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大寫的「V」字:中國經濟讓全世界都眼紅|2021新年特刊

2021-01-12 華夏時報

文/楊仕省

回首2020這一年,新冠疫情、澳洲山火、東非蝗災,一場又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很是扎心。

肆虐的疫情陰霾至今尚未離去。

「伴隨著寒冷冬季的到來,流感病毒更加活躍,目前也出現了流感、新冠共同感染確診病例,防疫工作決不能鬆懈,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前不久,鍾南山院士發表演講時表示,2020年冬天或2021年春天疫情應該還會繼續存在,同時很可能發生局部地區的暴發。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是一場不可預測的黑天鵝,衝擊影響在繼續,經濟發展中面臨各種風險有很多是灰犀牛,威脅仍未消除。」近日中央財辦原主任朱之鑫表示。

疫情引發的全球連鎖反應,也正在持續。相比國內,國外的情況更糟糕,日本封國,倫敦封城,歐洲淪陷,美國仍是全球確診和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

全球經濟陷入空前停滯態勢,疫情禍及全球76億人。疫情終結了美國128個月的經濟增長周期,歐元區經濟衰退7.3%;日本旅遊刺激新政被暫停;俄羅斯、南非、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受疫情拖累,經濟停滯。

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在5.8萬億至8.8萬億美元之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下滑4.4%,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稱,疫情將徹底改變全球製造、貿易和經濟體系。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前11個月的各種主要宏觀指標顯示,中國社會、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甚至出現了「V」字形反彈,快速開始復甦。有機構預測認為,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以超過5.9%。如果預言成真,那麼2020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速就將有望超過2%,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的當下,這是一份難得的成績。

疫情全球蔓延

2020年年末,疫情仍嚴峻,尤其是變異病毒開始攻城掠國,多國不得不加快啟動疫苗接種。「我國有5個新冠病毒疫苗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數量位於全球前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日前透露。大疫當前,中國採取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牢牢守護14億人的健康安全,不論是108歲的老人,也不管是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都絕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自疫情暴發以後,中國是第一個較好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但仍不能放鬆。截至2020年12月29日18時30分,全國共有23個地區調整為中風險地區。

衛健委12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2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7例(上海7例,天津3例,內蒙古2例,福建2例,浙江1例,山東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7例(遼寧5例,北京1例,黑龍江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99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69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4247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978例,無死亡病例。

可見,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而時隔半年德日韓的疫情也難置身其外。

德國12月13日宣布從當月16日起收緊疫情防控措施,時間延至2021年1月10日。截至12月13日0時,德國確診病例突破132萬例,日新增20200例;累計死亡21787例,日新增321例。

為防疫而頭疼的不只是德國。日本稱,截至12月12日,日本單日新增病例超過3000例,創下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自2020年春以來,日本面臨第三波疫情高潮,尤以東京的情況最為嚴重。

還有韓國,12月13日韓國報告新增確診病例首次突破1000例,創下歷史新高。

幽默的是,疫情暴發後,德日韓三國一度還受過表揚。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6月30日肯定了三國的抗疫努力。

而今,全球疫情再次暴發,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另據Worldometer實時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2月28日19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81214446例,死亡病例1773609例。包括美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國在內的至少24個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均超過千例,其中美國新增171664例,印度新增20021例,巴西新增18479例。

然而,在感恩節期間,數百萬美國人踏上旅程,與家人團聚,導致感染數飆升。據統計,截至27日,美國累計確診病例1913萬例,累計死亡病例33.3萬例。

12月5日,美國單日新增患者23萬例,5天新增百萬,平均每30秒就有1人死亡。同時,住院人數首次超過10萬,美國911急救系統已接近極限,多地醫院瀕臨癱瘓。即便這樣,在聖誕節出行的仍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感恩節疊加聖誕節,導致美國可能會經歷疫情的至暗時刻。」福奇博士在NBC的節目中警告。

