研究,其目標在於搭建語言演變的宏觀脈絡和主體框架。客觀講,不少研究結論是以一些零散的、模糊的甚至偶然的材料為基礎的,對材料性質沒有或無法準確把握。但是,微觀視域中百年左右的方音演變研究不應止步於此。百年前,法國語言學家梅耶就曾指出:「要使歷史語言學得到進步……必須經常使觀察更加精密。」現在,我們面對百年左右的大量語料時,尤其應該注意「新的精密的研究之必要性」。歷史比較法越精密,其研究結果才能越科學。具體來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前人所說地點與今人調查地點是否完全一致?比如,110年前高本漢調查過豫北懷慶方言,但是我們發現高氏記錄的知莊章、日母等字的讀音有可疑之處。就知莊章組字的聲母而言,自範照藜1799年編纂的《鄉音正誤》,到張天堡《湖泊方言研究》所說的80多年前的老方言,再到張啟煥等《河南方言研究》所載半世紀前的讀音,直至我們2011年調查的沁陽城區方音,記錄的都是知莊章合一讀作舌尖前音聲母,唯獨高本漢1911年的記音為知二莊讀舌尖前音聲母、知三章讀舌尖後音聲母。顯然,在200多年間發生這種反覆的變化,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找不到相應的條件。結合馬悅然《我的老師高本漢:一位學者的肖像》所記時間線和我們多個方言點的調查來看,高本漢有可能是在洛陽找了一個沁陽人進行的調查,這個沁陽人不是來自當時的沁陽城區而是某鄉鎮。這種情況不易被發現,需要深入研究後才能鑑別出來。

第二,前人記錄的材料是否是其親身實地調查的結果?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中記錄了溫州、揚州、漢口、蘭州、四川方言的很多字音,但實際上他沒有實地調查過。比如蘭州,馬悅然在《我的老師高本漢:一位學者的肖像》中說:「很可能是藉助他在太原時僱用的幫手調查的」;再如四川,馬悅然在《另一種鄉愁》中明確說過:「高本漢沒有去過四川。我大學畢業,得到了一項美國獎學金之後,高本漢一定要我到四川去調查方言。」高本漢調查和搜集了大量的漢語方言材料,其目的在於利用這些材料解釋《廣韻》反切所反映的中古音類,給這些音類構擬和填補音值。在當時的情況下,借用他人的材料或找他人代為調查,以完成構擬和解釋中古音系這個中觀尺度的音韻學研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些二手材料出自誰人之手?到底來自城區還是鄉鎮?今天的方言學者在探討百年來的方音變化時,需要秉持更為審慎、更為精確的態度。

第三,如何看待前人異地調查的新派方言材料?自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開始,漢語方言調查建立起了比較規範的模式,相關調查信息的記錄也日趨全面,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異地找年輕人進行調查,駐紮在某個高中或大學,遠比去不同發音人的出生地要方便高效。但其弊端也很明顯,比如:在異地找發音人時可選對象有限,缺少全面了解各種差異的條件;年輕人的文白異讀保留較少,容易遺漏白讀層的部分聲韻調,造成音系不完整;年輕人身處異地,易受外界影響,有些語言現象是臨時借用,有些則是不知不覺的變異,而這些對於異地調查者而言則無從分辨;等等。《現代吳語的研究》大部分調查的是青年學生,在33個方言點中有15個是異地調查的,例如諸暨、金華等。當時的調查者受時代所限,但今天的研究者應對此持有更清醒慎重的研究態度。

從調查方法的發展看語料性質問題

方言材料的性質與調查觀念的轉變和調查規範的形成有著密切關係。首先,調查觀念的轉變是隨著調查的深入而逐步實現的。歷史比較法產生之前,很多語言學愛好者常常託人搜集語料。例如,俄國伽德鄰女皇為編纂《全球語言的比較詞彙》,曾託美國總統華盛頓把詞表寄給各地的將軍,為其搜集美洲的語言和方言材料。19世紀下半葉,歐洲語言學家多採用通信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進入20世紀,美國語言學家開創了親身實地調查的風氣,但異地調查依然廣被採用。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就是兩種方式並行的產物。再往後,隨著專業調查的精細化,才固定為實地調查的規範做法。其次,調查規範的形成需要很長時間的摸索和積累。現代漢語方言的調查,要求全面記錄被調查人的各項信息,包括姓名、年齡、籍貫(省縣鄉村)、職業、教育程度、幼年語言環境、成長經歷等。但是百年前,傳教士的方言詞典、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研究》等往往只提到某地,具體是何鄉何鎮無從考察,發音人信息更是幾無體現。基於這種材料的百年歷史演變研究,就可能出現一些無法精確對比的問題,存在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1928年《現代吳語的研究》的出版,對方言調查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但該書對發音人的年齡尚無明確要求,後來《雲南方言調查報告》對此有所改進,認為:「年齡長一點的人……反而能保持他們的純粹的本鄉語言」。對於文獻材料存在可疑的情況,既要從學術發展史的角度來加以看待,對前人不求全責備;也要採取必要的方式方法辨析材料的性質,彌補和修訂文獻的不足。

