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
時代日新月異,世事紛繁複雜,我們只有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抓住事物的根本和關鍵,堅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更好地推動工作。 回望歷史,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科學認識方法,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經驗總結。毛澤東曾講:「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嚮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
-
汪兆騫:不要帶著政治焦慮來看待諾貝爾獎
文學獎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要帶著政治焦慮看待諾獎新京報:在《文學即人學不要帶著政治焦慮來考慮這問題。新京報:除了政治,地域造成的文化間的巨大差異也會有影響。你認為評委們有在努力削減此種差異嗎?我們過去搞大躍進,三面紅旗,大煉鋼鐵,結果經濟走向了崩潰邊緣,上千萬人餓死。如果作家都不去表現,那文學到底是什麼?莫言就敢於把這種政治上的失誤,通過農民命運表現出來,構成他追求的真正悲憫,對人性解剖後深刻的悲憫。
-
政治乾貨丨你要的高中政治答題萬能公式來了! (附電子版))
3、(經濟學)國際經濟關係在《經濟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經濟關係的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市場經濟開放性的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對外貿易的作用。
-
學講話·悟方法 | 辯證思維: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的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就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論述。在談經濟工作時,他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闡述生態治理時,他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馬克思明確地把共產主義社會表述為「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每個生產者個人最全面的發展」的經濟形態。要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社會,必須是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只有物質極大豐富,才能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
從信息角度來看待物質世界
按照信息技術角度看待世界,物理規則應該分為可逆和不可逆,可通過耗熱輔助區分是否可逆。是否對稱,是否守恆,是否可逆。目前的物質的結構是什麼?結構下的結構是什麼?
-
【陝西社科】生態環境保護是「很大的政治」的中國邏輯及意義
「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裡面有很大的政治。」這是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談及經濟形勢講的一句話。
-
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習近平「開門問策」部署「新發展」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強調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
-
《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如何影響經濟和政治發展?
20世紀90年代初,我碰巧瀏覽了加納和韓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經濟統計數據,驚訝地發現兩國當時的經濟水平何其相似:它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大致相等。在經濟構成方面,初級產品、製造業和服務業所佔的比例彼此相近;絕大部分的出口是初級產品,韓國當時僅生產為數不多的若干工業製成品。
-
增強政治意識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為各級黨員幹部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能力提供了科學指引。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通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求是》雜誌:做好宗教工作必須講政治
■宗教工作部門要強化責任擔當,秉持守土盡職、忠誠履責的精神,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講話精神落到實處。■宗教領域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既有深刻的經濟社會發展根源,需要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統籌考慮和綜合施策。既要總結實踐經驗,也要借鑑他國做法,既要靠頂層設計引路,也要靠基層創新探路。
-
劉作明: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巡視工作的重大意義
他指出,開展巡視工作,是黨章賦予的重要職責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手段,是加強黨內監督的戰略安排和中央、省委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開展巡視工作,是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建設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舉措;開展巡視工作,是加強黨的建設、促進正確行使權力的重要方式。
-
增強政治意識 把握政治大局
在 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善於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首先,中國共產黨是最講政治的黨。
-
高考政治必備的哲學知識點框架
【方法論】: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於全面分析矛盾,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反對片面性、一點論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
新高考選科,選了化學、政治後會怎麼樣?
至於這兩科的學習難度,相比而言,化學沒有數學、物理難,政治沒有地理、歷史難。當然,這個分析是在忽略了個人興趣的前提下判斷的。化學,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 並善於自主總結,就一定能學好,並考出優異的成績。為何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化學科的知識點非常龐雜, 無論是有機化學部分還是無機部分,都涉及到大量的知識點。
-
第五部分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但是,另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卻面臨更加「邊緣化」的危險。 第三階段:冷戰結束以來。其主要表現為世界經濟出現重大變化和調整。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世界政治格局崩潰,世界經濟深受其影響,出現了重大變化和調整。 (1)冷戰結束後,蘇聯的繼承國俄羅斯政治動蕩,經濟危機長達十年之久。
-
高奇琦:人工智慧、四次工業革命與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雖然馬克思將科學技術看成是與資本、勞動等同樣重要的生產要素,但在當代中國的國際政治研究中,從科學技術角度來全面分析國際政治變遷的理論卻相對較少。本文試從四次工業革命的視角來考察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遷,並在此基礎上探索人工智慧對於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
-
如何看待西方社會的「伊斯蘭恐懼症」?
本書用大量的數據和事實指出,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高福利的民主制度已經不堪重負,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其人口生育率的急劇下降,導致了嚴重的老齡化,出現了內生動力不足和經濟增長乏力。所以,這不可避免地需要外來移民的支撐。問題即在於此,這裡的移民主要就是穆斯林,事實上也確實是穆斯林。馬克·斯坦恩指出,「穆斯林移民的到來和增加,因為文化和信仰的差異,改變了歐洲的人口結構。
-
臺媒:蔡英文一萬億經濟前瞻計劃充滿政治心機
蔡英文一萬億經濟前瞻計劃充滿政治心機(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23日訊 臺灣「行政院」23日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與特別條例」草案,「行政院長」林全親自說明計劃內容,強調「晚做不如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