疫情急劇反彈的,還有歐洲多國。

德國重症護理人員缺口多達3500人至4000人,不少醫護人員受到感染不得不停工;法國原定12月15日解封計劃被推遲。

在亞洲,韓國則自11月下旬第三波疫情暴發以來,確診數激增。截至12月28日,印度新冠累計確診病例數量達1020萬,死亡人數14.4萬。

不可思議的是,傳染力強的變異病毒正在全球攻城略地,大肆蔓延。

繼英國發現變異病毒後,瑞典、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發現相關感染病例。12月28日起,日本封國。此前一天,5名從英國出發抵達日本的入境者,確診為英國變異病毒感染者。據韓聯社28日報導,韓國從3名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入境人員身上發現了變異的新冠病毒。27日,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宣布,暫不上調防疫級別至最高級,維持首都圈2.5級防疫響應級別和其他地區2級防疫級別。

還有,新加坡、黎巴嫩、愛爾蘭等出現首例變異病毒的感染者。

截至12月28日,變異病毒蔓延至20個國家和地區,病毒侵襲讓世界各國都難以獨善其身,不少國家和地區相繼提高疫情防控意識,阻擊變異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

疫情衝擊各行各業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嚴重打擊。

美國最高薪的性工作者愛莉絲,因疫情失業9個月而怒告政府。疫情趨緩時,州內重新開放了水療中心、沙龍、按摩店等商家,卻唯獨少了合法妓院。愛莉絲認為,合法性工作者在經濟上受苦受難。無情的數字背後,是無數深陷絕望的人及支離破碎的家庭。

據Worldometer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2月28日6時30分左右,美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9542947例,累計死亡病例340952例。與前一日6時30分數據相比,美國新增確診病例171664例,新增死亡病例1320例。至今,美國仍是全球確診和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

僅在1天之內,英國兩家零售業巨頭轟然倒塌,風險波及25000名員工。先是英國知名零售商阿卡迪亞,再是英國零售業巨頭德本漢姆,百年老店也抵不過百年一遇的疫情。

日本近日公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數據:2020年10月份,死於自殺的日本人數達到2153名,超過因新冠而離世的總人數。10月份,日本失業人數達到215萬人,連續9個月同比增加,失業率上升到3.1%,創下將近3年的最高值。

受疫情影響,各國航空業遭受毀滅性打擊,停業、虧損無處不在。美國航空、英國航空、德國漢莎航空、阿聯航空公司和澳洲航空等宣布了數千人的裁員和無薪休假計劃,全球近4600萬人有失業風險。

除23家航司破產外,航空業損失超過4000億美元。國際航協的報告稱,2020年的航空公司客運量同比上年預計下降54.7%,各航司都會虧損。其中,亞太地區的航司受疫情影響最嚴重,預計虧損290億美元。

而航空業只是無數慘遭新冠重創的行業之一。此外,必勝客300家門店永久關閉;施華洛世奇裁員6000人、關店3000家;迪士尼裁員3.2萬,損失超過74億美元;星巴克永久關閉400家門店,香奈兒、愛馬仕停產……

這些悲情大戲,在世界各地輪番上演,失業的壓力,失控的疫情,飢餓和困頓與日俱增。

中國經濟V型反轉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一手控疫情,一手抓經濟。行至年終,中國經濟走出「V」型反轉,經濟景氣度顯著回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經濟三季報,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已由負轉正。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同比增長0.7%。

在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中國給出了方案。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及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國經濟逆勢而為,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三個「率先」,勾勒出2020年中國經濟走勢的鮮明特點。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十餘年未曾改變,但和往年不同的是,此次的會議還特別強調了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求政策更加精準有效,不搞急轉彎。

在全球經濟倒退浪潮中, 中國經濟卻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引發外媒高度關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但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還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幅有望達8.2%。

彭博社說,中國成為了世界經濟唯一主要增長引擎。美國CNN說,中國經濟讓全世界都眼紅。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說,中國經濟歸來。

中國速度,刷新了外界的認知。

疫情暴發之初,武漢封城,全國禁足,農副產品滯銷,經濟停擺。中國迅速自救,全民一心,短短數月控制疫情,復工復學復產。

4月中旬,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9%,民營企業復工率超過90%,中小企業復工率超過80%。

忽如一夜,各地貧困縣縣長帶頭走進直播間,為農產品帶貨,各大電商平臺推出「愛心助農」活動。60萬斤橙子、50萬斤大米、5000斤藕、5000斤小龍蝦,一夜售罄。為戰勝疫情,全國上下以買代捐,幫助農民擺脫困難。

