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成功不可複製?為何亞洲四小虎的經濟發展一言難盡?

2020-12-06 靜夜史言

雖然都是我們搬不走的鄰居,是如假包換的亞洲國家,更是名副其實的資本主義陣營成員,但日本和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從來都不能同日而語。

尤其是在經濟上,當日本早已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很多年後,這些東南亞國家還在發展中國家的中下遊苦苦掙扎。

從先天條件上來看,很多東南亞國家不僅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相對優越的氣候環境,更有令人豔羨的礦產資源。相比之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日本不僅火山地震災害頻發,境內多山少平、地狹人稠,再加上日本資源嚴重不足,理論上日本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高山仰止的成就。

但現實情況卻如此不可思議,日本不僅發達,而且是相當發達。那麼,為何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的差別如此巨大呢?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不過「位」、「機」二字而已,具體來說就是區位和機遇。

根據「地理決定論」的觀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的不同,不是國名的區別,而是地理環境的差異。

東南亞各國,由於緯度普遍較低,所以一定程度上被「熱帶無強國」的歷史定律所束縛,而日本雖然比同緯度的大陸要更加溫暖溼潤,但畢竟是中緯度溫帶國家。

古往今來,無論文明古國還是世界強國基本都是中緯度國家,這裡比熱帶少瘴氣等災害,比寒帶更容易獲取生活資料,是各民族激烈爭奪的區域。正是這種激烈的競爭,才讓這裡的民族更容易脫穎而出。

日本作為名副其實的島國,相對閉塞的環境雖然一度提供了安全的環境,但惡劣的自然環境尤其是地質條件也起到了「多難興邦」的作用。而且由於四面環海的島國區位,日本自古以來就是海洋強國,近代以來更是和沙俄在東北亞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奪。

日本的區位,和亞歐大陸西部的英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英國面對的歐洲大陸從來支離破碎,而日本這樣的東亞大陸卻始終在分分合合,而一旦中原天下大亂,就是日本野蠻生長的歷史機會。

而東南亞各國,也就是南洋,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自留地」,在地理位置上處於被中原「壓迫」的態勢,即便中原南北分裂,割據的南方政權同樣能形成對東南亞的優勢,歷史上東南亞僅有的勝利就是越南的自立門戶。

雖然歷史上的日本通過學習和戰爭與中原王朝藕斷絲連,但由於東南亞和中原王朝山水相連,加上千百年來的不斷移民,東南亞與中原王朝的聯繫比日本更加密切。

也正因為如此,歷史上的日本才更容易「自立門戶」,更容易被外部勢力利用。近代史上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除了日本內部上下一心的努力,英國等西方列強利用日本制衡沙俄擴張的外部因素同樣不可或缺;二戰結束後,日本因為原子彈的因素成為美國事實上的殖民地。東亞大陸改天換地之後,日本開始成為美國遏制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的跳板和橋頭堡。

雖然被美國全面控制失去了尊嚴,但日本卻獲得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畢竟美國是鶴立雞群的超級大國,追隨美國必然能夠「近墨者黑」。

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方興未艾,傳統產業紛紛從美國向其他發達國家轉移,日本就是首批承接地。藉助美國的產業轉移和專利轉讓,日本經濟迅速復興,並在1968年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二號經濟強國。

而且,因為韓戰的爆發,日本再度因區位優勢獲得美國海量的軍火訂單,使得日本迅速積累了東山再起的第一桶金。

而在日本經濟如火如荼時,東南亞各國要麼在爭取民族獨立,要麼在抗擊外來入侵,錯過了50年代第一次產業轉移。不過,新加坡趕上了60年代第二波轉移浪潮,並依靠區位優勢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

等到70年代東方巨龍甦醒,這個恐怖的大國依靠完整的工業體系、勤勞的人民、健康的投資環境,成為產業轉移的最佳承接地,這也使得後來的「亞洲四小虎」,也就是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黯然失色。

