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全球纖纜產業走向何處?看全球三大巨頭怎麼說……

2020-11-30 騰訊網

在世界光纖光纜大會期間,北京時間10月26日晚,CRU特別設置了圓桌論壇環節,全球光纖光纜行業三大巨頭企業代表——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公司」,股票代碼:601869.SH、06869.HK)與康寧、普睿司曼公司,就光纖光纜行業如何應對疫情,以及當前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展開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普睿司曼電信執行副總裁 Philippe Vanhille

當前的疫情促使居家網絡流量劇增,推動光纖到戶的快速建設。城郊和農村的寬帶規劃、政府的激勵與刺激,及全球的可持續性發展對網絡聯接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網絡部署面臨的挑戰也對光纖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康寧光纖和電纜副總裁兼總經理 Bernhard Deutsch

隨著視頻、VR等業務的興起,高帶寬需求迎來增長;再加上5G網絡建設,中國的網絡容量和需求出現增長,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光纖光纜需求也會強勁復甦。隨著全球化的更加深入,康寧將在全球各地通過差異化的方式適應各地區的情況發展。

長飛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 莊丹

在線教育、遠程辦公、遠程診療等新經濟一夜崛起,體現出當下社會對5G、大數據等「新基建」的巨大需求。此外,隨著5G逐步進入建設黃金期以及疫情之下凸顯的寬帶升級剛性需求,光纖光纜市場有望回暖。國內F5G建設逐步升溫,F5G與5G協同發展已成共識,未來將與5G共同賦能千百行業,並為光纖光纜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作為全球電信和光纖光纜領域的年度盛會,世界光纖光纜大會聚集了眾多電信網絡高管、光纖光纜製造商代表、技術專家等,就光纖光纜行業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光纖光纜最新創新案例等等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如何擺脫危機,加速產業發展。

01

CRU線纜主管 Michael Finch

2020年是令人難忘的一年,人們的工作和社交方式發生了結構性變化,這一過程中光纖網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光纖光纜行業正處於緩慢的恢復周期,整個行業有出現併購重組的可能性。預計到2021年,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經濟恢復正常,運營商的固網、5G建設步入正軌,全球光纖光纜的需求預計增長7%;同時在無處不在光纖網絡的驅動下,未來幾年光纖光纜的需求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02

諾基亞固定網絡戰略市場總監兼FTTH歐洲委員會主席

Eric Festraets

因疫情影響,家庭娛樂、遊戲等需求增大,光纖作為持久性的聯接介質,是賦能智能社會的基礎。光纖網絡具有超高速、大容量、低時延的特性,可以滿足5G時代的網絡需求,推動智慧建築、智慧城市建設。受疫情影響,預計到2026年,歐洲28國的FTTH/B的用戶在常規發展基礎上可增長14%。

世界光纖光纜大會

世界光纖光纜大會是全球電信和光纖光纜領域的年度盛會,其主辦方——來自英國的CRU集團是世界知名的權威分析機構,其在光纖光纜行業的市場分析報告受到全球電信行業的認可與關注,是產業鏈上下遊供需的重要參考報告和數據。