11月23日,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

更具標誌意義的是,第三屆「進博會」11月如期舉辦,為經濟低迷的國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11月15日,中國籤署RCE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歷時8年,一個覆蓋人口超22億、GDP規模、貿易總量均佔全球近30%的「超級自貿區」誕生,而中國也佔有一席之地。

疫情控制後,中國不遺餘力地伸出援手。包括向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也包括向34個有緊急需求的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迄今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

如今,中國正在積極推進藥物、疫苗研發合作和國際聯防聯控,加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中國疫苗獲得巴西、土耳其、菲律賓等40國的力挺,將填補全球疫苗供應空缺。

面對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衝擊,面對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的回頭浪,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外貿增速逐步轉正,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功籤署。中國改革不斷深入、開放進一步擴大。對此,總書記曾多次表示,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晶片還會缺貨嗎 | 2021新年策劃·十問中國經濟
    晶片還會缺貨嗎 | 2021新年策劃·十問中國經濟 2021-01-02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疫情衝擊和大國博弈下,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
    現在,是判斷明年經濟形勢的非常重要的時間窗口,如何協調外部和內部的關係,全球疫情如何發展,疫苗研發和接種的節奏如何把握,海外主要經濟體的政治選舉和經濟刺激如何落地,上述每一個環節都對國內經濟具有很大的溢出影響。因此,判斷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我們就要由外至內、由表及裡的一層一層去研究分析。
  • 全世界2021年將發生三件大事,都和中國息息相關?美國人都期待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對全世界造成海嘯般的衝擊,在這一年世界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國際局勢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現在眼看2020年就要結束,不少美國媒體已經開始對明年的國際局勢進行預測,表示全世界在2021年將會有三件大事發生。讓不少人都感到興奮的是,這三件大事全都和中國有關,其中第三件就連美國人聽了都十分期待。
  • 中以海德創始人 RogerKornberg 新年賀詞——2021,疫情終將結束
    ,共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發表了新年賀詞。With effective vaccines now available, we can be sure of a better 2021 andthe eventual end of the pandemic.
  • 張志軍發表2021年新年賀詞
    中新網北京1月1日電 2021年新年來臨之際,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在2021年第1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了題為《奮楫篤行 萬裡可期》的新年賀詞,代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向臺灣同胞致以節日的問候和新年的祝福。
  • 《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研究報告
    海通宏觀研究分析師姜超則指出,本次新冠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可能更大,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時期中國的交通條件不同(影響疫情傳播範圍)、國際關注程度不同(影響貿易出口)、經濟基本面不同(非典時期中國經濟處於工業化上行周期、新冠時期中國經濟處於高槓桿下的下行周期)。
  • 聯合國世界地球村總裁魯金平2021新年賀詞
    2020年,對於全世界70億人民來說是一個異常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來自大自然界的新冠病毒COVID-19施虐全球,人類遭遇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威脅,世界大多數國家生產生活秩序和經濟發展一度停滯,全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來自自然界的反擊報復和生命安全威脅,有逾150萬人的鮮活生命被無情奪走。
  • 巴赫新年致辭:舉辦東京奧運、籌辦北京冬奧是2021年重中之重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記者姬燁 王夢)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2021年第一天發布新年致辭,表示舉辦東京奧運會、籌辦北京冬奧會將成為奧林匹克運動在2021年的重中之重。  對於延期一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巴赫重申將舉辦一屆對所有參與人員都安全的奧運會,要讓本屆賽事「適應」後疫情世界,成為一屆「難忘的奧運會」。  與此同時,巴赫強調,從2021年一開始,也需要重點關注北京冬奧會籌辦。「北京的籌辦工作全部在按部就班進行。我們看到了我們中國夥伴和朋友的承諾和決心,全部冬奧(競賽)場館已為全世界最出色的冬季項目運動員做好了準備。」
  • 新年預言:2021年A股是一頭什麼牛?
