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經濟頭腦」如何看待疫情?

2020-11-04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論壇 · 實錄

新冠疫情不僅將公共衛生問題推到人們面前,隨之而來的是全球性經濟影響。因此,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聚焦於疫情背景下,全球經濟的復甦與未來走向,透視經濟發展。

11月1日,論壇的最後一天,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重磅登場。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馬斯·薩金特、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芬恩·基德蘭德和華夏幸福研究院院長顧強,就當下最受關注的疫情與經濟問題,展開精彩的個人演講與圓桌討論。

漢森的演講圍繞經濟學乃至人類發展的其他重要領域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不確定性。無論是政府、企業或是個體,都逃不過經濟不確定性的拷問。而不確定性對於新冠疫情來說同樣是「焦慮源泉」:什麼時候才能有疫苗?經濟還將對疫情發展做出什麼反應?長期以來,經濟學家們嘗試通過建立模型來消除不確定性,在模型預測上作出很大貢獻。

拉爾斯·彼得·漢森。圖|Chicago Booth

如果不是在峰會現場,你可能以為自己誤入了「語文課堂」。薩金特在演講中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描摹疫情:肆虐全球的新冠戰疫不正像令人恐慌的軍事戰爭嗎?由於疫情的影響,社會生產和服務受到極大衝擊,而回想戰爭過程中,大量勞動力轉化為軍力,也使得正常的生產和服務陷入蕭條。

一場戰爭會持續多久?恐怕當時沒有人會知道,反觀疫情的反覆,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在經濟層面,戰時狀態下,以一戰為例,國家往往發行大量債券融資,而後國家與國際債務居高不下,只能通過逃避債務或增加稅收來解決問題。疫情之下的經濟又該如何獲得最優解?

皮薩裡德斯則聚焦於新冠造成的就業與失業問題:在疫情侵襲之前,即使已經出現的自動化、智能化趨勢迫使許多工人轉行,許多行業在這一趨勢影響下改變了經濟結構,但總體而言,就業形勢穩定。面對疫情,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適應並順應了遠程辦公模式,而事實是,疫情放大了生產過程中的數位化特徵,加速了數位化趨勢。當人們愈發習慣於遠程工作,那麼餐廳、交通等基礎服務業都會受到影響,教育和生活方式也會進一步發生改變。

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圖|WLF獨家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幾何?基德蘭德藉助計算模型指出,在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若我們的人口結構沒有發生轉變,到2060年,社會的經濟生產將下降17%;2100年,這一下降比率將高達39%。

基德蘭德提出了一個富有價值的建議:提升女性勞動力的參與比例,或許能夠彌補大量退休人員帶來的勞動力缺口。近年來,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正在不斷上升,但美國卻是個例外,基德蘭德認為這一現象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為何美國的女性工作參與率在20年裡呈現出持續的下降。

芬恩·基德蘭德。圖|WLF獨家

顧強回歸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從四個問題出發:疫情會改變城市發展的格局嗎?研究數據表明,城市的密度與疫情的感染模式沒有必然關係。城市化的最終路徑是都市圈化嗎?創新會使世界變得更「尖」嗎?在中國,創新要素不斷向北京上海聚集,創新源於高質量的要素集聚與生態營造。從中國經驗看,核心城市的「創新尖峰」與周邊地區的「製造高地」的空間耦合新範式,提升了都市圈產業整體競爭力,這種發展路徑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也許是有借鑑意義的。

顧強。圖|新華網

疫情會不會改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顧強的答案是否定的。國家間的經濟外循環能夠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個國家都能從中獲益,有效擴大內外循環將是各個國家的共同選擇。

經濟學對於社會的關懷,在本場圓桌討論中得到了幾位科學家的回應。顧強提出,此次疫情對於窮人的影響實際上要遠遠大於富人,股票市場利好,富人反而更加富裕起來。那麼經濟學家應該回答的問題是:如何防止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如何幫助弱勢人群、國家、地區度過這樣的危機?

薩金特首先提供了另一角度的觀點:有一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集合消費水平取決於財富水平,而股票市場是財富水平的一個重要特徵。美聯儲和央行並非有志於股票的走勢,也並非在為富人考慮,他們認為只要股票和債券市場發展利好,不論是對窮人還是富人,都是有好處的——所謂水漲船高,窮人和富人都能夠得到財富水平的提升。

託馬斯·薩金特。圖|WLF獨家

「水漲船高是不錯,倘若船一開始就是傾斜的呢?」

在皮薩裡德斯看來,經濟對於每個群體的衝擊力不同,一刀切的辦法並不可行。我們不難發現,在疫情中能夠遠程、在線完成的工作,往往屬於高收入群體;而諸如快遞員、售貨員等人群,他們無法在家中繼續獲得工作保障,這就是所謂數位化帶來的一條更加難以逾越的鴻溝。

