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仕省
回首2020這一年,新冠疫情、澳洲山火、東非蝗災,一場又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很是扎心。
肆虐的疫情陰霾至今尚未離去。
「伴隨著寒冷冬季的到來,流感病毒更加活躍,目前也出現了流感、新冠共同感染確診病例,防疫工作決不能鬆懈,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前不久,鍾南山院士發表演講時表示,2020年冬天或2021年春天疫情應該還會繼續存在,同時很可能發生局部地區的暴發。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是一場不可預測的黑天鵝,衝擊影響在繼續,經濟發展中面臨各種風險有很多是灰犀牛,威脅仍未消除。」近日中央財辦原主任朱之鑫表示。
疫情引發的全球連鎖反應,也正在持續。相比國內,國外的情況更糟糕,日本封國,倫敦封城,歐洲淪陷,美國仍是全球確診和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
全球經濟陷入空前停滯態勢,疫情禍及全球76億人。疫情終結了美國128個月的經濟增長周期,歐元區經濟衰退7.3%;日本旅遊刺激新政被暫停;俄羅斯、南非、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受疫情拖累,經濟停滯。
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在5.8萬億至8.8萬億美元之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下滑4.4%,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稱,疫情將徹底改變全球製造、貿易和經濟體系。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前11個月的各種主要宏觀指標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甚至出現了「V」字形反彈,快速開始復甦。有機構預測認為,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以超過5.9%。如果預言成真,那麼2020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速就將有望超過2%,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的當下,這是一份難得的成績。
疫情全球蔓延
2020年年末,疫情仍嚴峻,尤其是變異病毒開始攻城掠國,多國不得不加快啟動疫苗接種。「我國有5個新冠病毒疫苗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數量位於全球前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日前透露。大疫當前,中國採取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牢牢守護14億人的健康安全,不論是108歲的老人,也不管是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都絕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自疫情暴發以後,中國是第一個較好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但仍不能放鬆。截至2020年12月29日18時30分,全國共有23個地區調整為中風險地區。
衛健委12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2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7例(上海7例,天津3例,內蒙古2例,福建2例,浙江1例,山東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7例(遼寧5例,北京1例,黑龍江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99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69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4247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978例,無死亡病例。
可見,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而時隔半年德日韓的疫情也難置身其外。
德國12月13日宣布從當月16日起收緊疫情防控措施,時間延至2021年1月10日。截至12月13日0時,德國確診病例突破132萬例,日新增20200例;累計死亡21787例,日新增321例。
為防疫而頭疼的不只是德國。日本稱,截至12月12日,日本單日新增病例超過3000例,創下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自2020年春以來,日本面臨第三波疫情高潮,尤以東京的情況最為嚴重。
還有韓國,12月13日韓國報告新增確診病例首次突破1000例,創下歷史新高。
幽默的是,疫情暴發後,德日韓三國一度還受過表揚。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6月30日肯定了三國的抗疫努力。
而今,全球疫情再次暴發,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另據Worldometer實時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2月28日19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81214446例,死亡病例1773609例。包括美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國在內的至少24個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均超過千例,其中美國新增171664例,印度新增20021例,巴西新增18479例。
然而,在感恩節期間,數百萬美國人踏上旅程,與家人團聚,導致感染數飆升。據統計,截至27日,美國累計確診病例1913萬例,累計死亡病例33.3萬例。
12月5日,美國單日新增患者23萬例,5天新增百萬,平均每30秒就有1人死亡。同時,住院人數首次超過10萬,美國911急救系統已接近極限,多地醫院瀕臨癱瘓。即便這樣,在聖誕節出行的仍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感恩節疊加聖誕節,導致美國可能會經歷疫情的至暗時刻。」福奇博士在NBC的節目中警告。
疫情急劇反彈的,還有歐洲多國。
德國重症護理人員缺口多達3500人至4000人,不少醫護人員受到感染不得不停工;法國原定12月15日解封計劃被推遲。
在亞洲,韓國則自11月下旬第三波疫情暴發以來,確診數激增。截至12月28日,印度新冠累計確診病例數量達1020萬,死亡人數14.4萬。
不可思議的是,傳染力強的變異病毒正在全球攻城略地,大肆蔓延。
