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有19人獲諾貝爾獎 其中兩人獲醫學獎

2020-11-25 環球網

人民網10月8日訊 據外電報導,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8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50歲)和英國劍橋大學格登研究所所長約翰·格登(79歲)。至此,已有19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

報導說,繼2010年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鈴木章和美國普渡大學特聘教授根岸英一獲得化學獎以來,山中成為第1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他也是自198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利根川進以來第二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人。

報導稱,山中因研發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為人所知。iPS細胞相關研究有望被運用於再生醫療,山中在該領域取得了日本獨創性的研究成果,開創了生命科學研究的一大潮流。山中研發出iPS細胞後經過6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再獲諾貝爾獎 本世紀已有17人獲獎
    日本科學家再獲諾貝爾獎 本世紀已有17人獲獎 2016
  • 日英學者同獲2012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已19人獲獎
    山中伸彌與約翰·戈登  中新網10月8日電綜合報導,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團8日宣布,日本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iPS細胞研究中心長山中伸彌與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戈登因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獲得了2019諾貝爾化學獎,而他由此成為第27位獲得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
  • 已有9人獲2020年諾貝爾獎!關於「諾獎」,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不過,兩人同時也深陷關於CRISPR-Cas9技術的專利戰,而專利權的歸屬,以及由此引發的深層次倫理和社會問題,也引起了學界的廣泛爭議。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54次授予女性。其中,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2019年化學獎得主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當時他已97歲。面對這份「遲來的」榮耀,古迪納夫表示:「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
  • 外電:日本與英國科學家獲諾貝爾醫學獎
    山中伸彌約翰·格登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外電報導,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與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John Gurdon) 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山中伸彌簡介:山中伸彌,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ell)創始人之一。京都大學再生醫 科研究所幹細胞生物系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12年,山中伸彌與英國發展生物學家約翰—戈登一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 醫學獎。
  • 三位日裔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迄今已有22名日本人獲諾獎
    赤崎勇,日本工程學、物理學家,曾任松下電器研究員,現任名城大學終身教授、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文化勲章得主、文化功勞者。 赤崎勇開發了氮化鎵結晶化技術,並完成世界第一個高亮度的藍色發光二極體。名古屋大學東山校區特別開闢「赤崎記念研究館」以紀念其功績。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成為第27位獲諾獎日本人
    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到今年為止,日本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亞洲國家,並且日本絕大部分的獲獎者均出身於七所舊帝國大學或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的成員高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迄今為止日本乃至亞洲誕生最多諾獎得主的高校。
  • 美日免疫學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為癌症治療開創裡程碑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10月1日,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通過抑制負免疫調節在癌症治療方面的發現」。
  • 21世紀來日本年均1個諾貝爾獎,得獎的都是誰?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2018年諾貝爾獎系日前開始頒布,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攜美國同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意味著21世紀以來,日本基本保持著「年均收穫1個諾貝爾獎」的勢頭。新華社曾在2001年報導,日本政府在當年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提出這一目標前,在諾貝爾獎的百年歷史中,日本僅有9位得主。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日本提出本世紀 50 年要拿 30 個諾貝爾獎,如今已完成大半。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日本都有哪些諾貝爾獎?
    今天介紹日本獲得諾貝獎的情況,截止2019年日本出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共有28名,這些獲獎者中,有11名獲得了物理學獎,8名獲得了化學獎,5名獲得了生理學或醫學獎,3名獲得了文學獎,1名獲得和平獎。其中又有三人加入外籍,下面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不包含外籍日裔。讓我們來看看吧!
  • 2020年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文學獎揭曉 已有9人獲獎
    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
  •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日本制霸!已有近30人獲得諾貝爾獎,日本到底做對了什麼!
    對,你猜的沒錯,日本又得諾貝爾獎了! 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對此很多國人都驚呼為何日本人得諾貝爾獎這麼容易!事實上,最近幾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已經幾乎快被日本人給壟斷了!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是誰?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是誰?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頒發給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弗洛伊德32次獲提名但終生未得獎
    一對「父子兵」: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有一對「父子兵」——1959年獲獎的阿瑟·科恩伯格和2006年獲獎的羅傑·科恩伯格。兩對「夫妻檔」:除了「父子兵」,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歷史上,還曾有兩對「夫妻檔」共同獲獎:美國科學家卡爾·科裡、格蒂·科裡夫婦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而獲1947年生理學或醫學獎;2014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的挪威科學家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也是夫妻。「三分天下」:按照諾貝爾基金會的規定,諾貝爾獎的某一獎項可以同時授予兩項成就以及最多三位獲獎者。
  •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簡歷資料照片 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中午11時30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當地的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揭曉,愛爾蘭醫學研究者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聰大村以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榮獲了該獎項。此次獎項由三人共同獲得。
  • 美英科學家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曾獲2000年拉斯克獎,2009年赫達特終身成就獎。Charles M.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該獎項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它作為五項諾貝爾獎中的一項,是遵循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願於1895年設立的。諾貝爾本人對實驗生理學很感興趣,因此決定為那些在實驗室取得的科學發現設立獎項。