    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坐上農曆「牛年」悄然而來。對於新的一年,A股將走向何方?《每日財報》統計了A股20家綜合性券商的觀點,發現「牛」字已成為券商2021年A股投資策略中最高頻的字,券商整體偏樂觀。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本文字數:3555字閱讀時間:6分鐘2020年是中國宏觀經濟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和防控導致中國宏觀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回落。在黨和政府正確的領導下,中國成功取得了新冠疫情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的雙重勝利,再次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經過嚴格的疫情管控、行政性復工復產、出臺適度的一攬子規模化宏觀刺激政策等舉措,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V型反轉,開始走向穩定復甦的軌道,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樣板。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在2021年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我們謹代表學校,向全校廣大師生員工、醫務人員、離退休老同志,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界友人,並通過你們向你們的家人,致以最誠摯的節日問候和最美好的新年祝福!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 202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將照常舉行!但是……|小約翰·施特勞斯|拉...
    這一奧地利享譽世界的文化傳統將在2021年元旦繼續在維也納愛樂協會的金色大廳中得以傳承,只是——今年不會有現場觀眾!全球觀眾都將通過電視欣賞到音樂會全程現場直播。  在沒有現場觀眾的條件下,主辦者將與格拉茨一家音響公司合作,在音樂會曲目結束時直播掌聲,這就需要在金色大廳放置20個音箱。通過專屬網站,全世界範圍內的觀眾都可登陸並參與鼓掌。
  • 2021新年新品,海馬體給你最期待的新年儀式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慶祝新年的方式也在悄悄改變,手機搶紅包、賞賀歲電影、家庭出遊都成了人們過年的新方式。年俗或許有新舊,過年的歡樂和儀式感不會隨時間而衝淡,而新年照則成為串聯年味的重要儀式。 海馬體結合創新精神與傳統文化背景,推出2021新年新品設計。
  • 華北理工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新年前夕,校黨委書記劉曉平、校長張福成代表華北理工大學黨委、行政發表了2021年新年賀詞。全文如下:校黨委書記 劉曉平 校長 張福成同學們、老師們,各位校友、各界朋友:在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毫不放鬆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節點,極不平凡的2020年漸行漸遠,充滿希望的2021年越來越近。
  • 「2021·中國式新年音樂會」在蝴蝶劇場華麗啟幕
    無邪的童聲拉開了《梁祝》的序幕,一曲越音清韻不知勾連起多少動人的故事,驚豔過多少人的夢裡時光…1月1日傍晚, 「2021·中國式新年音樂會」在小百花越劇場華麗啟幕,演出劇目為越劇新版《梁祝》。浙江關愛海外僑胞和留學生科學防疫直播活動(第十三場)「情系遊子心·天涯共此時」也與本次演出同時段直播上線,旨在更好地指導海外僑胞堅持科學、理性防疫,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21年新年賀詞
    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謹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新年祝福!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國人民取得彪炳史冊偉大成就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科技工作者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號令,積極投身醫療救治、防疫檢測、藥物與疫苗研發、科普與心理諮詢等抗疫一線,科技志願者主動融入基層,凝聚智慧力量,激發鬥志豪情,砥礪創新建功,有力支撐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讓偉大抗疫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交相輝映!
  •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向海外受眾祝賀新年
    2021年1月1日,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網際網路,向海外受眾發表新年致辭。全文如下:親愛的朋友:令人憧憬的2021年正撲面而來。新的一年也是中國農曆牛年。牛,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在農耕文明中功績赫赫。
  • 2021《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喊你來上直播!說出你的故事!
    時至今日,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仍是全世界引人注目的音樂盛會,在經過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之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更加彌足珍貴,撫慰人心。毫無疑問,202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必將成為一場特殊的音樂會,為了防控疫情,維也納愛樂樂團將在排練和演出當天,進行嚴密的消毒工作及快速核酸檢驗,同時將對入場觀眾採取三種防範預案:(一)全場1600人滿座,但不售賣站票。(二)觀眾人數減少,保持60%的上座率。
  • 中國電子報2021年新年獻詞丨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你好,2021年!回首過往,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刻骨銘心。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創造了彪炳史冊的輝煌,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
  • 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機構預期,新興市場的估值頗具吸引力,新興國家應對疫情的能力更強,這種反彈會在2021年持續。(中國基金報)   2020年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MSCI)新興市場指數全年回報率達到了15%。機構預期,新興市場的估值頗具吸引力,新興國家應對疫情的能力更強,這種反彈會在2021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