而越南,雖然被無數公蜘叫獸吹上了天,卻不得不面臨著連亞洲四小虎都不如的尷尬局面。因為致富不一定靠勤勞,如果沒有一飛沖天的風口,東南亞體量較小的各國想要崛起幾乎不可能。

所以,日本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其成功也不是東南亞各國能輕易複製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風光無限的「亞洲四小虎」,為何沒能複製「四小龍」的奇蹟?
    這其中,在亞洲有四個國家和地區走在了發展的前列,它們分別是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臺灣。它們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合稱「亞洲四小龍」。通過發展出口導向型產業,這幾國都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時至今日,「亞洲四小龍」紛紛進入發達國家和地區行列,成為亞洲的富裕地區。
  • 亞洲四小虎,經濟實力誰最「虎」?
    亞洲四小虎,經濟實力誰最虎?亞洲四小虎是指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四國。這四個國家的經濟由於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呈現高速發展,並且經濟實力上僅次於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因而得名。
  • 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你知道是哪些地方嗎?
    「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幾乎同時崛起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亞洲四小龍至今為止依舊被公認為現在發達國家及地區,但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崛起的「亞洲四小虎」卻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那四小龍和四小虎分別是哪些地方和國家你知道嗎?
  • 不為人知的亞洲四小虎,遠不如亞洲四小龍,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亞洲作為後起之秀,湧現出了很多經濟強國,強市。最先發展成發達富裕地區的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而如今又湧現出和四小龍同速度發展扎壯大的四個地方,被稱為「亞洲四小虎」四小龍於上個世紀60年代發展迅速,一躍成為富裕地區。
  • 曾經的「亞洲四小虎」馬泰印菲為啥沒發展起來,最終被中國趕超?
    大家都聽說過」亞洲四小龍「,指的是新加坡,香港,韓國和臺灣。但是提到」亞洲四小虎「,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了。在90年代,繼」四小龍「之後,東南亞國家迅速崛起,其中有4個國家最受矚目,這四個國家就是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虎「。
  • 亞洲四小虎之一的印尼,GDP曾經達到我國的1/3,那現在發展如何?
    上世紀90年代,是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其中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因為良好的經濟表現,而被稱為「亞洲四小虎」。巔峰時期,泰國,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速度平均超過8%,而印尼也達到了7%左右。
  • 什麼現在竟然有了亞洲四小虎?那麼他們分別是哪些國家?
    「亞洲四小虎」大家都知道麼?「亞洲四小龍」我們都熟知,分別是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這四個地方是亞洲最發達的最富裕的地方,而現在卻有亞洲四小虎之說,亞洲四小虎是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
  • 亞洲四小虎之一,GDP相當於福建省,發展中國家,被譽為黃袍佛國
    泰國,是個東南亞國家,是亞洲四小虎之一。20世紀90年代,還與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一起,成為亞洲四小虎。亞洲四小虎,是與亞洲四小龍相對而言的,因為它們的經濟實力,僅次於亞洲四小龍。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有大皇宮,玉佛寺,蘇梅島,普吉島,以及沙美島,鱷魚潭,以及攀牙灣,萊利,以及北山部落,皮皮島,芭堤雅,還有唐人街,夜豐頌府,清邁,清萊,拜縣,華欣,等等。
  • 亞洲四小虎的移動電商崛起
    然而近年來,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泰國在內的「亞洲四小虎」在電商領域正在上升的軌道中經歷快速的增長與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拉近視角,深入了解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潛力。在審視未來趨勢之前,我們也有必要回顧「亞洲四小虎」在過去數年中的變化,以及創新型電商公司是怎樣針對當地市場推出相應的產品與服務的。
  • 港媒:中國升級「亞洲虎」發展模式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1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升級亞洲發展模式  日本的發展模式曾是世界用來衡量亞洲成功的尺度。到20世紀80年代,兩種「亞洲虎」出現。前日本殖民地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成為製造業超級明星。他們或多或少採用了東京的戰略,通過工業增長來磨鍊競爭力,提高生活水平。
  • 亞洲四小虎GDP出爐:印尼GDP超萬億美元,泰國、菲律賓和馬來呢?