很多人在疫情之下提出了一個「取捨」問題:是對抗疾病還是維持經濟?二者之間的對立衝突性存在嗎?漢森的答案是:的確如此。當政府選擇將封城一類的措施作為對抗疾病的辦法,經濟結構和發展必然受到衝擊。但事實上,把人們關在家裡同樣會產生更多的疾病,心理狀態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無論我們面對二次疫情時,是否會在經濟方面表現得更有經驗,疫苗的生產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圓桌論壇的最後,經濟學家們對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年輕學者提出了建議。

「學數學,越多越好。」——基德蘭德

「跨學科經濟學者的價值將不斷凸顯。」——皮薩利德斯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相關焦點

  • 頂尖「經濟大腦」這樣看待新冠疫情
    因此,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聚焦於疫情背景下,全球經濟的復甦與未來走向,匯聚科學家的眼光,透視經濟發展。11月1日,論壇的最後一天,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重磅登場。我們就要從疫情中出來了,但我們並不清楚,要使經濟恢復到疫情之前需要多長時間。這就好像一戰二戰開始時,人們以為會很短暫,但事實上無人知道到底會持續多久。新冠疫情之後,一定會釋放財政和貨幣的力量,這需要我們去討論和觀察財政和貨幣政策,我們處在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希望我們能把問題處理好。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利德斯認為,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是長期的。
  • 華媒:疫情之下 中國留英學生如何看待回國
    記者參訪了正在倫敦實習的Iris,正在利茲大學讀商科的Jiayi,和在謝菲爾德讀教育的Lili三位留學生,聊聊他們是如何看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選擇留守還是回國。在父母的擔憂和實習機會中找到平衡Iris目前在倫敦金絲雀碼頭一家華人公司實習。
  • 重磅預告丨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與全球影響「雲上思想」研討會
    2020年4月26日,葦草智酷、信息社會50人論壇和數字資產研究院將共同發起主題為「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與全球影響」雲上思想研討會,此次會議由鈦媒體作為獨家合作媒體進行支持。請鎖定鈦媒體App「前沿直播」頻道,26日一起來研討會雲端學習。
  •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這13個問題是:1,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2,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3,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4,如何看待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學內涵和實踐,6,如何看待西方所謂「普世價值」,7,如何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8,如何深刻領會新的發展理念,9,如何科學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
  • 這家公司如何看待2020年的四大關鍵詞:疫情、併購、缺貨、SiC
    那麼這家企業在去年一年如何應對行業各種突發事件,未來又將如何發展?21ic中國電子網受邀參加安森美半導體線上交流會,共話公司戰略及發展情況。 ,始料未及的衝擊下,安森美半導體是如何看待的?「疫情的出現,一方面導致了近期全球經濟受到衝擊,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化了電子市場的重要趨勢」,安森美半導體公司戰略、營銷及方案工程高級副總裁David Somo如是說。   在他看來,由於疫情的衝擊,計算平臺和通信技術在遠程辦公和無接觸電商的興起下成為電子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
  • 要善於從政治角度看待經濟
    王邦佐、秦德君在《文匯學人》撰文指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中國現代化發展是以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為基礎、為條件的。解決當前經濟下行問題,很重要一條是從回歸市場、強化市場化資源配置上找出路。從更長遠看,能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強化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決定著我國下一步經濟發展的優劣和能否可持續發展,根本上還決定了中國現代化的成敗和國際競爭力。鄧小平說過:要善於從政治的角度看待經濟發展問題。今天,如何從政治角度來分析經濟問題,特別是如何消除其體制性、社會性、觀念性障礙,又成為新的必要。
  • 如何看待義大利這次疫情感謝的是美國而不是第一個幫助其的中國?
    義大利在疫情期間,有誰幫了你,居然還在一直強調美國幫助最大,感謝川普!老吳覺得這樣的人會有因果報應,希望這樣的疫情在義大利在輪迴一次。從這件事情不難看出,西方國家的嘴臉是有多奴才,變臉比變天還快,體現了利益至上的原則。
  • CF40:高善文解析疫情對經濟影響
    政策幹預的一大關鍵,是經濟活動主體如何預期未來疫情發展。疫情發展為持久戰的可能性難以排除,政府也要有所準備。在此情況下,許多商業模式會面臨清償力問題,需要通過分散決策來降低風險,由市場機制的優勝劣汰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可以儘量穩定總需求,降低恐慌,並設法為銀行和企業員工提供必要的支持。
  • 疫情依然,日本如何拯救經濟?
    因為這一場疫情,發現日子過得特別的快,也過得特別的不容易。到了年底,發現人還活著,企業還沒有垮,我們該放幾隻鞭炮,感恩上蒼。昨天是10月7日,一個很平凡的日子。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的全日空(ANA),突然宣布了一項決定:由於公司業績的大幅下滑,全體員工的工資將減少3成,同時取消冬季獎金。