備註:以上圖片來自CRU官網,以上觀點根據CRU會議視頻提取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3.明年春夏之交可能是這場經濟衰退的一個轉折點,全球經濟不可控的不確定性逐漸向可控的不確定性轉移。  百年一遇的疫情,觸發了十年一遇的市場災難和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大停頓。這是一場慘痛的經歷,生命與財產遭遇摧殘,就業與信貸一片凋零。疫情發生後幾個月,便開始討論「後疫情時代」,實是人類的幸運。
  • 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的挑戰、趨勢與對策
    [摘要] 新冠疫情的暴發極大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短期社會行為並對全球治理提出挑戰。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格局的趨勢分析,不能僅圍繞疫情本身進行,而要結合人類當前全球治理演化的歷史性趨勢和短期疫情危機反應共同考慮。
  • 風暴中的武漢光谷,為何牽動全球科技產業神經?
    、國家存儲器基地等裡程碑,已成長為一張武漢甚至中國走向世界科技場的重要名片。尤其是武漢的存儲晶片產業,作為我國存儲晶片產業有望趕超國外巨頭的中堅力量,包括英特爾、三星、新思科技、應用材料等半導體產業鏈巨頭均在武漢設立了工廠、研發中心或辦事處,已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勢,在疫情以武漢為圓心向全球兇猛襲來的當下更顯緊要。
  • 汽車晶片短缺致全球汽車巨頭減產
    汽車晶片面臨嚴重短缺,已波及全球!因此最近豐田、日產、大眾,本田等多個汽車巨頭都公布了相應的減產計劃。晶片緊缺會延續至2021年一季度。今年下半年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商都可能遇到晶片不足的問題,並且晶片價格會進一步攀升。由於半導體短缺,豐田汽車決定減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工廠生產的Tundra皮卡的產量。
  • 從百度沸點關鍵詞看2020後的技術走向
    被催化的人工智慧在筆者看來,從榜單的對比中,一年的時間,大眾對AI技術的關注焦點發生了轉移——從概念層面轉移到了產品落地上,這背後與疫情下對AI的催化息息相關。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全人類的經濟社會生活產生了消極影響,在這其中,在全球公共衛生風險不斷提升的同時,新一輪的技術進步也肉眼可見。
  • 連續十幾年全球第一!在荷蘭ASML背後,「站著」三大科技巨頭
    對於我國而言,如何快速發展國內晶片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很多製造行業不同,晶片的製造過程繁瑣,高科技含量頗高。例如,在晶片加工過程中,光刻機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高科技精密設備,而它也是制約晶片加工製程的重要設備。
  • 必和必拓CEO:後疫情時代 攜手中國合作夥伴助力全球綠色復甦
    本報記者 朱曉波「如果世界各國能夠齊心協力,共同採取行動,致力於實現綠色復甦,那麼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將能夠實現更強勁、更快速的發展,建設一個更加清潔、更加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並有望開啟全球合作新模式。」
  • 汪濤:從數據看後疫情時代的產業鏈和消費行為改變
    瑞銀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近日做客《國民財富大講堂》,圍繞「後疫情時代產業鏈和消費行為的轉變」發表觀點。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的需求局面出現了變化,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成本等原因,一些企業在尋求更低成本的生產,同時,中國經濟也在出現一些結構性變化。當然最近一兩年,一是中美貿易摩擦,二是新冠疫情,加快經濟結構轉型。 在轉型的過程中,外資和內資企業都是產業重構的主力。
  • 後疫情時代,基因測序如何乘風破浪?
    對比這兩個案例,無論是基因檢測技術,還是抗癌新藥,對於國產企業走向全球化、與外資巨頭同臺競爭來說,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隨著技術升級,加之國產替代、精準醫療等不斷加快,近年來我國基因測序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受益於疫情的新冠核酸檢測產品銷售大增,更使得基因測序行業的投資價值持續凸顯。
  • 生輝大會給你後疫情時代的「掘金」指南
    可見,疫情爆發後,全球醫療行業的需求正處在快速上升期,使得醫療板塊成為一個逆周期的板塊、甚至是逆市增長的行業,在疫情期間,醫療板無論是市場的認可度還是交投活躍程度,都有增無減。 2020 年,疫情推動了生命科學行業 IPO 和融資逆勢上升,一個新的十年也即將開啟。
  • 重磅預告丨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與全球影響「雲上思想」研討會
    2020年4月26日,葦草智酷、信息社會50人論壇和數字資產研究院將共同發起主題為「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與全球影響」雲上思想研討會,此次會議由鈦媒體作為獨家合作媒體進行支持。請鎖定鈦媒體App「前沿直播」頻道,26日一起來研討會雲端學習。
  • 中行研究院報告: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或現「三低、三新」特徵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消息,中國銀行研究院當日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能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即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綠色復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從數據上來看,東協、歐盟分別稱為中國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的地位則進一步下降,但是雙方的貿易額仍較大。因此,可以認為未來中美關係的對立和衝突將造成全球貿易和市場的撕裂。圖表4:中美貿易衝突的情景模型分析
  • 全球最大的鋰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已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19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累計出貨32.5GWh,佔全球市場的27.87%。 不僅如此,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中國企業有五家,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遠景AESC、國軒高科和力神電池,另有兩家日本企業和三家韓國企業,這10家龍頭佔據了全球85%的市場份額。而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為71GWh,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佔比高達60.89%。
  • 中行研究院報告: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或呈現「三低、三新」特徵
    據新華社電 中國銀行研究院30日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能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即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綠色復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 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舉行 探討後疫情時代減貧創新與合作_中國...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外文局、甘肅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主辦,主題為「後疫情時代全球減貧創新與合作」。來自政府、駐華使館、高校、私營部門等12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 三大運動服飾巨頭結束一個時代,只花了24小時
    這離阿迪達斯(Adidas)全球品牌總監埃裡克·利特克宣布離任的消息不到一天。此前,他在Adidas品牌工作超過25年。這次離開,他表示「要尋求職業生涯新挑戰」。三大運動服飾巨頭結束一個時代,只花了24小時。看似巧合的高管更迭,釋放著巨頭承載轉型巨壓的信號。巨頭們試圖通過數位化轉型謀求突破,但效果確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 後疫情時代「全球語言治理的問題、視角與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5日,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和同濟大學語言規劃與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全球語言治理論壇」在同濟大學召開。會議得到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外語》編輯部、《語言文字應用》編輯部和《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指導和支持,邀請了來自全國20餘所高校近40位專家學者,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語言治理的問題、視角與路徑」展開研討。
  • 後疫情時代,美日數字經濟布局的新動向
    吳沈括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博導、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  前言  數字企業在疫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數字經濟對整體經濟拉動效果顯著——在新冠疫情之下,不只是中國,美國和日本政府都紛紛意識到數字經濟在疫情及後疫情時代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