    大家都知道亞洲四小龍,可能還沒有聽說過亞洲四小虎。亞洲四小虎分別指的是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這四個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和亞洲四小龍在80年代的經濟發展相似,所以得名「亞洲四小虎」。
  • 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齊頭並進,為何如今差距卻越來越大?
    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齊頭並進,為何如今差距卻越來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進入了和平發展的一個新的時期,為此很多的國家和地區都開始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在亞洲的某些地區,比如東亞,還有東南亞有很多的經濟體迅速的崛起,所以在當時的時候,就有八個國家和地區分別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亞洲四小龍」分別是韓國、新加坡,還有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臺灣。
  • 誰還知道當年的「亞洲四小虎」?相比四小龍,他們為什麼那麼慘?
    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可謂是全亞洲發展速度最為迅速的國家,可謂生龍活虎,龍騰虎躍,到了今天,四小龍和四小虎都已經被時代「降龍伏虎」了,四小龍倒是還好一些,好歹還算是亞洲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但四小虎真的是一蹶不振,不復當年虎威。
  • 「亞洲四小虎」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實施馬來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是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奉行獨立自主、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是東協創始國之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 越南效仿中國比肩「亞洲四小虎」,如今卻謀划起另一件大事
    早在「拜師」中國之前,越南遭受到日本、法國、美國等列強的輪番蹂躪,國家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後來似曾相識的一幕,還發生在了伊拉克和敘利亞身上。然而伊拉克、敘利亞卻沒有越南那麼好的命運。隨著1978年中國開啟改革開放這項「超級工程」,中國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實現了經濟、社會面貌一新。古老的東方雄獅再度甦醒,也讓全球最貧窮的越南一夜間看到了希望。
  • 亞洲新虎-菲律賓
    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菲律賓經濟保持高速增長,與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四國,都像19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一樣突飛猛進,因而得名「亞洲四小虎」。但此後,因世界經濟大環境和本國治理亂局共同摧殘下,其經歷了段較長時間的經濟低迷,甚至仿佛停滯一般。
  • 曾經的「亞洲四小虎」,如今風光不再?
    「四小虎」風光不再,菲律賓經濟遇39年來最大跌幅根據新浪財經8月6日消息,菲律賓國家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該國二季度GDP同比萎縮16.5%,創1981年以來,即39年以來最大降幅,且菲律賓經濟已連續兩個季度下滑,一季度,其經濟萎縮了0.7%。
  • 亞洲四小虎之一的印尼,30年後的經濟能超過金磚五國之一的巴西?
    我的理由是,兩國都難以成為發達國家,所以巴西的和印尼都得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印尼人比巴西多,所以印尼在30年後經濟規模大概率會超越巴西。經濟總量,巴西是1.7萬億美元,印尼是1萬億美元,相差70%。未來30年,印尼經濟想要超過巴西也不容易,因為,巴西的產業結構現在要強過印尼。巴西不僅有豐富的礦藏,他的製造業也非常發達,其中飛機產業是非工業化國家中最強的。不過,高新技術方面巴西乏善可陳,國家的經濟還是以粗放型的模式在發展,並且一直沒有變化。
  •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從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亞洲的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新加坡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且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適時調整推行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策略,在短時間內經濟得到高速發展,一躍成為亞洲繼日本後的發達國家/地區。
  • 曾經的廣東四小虎,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東莞已脫穎而出
    而此時的廣東,正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如火如荼地大搞經濟建設。就在同一年,新華社記者王志綱跑遍珠三角,寫出一篇題為《廣東躍起四小虎》的新聞報導。自此以後,順德、南海、中山、東莞並稱為「廣東四小虎 」,當時它們崛起速度非常快,也非常有發展潛力,一躍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在經濟上的驚豔表現名震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