百年方音演變研究可資參考的範式

百年方音演變研究,於「古」首在全面考辨百年前的語料性質,於今重在全面細密地調查語料,而後再利用歷史比較法進行具體的音變分析。目前,「方言調查基建工作」已初步完成,未來調查和研究的方向勢必趨向精密化。這時候,講求廣泛密集布點的地理語言學式的調查就有了用武之地,因為「精密」是它的一個重要基因,這與微觀視域中歷史比較法精密、精確、精細的價值追求非常契合。面對百年前語料性質可疑的情況時,可以採取歷史比較法與地理語言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採用「1個縣城+多個鄉鎮村」的設點方式,將百年前後的比較研究放在「(古)點+(今)面」的維度進行,這比「點對點」的對比更嚴謹、全面、科學。總之,微觀視域觀察音變的微觀過程,而解釋微觀過程需要精密的田野調查。如此,才能構建出準確權威的百年方音發展脈絡,進而為建設具有漢語特色和新時代特徵的歷史比較理論貢獻中國智慧,為繁榮中國學術、推動社會主義語言文化事業助力。

(作者:支建剛,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晉冀豫交界地帶晉語兒化的類型及其演變研究」負責人、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會議︱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的新問題、新視域與新方法
    圓桌:作為方法的中國知識分子研究27日下午,知識分子研修班最後一個環節,即圍繞「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的新問題、新視域與新方法」這一主題,在人文樓3102會議室展開圓桌對話。圓桌對話的引言人,分別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的三位教授,即許紀霖教授、瞿駿教授、唐小兵教授。
  • 中西比較視域中的宋代史學近世化:基於歷史觀與史學方法的考察
    值得注意的是,《史略》在同一卷中將「史評」與「史贊」分列為兩個條目,(80)表明作者已有區別歷史評論與史學批評的意識,反映出宋代的史學考證風氣。  另外,宋代產生的金石學也具有一定的重視實物材料考證的傾向,與歐洲的碑銘學類似。宋代金石學既重視文獻內容的研究,也有重視形態的研究,(81)並且研究範圍不局限於金石,還包括古錢、古印等較大範圍。
  • 新文科視域中的哲學與文化
    圍繞新文科建設發展、智能時代的哲學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當代轉化、新文科視域中的文理交融、科學技術哲學與倫理、文化自信與當代文化構建、通識教育與人才培養等議題,專家進行了深入研討。新文科的本質是創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勁松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新文科之「新」,應當是研究問題、研究範式、研究內涵和拔尖人才培養深化之新,是哲學社科本質的進一步凸顯與學術視野拓展之新,是歷史傳承與時代使命融合創新之新
  • 劉寧作品《近現代作家視域中的西安意象》出版
    唐詩詠長安散發出的芬芳似乎千餘年來尚在西安這座古都裡瀰漫,近日由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劉寧撰寫的《近現代作家視域中的西安意象》在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仍然充盈著濃鬱的漢唐芳香。該書作為陝西出版資金精品項目成果,共計33萬餘字,是劉寧耗時多年,以文本細讀、史料考證、田野考察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完成的一部百年西安城市史、文學地理學研究專著。
  • 比較法視野下的英美證據法
    達馬斯卡是比較法研究的大師,他生活在大陸法系傳統的南斯拉夫,而後又工作於英美法系傳統的美國,可以說成長於大陸法系,發展於英美法系。因而,其能夠必要深入的進行比較法研究。比較法研究能夠促進本國法學研究的發展。比較法能夠以其獨有的特性,將國內法學研究者帶入一個新的境界,也就是說,存在於本國法之外的廣闊的新領域,能夠為一國國內出現的法律問題提供廣闊的解決方式。
  • ...話語言密碼的一部力作——評瞿建慧《湘西鄉話的接觸與演變研究》
    這部著作的下篇「湘西鄉話的瀕危現象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超越了傳統方言學的局限,以社會語言學的方法為主,綜合應用歷史語言學、描寫語言學和方言地理學等方法;在研究內容不限於語言的本體研究和內部研究,而是廣泛地延伸到語言的外部研究和功能研究等領域,以凸顯這群土話的瀕危現象和瀕危原因。
  • 認知人類學視域下的文化研究
    重視實驗的方法研究人類的文化認知是當前西方認知人類學的一個重要特點。認知人類學倡導用多元化的方法去從事文化研究,既可以在實驗室,也可以像人類學家一樣去進行田野考察,或者運用生物進化的觀點以及發展心理學的視角進行研究。
  • 2020年漢語方言研究的新進展與新走向
    除了方言音系描寫、區域方音研究、語音的實驗研究以外,方音史、連讀變調及語音研究理論方法的探討都是新的增長點。如秋谷裕幸《中原官話汾河片音韻史研究》、夏莉萍《漢語方言全濁聲母演變研究》、謝留文《贛語「魚虞有別」的層次》等,都是方音史研究的重要成果。連讀變調問題也取得了明顯進展,如關於西北方言「詞調」的研究有所深化。
  • 費海汀:政治科學中的歷史方法:以比較歷史分析為例
    政治科學中的歷史方法:以比較歷史分析為例摘要:政治學與歷史學方法雖然各有側重,但二者都必然需要面對和處理人類社會的歷史經驗與歷史材料。在這一過程中,二者相互借鑑、取長補短,從傳統的比較史學中塑造出了比較歷史分析這一系統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本文希望通過對比較歷史分析方法定義與特點,起源與發展,適用條件、研究設計、操作流程及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探討,系統地介紹這一研究方法在學術研究實踐中的分類應用及優劣勢。