繼英國發現變異病毒後,瑞典、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發現相關感染病例。12月28日起,日本封國。此前一天,5名從英國出發抵達日本的入境者,確診為英國變異病毒感染者。據韓聯社28日報導,韓國從3名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入境人員身上發現了變異的新冠病毒。27日,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宣布,暫不上調防疫級別至最高級,維持首都圈2.5級防疫響應級別和其他地區2級防疫級別。
還有,新加坡、黎巴嫩、愛爾蘭等出現首例變異病毒的感染者。
截至12月28日,變異病毒蔓延至20個國家和地區,病毒侵襲讓世界各國都難以獨善其身,不少國家和地區相繼提高疫情防控意識,阻擊變異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
疫情衝擊各行各業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嚴重打擊。
美國最高薪的性工作者愛莉絲,因疫情失業9個月而怒告政府。疫情趨緩時,州內重新開放了水療中心、沙龍、按摩店等商家,卻唯獨少了合法妓院。愛莉絲認為,合法性工作者在經濟上受苦受難。無情的數字背後,是無數深陷絕望的人及支離破碎的家庭。
據Worldometer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2月28日6時30分左右,美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9542947例,累計死亡病例340952例。與前一日6時30分數據相比,美國新增確診病例171664例,新增死亡病例1320例。至今,美國仍是全球確診和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
僅在1天之內,英國兩家零售業巨頭轟然倒塌,風險波及25000名員工。先是英國知名零售商阿卡迪亞,再是英國零售業巨頭德本漢姆,百年老店也抵不過百年一遇的疫情。
日本近日公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數據:2020年10月份,死於自殺的日本人數達到2153名,超過因新冠而離世的總人數。10月份,日本失業人數達到215萬人,連續9個月同比增加,失業率上升到3.1%,創下將近3年的最高值。
受疫情影響,各國航空業遭受毀滅性打擊,停業、虧損無處不在。美國航空、英國航空、德國漢莎航空、阿聯航空公司和澳洲航空等宣布了數千人的裁員和無薪休假計劃,全球近4600萬人有失業風險。
除23家航司破產外,航空業損失超過4000億美元。國際航協的報告稱,2020年的航空公司客運量同比上年預計下降54.7%,各航司都會虧損。其中,亞太地區的航司受疫情影響最嚴重,預計虧損290億美元。
而航空業只是無數慘遭新冠重創的行業之一。此外,必勝客300家門店永久關閉;施華洛世奇裁員6000人、關店3000家;迪士尼裁員3.2萬,損失超過74億美元;星巴克永久關閉400家門店,香奈兒、愛馬仕停產……
這些悲情大戲,在世界各地輪番上演,失業的壓力,失控的疫情,飢餓和困頓與日俱增。
中國經濟V型反轉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一手控疫情,一手抓經濟。行至年終,中國經濟走出「V」型反轉,經濟景氣度顯著回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經濟三季報,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已由負轉正。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同比增長0.7%。
在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中國給出了方案。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及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國經濟逆勢而為,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三個「率先」,勾勒出2020年中國經濟走勢的鮮明特點。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十餘年未曾改變,但和往年不同的是,此次的會議還特別強調了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求政策更加精準有效,不搞急轉彎。
在全球經濟倒退浪潮中, 中國經濟卻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引發外媒高度關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但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還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幅有望達8.2%。
彭博社說,中國成為了世界經濟唯一主要增長引擎。美國CNN說,中國經濟讓全世界都眼紅。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說,中國經濟歸來。
中國速度,刷新了外界的認知。
疫情暴發之初,武漢封城,全國禁足,農副產品滯銷,經濟停擺。中國迅速自救,全民一心,短短數月控制疫情,復工復學復產。
4月中旬,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9%,民營企業復工率超過90%,中小企業復工率超過80%。
忽如一夜,各地貧困縣縣長帶頭走進直播間,為農產品帶貨,各大電商平臺推出「愛心助農」活動。60萬斤橙子、50萬斤大米、5000斤藕、5000斤小龍蝦,一夜售罄。為戰勝疫情,全國上下以買代捐,幫助農民擺脫困難。
11月23日,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
更具標誌意義的是,第三屆「進博會」11月如期舉辦,為經濟低迷的國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11月15日,中國籤署RCE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歷時8年,一個覆蓋人口超22億、GDP規模、貿易總量均佔全球近30%的「超級自貿區」誕生,而中國也佔有一席之地。
疫情控制後,中國不遺餘力地伸出援手。包括向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也包括向34個有緊急需求的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迄今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
如今,中國正在積極推進藥物、疫苗研發合作和國際聯防聯控,加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中國疫苗獲得巴西、土耳其、菲律賓等40國的力挺,將填補全球疫苗供應空缺。
面對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衝擊,面對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的回頭浪,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外貿增速逐步轉正,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功籤署。中國改革不斷深入、開放進一步擴大。對此,總書記曾多次表示,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