  • 頭腦風暴是什麼?如何正確的進行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同樣的很多人不曾使用過,對他大概就是「只看過豬跑,但是沒吃過豬肉的狀態」。那麼到底「頭腦風暴」究竟是什麼呢,他的存在是否有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何意義呢?頭腦風暴是什麼?「頭腦風暴」的最初,大概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他曾經是精神病理學上的一個名詞,還是一個針對精神病患者神經錯亂時用的一個詞。
  • 如何組織一場有意義的頭腦風暴研討會?
    到達本文結尾後,我希望您能夠與您的同事和客戶組織頭腦風暴會議,並共同創造有價值的東西。例如,有關新行動應用程式或設計會議議程的想法。普遍原則不要驚訝地注意到所有頭腦風暴技術都有很多共同之處。雖然「儀式」各不相同,但實質是相同的。參與者從不同方面看待這個主題並提出想法。他們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進行排序或優先排序。我知道,聽起來像餡餅一樣簡單,不是嗎?
  • 如何更好發揮作用 「雲上白牛·同心薈」掀起頭腦風暴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頭腦風暴」在「雲上白牛·同心薈」舉行。來自「雲上白牛·同心薈」的10餘名青年網絡人士代表與臨安區、昌化鎮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一起,就「雲上白牛·同心薈」平臺如何發揮作用、如何凝聚力量,開展座談交流。
  • 如何看待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趨勢?
    在9月5日的中國國際會展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指出: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會展業要搶抓新的發展機遇,開拓新的發展局面…要在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發展中進一步做大做強。31會議作為數字會展新基建服務商,已經陸續為多場融合會展項目提供服務。
  • 張瑜: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如何評估?如何演化?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瑜 殷雯卿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主要觀點COVID-19的爆發帶來了全球經濟陷入困境,因此本期的央行雙周志我們重點關注了近期各國央行、國際組織如何評估疫情對短期及中長期經濟的影響。
  • 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之路何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最強大腦」開...
    在全球政經局勢被疫情陰影所籠罩,原有世界秩序發生新變化,全球經濟正醞釀新變局,當前的公共衛生危機可能引發的更大範圍不確定性危機的關鍵時刻,不少問題正困擾著人們: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之路何在?疫情會改變世界城市發展格局嗎?都市圈是後發國家城市空間演化的重要方向嗎?創新會不會使世界和區域越來越「尖」呢?疫情會不會改變全球化的趨勢?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最強大腦」給我們「撥雲見日」!
  • 如何看待社會達爾文主義
    而許多西方人並非從科學的角度理解「群體免疫」,而是將適者生存的邏輯鑲嵌其中,賦予它新的社會解釋:一方面將其視作疫情的最終出路和必然結果,天真地以為獲得免疫的群體就能適應新世界;另一方面忽略自然感染過程的殘酷性,原本以保護弱者為目的的「群體免疫」被渲染為犧牲是不可避免的,是為了公共的利益和更好的未來。這種理念一直縈繞在政府決策和許多人的腦海中。
  • 在疫情影響下,中國航空公司如何破局?
    在現代社會航空出行已經變成了人們工作、旅遊出行的方式之一,但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大部分的航空公司的發展都步履維艱,甚至有些航空公司都倒閉了,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中國各大航空公司在這樣局勢下開始進行花式自救,用「隨心飛」系類套餐破新冠陰雲,一方面讓受到疫情重創的航空旅行市場重新煥發活力,還讓人們對於經濟的復甦有了更好的期待和信心。
  • 《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研究報告
    時間序列上的比較指將本次新冠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進行比較,具體包括比較非典時期的疫情感染數據和新冠疫情感染數據,來判斷新冠疫情發展的階段特徵和預測疫情得到完全控制的時間;比較非典時期消費、進出口等宏觀數據的變化情況來預測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衝擊;比較非典時期中國的內外部環境和經濟基本面情況來為政策主張提供理論依據。
  • 劉國恩:疫情衝擊下的經濟發展與公共健康
    題記:2020年突發的全球性新冠疫情衝擊,將如何改變各國的發展軌跡,是當下人們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疫情可能怎樣影響中國正在形成中的「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醫療健康需求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什麼?抗疫措施該如何在守護健康與保障經濟之間進行科學取捨?
  • 世界頂尖經濟學家雲集首屆「富通全球經濟高峰論壇」
    在香港港島香格裡拉酒店舉行,曾為美國政府及世界銀行出謀劃策的頂尖經濟學家應邀擔任論壇演講嘉賓。 準確預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魯比尼教授就國際政局對環球經濟的影響、各國面對全球經濟不明朗所採取的保護政策,以及中國及新興經濟體系如何主導未來發展等議題作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