  • 晁天義「實驗方法與歷史研究」論歷史科學化過程的自然科學進路
    ①儘管如此,20世紀以降,馬克·布洛赫、埃米爾·迪爾凱姆、瑪格麗特·米德等人利用實驗方法原理,不同程度上合理解釋了歐洲封建制度、歷史時期的自殺、原始部落青春期等現象的成因和演變規律,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②這樣看來,對於實驗方法與歷史研究的關係有必要予以重審。③本文旨在將實驗方法與歷史研究的關係置於近代科學發展史的長時段框架內加以討論,以期探討二者結合的可能性。
  • 智能時代的國際教育比較研究:基於深度探究的迭代方法
    二、比較研究方法的歷史脈絡 研究方法是研究人員為了揭示世界的運行規律而使用的實踐、過程和規則的綜合體。根據學術研究的抽象程度,可從三個層面來理解並劃分通用研究方法:哲學方法論、具體學科研究方法、操作性研究方法和技術[18]。國內外學者在不同的層面對研究方法有著不同的解釋。
  • 多孔隔熱材料的製備方法
    成孔技術是多孔隔熱材料發展的基礎。成孔劑的選擇對材料的成型和服役過程中顯微結構的演變以及使用性能的優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孔隔熱材料的製備方法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燃盡物加入法、發泡法、氣體發生法、冷凍乾燥法、凝膠注模法和多孔隔熱材料法等。
  • 百年「公報」史:概念、源流與歷史演變
    本文梳理了公報從清末以來的發展歷程,揭示了其名稱在官報、政報和公報之間的演變過程,並總結了當代公報的媒介特徵。這需要我們回到歷史,釐清「公報」的內涵及其演變,從其源頭上進行追溯。而bulletin在西方語境中本有「公開布告」之意,譯為「公報」還比較貼切的。在西方,「公報」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 敘事與重構——「新史學」視域下的區域美術史研究
    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的同時,德國《歷史雜誌》創立,兩者有著內在必然聯繫的事件,標誌著具有「知識系統化」的開始,比如提供了一個更職業化的交流場域,這個模式被各地模仿、移植。此後,大學設立歷史學教席以及把一些重要城市變成歷史研究重鎮,這些行動演變為一場學術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運動。在此期間,德國的學會確立了絕對的領導地位。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示
    :演變邏輯與創新路徑研究45楊倩如河北大學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46程波四川外國語大學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與規律研究>河南大學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傳承研究85魏雲豹江南大學中共延安五老紅色基因傳承研究86彭正德上海交通大學歷史記憶視域下紅色基因傳承與大學生政治認同提升研究
  • 太陽系歷史中的形成和演變情況
    現在我們知道,太陽系中的每個天體都具有一個獨特的身份,這個身份反映了它們在太陽系歷史中的形成和演變情況。宇宙的歷史被鐫刻在了天體的成分、構造和軌道三大要素中。就算放射性物質已經消耗殆盡,一般情況下,我們依然可以根據其衰變產物的分布情況窺探天體的過去,這一技術叫作放射性同位素計年法只要樣本中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合適,而且其含量可以測量,就可以用它來測定從數百年前到數十億年前的樣本。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法關係的再定位
    作者簡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 張驥  內容提要:建交55周年之際,中法關係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本文提出"權力結構-秩序結構-觀念結構"的分析框架,旨在研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其對中法關係的結構性影響。中法關係面臨的權力結構、秩序結構和觀念結構均已發生重大甚至根本性的變化,要以新的框架來認識和謀劃新形勢下的中法關係。面對權力的重組、秩序的過渡和觀念的競爭,中法都主張推動國際關係的轉型和國際秩序的創新,這構成了中法關係的新基礎。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製備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高溫固相法(陶瓷工藝方法) 、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和沉澱法,此外還有氣相沉積法、超臨界乾燥法、微乳法及自蔓延高溫燃燒合成法等。按研究對象和目的不同,水熱法可分為單晶培育、水熱合成、水熱反應、水熱熱處理、氧化反應、沉澱反應、水熱燒結及水熱熱壓反應等。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大梳理!
    比如別敦榮和彭陽紅將研究方法分為:理論思辨、經驗總結、歷史研究、調查研究、比較研究、數學分析、質的研究和個案研究;在國內,根據劉良華對研究方法的分類大體上有三個基本類型:實證研究(量化的、質化的)、思辨研究(又稱理論研究)、實踐研究(常以教育對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顯現)。
  • 教學研究:新課標視域下化學史的科學本質教育功能研究
    [原載於《化學教學》2020年第1期]新課標視域下化學史的科學本質教育功能研究*嚴文法1,2**,王小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